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富贵不淫贫贱乐

富贵不淫贫贱乐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陈建华今天的会议以一种新的形式召开,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又是廉政党课,请全体同志参加。闻过则喜,马上进行改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名利之辨,第二个问题是出处之间,第三个问题是廉节之守,第四个问题是天人之际。我们并未否认利益关系,完全否认“名”和“利”,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富贵不淫贫贱乐_构筑拒腐的精神篱笆_大讲堂 :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文化建设实录. 2014—2015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陈建华

今天的会议以一种新的形式召开,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又是廉政党课,请全体同志参加。这种形式是我看到中央召开政治局学习会议和最近几次参加省委中心组学习,受到启发而采取的。我们应该向中央、向省委省政府学习。这次民主生活会之前征求意见,有的同志说我以前没有给全体职工讲过党课,这个意见很好。党课我是讲过,但讲的范围不是全体职工。闻过则喜,马上进行改正。下面我就廉政建设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心得交流。

在讲的过程中我引用了一些诗,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不是诗歌的艺术性,也不是诗歌本身内容的讲解,只是借助诗来表达我对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诗只是一个线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名利之辨,第二个问题是出处之间,第三个问题是廉节之守,第四个问题是天人之际。

第一部分 名利之辨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中国正统的文化传统在汉武帝之后,就是儒家思想。我要讲的几个问题,精神篱笆的精神源头最早的、最经典的就在《论语》的这些话里,关于“利”的问题,说得比较多而系统的是后来的孟子

关于名与利的问题,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每天睁开眼醒过来后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镇江,看到滔滔的长江东流,点点白帆,来来往往。他问方丈:一天有多少船来船往?方丈说一天只有两只,一只是“利”,一只是“名”。不管有多少船来船往,无非是这两只船。乾隆一想,确实如此,谁也不能抛弃名和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上班要拿工资,要养家糊口,要买房子,没有人能逃避、回避“利”。所以关于名利,古今能有几人抛?

孔子的这三段话意思非常简单明了,话里面没有“利”,但是讲了“富与贵”,后面讲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有“名”。孔子的思想是比较符合现实的,他承认“富与贵”是我们人的追求,也承认“名”是我们人的需要。孔子的思想比较现实,他认为,如果能求到“富”的话,哪怕当出租车司机也是可以的;如果“富”求不到,那我还是愿意从事我所追求的东西。但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是承认名和利的,但是对名和利的理解跟我们现在有一点点差别。我们现在讲大公无私,提倡无私无欲,实际反而达不到。所以我认为,孔子是对“名”和“利”划了一个边界,超过了这个范围是不可以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并未否认利益关系,完全否认“名”和“利”,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下面我借用几位古代名人的诗来进一步说明有关“名”与“利”的思想。

读《老子》 [1]

