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由于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及所处环境的变化不同,需要调整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局部调整是公共政策调整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如果公共政策面临的问题较大,需要对政策的各个环节作出调整,就要对公共政策作系统的调整。公共政策调整方案是政策调整的依据,是公共政策重新执行的依据,政策调整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调整的成败。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_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由于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及所处环境的变化不同,需要调整的幅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公共政策因为影响要素发生了部分变化,只需要作局部调整;而有的公共政策则由于影响要素发生了性质上的转变,需要作全面系统的调整。当公共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偏差只是由部分原因引起的,就只需要对政策系统和实施过程作出少量的、缓慢的修改或补充,这就是局部调整。局部调整是公共政策调整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如果公共政策面临的问题较大,需要对政策的各个环节作出调整,就要对公共政策作系统的调整。政策的系统调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纵向调整,可以是自上而下的调整,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调整。二是对于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内容,可以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对解决政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政策内容加以调整,然后再对其余政策逐步调整。不论是局部调整还是系统调整,都会表现为以下形式:

1.政策的增删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政策的增补是由于原来估计不足,或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或出现新的问题、新的对象,而对原有政策进行扩充;或者对其内容加以扩充;或者对其适用范围加以扩大;或者对其适用时间加以延长,其目的是为了拓展现行政策的功能。政策的删减是由于原定目标过高、作用范围过于宽泛,或者存在与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而对政策减少其部分内容、缩小其作用范围、缩短其作用时间,调整的目的是要缩减现行政策的功能。

2.政策的修正

这是对正式实施中和正在试行中的政策的具体内容、作用范围所做的修改与订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策修改,即在保持原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其部分内容、适用范围及有关实施的手段、技术做出改动;二是政策修订,即在保持原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主要内容、功能范围所进行的修改订正。这两种调整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具体政策更为精确、完整。

3.政策的更新

这是对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所做的变革。虽然原先的政策还保留下来,但主要的政策内容、政策目标、适用范围、执行主体、目标团体都程度不等的发生了变化,与先前的政策相比较,旧框架已被新的框架所取代。通常政策更新是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出现重大变革的时期发生的政策调整形式。

4.政策的撤换

这是对实施过程中的已经失去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政策所采取的调整形式。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重大改革,原有的体制和社会评价标准在被新的体制和新的评价标准所取代的情况下,将原先实施的政策从整体上加以撤销,并以全新内容、目标、效能的政策取而代之。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通常被看作是公共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包括:

1.重新界定问题

公共政策制定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的信息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2.提出调整方案

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和要采取的方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公共政策调整方案是政策调整的依据,是公共政策重新执行的依据,政策调整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调整的成败。及时而有效的政策调整,可以弥补原公共政策方案的不足,从而在执行中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反之,则会扩大原政策方案的缺陷。

3.选择调整方案

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做出决策的过程,但这个决策不是完全重新开始,而是在原公共政策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它不仅要遵循公共政策制定中方案抉择的基本原则,而且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4.执行调整决定

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