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被调查者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被调查者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些情况,得出了一些增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意愿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和鼓励农户参与产业扶贫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根据获得的调查结果,对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提高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积极性提出解决对策。这也让部分贫困户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旦有一天政府停止“输血”,许多贫困户的生活可能还不如从前。
参与意愿_精准扶贫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如何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性,对于提高扶贫开发实效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较为缺乏对扶贫开发中如何根据贫困户的不同需求,调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L村贫困户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贫困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各种行为现状,发现了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意愿并不强烈,产业扶贫运作与贫困户的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这些情况,得出了一些增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意愿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和鼓励农户参与产业扶贫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经过了前期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大扶贫战略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战略的核心环节,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能否顺利摆脱贫困迈入小康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户对产业扶贫项目的参与积极性则直接影响了扶贫的实效[1]。根据各贫困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的适当引导,各类产业扶贫项目正逐渐在我国各个贫困地区有序落实,但是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的选择倾向并不完全与政府的引导相吻合,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参与意愿受到多种行为的综合影响[2]。进一步了解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现状,厘清贫困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出真正适合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政策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小节以及本章第三节、第五节以湖北省L村为研究样本,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贫困人口464人,该村产业扶贫项目主要由农业种养类项目、光伏发电、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三产服务业组成。根据该村贫困户对这些产业扶贫项目的参与情况,笔者对该村贫困户、村委会干部及部分外出务工农户进行了问卷访谈,问卷共11个题目,由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类别、参与产业扶贫项目途径与实际参与意愿、参与中遇到的困难等部分组成。根据获得的调查结果,对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提高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积极性提出解决对策。

一、关于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现状的情况分析

1.产业扶贫项目具备一定吸引力,但贫困户参与度并不高

自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产业扶贫正逐渐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实施,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许多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村带来了优质的产业发展资源,并且吸引了很多贫困户积极参与。但由于产业扶贫项目与部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不够匹配,降低了部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的参与意愿,对产业扶贫项目关注度也不高[3]。根据调查,只有7.9%的被调查者对产业扶贫项目很了解,29.6%的被调查者对产业扶贫项目比较了解,37.5%的被调查者对产业扶贫项目有点了解,仍有23.7%的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不了解,11.2%的被调查这认为没有必要实施产业扶贫,45.4%的被调查者参与了产业扶贫项目,53.3%的被调查者没有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即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没有参与产业扶贫(参见表3-4)。

产业扶贫项目主要是针对贫困户展开,但是贫困户中存在大量的伤病老弱人员,一些体力消耗较多的产业项目并不适合让他们参与。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数据显示,L村中有低保五保等政策兜底对象29户,因病致贫对象37户,共计66户,这两类帮扶对象主要是以老年人、残障人群为主,他们占据了村内贫困户总数的40%以上。部分轻微残障人群或是慢性病患者,年纪较轻并且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及文化知识,但是目前并没有很适合他们的产业扶贫项目。

表3-4 L村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整体情况

大棚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种养类项目是产业扶贫中较为传统的项目,部分贫困户从前也有过这类产业项目的种养经历,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或是经营不善等原因最后均导致项目失败。有一位农户曾经贷款养鸡,年初买了数万元的鸡苗精心培育,但是过了不久便遇到疾病,鸡苗损失过半,几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从此便长期举债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对规模种养便失去了信心。很多贫困户都有类似失败的种养经历,导致他们对部分产业扶贫项目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种养类产业项目很难成功,这种负面思想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积极性。

L村由于产业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了整村的贫困现状,这种情形也与我国很多贫困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正因为产业发展落后,贫困村开发相对较少,原始自然生态资源保护较为完好,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等农村三产服务业。虽然当地政府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减税、修路、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但是由于从前没有此类项目的实施经验,许多贫困村并不敢轻易投入。农村电商等项目也由于是新兴产业,许多贫困户感到比较陌生,不知从何下手,虽然上级政府积极推广,但真正能够吸引贫困户积极参与的却很少。

根据调查了解到,53.1%的被调查者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没有参加产业扶贫,33.3%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难以长期实施没有参加产业扶贫,11.1%的被调查者由于缺乏项目经验没有参加产业扶贫(参见表3-4)。