白居易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瓠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白居易是个很成功的人物,李白的寿命没有他长,杜甫当时在世时没有他的文名高,苏轼没有他过得潇洒。广东最高的建筑叫小蛮腰,上海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东方明珠,这两座建筑,都来自于白居易诗词给我们的启发。白居易有两个小妾,一个叫小蛮,很会跳舞,另一个叫樊素,很会唱歌,两个人能歌善舞,樊素口、小蛮腰都是很著名的,小蛮腰就出自这里。另外有《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东方明珠便取自这个意境。白居易活了70多岁,当过最大的官是太傅,死的时候唐宣宗给他写诗,极尽哀荣。他在诗文上、政治上的成就和个人生活方面都非常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呢?是因为他深刻领会了老子思想的精髓。“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杜甫说的,在唐朝以前,人要是活到70岁,那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古代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在士大夫阶层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在普通老百姓就看“福禄禧寿”。福是能够有多少子女,禄是能做多大的官、拿到多少官俸;禧是能得到多少艳福,娶多少房夫人(当然在现代我们是不提倡的,而且是违法的);寿是能健康地生活多少年。这几项白居易都很不错,都了不起。白居易一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又生活得很潇洒,这跟他深得老子思想精髓有很大关系。所以下面我们看看他这首诗,诗的艺术性不高,但很有意味,希望每个人都认真地思考。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事情的结果出现的时候,我们大家会知道事情是好还是坏。佛教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预料它的结果。小偷在被抓住之后,贪官在被抓到牢里才后悔,他们在偷盗或者受贿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做了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真正的聪明人,开始时就会预料到做一件事情后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不是等坏结果出现才后悔,好结果出现就高兴。祸福无门,唯其自招,结果好坏,不喜不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富润屋,德润身,讲求道德修养的人,身心也会得到提升。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哪里容易起火呢,一种情况是仓库,里面装的东西太多了。另一种是家里太有钱了,有钱以后,高档装修,用名画装点,珠宝点缀,很有钱但也很可能被人惦记,没准哪一天被偷之后一把火烧掉销毁痕迹。“不闻风浪覆虚舟”,我们南方人见得多,容易明白,装东西越多的船越容易翻掉、沉掉,如果船是空的,即使被浪打翻,也会浮在水面上,手抓住船舷人就不会死。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名”和“利”在这里都出现了,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多”和一个“少”。老子的《道德经》里并没有要求大家什么都不要,也是认可这个名利,只是要把握分寸,要适度。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对名利是认可的,但是你需要把握这个分寸。是要清心寡欲,不是不欲。在南非、肯尼亚为什么中国人经常被抢劫,因为中国人露富炫富,老拿着很多的现金。以前我在西安的时候,用的包我到现在还在用,样子也很难看,晚上走路回宿舍,那时候西安分行的位置还不像现在这么繁华,有人说晚上走着不安全,我说不用担心,你看我穿一双布鞋,提着这个烂包,我连进住的小区时门卫都不让我进,因为不像个行长,所以小偷不会光顾我,我是最安全的,一点不用担心,也不用接送。“利是身灾合少求”。刘邦手下有一位重要的谋士叫陈平,陈平有一次到一个地方要过河,跳上船,艄公一看他身材长大,面容丰满,神采飞扬,一看就不是平常人,是有钱人。艄公目光透露的信息让陈平感到不安。所以开船后陈平把自己的衣服都脱了帮助艄公开船,否则的话他就没命了。陈平用这种方法告诉艄公我身上没钱,你打我的主意没用。这是利是身灾的经典说明。所以对待利的态度决定了他以后能做那样的大事。求“名”有时候比求“利”还严重,有人特别爱重“名”,反面例子也是很多的。与白居易时代比较近的一个名诗人孟郊,他考上进士以后很高兴,写了一首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进士了,太高兴了,他有名了,以前的多少不如意,别人的多少看不起都一风吹了,今天一举成名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名”是比“利”更加厉害的一把剑,因为他对“名”太看重了,像范进中举一样,一高兴,一下子晕过去了。人没有大的境界,在盛名之下就托不住。所以说孟郊的诗写得很好,但是境界不高。“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要为天下谋福利,这才是高境界。境界不高决定了他以后诗歌成就不高,“郊寒岛瘦”,一辈子沉沦下僚,政治上也没有很大的成就。精神境界不够高,这是“名”的一个反面的例子。

“虽异瓠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瓠瓜在北方也是有的,长老了以后挖出里面的瓤可以当瓢。这个东西不能吃得太多,适量地吃对身体有利,吃多了会引起腹泻,这是个比喻。“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也是个比喻。

这首诗写得非常直白、儒雅,渗透了对老子思想精髓的深刻理解,用于白居易的人生实践,我觉得白居易一生过得非常潇洒、非常好,把事情都看透了。在他非常倒霉的时候,到九江碰到有女子弹琵琶,写了《琵琶行》。后来他到了中国两个最好的地方当一把手——苏州和杭州当刺史。苏杭这两个地方,由于他的到来,增添了许多的色彩。

我特别向大家推荐这首诗,多多品味,受益良多。

回乡

赵抃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

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赵抃是北宋人,他是北宋理学的宗师之一,关于这个问题人们研究得比较少。他与包拯基本是同一时代的,戏剧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文拯主政开封府的时间不长,包公案中很多的案子都是赵抃的,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还有别人的案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戏剧中包拯的艺术形象。真正的“铁面御史”是赵抃,赵抃当过很多地方官,相当于省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这么一个高官,离休告老还乡,什么都不干,走在路上没有人知道他以前是这么一个大领导。他回乡以后写了这首诗,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官职了,因为他做官很清廉,回家后也没有钱,“名”和“利”都是过往云烟了,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走在路上小孩子只知道他是一位老头子,仅此而已。所以我就在想,人们如何摆脱名利的约束来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大课题。

