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制造”

培养“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制造”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紧紧抓住人才强国战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密切联系协调,大力实施国家人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高潮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大力宣传“大国工匠”的事迹,弘扬“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大国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
培养“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制造”_中国县域人才发展实践与探索:“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县域人才发展论坛实录

国家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处调研员 张 达

张达,国家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处调研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技能人才处调研员。1999—2008年,在原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司再就业工作处工作,2008年至今,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技能人才处工作(主要负责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宣传等)。

中国制造经历了三十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的技术水平和美国、欧洲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培养高素质的工业队伍,是制造的根本,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建设一支人才队伍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我们调研了一些企业,从国家层面看,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现象严重。截止到去年底,高技术人才达到4000多万人,绝对数量不少,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从市场供需看,供需矛盾十分大,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环节比较低。

从浙江情况看,浙江人社厅对高素质人才的规划评估,从各个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教育分流机制不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脱离生产实际,人才不能适合实际需求,设施设备比较简陋,造成教学和生产脱节,积极性也不高,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培养人才;技能人才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被挪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权威性比较低,师资、教育等要落实。社会和民众重视学历、轻职业技能的思想,使得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国内的部分企业在业务领域中有三个问题,集中反映在:高技术人才培养不对路,用非所学;人才培养机制和导向有偏差;社会氛围对一线工人成见太深。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大专院校培养,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但是缺乏相应的设备。社会氛围方面不利于培养人才,没有给人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导致企业一线人才比较紧缺。

下一步,人社系统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技能振兴行动。紧紧抓住人才强国战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密切联系协调,大力实施国家人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高潮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探索建设国家技能中心,建设国家技能城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企业技能计划,使职工都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

第二,改革评价制度,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大力推进院校创新,开展专业专项活动,加强创业培训,改革评价制度,当前学历的人才评价主体不适合,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改革进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探索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第三,以技能竞赛为舞台,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我们要继续开展职业竞赛,开展职业练兵,推动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国内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激发技能劳动者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岗位成才,促进提升我国技能人才的水平。

第四,提高待遇水平,加大表彰奖励。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加强技能投入,制定技能人才激励办法,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工作。

第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走基层,大力宣传各地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大力宣传“大国工匠”的事迹,弘扬“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大国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