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区研发了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由区政府发文对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标准以地方标准形式由质监部门发布,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创建成效_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与理论探索

2013年,萧山区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单位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紧紧围绕率先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对象、以农村基层为重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一、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城乡

坚持统筹规划、均衡配置、功能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扎实推进全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区级工程提升工程、镇街设施优化工程、村级设施全覆盖工程和“智慧文化”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便民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村落30分钟”“社区15分钟”文化圈。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大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品牌节庆文化特色鲜明,年年有主题、届届出新招;文化下乡深入开展,“你点我送”“你送我秀”“菜单式”“订单式”选择,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周末剧场”好戏连台,政府搭台,全民参与,草根舞台广接地气;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连锁服务”、“通借通还”、读者到馆率、文献流通率、年增新书率大幅攀升;流动文化穿乡走村,“流动图书馆”“文化直通车”活跃在全区城乡,把精神食粮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文化走亲已成常态,增进了海峡两岸和区域间文化交流,展示了萧山文化魅力。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围绕中心工作,讲好萧山故事,弘扬萧山精神,创作出一批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产品,《一江好水幸福来》《烽火湘师路》《葛云飞》等56件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市评比中摘金夺银;文献信息服务不断优化,萧山数字文化网络体系基本建成,“智慧文化”初具规模;公益性文化机构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时间和服务标准全面达标;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彰显对残疾人的关爱,特殊群体文化活动各具特色,广受好评。

四、公共文化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管理、提升市场运作能力、激发活力;推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理事会制度,率先成立区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效益;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密集出台相应政策予以引领,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资金逐年提升,投资文化场馆建设方兴未艾,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参与度空前高涨,较好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和供给主体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政企共建、政校共建、跨系统、跨部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初具规模,以招投标形式,每年向社会购买文艺演出100场次;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省、市标准,建立由萧山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文化行业服务标准组成的萧山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五、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严格区级文化事业单位定编定岗、脱产培训、职称评定等制度,着力构建高层次、多门类、具梯度结构的专业文化队伍,夯实了基本文化队伍;按照要求配足、配好镇街文化广播站工作站工作人员,站长享镇街正科级待遇。全区481个村(社区)均配备一名宣传文化员,强化了基层文化队伍;大力培育业余文艺队伍,登记在册的业余文艺团队有1179支,较为固定的成员有6.3万人,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实施文化志愿服务计划,建立了文艺表演、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博物馆讲解、群众体育指导、文物守望和文化市场管理等志愿者队伍,成员达6000余人,壮大了文化志愿者队伍。

六、公共文化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绩效考核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全区22个职能部门和各镇街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了创建工作任务,明确了部门工作职责,合力推进全区创建工作;建立了萧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明确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职能分工,制定了协调小组议事规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为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不断加强政策引领,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相继出台了《萧山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区、镇(街)财政预算,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幅度,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实施绩效考核,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并与收入分配和奖惩挂钩。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区研发了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由区政府发文对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标准以地方标准形式由质监部门发布,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七、公共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结合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和制度设计,承接了省厅下达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课题的研究任务。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专家论证等途径,对全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指标和具体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路径、方法与措施,形成了较为翔实的理论研究报告,目前该课题已经过专家评审。

两年多来,在省文化厅、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已基本就绪,经自查,各项工作已基本达标。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恳请省文化厅对萧山区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