以前我在北京的时候,遇到一位处长。处长在北京不算个人物,平时是不上台的,也没有多少机会让他发言讲话。他去挂职县委副书记,开会时要讲话,开始还不太习惯,结果挂职三年就习惯了,后来又挂职三年,六年以后回来,我问他感觉如何,有什么不习惯。他说开会时老是没我的事,不爽。以前到哪个地方都要发表“重要讲话”,现在不讲了,很长时间以后才习惯。

以前北京流传一个笑话,说一个部长离休了,以前老讲话,要作指示,批文件、批签报。退休后在家里没事,精神就扭转不过来,各种毛病都出来了,对整个家庭生活都有影响。后来,夫人想出一个办法,晚上开会,研究明天买什么菜,研究菜谱,研究完以后他夫人写成签报,他在上面签字同意,晚上才能睡着觉。第二天要发表意见,评判执行买菜的效果如何,菜做得如何,周而复始,生活才得到安宁。这就是人在离休以后如何安顿自己,要先想好了,当官是暂时的,总归是要下台的,如果身体好的话,总归是要死在下台之后。如果身体不好也许死在任上。如果没有想好名利和权力的问题,那你会遭遇很大的问题,有的人一下台身体立马就不行了。

“腰佩黄金已退藏”。以前我们看戏剧里面,县官上任要挂着“金印”,代表官职权力。赵抃以前的权力已经上交,以前的事情大家都觉得很神奇、很奇怪,这么大一个领导,说抓谁就抓谁,说提拔谁就提拔谁,很有权力,现在想想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现在你要问问住在那个高斋里的老人是谁呀,他就是以前的赵四郎,赵家老四。所以在当官以前把事情想好,回家以后要干什么事,这个结果很清楚。他死的时候,宋朝给他有个谥号“清献”——赵清献,这是对他最高的一种褒奖。历经绚烂,终归平淡平凡,这才是伟大。

《致兄弟》[2]

曾国藩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什么是“钟铭”?红楼梦里有“钟鸣鼎食”之家。以前如果你有极大的贡献,朝廷会给你铸一个钟,把你的成就、你对国家社稷的贡献铸在这个钟上,是国家发的一个奖状。 “屠羊说(yuè)”是一个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说(yuè)”,是楚国都城里杀羊、卖羊肉的摊主。伍子胥因为要报杀父之仇,领着吴国的军队把楚国给灭了。楚国灭了以后,楚昭王逃亡,逃到楚国的东北面的随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随州市。楚昭王后来打回来恢复了楚国。复国之后要论功行赏,楚昭王要给“说”赏赐,给他适当的职位,“说”四次拒绝。第一次“说”说我们国家失败了,然后你逃跑,我也逃跑,现在你回来了,我也回来了,我的羊肉摊也有了,不需要你再赏赐我。楚昭王觉得他有功劳还是要赏的,又去找“说”,“说”说以前丢掉这个国家不是我的责任,现在复国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我还是不能接受赏赐。两次拒绝之后,楚昭王更看重他了,还要给他官做,以为“说”是不是嫌官给得小了,可以赐大点的官。“说”说我们的国家有等级制度,要到一定级别才能见到国王,我没有达到这个级别,我文没有不让国家灭亡的能力和水平,武我不能上战场打仗,我没有功劳,所以你不能破坏这个制度,不能因少数人而破坏制度,所以我不能接受。第四次楚昭王派“国防部长”去劝说,说让你位列三公,相当于“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看你来不来,如果不来,我可拿着枪呢。“说”说我不能干,虽然“三公”的俸禄很高,“三公”一年的俸禄我一辈子都赚不到,但是我没有那么大的贡献,如果接受的话就会败坏国王的声誉,让国王承担破坏法律的名声,这种事情我不能干,最后他就跑掉了。这种事情历史上还有个例子。我们的清明节怎么来的呢?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以后回国,论功行赏,忘记了应当赏赐介子推。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找介子推来接受赏赐,介子推不接受。后来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山里,晋文公就派人追上山,介子推拒不下山,晋文公命令烧山,他宁愿和母亲被烧死也不下山。后人把这座山叫介山,现在位于山西省的介休县。寒食节由此而来,有人认为清明节由此演变而来。

