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如何实现全面协议的?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如何实现全面协议的?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核博弈:未完待续刘欣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经过12年漫长的拉锯战,伊朗核问题六方终于在2015年7月14日与伊朗历史性地达成全面协议。全面协议一旦被确认得到履行,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这两项关键性制裁将会被取消,伊朗的发展潜力将得以激发,从而为扭转因封锁而造成的经济颓势铺平道路。而全面协议的签署也为伊朗调整与世界的关系创造了条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多次表示
未完待续_留守儿童的困局 香港凤凰周刊 2015年第22期

伊核博弈:未完待续

刘欣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

经过12年漫长的拉锯战,伊朗核问题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终于在2015年7月14日与伊朗历史性地达成全面协议。

12年前,伊核谈判在维也纳艰难起步,而今同样在维也纳高调收官。这一过程中,伊核问题的走势可谓波谲云诡。但由于该问题不仅影响着地区局势、大国关系,更与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护、人类的共同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尽管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在最后阶段屡屡延期,但各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决心。七国外长高频率、长时间、大强度地磋商,甚至在克里摔断腿、舍曼撞破鼻、扎里夫背刺痛、萨利希肠穿孔的情况下仍无间断。令人欣慰的是,各方顶住内外压力在谈判底线上做出妥协,最终促成全面协议的签署。

被称为“世纪难题”的伊朗核问题能够达成全面协议,无疑是一项历史性突破。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最重要的意义是体现了多赢、共赢精神,最重要的启示是坚持政治解决方向。”

不过,在庆祝伊核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国际社会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伊核问题表面看是核安全问题,但根本而言是政治安全问题,十几年艰苦谈判的背后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与西方、与地区国家长达36年的尖锐对立。因此,所谓“全面”协议,并不能迅速、全面地消除其存在的种种变数,更不能“一揽子”地解决伊朗与有关国家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尽管由各自利益而带来的合作已经启动,但各种新的博弈和角力也已然开始。

现实利益推动合作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长期处于“水火不容”的状态——美国将伊朗视为“邪恶轴心”,伊朗则将美国看作“大撒旦”。几十年来,美国多次有过对伊动武的念头,企图通过武力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也经常放出狠话,要把美国逐出中东。然而,无论军事解决还是政治解决,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而非目的。美伊关系的发展最终还是印证了丘吉尔那句“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名言,这对冤家因各自利益而部分调整了原有的强硬政策,选择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核问题。

从谈判结果来看,美国和伊朗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对美国来说,首先,它得到了伊朗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延缓了伊朗获取核武器的生产周期,大幅消解了伊朗已有的核能力,将伊朗未来的核计划置于可核查的透明状态,从而维护了自身安全和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严肃性。

其次,面对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IS)为代表的恐怖主义、极端思潮的泛滥,美国及其盟友虽深受其害,但它们既无力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不愿重新陷入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因此,更多地依靠伊朗这个能够在反恐问题上有所作为的地区大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再次,美国看似在伊核问题上有所“退”,但实际上是在谋求其全球战略的“进”,在伊核问题处于可控状态、中东处于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美国可以抽身把更多精力投入亚太地区,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更有力的遏制,从而尽可能地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

对伊朗来说,虽然全面协议限制了伊朗的核能力,但它保留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和部分核设施,并且已经在制造核武器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留了重要砝码。而且,伊朗成功打破了国际社会的制裁,“谈判红利”逐步显现。全面协议一旦被确认得到履行,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这两项关键性制裁将会被取消,伊朗的发展潜力将得以激发,从而为扭转因封锁而造成的经济颓势铺平道路。

再说,伊朗在反恐问题上与西方国家有共同利益,可以借助打击IS等极端组织延伸利益的触角,巩固、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改变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之间的力量对比。而全面协议的签署也为伊朗调整与世界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都已经开始着力在伊朗布局,新的竞争局面使得伊朗有了更多的战略选择,国际地位将得到提升。

从上述情况看,有关各方投入巨大的外交资源全力促成全面协议的签署绝非偶然,共同的利益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因此,也就不应将谈判成功的原因简单地归于奥巴马急于为自己留下外交遗产,或伊朗受制裁所迫而不得不低头。

基于同样的事实与逻辑,短期内对全面协议的落实亦可以抱有谨慎的乐观,因为让核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内是美国、伊朗进一步拓展国家利益的基础性条件,为此它们必须克服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和挑战、避免因核问题影响国家利益的大局。

构建互信困难重重

伊核全面协议签署后,美国、欧盟、伊朗等方面均表示“伊朗与各国的关系将打开新的一页”。客观而言,全面协议的签署与实施只是伊朗与各国基于各自利益开展的局部合作,伊朗与西方国家、地区国家的关系短期内很难发生实质性改变。

各方虽然都伸出了一只天鹅绒手套,但又都担心对方的手套里并不是展开的手,而是握紧的拳甚至锋利的刀。如前所述,伊核问题既是核安全问题,更是政治安全问题,因此,伊核问题能否按照最初设想长期有效地实施下去主要取决于伊朗与美国、以色列、阿拉伯世界等之间能否建立起可靠的政治安全互信。从当前情况看,各方并没有因全面协议的签署而停止角力,构建政治安全互信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就美伊关系而言,奥巴马政府公开表示,不会以武力颠覆伊朗现政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松对伊朗的遏制,也不会放任伊朗势力做大,威胁自身及其中东盟友的根本利益。协议签署后不久,奥巴马就强调,“一项协议并不能解决美国与伊朗的所有分歧,美国将继续保持因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弹道导弹和侵犯人权而实施的制裁。”

伊朗方面也并没有对全面改善美伊关系抱有希望。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强调:“美国的政策与伊朗的政策是180度相反的。我们不会与美国就中东和国际事务进行谈判,甚至包括双边事务。有一些极个别案例,如我们与美国就核问题进行商谈,这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双方都明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伊关系的最好境界止于有限接触、避免走火,从根本上改善关系的条件尚不具备。

就伊以关系而言,由于伊朗核计划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核垄断地位构成冲击,加之伊朗长期将反以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手段,因此以色列始终将伊朗视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多次表示“伊核全面协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性错误”,“伊朗松绑后将得到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却不会改变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也不会改变其消灭以色列的政策”。如此看来,伊以关系已经进入恶性循环,双方没有任何政治安全互信可言。在阻止美国推动全面协议失败的情况下,不能排除以色列发动袭击、搅乱中东的可能性。

就伊阿关系而言,双方在反恐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但在伊斯兰世界领导权和伊朗势力范围问题上又存在严重分歧和激烈对抗。以沙特为首的“十国联军”在也门与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展开激战正是双方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近期,双方都表示对话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最好途径,但南辕北辙的诉求、加上阿拉伯分崩离析的状态,使得各方很难坐到谈判桌前。阿盟此前关于与伊朗开展对话的倡议遭到多数阿拉伯国家反对便是很好的例证。

总之,全面协议的签署只是伊朗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调整的开端,是向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迈出的关键一步。鉴于伊朗与西方国家、地区国家的历史恩怨和现实纠葛,在缺乏政治安全互信基础上构建的核安全解决方案从长期看是比较脆弱的。未来,跨在核门槛上的伊朗很有可能因某一个意外事件或某方的故意搅局而掉头向后。凤凰标志2.tif

□  编辑  漆菲   □   制图  美编  虎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