2.贫困户对政府依赖性仍较强,但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效应

贫困户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时对政府表现出了较多的依赖性,希望政府可以引导与组织产业项目的运作,但与此同时,市场观念已在农民群众心中基本树立,相较于政府的介入,农户更加希望参与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

(1)贫困户对政府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贫困户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时较为缺乏主观能动性,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是在村委干部的鼓动下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经过最近几年的扶贫开发,我国政府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贫困户逐渐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农户已经习惯了通过吃低保,或是依赖社会各界的爱心救助来解决生活基本需要。这也让部分贫困户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旦有一天政府停止“输血”,许多贫困户的生活可能还不如从前。政府对贫困户的长期帮扶,从侧面养成了贫困户的依赖习惯,导致贫困户在参与产业扶贫时,仍然希望政府手把手教,如果没有政府的全程协助,部分贫困户对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意愿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41%的被调查者是经村委会动员加入产业扶贫,16%的被调查者是由其他农户介绍参与的,只有9%的被调查者是自己主动去参与产业扶贫的(参见表3-5)。

表3-5 L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意愿调查明细

续表

(2)贫困户市场观念逐渐增强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再加上农户对一些产业项目的经营经验,市场观念已逐渐植入贫困户的内心,相较于对政府的依赖,贫困户更加渴望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效应[4]。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政府本应是起到引导作用,吸引贫困户和公司企业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由引导变为主导,基本全程都是由自己在操作产业扶贫项目。我国长期的“输血式扶贫”需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就要扭转政府在产业扶贫中一直以来的主导地位,让产业扶贫项目回归市场主体,才能让产业扶贫具备可持续性发展动力。贫困户希望引入更多的公司企业到贫困村来进行产业项目投资,贫困户可以充分参与到各类产业项目的生产运作中来,借助公司企业丰富的市场经验进行各类产品的销售推广,消除贫困户对市场判断不准所带来的生产损失。目前部分地区的产业扶贫主要还是由政府在组织,但是较为缺乏市场主体的介入,产业扶贫项目缺乏市场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苦户的参与积极性。根据调查,67.8%的被调查者反映产业扶贫是由村委会或其他政府部门组织,15.8%的被调查者反映产业扶贫是由各类合作社组织,只有9.9%的被调查者反映产业扶贫是由公司企业组织。26.3%的被调查者认为产业扶贫应该由公司企业组织,25%的被调查者认为产业扶贫应该由政府组织,21.7%的被调查者认为产业扶贫应该由各类合作社组织(参见表3-5)。

(3)贫困户对市场及政策因素较为担忧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因素变得多样化,贫困户在参与产业项目时对市场以及政策因素的考虑较多[5]。贫困户对于市场风险因素较为敏感,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时较为倾向于承担较低的市场风险,在种养项目的选择上,会将市场供给情况作为衡量指标,如果是市场总供给量较大的农产品,农户一般都会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于一些用地较多的种植类项目,贫困户对政府土地流转等政策因素较为敏感,如果政府的相关政策表现出不稳定性,比如变更土地使用规划,取消某些种植补贴或是其他优惠政策,则很容易打击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对市场及政府政策的忧虑,从侧面限制了贫困户对参与规模生产的意愿,贫困户一般不愿过多的对规模生产进行投入,因为一旦市场或是政策出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他们将无力承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贫困村较难出现规模生产的原因,因为纵然有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由于人力物力等较高成本的投入,市场及政策因素的不可控,依然会让贫困户、贫困村对产业扶贫项目望而却步。根据我们的调查,86.8%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波动销售难是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难点,69.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是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难点,36.8%的被调查者认为投入成本过高是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难点,31.6%的被调查者认为人手不够缺乏组织是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难点(参见表3-5)。

3.专业生产大户号召力较强,“能人效应”不容忽视

贫困户在参与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了对产业大户的推崇,这些大户就是农村常说的能人,他们的成功对于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有较强的激励作用[6]。产业大户一般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与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在技术与销售上都已摸索出较为成熟的模式,因此很多农村种养大户都可以维持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这类产业大户在贫困村享有较强的威望,他们的发展动向对农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农户也十分愿意向他们学习取经。根据我们的调查,17.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生产大户比较适合牵头组织产业扶贫项目,专业生产大户对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号召力仅次于各类合作社的21.7%,并大幅领先科研单位的7.9%(参见表3-5)。

