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危机事件的定义

心理危机事件的定义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危机事件,指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危机事件,如传染病流行等。个体的危机事件,如离婚、失业等。间接危机事件,指通过媒体、他人间接受到刺激的危机事件。突发的危机事件,如水灾、空难等。慢性的危机事件,如身患绝症、长期家庭暴力等。特定时期的危机事件,如退休等。单个危机事件,如车祸;多个危机事件,即所谓祸不单行。
心理危机_面向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

(一)危机事件

1.危机事件的定义

简单地说,危机事件是指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根据我国颁布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机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这一定义是从国家或者社会的视角出发进行界定的,从个体角度出发,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所罗曼(Solomen)认为,危机事件是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1]。我们认为,危机事件是突发的、个体无法抵御并产生心理失衡状态的情境。

2.危机事件的特征

1)意外性

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无法预测和判断的,事件发生后,其性质、发展和影响个体没有经验进行分析和应对,并且这些影响会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危机。

2)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负面影响波及范围很广,这就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使得个体进入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3)破坏性

随着危机扩散力增强,危机事件会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并且由于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缺乏或错误应对,会造成个体更大的混乱和恐慌,引发持久的心理不适。

4)紧迫性

对个体来说危机事件发生后,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这需要紧急介入和干预,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永久的伤害。

3.危机事件的分类

1)严重的灾难、一般危机事件和个体的危机事件

根据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力,可分为严重的灾难、一般危机事件和个体的危机事件。严重的灾难,通常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对社会结构、经济状况、社会治安等造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或技术灾难,如地震、战争等。一般危机事件,指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危机事件,如传染病流行等。个体的危机事件,如离婚、失业等。

2)直接危机事件和间接危机事件

根据危机事件与个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危机事件和间接危机事件。直接危机事件,指个体亲身经历并直接造成心理创伤的危机事件。间接危机事件,指通过媒体、他人间接受到刺激的危机事件。

3)突发的危机事件、慢性的危机事件和特定时期的危机事件

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可以分为突发的危机事件、慢性的危机事件和特定时期的危机事件。突发的危机事件,如水灾、空难等。慢性的危机事件,如身患绝症、长期家庭暴力等。特定时期的危机事件,如退休等。

4)单个危机事件和多个危机事件

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个危机事件和多个危机事件。单个危机事件,如车祸;多个危机事件,即所谓祸不单行。

(二)心理危机

1.心理危机的定义

所谓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当个体或群体遇到重大的超乎寻常的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而自己又不能处理或解决的时候,当事者的心理上就可能会出现一种失衡的状态,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一种复杂的心理上的危机感。

心理危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不同的学者看来,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学者吉利兰德(B·E. Gilliland)等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主观上认为某一事件或遭遇是个人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2]。霍夫(Hoff)则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由情境性、发展性或社会文化性的来源所引起的情绪不安,它会导致个体暂时不能用惯常的问题解决模式来进行应对[3]。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4]。英国心理学家格拉斯(Glass)认为,“危机”是心理上受到外部刺激或打击而引起的伤害。因此,心理危机为“问题的困难性、重要性和立即进行处理所能利用资源的不均衡性”[5]。布鲁克(Brock)认为,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6]。普努克鲁(Punukollu)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7]。英国学者帕里认为,心理危机是一种关键的压力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境,个体的悲伤经历,存在损失、危险和羞辱,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事件的发生是意料之外的,日常工作遭到破坏,未来的不确定性,紧张持续时间过长(从大约两个星期到六个星期)[8]

我国学者也对心理危机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邱鸿钟等认为,个体或群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挫折或公共安全事件时,既无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应激的方式来应对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况[9];胡泽卿等人认为,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处于一种危机期[10];史占彪等人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体无法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来处理事件和遭遇,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11];马辛等人认为,心理危机是各类创伤所引起的一种暂时失去应对能力和心理失衡的状态[12]