把“钟铭”和“屠羊说”这两个典故讲清楚之后,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曾国藩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诫他的弟弟曾国荃。他的弟弟没有他这么高的修养,占领南京的时候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当时曾国藩已经接任江苏、江西、浙江和安徽四省巡抚。江南半壁江山都在他手上,有几十万部队。清王朝已经破败不堪,有人劝说他来当皇帝,于是他就写了家书来告诫他弟弟。“左列钟铭右谤书”,左边有多少人来表扬你的战绩、功劳,歌功颂德,右边就有多少人写检举信来诽谤、攻击你图谋不轨,“人间随处有乘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你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太张扬,否则连你的脑袋都保不住;你要老老实实,放低身段,读一读“屠羊说”的故事,学一学“说”。无论多大的功劳,多大的富贵,都像浮云一样在天上飘过,没什么。

第二部分 出处之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一共20首,这是其中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告诉我们,陶渊明从来没有超越现实,他理想世界中构建的东西都是直面人生的。“而无车马喧”指的是这种心灵的宁静,不是跑到深山里去找,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在喧闹的世界里,在车水马龙中,在“金指数”的喧闹里,人来人往、车来车往,能够保持心灵的安宁。“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因为我的心很超越了,已经离开了这个喧闹的世界,所以无论在哪里我都能安静。这个境界太高了,非常了不起!我们一般只注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实际和上边是有因果关系的。心宁静了,所以才能欣赏、悠闲地采菊,“悠然见南山”,人和自然完全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描写的人与鸟都是非常自然的。这首诗里反映的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和谐统一,这个境界非常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真谛只有你自己慢慢领会,你要把它说出来,没有什么可以说得清楚。在这首诗里没有雕琢,不像后面王维和孟浩然的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自问自答式的。在整个画面里,山与菊、鸟与人是和谐的,相得益彰的,而人本身就在画里。

在所有山水诗里这是写得最好的,完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家之前是高官,曾祖父陶侃是州牧,权力很大,在东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到了他这一代就不行了,陶渊明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之前也当过江州的小军官。所以对于是否当官,他已经完全超脱了,完全想通了,对不当官后遭受的生活困难是早有准备的,没有思想中的纠结。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写《山居秋暝》其实透露出很多信息,我们一般只欣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四句,尤其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最为著名,很多书法练习者多写这两句。

前面的意思很清楚:到了秋天的晚上,下了一场新雨,明月照在松间,清泉缓缓流过,一切非常安静朗彻。后面是一个动景,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收网返回。意象非常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前面的景非常好,后面这两句有深意,意思是即使春天过去了,美好的芳华不再现了,但我还是希望看到春天的,内心是牵挂的,只是这个地方还不错,我还是可以留下来。这一句很多人不太注意,在不经意间透露了王维思想深处的矛盾与纠结。他想当官,当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无法解决,他又放不下“春芳”的繁花柳密,所以他就一直在半官半隐中徘徊,这在他很多诗里都有体现,比如“安禅制毒龙”,反映了思想上的挣扎和痛苦。

王维的经历不像杜甫,他年轻时因诗而名,跟公主、亲王关系都很好,官做得不大,但有名气。在“安史之乱”时,他没有跑掉,没能跟随唐玄宗去四川,被安禄山抓到。安禄山逼他在洛阳做官,他不干,内心苦闷。被拘在洛阳,有一个晚上,王维听到晚宴的歌声,写了一首诗《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了他对逃亡朝廷的思念。安史之乱平息了,王维又回到朝廷,这时皇帝已经换了,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肃宗认为王维跑到伪政府那里当官,是变节行为。当时王维的弟弟王缙出任宰相,加之当时许多名士为他说话,搭救他,而他所作的那首诗也救了他。王维没有达到像颜真卿、颜杲卿那样的境界,后者能够刚烈赴死。《山居秋暝》反映了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比王维大12岁,但是他更倒霉,他想做官,但基本上没做成官。他的诗《临洞庭上张丞相》是写给张九龄的。前面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王维的诗一样是写景,非常著名,写景不是单纯写景,写景是要给后面做铺垫的。孟浩然为什么给张九龄写信?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继姚崇、宋璟、韩休后的宰相,在他当政时是大唐盛世,他之后大唐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孟浩然写这首诗是为了求官,当时求官需要拉关系走门路,那时是那样一个风气。有的是用钱求,他是以诗求官,在所有干谒诗里这一首是写得最好的。