根据笔者的调研,贫困村的这类生产大户却较少与产业扶贫项目相关联,由生产大户牵头组织的产业扶贫项目十分稀缺。政府在引导产业项目进入贫困村时,与生产大户进行合作得较少,也很少会让生产大户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的策划中来,政府与生产大户之间较为缺乏经验交流、产业协作,也只有少部分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生产大户会向贫困户提供一些工作机会。根据调查,只有5.9%的被调查者反映本村的产业扶贫项目由专业生产大户发起(参见表3-5)。生产大户对产业扶贫的参与不足,导致这类农村能人没有发挥出对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应有的带动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的参与意愿。

4.产业扶贫项目多样性不足,项目种类有待进一步拓展

产业扶贫项目种类多样性不足,部分贫困户在选择参与产业项目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定位,产业扶贫有待进一步丰富项目种类,突破产业扶贫的局限性[7]。目前,产业扶贫资源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光伏发电、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项目,但是这些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没有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种养类项目劳动强度较大,部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并不适合参与;农村电商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很多贫困户文化程度较低、年纪偏大,对这类项目不太适合参与;休闲农业类项目需要良好经营,丰富的经营经验很关键,但是部分贫困户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较为闭塞,对这类项目较为抵触。只有光伏发电项目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维护都较为简单,每年收入十分稳定,贫困户的参与意愿最高。部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的参与意愿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类项目,商贸零售行业、特色农产品加工、手工编织等自主创新创业类项目也受到部分贫困户的青睐。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54%的被调查者倾向于种植类项目,52%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养殖类项目,79.6%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光伏发电项目,31.6%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农村电商类项目,34.9%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其他项目(参见表3-5)。

5.产业项目效益偏低,难以调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

产业项目一般投入较大,对运营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收益见效周期较长,又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在农村贫困地区,政府与农户的投入能力与抗打击能力都非常有限,造成部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望而却步[8]。种养类产业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中间还需要不断地投入技术、人力、管理等生产成本,到了农产品投入市场的时候还要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农产品价格不理想,还很有可能造成亏损。贫困户基础薄弱,如果产业项目失败很有可能对贫困户造成致命的打击,让贫困户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很多贫困户对待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十分谨慎,不敢轻易尝试,较多会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则是在上级政府的推动下被动参与,导致产业项目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部分贫困户并未在产业扶贫中获得良好的收益。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17.8%的被调查者收入得到明显增加,30.3%的被调查者获得了稳定工作,20.3%的被调查者未在产业扶贫中获得显著收益(参见表3-5)。

6.产业扶贫参与人数有限,外出务工人员有望回流

产业扶贫项目如果要实现规模性生产,除了需要政府与市场主体相协作引入各类市场资源,同样需要足够的人力支持。就目前的产业扶贫情况来看,很多扶贫项目到了农村以后十分缺乏实施人员,光靠贫困户的力量还难以让产业项目高效运转起来,部分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聚拢人气。根据调查,只有9.9%的被调查者反映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户带来了人气(参见表3-5)。如果产业扶贫项目无法带动贫困村的人员流动,依然保持空心村的状态是很难让产业项目持续运转的,这样就难以维持贫困户的长期参与[9]。贫困村的很多农户都在外务工,部分在外务工农户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收入,生活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他们对回村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具有较强的参与意愿。在相同收入或是收入较低于在外务工所得情况下,在外务工农户多数倾向于回乡工作。为了更好地研究参与现状相关问题,笔者抽选了50名在外务工农户进行了电话访谈,其中66%的被调查者愿意回乡工作(参见表3-6)。

