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六合县人口发展史

古代六合县人口发展史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六合境内人口稀少。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六合地区人口发生较大的机械变动。建炎时期六合丁口较北宋时减少59%。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普遍重视人口有计划地增长,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这一时期因调划区界净减少人口38920人,其它机械变动净减人口12442人,累计减少人口51362人。其中接收南京及外地来县落户的有8080人,使全县人口及城乡人口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机械变动。
人口演变_六合人口和计划生育

距今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人群就开始在六合地域上定居、繁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夏周之际,六合为夷族散居之地。秦汉时棠邑人口已相当规模,成为当时人口较多的县邑。据史籍记载,六合人口的源流,有居住棠邑的古越人,有南北朝时来自秦郡、尉氏、彭城侨迁定居的流民,有明时来自浙江温州随军安置的卫户。

【古代人口变迁】

由于历朝兵火、灾害等因素,人口流徙不定,兴衰起伏,变化很大。三国时,棠邑所处的江淮地区为吴魏争夺的战场。据《宋书》和清光绪《六合县志》记述“: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虚其地无复农户”。“堂邑魏吴在两界之间为弃地”。当时六合境内人口稀少。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六合地区人口发生较大的机械变动。晋永嘉元年(307年)以后,北方秦地的扶风郡(今陕西)、郑地的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的大批流民避战乱迁来棠邑定居,人口迅速增长。《六合县志》载“:晋元帝渡江时,秦郡流入徙之,遂更棠邑,侨置秦郡”。东晋隆安元年(397年)以后,安置大量迁入的北方流民,棠邑境内设置的“侨置秦郡县”3个。南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十二月至翌年正月,北魏拓跋焘进占棠邑时期,棠邑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劫难,魏兵所过“赤地无余”,“村井空荒,无复鸡呜犬吠”。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十二月,宋文帝将北方彭城(今徐州地区)流民千家迁居瓜步(埠)。

北宋时六合人口“户逾万计”。南宋建炎以后,金兵不断南侵,六合连罹兵火,人口大量逃亡江南。史载:建炎初“淮南洊罹金人蹂躏,且群盗继之,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南宁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过后“,淮南人户逃窜,良田沃土,悉为茂草”。“自金人渡淮,淮南人民皆避过江南”。建炎时期六合丁口较北宋时减少59%。开禧以后,战事减少,流离江南的六合人渐返故里,人口始增,到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复有11838户,62114人。端平二年(1235年)以后,在长达40多年的宋元战争中,六合多次遭受兵灾,加之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人口锐减,到明洪武九年(1376年),全县人口仅12223人,比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减少五分之四。

清代六合人口大起大落。清初,浙江、安徽、山东、江西及扬州、苏州、南京等地区垦荒者到此定居。同时,有安徽、江西、福建帮等涌入境内经商“,久遂入县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制后,人口繁衍较快,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全县总人口318683人,其中卫户人口(主要为外地移民)197626人(按户均4.9人计算),占62%。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境内10年战争,死亡、外逃者甚多。

据史籍记载,六合人口总数自南宋建炎中(1129年)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4151135年5间,人口3由4023699人发展到30642人。1到1清光绪八年(1882年)人口发展到人,经过年,人口翻了三番(见表-)。

表1-1 宋、明、清期间六合人口概况表

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全县总户数、人口中有工户40332户,197626人。

【民国人口总量】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总人口增加156338人,年平均增加4343人,递增率1.43%(见表1-2)。

表1-2 民国时期六合县人口概况表

1949年,六合县总人口发展到405598人。可以看出,从建县到新中国成立前的2580年间,六合县人口发展是缓慢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自1949~2010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11.36‰,其中前20年为18.94‰,1958年高达33.67‰。人口迅速增长,给全县(区)人民生活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普遍重视人口有计划地增长,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在后20年中(1991~2010年)全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9年控制在10‰以下,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自然变动

1949年~1987年,全县共出生473759人,死亡 167643人,净增306116人,年平均自然增加8055人,自然增长率为15.39‰。从1988年~2010年全县(区)共出生163379人,死亡110049人,净增53330人,年平均自然增加2318人,自然增长率为3.28‰。 2010年,全区总人口887969人,这一年出生8337人,死亡11027人,自然增长率为-3‰(见表1-3)。

表1-3 六合县(区)1949~2010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续表1-3

续表1-3

1949~2010年全区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有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和四次人口负增长(见图)。

图1 六合县(区)1949~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曲线图

人口机械变动

(1)调整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至六十年代初期,因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与毗邻地区调划区界,全县人口发生过几次大进大出的变化。1952年10月,葛塘区大厂镇划属南京市,减少人口9215人。1953年葛塘区沿江乡划属南京市浦口区,减少人口6437人。同年,南京市八卦洲区的五个乡划归六合县,有24226人迁入本县。1956年10月,五个乡复划归南京市燕子矶区,减少人口26121人。1960年5月,龙山、葛塘和盘城3个公社的部分地区划属南京市,减少人口21373人。这一时期因调划区界净减少人口38920人,其它机械变动净减人口12442人,累计减少人口51362人。

(2)政策因素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大批知识青年下乡,城镇居民职工、干部下放劳动。仅1968年10月至1970年6月,就有15705人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其中接收南京及外地来县落户的有8080人,使全县人口及城乡人口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机械变动。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全县人口又有一次大的机械变动。1979年知识青年和下放人员返城安置;1980年长芦公社及龙池公社的1个大队、2个生产队划属南京市大厂区,两年中全县净减人口22155人。

(3)国家建设需要

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南京江北新区建设。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六合县和大厂区合并成立六合区,区域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据2004年公安、户籍合并统计,全区总户数285606户,总人口86.02万人,其中,男43. 84万人,女42. 18万人。在总人口中,原六合县人口67.33万人,其中,男34.08万人,女33.25万人。原大厂区人口18.69万人,其中,男9.76万人,女8.93万人。全区净增人口16. 86万人。2010年,全区年末总户数287982万户,总人口887969人(见表1-4)。

表1-4 六合县(区)1954~2010年人口机械变动情况

续表1-4

续表1-4

注:1960年以前“迁出人数”中,不含因调划区界而迁出的人口数。
1949~1953年、1967~1969年度数据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