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自然世界的系统哲学思考

对自然世界的系统哲学思考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推动系统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诸多系统科学大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系统论”的密切关系。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在这里,对系统及其模型研究、系统涌生物支点原理、自然世界的系统涌生哲学原理、系统涌生的博弈动力原理、系统涌生原理对哲学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对自然世界的系统哲学思考_系统涌生原理

系统科学可以认为是专门研究世界系统意义统一性的科学,它具有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的哲学资料基础和来源。贝塔朗菲在构建一般系统论的体系结构时认为,一般系统论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系统科学,二是系统技术,三是系统哲学。他临终前一年发表的《一般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一文,可看成是贝塔朗菲对后继者的学术交代,不仅重申了辩证法对一般系统论的重要影响,而且在文章末尾列出了12个思考题,其中一个要求人们思考“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在推动系统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诸多系统科学大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系统论”的密切关系。普利高津把复杂性研究的哲学看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继续,认为:轨道世界和过程世界是对立的,是冲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冲突和引起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那场冲突有些类似。”哈肯在研究协同学中承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哈肯强调,协同学“感兴趣的只是一种质的变化”,其学科任务是提供一套描述量变如何导致系统质变的概念和方法。苗东升认为协同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觉运用哲学的辩证法,二是描述方式的定量化水平最高,把两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是协同学的一个显著特点。[1]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他认为,人类在知道系统思想之前,就已经在进行辩证的系统思维了;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在实践中,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系统科学研究,在关于运筹学和事理学、关于系统工程、关于控制论、关于系统学、关于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等都有论述。对于系统科学研究,钱学森提出了相应的科学体系框架,苗东升在《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描述如下图[2]:

系统科学框架的系统学虽然还没有建立起来,但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及系统功能研讨厅方法等,对系统科学在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复杂性思想凸显出来。清华大学吴彤教授认为:“复杂性思想的提出是一种会聚的过程,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有两个图示可以说明这种会聚。第一,涌现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来自多种学科。第二个例子是复杂性学科研究的会聚,它们通常来自于四个方面:系统科学(系统科学传统和自组织理论簇,其中也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的贡献);非线性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弈论和技术复杂性理论);遗传算法和人工生命研究。”[3](如下图)

科学技术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人类认识事物水平是密切一致的,人类发展经历的每一个世纪都有自己的技术特征和思想特征。比如19世纪具有电气技术特征和机械自然观思想特征,20世纪具有电子信息技术特征和非牛顿经典科学革命思想特征,正在行进中的21世纪技术特征是复杂的、思想特征也将是复杂性思想。复杂性思想源于对简单加和观点的打破,这场革命正在不断的深入。人类的认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清华大学魏宏森教授从系统的角度、结合科学技术史,按照认识对象的组织性和复杂性提出:“假如我们以组织性和复杂性作为分类标准,那么整个世界的事物可以分为四类。”[4](如下图)

图中可知:人们对于第四象限有组织简单系统的问题认识最深、解决得最好,人们最早对此类事物进行运动规律的总结,比如牛顿经典力学。即使复杂事物的物理现象,也要把它分解为简单的来认识,这就是机械论和还原论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第三象限的无组织简单系统问题,人们对其认识并相应发展起来有统计力学、分子物理学和概率论等。第二象限的无组织复杂系统问题,人们对其运动规律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人们对于混沌、湍流、凝聚态现象的浓厚兴趣推动其相关研究进展。第一象限的有组织复杂系统问题,人们打破把它们化为有组织简单系统的处理方法,打破动态问题静态化和联系问题孤立化,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系统理论与系统科学。

从吴彤的复杂性学科研究会聚图和魏宏森的四象限图可以看出:一方面,复杂性研究不能离开系统;另一方面,系统科学研究又重点在复杂性研究。总的来看,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相互交织又相对独立,如何有效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具有紧密关系的多事物整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发现,辩证法和系统科学,都是研究“联系和发展”的,它们具有内在逻辑的贯通性——辩证法侧重“单个环节”的联系和发展的抽象研究,是根本规律;系统科学侧重“多个环节”的联系和发展的应用研究,是丰富发展的理论。

在系统2和系统2S的区别研究中,提出了系统涌生事物假说模型工具,以研究涌现生成为核心形成了系统涌生原理。根据系统涌生原理,在系统组分物质和系统涌生物质是自然世界系统物质的两个平等概念范畴的基础上,贯彻钱学森的科学层次体系思想,按照魏宏森等的大系统观思维,借鉴吴彤的复杂性学科会聚研究,以系统为核心思想(即以涌生效应生成为线索),将“唯物辩证哲学”至“系统实践”贯通起来,构建统一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整个自然世界系统涌生研究的学科框架体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辩证法和系统都是对“相互作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研究,前者侧重一般,后者侧重特殊;二是以自然世界系统中涌生事物效用及其显现为框架体系线索,以自然世界系统中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博弈)为基本形式,贯穿分形原理和整形原理,突出了复杂性科学,探讨了传统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研究统一。

系统涌生原理,试图更加完善唯物辩证法同系统科学研究的逻辑连贯:即系统涌生原理既能够满足弱涌现条件下的传统科学的展开,也能满足典型系统条件下的系统科学的研究展开,它使系统科学和传统科学融为一体。一个统一的原理应当是一个简单的、抽象的原理,要把它阐述明确并完全准确有效地展开是复杂的和困难的。在这里,对系统及其模型研究、系统涌生物支点原理、自然世界的系统涌生哲学原理、系统涌生的博弈动力原理、系统涌生原理对哲学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1] 苗东生:《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2页

[2] 苗东生:《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导论第6页

[3] 吴彤:《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4] 魏宏森等:《复杂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