诗中描绘了:秋天来了,洞庭湖汪洋一片,水天一色,浩浩荡荡。整个岳阳城在波光荡漾中沉浮,非常壮观。这不单是写景,实际上写出当时在唐玄宗领导下、在张丞相辅佐下政治清明,气象壮丽,而孟浩然想进取,想越过“洞庭湖”,但个人进身无路,张丞相您能不能举荐我入仕,为国家效劳。“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闲居无事不能为国家出力,我很惭愧,我不要只看别人钓鱼,而徒有羡鱼之情。孟浩然在求人办事时都没有卑躬屈膝,能做到不卑不亢,抬高别人却丝毫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

后来张九龄遭贬到了湖北,也就是孟浩然的老家,孟浩然去找张九龄,在他手下干了几个月,也不是很如意,最后辞官不做,悠游于山水间,这就是孟浩然。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个人都是高人。相比较而言,这三首诗,《饮酒》诗中人、山、鸟是和谐统一在一起的,是一幅画。《山居秋暝》中,王维站在画外看,没进到画里去。孟浩然认为官场这幅画很好,内心很羡慕,但看是看了并不清晰,是“气蒸云梦泽”,所以他对官场景象是模糊的,不像王维。王维在官场混过,所以他的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非常清晰。这三个人都是高人,都把当官与不当官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好与好之间还有谁更好,谁更高明。陶渊明境界无疑最高。陶渊明是当官与不当官我都能处理好,达到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王维不能彻底解放,内心还有矛盾与纠结;孟浩然求官不得,被迫放弃。所以思想境界还有差别。我们在研究古人当官与否、如何当官,看看这三人是很有启发的。

第三部分 廉节之守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中学教材里是有的,很多人都会背。文天祥只活了四十多岁,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有成就的几名状元之一,他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科状元。但往往科举考试第一名并不一定是成就最高的,历史上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状元数得上来的差不多有三人,第一个是文状元文天祥;第二个是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他是清朝著名的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并负责撰写了清帝退位诏书;武状元最著名的是郭子仪。少年时代,文天祥吃喝嫖赌什么都做过,名声很坏,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英雄形象。在国家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他站出来为国家做贡献,才流芳百世。所以在生死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气节和品格。要领会好通篇的含义,理解第一句“辛苦遭逢起一经”至关重要。文天祥颠沛流离,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起兵反抗元朝,冒死到北元谈判时被抓起来后逃跑,后又组织义兵继续抵抗,直至后来被俘从容就义。原因是什么?他是有选择的,他可以投降啊,北元提出只要投降可以当丞相。因为文天祥接受了“四书”“五经”的核心文化教育,心中有“廉节”的操守。“经”是指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一开始我为什么先把孔子的三段话告诉大家。正因为心中有“经”,文天祥才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干戈寥落四周星”,经历了四年战事后,我手下可用之兵已经越来越少,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山河破碎风飘絮”,说的是祖国的山河已经大部分被元兵所占领,已经零落飘散就像被狂风吹卷的杨絮一样,抓都抓不着,这是一种何等凄惨的景象。“身世浮沉雨打萍”,我个人的身世遭遇也像大海中的小舟一样飘荡,像雨打的浮萍颠簸浮沉,不知道要漂向何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和零丁洋现在还是这个名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很著名,被人引用得很多,廉节之守就是在关键时刻如何看待生,如何看待死。

入京

于谦

一日,遇行客劫舟,搜遍行囊,更无贵重于腰间金带者,盗亦不忍取去。及还朝,并无一物馈赠,自作一诗云: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乡闾话短长。

