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机理

城乡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机理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农民工对最低工资率的要求提高,必须使最低工资超过w2的水平,农民工才开始考虑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导致农民工就业减少的最根本的原因。但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存在,农民工之间竞争激烈,工资率稍微变动将导致农民工的供给增加,现实的情况是促使农民工维
城乡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机理_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农民工就业实证研究

1. 就业身份障碍和就业信息障碍直接导致没有机会参与就业

以1958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我国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存在使绝大多数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不能得到城市永久居住的法律许可,他们的迁移预期只是暂时性的。户籍制度直接将我国劳动力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大类劳动力,农民工都是属于农村户口,在就业时身份往往低人一等,受到城市和用人单位的排斥,就业身份的障碍导致农民工在某些岗位上没有任何机会。由于乡村离城市有较远的空间距离,即使是有些岗位需要农民工,但因信息不发达而形成的信息障碍也直接影响农民工就业。事实上,农民工由于比较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因而就业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对于农民工来说,只要农民工效用最大化行为导致每日闲暇少于24小时,个人就会选择参与就业。

在图6-4(a)中,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由于农民工身份或就业信息的障碍,农民工个人A在无差异曲线U1A上的b点实现了效用最大,在非劳动收入为ab的条件下,cd/cb的现行工资率使他选择24小时闲暇,即没有机会参与就业。图6-4(b)中,在同样的非劳动收入和工资率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时,农民工因为能力胜任而打破身份障碍或就业信息障碍,主动获得就业信息,农民工个人B在无差异曲线U1B上与约束线abd切点e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个人B选择每天工作H0H1小时,即通过竞争有机会参与就业。

2. 就业成本的昂贵使农民工就业量减少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给农民工带来了较高的劳动成本。一方面,户籍制度使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的福利制度,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福利都不能享受,这样农民工住房要花钱租房、没有医疗保险、子女教育要付出比城市市民更多的费用、养老保险制度也没有实行,这些都间接地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人生地不熟,在交通、生活费用、就业信息的获得、各种费用的交纳等方面都形成就业的直接成本。因此当用人单位的工资率低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接受程度时,农民工不可能参与就业。

图6-4 就业身份和就业信息障碍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的工资(w)与农民工能接受的最低工资(wr)决定着农民工是否选择参与就业。图6-5所示,当现行工资为w=w1≤w2=wr时,个人选择e点的隅角解,全部时间T用于闲暇,农民工个人不参与就业; 当现行工资w>w2=wr时,个人就会选择参与就业,如图的f点。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农民工对最低工资率的要求提高,必须使最低工资超过w2的水平,农民工才开始考虑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导致农民工就业减少的最根本的原因。

图6-5 最低接受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3. 农民工就业技能的缺乏导致就业量减少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要想打破农民身份,目前要改变这种状态的方式是接受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或入伍参军。而我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还很低,入伍参军受到身体素质条件和人数指标的限制,即使去参军入伍,只有一少部分能改变农民身份,大部分服役期满后仍然是农民身份。农民对这些改变身份的方式持不乐观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掌握的技能并不多,大部分只能从事有限工种的体力劳动。

一般来说,由于工作技能是固定的,农民工选择的工作职业类型是有限的,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假定只有两种工作供农民工选择: 基建工和搬运工,基建工比搬运工需要较高的工作技能。图6-6中,UA是针对搬运工工作的效用函数而得到的一条无差异曲线,UB是基建工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它们在图形上表示为两条不同的曲线。针对农民工的不同技能,分以下3种情形讨论: 第一,如果农民工不具备基建工的必备技能而具备搬运工的技能,那么就无法选择基建工工作,而只能选择搬运工工作,就业机会减少50%,如图所示只能选择H0HA的工作时间和w的工资率。第二,如果农民工既具备基建工的必备技能也具备搬运工的技能,那么既可选择基建工工作,又可选择搬运工工作,就业机会为100%,如图所示既能选择H0HB的工作时间和w2的工资率,又能选择H0HA的工作时间和w的工资率。第三,如果搬运工的工作技能和基建工的工作技能都不具备,则无法就业,就业机会为零。

