首页 百科知识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_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_现在苏轼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此,一家人早起种田,夜间织布,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蓬蒿下湿迎晓耒,灯火新凉催夜织。苏轼夫妇二人都是在小县城里生长的,以往虽不曾亲自参加劳作,但是耳闻目睹还是积累了不少田间生活的知识。僮仆立即煮了一大锅青蒿粥,耕牛吃过,果然很快就好了。这一时期,苏轼对前代诗人白居易、陶渊明仰慕备至。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_

现在苏轼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稻、种麦,他按照早已预定的计划先后种下了桑树、枣树、栗树、松树,还有李常特意托人远道送来的橘树,此外又辟出十几方菜地,种上时鲜蔬菜,这处小小的农场便已初具规模,闲时漫步其间,颇有志得意满之感。一天,他忽然想起园中尚缺茶树,于是寄诗一首,向一位和尚求取茶种:

不令寸土闲,更乞茶子艺(yì,种植)。

饥寒未知免,已做太饱计。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种东坡》(www.guayunfan.com)茶叶具有消食去腻的功效,如今荒地刚刚开垦,一家人能否赖以糊口还是个未知数,却已预备着饮茶消食,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

从此,一家人早起种田,夜间织布,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

蓬蒿下湿迎晓耒,灯火新凉催夜织。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

辛苦一天之后,躺在床上,舒展四肢,充实而满足,这种生活,“虽劳苦却亦有味”(《与王定国》)。

苏轼夫妇二人都是在小县城里生长的,以往虽不曾亲自参加劳作,但是耳闻目睹还是积累了不少田间生活的知识。有一次,他家的耕牛害了重病,几乎要死了,僮仆请来牛医,诊治再三,不明其状,王闰之听说之后,亲自到牛棚一看,便说:

“此牛发豆斑疮了,应当给它喂青蒿粥。”

僮仆立即煮了一大锅青蒿粥,耕牛吃过,果然很快就好了。苏轼十分高兴,在写给章惇的信中,曾自豪地谈及此事。

生活内容的变迁,带来思想态度的转化。这一时期,苏轼对前代诗人白居易、陶渊明仰慕备至。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曾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写有《步东坡》等诗: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苏轼这块新垦的荒地恰在黄州东门之外,于是援引白居易的故事,将其取名为“东坡”,他也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原是对在家修行的佛教徒的称呼,这里指追求清高、对世事淡泊的人。这个自号意味着苏轼对白居易晚年“知足保和”思想作风的仰慕,意味着苏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佛老思想成为他在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

第二年正月,趁着农闲,苏轼在园中选择一块地势开阔的高地伐木垒砖,修筑一座五间房的农舍:这座粗朴的屋子,在春雪纷飞中建成,苏轼在正厅的四壁画满雪景,并命名为“雪堂”。雪堂南对四望亭,北临山泉,纵目四顾,景色如画。苏轼在堂中,“起居偃仰,环顾睥睨”(《雪堂记》),自以为得其所居,怡然自得之余,常将东坡比为陶渊明的斜川: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江城子

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聊以自娱,苏轼在黄州东坡垦地种稻,赖以糊口,处世态度上虽然近似,劳作的目的却显然不同。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苏轼喜欢以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耕种为生的陶渊明自况,他说自己前生大概就是陶渊明。他曾写信向王巩描述自己的垦辟生活,说:

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鏖糟陂是北宋汴京城外的一片大沼泽,据庄绰《鸡肋篇》记载:在“许昌至京师道中”,“又有大泽,弥望草莽,名好草陂。而夏秋积水,沮如泥淖,遂易为鏖糟陂。”这里,苏轼取其脏乱不堪之义,谦言自己是不合格的陶渊明。与他此后一再说的“我比陶令愧”(《辨才老师退居龙井……》),“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和陶饮酒二十首》)是一致的。

此时,陶渊明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赋,在苏轼心中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共鸣。他深深地仰慕陶渊明不肯与世浮沉、毅然辞官归隐的高风逸调,以及乐天安命的生活态度,于是,借用《归去来兮辞》的内容、词句,加以翻新,进行改写,所谓“稍加隐括,使就声律”,写成《哨遍》一词,田间地头,“使家僮歌之”,他自己也常常放下犁耙一同高唱,一边还敲着牛角打拍子。他唱道: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歌声在田野里飘荡,嘹亮而悠扬。它驱散疲劳,解除忧烦,充满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诗)的无限欢欣,洋溢着唯有历经忧患、返归田园的诗人才能真正品味的乐趣: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清清暗谷流春水……

清静、悠闲、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劳作之余,优游于山水琴书之中,与孤云为伴,与暮鸿为伍……这是怎样令人神往的生活呀!

然而,躬耕东坡的生活却并非总是这样充满牧歌情调。水旱灾害常常困扰着苏轼:

去年太岁空在酉,傍舍壶浆不容乞。

今年旱势复如此,岁晚何以黔我突。(黔,黑色。突,烟囱。)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一

年年旱灾,稻麦皆难下种。而一旦下起雨来,则又是“沛然例赐三尺雨”(同上其二)、“十日愁霖并为一”(同上其三),没完没了。面对如此变化莫测的造物,诗人不禁哀叹:这样下去,叫我怎么开得了伙呢?

青天荡荡呼不闻,况欲稽首号泥佛。

——同上其一

叫天不应,拜佛不灵,万般无奈,只有听天由命,他说:

阴阳有时雨有数,民是天民天自恤。

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

——同上其一

虽然过着“先生年来穷到骨”(《蜜酒歌》)的困苦生活,却依然硬骨铮铮:

形容可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一

即使在最为窘迫的时候,他也不肯向人乞求帮助:

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同上其二

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持生计,同时勒紧裤带,提倡“节食”: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他将这篇《节饮食说》亲笔书写,张贴在壁上,作为座右铭。就像初到黄州时小心谨慎地算计着花钱一样,虽是出于不得已,却仍然列出一长串的好处来宽解自己,“真可谓淡而有味者”(《与李公择》)。

虽然经济窘困,作为一位天才的美食家,苏轼仍然有办法使自己尝到美味。他做的东坡羹便很有名,吃过的人都觉得味道十分鲜美,纷纷向他请教。为此,苏轼还特意写了一篇《东坡羹颂》,详述做法。这道菜羹,不用鱼肉五味,以诸如蔓菁、荠菜、瓜、茄和赤豆、粳米等常见的廉价原料烹调而成,特别适合穷人和吃素的修道者食用。他做的东坡肉更是享誉千载的名肴,在《猪肉颂》中,他写道: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覆盖)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此外,黄州地临长江,盛产鲜鱼,苏轼摸索出一种烹调法,几年后,他回到京城,身居高位,还经常亲自掌勺,请朋友们品尝鱼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