表3-6 外出务工农户对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的调查情况

三、增强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的政策建议

1.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积极加强市场机制的发挥,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到贫困村来,让市场来主导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增强产业扶贫项目的生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政府在推动贫困村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干预过度,市场反而变成了从属,难以发挥产业扶贫项目的市场活力,这对产业扶贫项目的良好运作十分不利,从而也降低了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10]。依靠农村天然的自然资源,多施各项优惠政策,将更多的优质企业吸引到贫困村来,让企业来主导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发运作,利用企业良好的生产技术、销售渠道、项目经验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成功率。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协助、辅佐、监督的角色,配合企业一起将产业扶贫项目做大做强,为贫困村、贫困户带来更多的收益与回报,这样自然会增强贫困户的参与意愿,对提高扶贫实效也有十分有益。

根据新华网的信息,河北武强县变“政府推动”为“产业拉动”,让武强农民脱贫步伐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在武强,凡是真正搞特色农业的村,农户增收步伐就快、脱贫效果就好。目前,武强县51个贫困村中,有29个培育了特色农业,如奶牛、肉鸭、蔬菜等,去年人均收入提高了42%。由“资金到户”变为“资本到户”,武强县将扶贫资金打捆集中使用,以入股的方式投到特色农业产业上来,解决了贫困村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以资本为纽带,武强县将贫困户与实力较强的市场经营主体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2.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扶贫

诚邀更多生产大户加入到产业扶贫的队伍中来,为扶贫开发带来新动能,让他们起到牵头、组织、带动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中的号召力,调动贫困户积极性,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机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11]。对于贫困村的生产大户,同样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将产业做大做强,并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来,由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对于在外发展的本村籍企业家,可以采取降低土地流转费用、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等方式方法吸引他们回乡发展。建议各地政府成立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返乡创业工作服务站,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建立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准确掌握各类人才信息和需求;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商务联络平台、政策服务平台,从创业指导到企业注册、贷款融资,为返乡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给予各类优惠政策,对优秀的返乡创业者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号召各类生产能人向贫困村回归,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同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

3.丰富产业扶贫项目种类,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丰富产业扶贫项目类别,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加入人文关怀,开发更加多元的产业扶贫项目,为不同致贫类别的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根据笔者在贫困村的调查,很大一部分贫困户的年龄集中在40~60岁,他们中除了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以外,很多都是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在维持传统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可以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开发一些特色产业项目,例如体验式农业项目、旅游产业项目、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提高不同种类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可能性[12]

4.提高贫困户素质,增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

提高贫困户素质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户素质至关重要。提高贫困户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也要从主观上增强贫困户对产业扶贫的参与兴趣[13]。把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作为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的突破口,持续支持贫困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贫困村的农民群众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贫困村实际情况,发展产业项目,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广大贫困户的思想意识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到产业建设中来,产业扶贫才能形成“合力”,产业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扶贫实效才能更加显著。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提升贫困户素质促进产业扶贫。尼勒克县把提升贫困户的素质作为扶贫的治本之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培养产业工人、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为目标,不断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增强脱贫对象的“造血功能”,实现精准培训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以就业扶贫百村行活动为契机,今年,尼勒克县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巴扎日宣传、扶贫结对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职业培训优惠政策、就业创业典型,调动城乡贫困劳动力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当地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围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结合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以“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为目标开展职业培训,实现培训工作由“散漫浇灌”向“精确滴灌”转变,逐步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脱贫。把发展贫困劳动者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广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园林绿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结合发展旅游业,尼勒克县有关部门还在客房服务员培训班中,增加食品安全、特色菜制作、习惯养成等内容,并组织培训学员座谈交流,谈培训心得、理就业脱贫思路;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劳动力汉语水平低,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汉语言培训,提高其汉语言交际能力。截至2016年4月,根据各类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尼勒克县广泛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向培训、定岗就业的订单培训,形成“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多渠道开拓劳动力市场,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目前,已与北京、江苏、乌鲁木齐、奎屯等地6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累计转移35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7人。