根据以上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危机这一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表述上区分很大,但是在内涵的实质上都包含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第一,危机事件,也称突发事件、危机源等;第二,危机事件带来心理痛苦或创伤;第三,习惯使用的应对方式失效,从而导致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失调及功能降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给出一个综合的定义:心理危机指的是在遭遇危机事件后,个体或群体由于心理痛苦和创伤导致以往应对方式失效,从而在认知、情感、行为上产生失调和功能降低的不平衡状态。

2.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分类

1)常见症状

(1)感知觉障碍

常出现错觉或幻觉,对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过分敏感或警觉,对痛觉刺激反应迟钝。

(2)情绪情感障碍。

悲伤,为亲友或他人的伤亡感到十分悲痛;少数人则表现为否认、麻木、冷漠、无表情或表情倒错;内疚自责,因为幸存而感觉罪恶,因为不能避免亲人伤亡而自责;愤怒、易激惹,认为不公平,不被理解;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无助、绝望、孤独,不知道未来怎么办。

(3)行为障碍。

激越叫喊、情感暴发,动作杂乱、无目的;木僵、缄默少语,长时间呆坐或卧床不起;行为退缩,不愿意参加或逃避社交活动;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消毒等;容易激惹,责怪他人,不信任别人。

(4)思维障碍。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记忆;自发性言语,思维无条理性,难以沟通,出现妄想;记忆力减退,健忘。

(5)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或不集中、注意涣散或注意狭窄;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效能感降低。

(6)躯体化症状。

易疲倦、肌肉紧张或头、颈、背肌疼痛,手脚发抖、多汗、心悸、感觉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梗塞,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失眠、噩梦。

2)心理危机的分类

对心理危机的分类有很多种,巴德文(Baldwin)将心理危机的程度从弱到强分为形象性危机、过渡性危机、创伤性危机、发展性危机、精神病理性危机、精神科急症六种[13]。布拉默(Brammer)把心理危机分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14]。在这里我们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由危机事件引发的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的心理危机状态称为心理应激障碍,它对个体的社会职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在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急”,一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并在几天内消失,快的几个小时就可以恢复。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机事件发生后1~6个月内出现,往往持续1个月以上,有的甚至长达数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包括:①侵入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反复体验创伤事件;②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情感麻木并且兴趣降低;③持续性地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

(3)适应障碍。

因长期存在危机事件或因适应障碍生活环境改变,在个体人格缺陷的基础上,个体出现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等情感障碍,一般持续不超过6个月。适应障碍的发生不如急性应激障碍突然,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缓慢发生,临床表现也不如前两种强烈。

3)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心理危机的反应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认为,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体感受到内行的平衡被打破,体验到紧张,警觉性提高。他试图采用自己以前在压力下习惯采取的策略做出反应,而不是求助于他人。第二阶段,经过努力,个体发现自己习惯的策略无效,并且焦虑程度增加,他开始试图尝试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个体的内心紧张程度持续增加,并有了救助的动机。第三阶段,经过尝试错误的方法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他的救助动机达到最强,同时他会采取无效行动宣泄紧张的情绪。第四阶段,个体会产生习惯性无助,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15]

个体在体验心理危机的四个阶段的痛苦的同时,也会积极地和危机进行斗争,进行自我恢复,并获得成长,一般会经历冲击、防御、解决、成长这四个时期。

(1)冲击期。

和上面描述的一样,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在超出控制的巨大压力的冲击下不知所措,会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2)防御期。

人们在心理上希望恢复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损的认知功能,但不知如何应对,尤其是危机事件对个体的冲击超出承受能力时,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各种不适反应。

(3)解决期。

人们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解决问题。这时,焦虑开始减轻,自信增加,各种社会功能得到恢复。

(4)成长期。

在经历了危机之后,个体重新反思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会变得成熟,学会有效的应对危机事件的技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个时期,少数人会由于消极的应对方式,出现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