图6-6 工作技能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4. 工作时间选择的自由度降低使就业量减少

农民工个人在现行工资率(cd/cb)下每天工作一定时间H(如8小时),如果能达到高于不工作的效用水平,就会选择参与就业。反之,就会选择不就业。当存在工时约束的时候,任何既定的工资率下,某些农民工的参与时间低于他们的期望,另一些农民工的参与时间则高于他们的期望。农民工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工时最优,如身兼数职、加班加点和非全日工作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图6-7(a)中,个人A在b点获得高于f点的效用水平,选择不工作。图6-7(b)中,在同样的工资率cd/cb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无差异曲线群,个人A要对b、e、f点做出选择。个人的选择优先顺序是: 先选e点(非全日制工作),再选b点(不工作),最后才选f点(超时间工作)。

图6-7 工作时间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对工作时间并不具有完全选择的余地,通常面对的是有限选择,要么工作某约定时间,要么放弃工作。用人单位为了获得较大的效益,减少工资成本支出,在工作任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是让农民工选择图6-7(b)中f点超时间工作,这样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减少对其他农民工的雇用,减少就业量。

假定农民工个人能够工作的时间不受需求方面的约束,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如图6-8所示,e1、e2、e3三点所对应的工作时间分别为: H0H2>H0H>H0H1,工资率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围绕b点旋转,农民工个人工作的时间将随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整个社会农民工就业量理应因此而增加。但由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存在,农民工之间竞争激烈,工资率稍微变动将导致农民工的供给增加,现实的情况是促使农民工维持工资率不变和工时选择基本不变的情况,使整个社会农民工就业量减少。

图6-8 工资率的增加导致工时减少和就业量增加

农民工一般可以在加班的工时中获得更高的工资率。图6-9表示加班的情况,用人单位对正常工作时间H0HN之外的工作时间,需支付双倍的加班报酬。在加班之前,个人在预算线abde上的d点处于均衡状态。当工时超过H0HN时,因为加班补贴(如双倍工资)提高了边际工资率,使得f成为新的均衡点,此时加班HNHV小时,总工作时间达到H0HV,总收入为(Od/Oa) ×H0HN+(ce/cb) ×HNHV。对用人单位来说,加班付出补贴比改变工资率更加划算。图6-9所示,如果通过改变基本工资使农民工工作H0HV小时,则h成为新的均衡点,用人单位将把工资率提高到ci/cb,对全部工作时间都要支付这种工资率。在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农民工竞争压力大、就业选择余地小,农民工在现有就业机会下加班加点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这样导致其他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引起就业量减少。

图6-9 加班导致工时增加就业量减少

5. 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导致农民工就业量减少

现代劳动经济学阐明,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单位闲暇的成本表现为更多的商品,其效应在于使个人更多的工作,用商品替代闲暇,它是不利于其他人就业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的提高,个人工作的时间比原来更少就能达到既定的效用水平,即个人工作更少的时间,它是有利于其他人就业的。

用于分析个人劳动工时供给的斯卢斯基方程(Layard and Walters,1978)可以写为:

图6-10

图6-10所示,当工资率由Ob/Oa上升到Od/Oa时,使个人A的闲暇时间增加了H1H2,使个人B的闲暇时间增加了H2H。图6-10(a)中对个人A来说,收入效应H1H2小于替代效应HH1,工时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即工资率越高,个人越愿意提供工作时间。图6-10(b)中对个人B来说,替代效应H2H1显著小于收入效应H1H2,工时供给曲线斜率为负,即工资率越高,个人反而不愿意提供工作时间。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家庭积蓄不多,农民工个人的劳动供给都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工资率越高,个人越愿意提供工作时间,这对其他农民工来说,减少了就业机会,因而不利于整个社会农民工的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