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山晚归作其居住表

苏轼:山晚归作其居住表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过《乞常州居住表》,苏轼一边等待朝廷回音,一边携家人缓缓北上_从一开始,苏轼就不愿移居汝州,只因不忍拂逆神宗的一片好意,才勉强成行。于是,十月十九日,苏轼写了《乞常州居住表》,希望朝廷能够恩准。《乞常州居住表》呈上去已经一个多月,迟迟不见回音,苏轼等得心焦,到泗州之后,又再写了一篇《乞常州居住表》,词情更加哀婉: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

上过《乞常州居住表》,苏轼一边等待朝廷回音,一边携家人缓缓北上_

从一开始,苏轼就不愿移居汝州,只因不忍拂逆神宗的一片好意,才勉强成行。来到他所熟悉的江南之后,赴汝的决心更加动摇,所以他欣然接受王安石的卜邻之约。到金山后,滕达道也劝他向朝廷上表,要求改换一个安置所,就在江淮一带安家。他积极地着手这件事情,每到一地都求田问舍,朋友们纷纷给他出主意,都希望他定居在离自己近一些的地方,最后,苏轼选定了常州宜兴。熙宁七年离杭州通判任前,他曾在那里买过一些田地,这次又在仪真巧遇同年蒋之奇,之奇帮忙在常州新购置了一处小农庄,两处田产合在一起,足够养活一家人了。于是,十月十九日,苏轼写了《乞常州居住表》,希望朝廷能够恩准。

上过表状,苏轼一边等待朝廷的回音,一边携家人乘船缓缓北上,沿途走亲访友。十二月初一抵达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xūyí]县东北),其时已是天寒地冻,苏轼决定舣舟城外,等过了除夕再走。

《乞常州居住表》呈上去已经一个多月,迟迟不见回音,苏轼等得心焦,到泗州之后,又再写了一篇《乞常州居住表》,词情更加哀婉:

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www.guayunfan.com)表状写好,即派人进京于闻鼓院投递。

泗州雍熙塔下有一所寺院经营的澡堂,逗留泗州时期,苏轼常常光顾。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不失为漂泊劳顿的旅途之中一大乐事。十二月十八日那天,他又兴致勃勃地去了。沐浴之后,身心舒泰,他提笔写下两首《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自净方能净彼,我且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诗人以佛教思想来观照沐浴这一日常生活细节,从中悟出了“垢”与“净”,“自”与“彼”之间的统一性。按照佛教的观点,万物本无差别,众生皆有佛性,种种分别都源于人心灵的不净,心净则眼净,所谓“以佛眼观之,一切皆佛”,一旦涤除了自己心中的污垢,则所见无非清净。两首《如梦令》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诙谐生动。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

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唯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芾)名其山为第一山。

所以泗州南山亦是单调的大平原上一道难得的风景,而且山上出产一种名叫都梁的香草,山上山下总是缭绕着一缕似有若无的幽香。苏轼在泗州曾多次前往游玩。一天,他与泗州知州刘士彦同游南山。天气晴朗,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他们时而在山头远眺,时而在缓坡纵马,时而在草地上围坐喝酒,时而在丛林中放歌长啸……循规蹈矩的刘士彦从来没有这样开心地玩过,趁着几分醉意,竟不惜违犯宵禁的法规,直到深夜才尽兴而归。苏轼写下一首《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其后半首是: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

澹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

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描写南山宴饮后夜过泗州长桥,他目送刘士彦在灯火簇拥下回衙的情景。谁知,第二天一早,刘士彦酒醒起床,读到这首词,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急忙找到苏轼说:

“学士(指苏轼)名满天下,一有新作,立即传遍全国。这首词如果传到朝廷,可就了不得了。因为法律规定:泗州夜过长桥者徒二年,何况我还是知州。”

这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央求苏轼把这首《行香子》藏起来,再也不要拿出来给人看。苏轼既觉抱歉,又觉得无奈,他笑了笑说:

“我这一生,开口便会得罪,而且都不在两年徒刑以下。”

这个回答,幽默中寓辛酸,道出一个事实:他因文字名满天下,也因文字而穷愁潦倒,连二年徒刑也算不得什么严重处罚了。

转眼已到年关,泗水上的船只也稀少了。苏辙的儿女亲家、淮南东路提举常平官(掌管财赋、监察等事)黄寔,因出公差路过泗州,除夕之夜泊船汴口。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黄寔透过船舱向外张望,忽见对岸银色旷野之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竟是苏轼。他拄杖而立,若有所思,若有所待,独立苍茫,衰老而疲惫。黄寔心头一酸,连忙叫手下人移舟过河,不等船停稳,便跳上岸去。这意外的相逢,令苏轼十分惊喜,立即将刚才弥漫于心的那种天涯孤旅、不知所归的伤感与茫然抛在了脑后。得知苏轼一家漂泊江淮,经济窘迫,除夕之夜并无多少过年物品,黄寔连忙回到船中,取出两樽上好的扬州府酿,和一大盒精美酥脆的点心相赠。这种雪中送炭的盛情,令苏轼全家既高兴又感动,在《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中,苏轼写道: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生花。

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其一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正月初四,苏轼一家离开泗州继续北上。听到曾经熟悉的骡驮清脆悦耳的铃声在两岸回响,苏轼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亲切之感,这是中原特有的声音啊!在《泗岸喜题》中他写道:

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岸上,闻骡驮铎声空笼,意亦欣然,盖不闻此声久矣。韩退之诗云:“照壁喜见蝎。”此语真不虚也。

来到宿州灵壁镇,六年前,苏轼在这里写下《灵壁张氏园亭记》,构想了一种可仕可隐的理想生活。如今重来,却依然进退维谷,他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张氏兰皋园中,有一块奇美的假山石,号为小蓬莱,苏轼特别喜欢,他油然想起唐代宰相李德裕平原庄里的醒醉石。据说,李德裕每当酒醉,便坐到石上,顷刻酒醒。由古及今,苏轼在石上题道:

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

从此,这块奇石除了它本身的观赏价值,又平添了几分人文意味,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观赏。苏轼的老友蒋之奇见了之后,在后面题道:

荆溪居士暑中观此,爽然而凉。

宿州知州吴安中听说,专程来到张氏园,又在后面题道:

紫溪翁大暑醉中读二题,一笑而去。

这块风韵雅逸的奇石,后来被皇宫收藏。

老友孙觉此时已调回京中任太常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掌有关礼乐、郊庙、社稷、陵寝等事),迁秘书少监(秘书省副长官,掌古今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算等事),常常得到皇上赏赐的佳墨良纸,孙觉不善书画,每当得到这些赐品,便怅然怀想苏轼。听说苏轼已到泗州,即托人辗转将这些文房之宝转赠给他。苏轼一见,如获至宝,一连写了四首诗歌表示感谢。然后又细研精墨,轻铺佳纸,手书《泗州除夜》等七首诗,赠给夫人王闰之,与她共享这一份喜悦。诗后题跋说:

过泗州,作此数诗,偶此佳纸精墨,写之,以遗旌德君(即王夫人)。元丰八年正月十日,东坡居士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