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引入市场引导机制的必要性

引入市场引导机制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高等教育质量调节中引入市场机制十分必要。高等教育从市场机制中收获到的,主要是增强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责任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回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等理念和方法。[4]高等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接受市场的评估和检验,脱离市场的需要谈高等教育质量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实际。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引入市场引导机制的必要性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教育既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又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而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其供求和资源配置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2]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高等教育质量调节中引入市场机制十分必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必然结果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在市场准入方面,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加快进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体系方面,包括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庞大,服务市场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程,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作用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且也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范围,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变革。曾经只是作为纯粹“上层建筑”而存在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则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转变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促进学科专业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初、中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很大部分直接面对经济建设,因此具有更强的经济性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是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部门,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经济部门输送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要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部门的运行机制适应。尽管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外在性等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还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决定性调节作用,“但高等教育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在生源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3]

(二)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和高等学校的扩招对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深化改革跨越发展”阶段之后,现已迈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前一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实现中国高等教育‘量’的飞跃”,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特点,将是按照突出科学发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的飞跃,从“穷国办大教育”迈向“大国办强教育”,步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高等教育质量要提升,需要多方努力和参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力量在我国日益发展壮大,它们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市场经济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高等教育从市场机制中收获到的,主要是增强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责任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回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等理念和方法。在市场经济背景中,高等教育机构是争取资源的主体,是“经营”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引入市场机制是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高等教育效率、质量和适应性,为高等教育发展扩大资源基础,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主要目标”。[4]高等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接受市场的评估和检验,脱离市场的需要谈高等教育质量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实际。

(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受全球化趋势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同时,又普遍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为了在不增加公共开支的情况下维持和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事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市场化改革,这主要包括: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视高等教育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接受政府的资助和管理,另一方面倡导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模拟市场进行“营运”。例如,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前,高等教育基本上不受市场的影响,完全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拨款。80年代后,撒切尔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尝试,以货币主义抑制通货膨胀,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大幅削减包括高等教育经费在内的公共开支。英国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走市场化改革之路。其表现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方式,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创业型大学等。“这些举措既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极大地增强了高等院校的活力和独立性。”[5]

再如,在日本,为了“放宽对大学的限制”和“让大学具有像民间机构一样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成为日本继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的又一次关键性高等教育改革。改革之前,日本高等教育特别是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都主要由政府管理,从教学科研计划到课程设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管理体制僵化死板,束缚了大学的发展,使大学无法发挥自身的特色和自主性。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完全市场化和虚拟市场化。虚拟市场化的表现是国立大学法人化,而完全市场化指营利大学的出现,其中虚拟市场化是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形式。[6]此外,包括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也都进行程度不一的市场化改革。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