2014年我刚来石家庄工作的时候,有人向我介绍了井陉石头村,那里有于家人后代。暑假的一个周末,我携夫人、孩子过去看了一下。经过实地查看于家村家谱、于氏墓碑,了解到于谦蒙难后,其子隐居于井陉县南峪村。1449年发生了土木之变,瓦剌在那一年打到了首都北京,因为王振鼓动英宗出去迎战,导致英宗被俘,吃了败仗。蒙古军队随即涌入中原,大兵压境,而明朝军队都已经被王振带走,都城是空的,在这种情况下,于谦组织军民抗战,挽救了大明王朝两百年,否则的话明朝中间就断代了。就是这样一名挽救明朝两百年的功臣,最后在英宗复辟的时候,还是被杀掉了。于谦一直有清正廉洁之名,在很多地方任过职,曾担任过山西巡抚,山西、河南两省巡抚。于谦每次赴京办事,都看到官员权贵用搜刮的民脂民膏进贡的歪风,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及线香”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东西,暗指的是官员的贡品。于谦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与他人生早期的志向是密切相关的,他的气节操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于谦还有一首诗叫《石灰吟》,比引用的这一首更有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于谦12岁时所作,表明了作者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做纯洁清白之人。

梅岭三章

陈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作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陈毅元帅还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是共产党用最简洁、最明了、最口语化的语言表明了对反腐倡廉的决心。人是要有主义的,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辛苦遭逢起一经”,是要有“经”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他是为了一个美妙宏大的远大理想在奋斗。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有很多像陈毅一样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爱国志士,比如说方志敏、瞿秋白、陈独秀等。因为他们理想信念坚定,他们甘愿牺牲。这种牺牲是安下心来把所有道理都想透了以后,既慷慨又从容地赴死。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但是这些人都做到了。假如陈毅最后遭遇不测,他早就想好了自己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告诫后人的话都已经写得很清楚。陈毅去世后,毛主席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这是毛主席参加的唯一一次部下的葬礼,而且是穿着睡衣参加的,连总理去世时主席都没有见最后一面,这里面的意蕴值得深思。

第四部分 天人之际

定风波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学识非常渊博,他深受佛学、理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到处都能体现出这样的禅味理趣的痕迹。其中有两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特别值得注意。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得意事不一二,会有很多事情不能如愿,但是我们要学会用一种达观的态度去看待它、去认识它,在风雨中历练自己,以超脱的态度去过自己的生活。在这点上我们要向苏东坡学习。苏东坡的人生波折起伏,有很多的坎坷,但是他到任何地方都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很好,干干净净,很会生活。盖房子他自己设计,东坡肉、西湖醋鱼,他都会做,还筑建了苏堤,总之,生活料理得很好。但是,政治生涯方面,苏东坡总是失败,官场失意后他过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这都不算什么,我有一件斗笠和蓑衣就能对抗风雨,待一切风波过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西湖苏东坡还有一首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无论多大的暴风雨来了,风一吹也就完了。这就是他达观的心态,他的这种世界观、人生观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很多诗句有这种意境,信手拈来几句:“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明月几时有”,月盈即缺,缺了还会再圆,但是他会享受缺和圆的过程。苏东坡用天人之间的感受来体味人生,诗文写得非常好。但是我感觉他还是有不彻底的地方,如果能学到白居易的境界可能会更好,也许寿命会更长一点儿。

春日偶成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和苏东坡是同时代的人,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老师叫周敦颐,周敦颐曾在我的老家江西九江星子县做过官,并在那里创作了佳篇《爱莲说》,朱熹继承周敦颐,程颢、程颐两兄弟,张载,兼采释、道各家思想,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偶成”恰恰不是偶成,而是呕心沥血,用尽一生心血写成的这首诗,没有一生的研究、一生的感慨、一生的理悟,达到对世间人生透彻的了解是不可能写成这首诗的。这首诗是我在北京至石家庄高铁上翻阅诗篇时偶得,当时心中一动,感觉很好。我和高兰根同志闲坐时也说到了这首诗。这首诗是理学思想在生活中最集中的表现。“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他为什么能够气定神闲,对任何事都很从容,因为他把是是非非都能看透,天、地、人搞通了,得道了,所以他干什么事情都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才能从容,不然的话做不到这一点。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一个长期从事思想工作的人能够睡到太阳晒背,这是不容易的。“睡觉东窗日已红”,这种悠然自在是心灵的反映,是“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的另外一种写照。“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你看天地万物都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春天开花、夏天生长、秋天结果、冬天下雪,大自然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四季的美丽风光,和我辈的情趣快乐是相同一致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一句理解起来要调整顺序,“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所有的风云变幻都按照自然法则运行,一理通则百理明,人生豁然开朗。“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对工作、学习、思考和各种事情只有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乐”,那你就算基本上及格了,男人到这个时候才能说了不起,称得上英雄豪杰。这首诗从艺术性角度讲可能一般,但从思想性上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最后一首是我写的,我只说一点,文洪武副行长评价我这首诗是“三想三不想”的翻版,只不过这是诗版,那是文版,意思也和我今天讲的是一致的。

盛暑午夜纳凉

陈建华

天上云欲回,窗前花自开。

笑看荣枯事,冷解是非环。

行藏付随之,得失任由来。

悠然南山客,风爽我开怀。

今天我们讲了人生四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名利之辨”,这个名利之辨是什么呢?对应我们现在正在谈论的义利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韩国时特别向韩国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用于指导国际关系。义利观不仅用来指导国际关系,还用于指导人民内部关系和社会关系。第二大问题“出处之间”,也可以说是穷达之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讲的是价值观,一个人如何去实现价值,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去实现价值。第三大问题“廉节之守”,指的是生死观,也就是人生观,如何看待生和死,从刚才我举的陈毅、于谦、文天祥那几个例子,不难得出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什么样的。第四大问题“天人之际”,讲的是世界观,以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得很清楚,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相对于无穷的世界、无限的时间,在这个时空里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存在,今天我们俩可能会有些不愉快,但是若干年后我们都不存在了,我们争论它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吃饭穿衣已经足够了,你拥有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利多、钱多与天下人分享,谋利当谋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才能立得住。两年前,北京西直门往北看到一个大广告:冠盖满天下,名人独潇洒。现在有多少曾经在台上晃悠的人,都一个个倒下了,因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没有脱离这种低级趣味。

义利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总开关,你把这四个总开关把握好了,我相信你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好,工作上一定会进步,跟同事关系一定会很好,回到家里老公很喜欢你,老婆很高兴,对小孩言传身教,生活一定会很美满。今天我们讲廉政建设,以前谈这个话题时,我讲到过,《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能耐本事非常大,有七十二变,因为不受约束,对整个社会是一种破坏性,他也确实打上天宫了,别人也拿他没办法。后来观音菩萨给他套上了紧箍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取消头上的紧箍咒。菩萨让他摸头上,头上的紧箍咒已消失了。这就是修炼的过程。人生下来以后首先是自然的人,生物上的人,是一定要追求自由的。自由在西方是被抬得很高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不是中国人的原创,作者好像是匈牙利人,这首诗被我们的革命者借来用,表达对自由的追求。但是自由是要受约束的,不能你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你不同意我也要拿来用,这就是偷,偷是要用刑罚来处罚的。人的约束有很多种,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约束:第一种是法律约束,比如你不能偷窃,你不能杀人,治理的方法是法治。第二种是规矩约束,触犯了党纪政纪就要接受规矩的制裁,规矩比法律层次要高。第三种是道德约束,你骂我一句,不能给你处分,也不能用法律制裁,但是要接受道德的审判和约束,这个约束比前两种更高。第四种是内心慎独的精神约束,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这个约束最高。孔子早就说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不能仅仅以刑法的标准来要求上层人士,不能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一般百姓(需要特别说明,以前有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错误的,当官的有钱的出名的,犯了法可以罪减一等,法外施恩;有了福利只能给予特权阶层,一般老百姓不能享受。这样理解是对圣人的亵渎,只为少数特权人服务的说教理论怎么能是千古圣人的思想呢?你好,我爱你;你不好,我还是爱你,而且非把你变好不可。这才是圣人情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是公务员,拿着国家的俸禄,受过高等教育和党的教育,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我们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遵守党规、道德要求和经常进行内心审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最近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座谈,提出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最后落脚到四“心”,就是要加强修养,把精神深处的篱笆扎好扎牢,我们的廉政建设才能实现无为而治,使全体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