5.加大投入力度,将产业项目做大做强

农村贫困地区普遍财力有限,政府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但发展产业扶贫不能一味节约开支,需要加大对产业扶贫建设的投入力度,抓住“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扭转的良好契机。将扶贫资金向产业项目倾斜,同时降低农村小额贷款门槛,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设立多种形式的贫困户入股模式,将贫困户的土地、劳力等元素吸纳到产业建设中来,让贫困户有真实的参与感,切实提高贫困户参与积极性。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由分散化、兼业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强力支持农户开展农产品多种深度加工,不断探索市场需求,并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生产效益。只有不断扩大产业扶贫规模、提高产业扶贫效益,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的队伍中来,加速摆脱贫困奔向小康[14]

江西吉安县通过财政等多个渠道不断加大了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现金直接补贴模式,对发展井冈蜜袖、横江葡萄等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贫困户予以奖补,井冈蜜袖每亩奖补200元;横江葡萄每亩奖补300元,推广避雨棚、滴灌、大棚等设施栽培设备的另外分别再奖补500元/亩、200元/亩和1000元/亩;大棚蔬菜每个标准棚奖补1800~2200元;建造养羊标准栏舍一次性奖补1万元。2014年,吉安县通过“现金直补”方式累计为374户贫困户奖补现金338.64万元。贷款担保方面,为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题,吉安县在全省率先开展“致富宝”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从省级特困片区和中央苏区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400万元,在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县农信社按1∶8的比例将总贷款规模放大到3200万元,为全县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每户1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该项试点工作自2014年4月启动以来,先后为425户贫困农户完成担保贷款申报,申请贷款金额达2820万元,其中已成功发放担保贷款361户,贷款金额2685万元。

采用贴息贷款的办法,为降低贫困户的贷款负担,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7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按每户限额10万元,以年利率5%的标准,对在金融机构贷款的贫困户给予贴息。仅在2014年,吉安县已累计为350户贫困户办理贷款贴息,贴息资金达55.34万元。产业保险模式,为让贫困农户减少后顾之忧,吉安县创新实施产业保险制度,采取公司、个人承保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产业保险。对葡萄保险按保费180元/亩标准进行投保,保费由中国人保公司补助100元/亩,财政补助50元/亩,农户负担30元/亩,最高每亩赔偿3000元;肉鸡保险按保费0.9元/平方米标准进行投保,保费由养户负担30%、企业负担40%、县财政负担30%,最高每平方米赔偿94元。2014年,共为1450户贫困户补助产业保险资金35.6万元。

6.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提供基础保障

贫困地区政府积极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公司+合作社+村民”一站式脱贫致富有效模式,把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产业开发项目发展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5]。利用这种模式对产品组织统一销售,既要保证产品的销路顺畅,也要防止个别人员套取国家资金,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贫困村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全方位与企业对接,引进产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扶贫合作社,引导贫困户能在产业扶贫中脱贫致富[16]。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提供全方位保障措施。

湖北钟祥市柴湖经济开发区就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下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柴湖经济开发区政府积极召回在外地发展的本地籍企业家,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乡发展。成功吸引了多位在外发展的花卉种植业老板回到柴湖扩大生产,政府为他们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在税收等多项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在较为宽松良好的营商环境下这些花卉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对全国花卉市场有50%以上的议价权,实力十分惊人。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周边多个贫困村农户积极加入到了这些企业的花卉种植中来,不仅为这些企业招聘来了足够的劳动力,也让周边的贫困农户成功脱贫。从前周边的农户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加入企业的花卉种植以后,目前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0000元以上,提前向小康社会迈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2015. 12.7)[2015—12—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 07/c_1117383987.htm.

[2] 汪力斌,周源熙.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瞄准与偏离[J].农村经济.2010(07):3-7.

[3] 谭银清,等.我国连篇特困地区农民扶贫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市政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9-45.

[4] 胡振光,等.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时间,2014(4):99-107.

[5] 杨小柳.参与式扶贫的中国实践和学术反思——基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J].思想战线,2010(3).

[6] 黄振华.能人带动: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条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1):15-19.

[7] 安新平,杜科让.参与式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09(4).

[8] 王春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5-13.

[9] 张新文.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0(4):93-99.

[10] 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3(2):64-79.

[11] 卢福营.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J].学术月刊,2011(10):23-29.

[12] 王春光,孙兆霞.分享共赢视角下的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2013(10):59-63.

[13] 王春光,孙兆霞,曾芸,等.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70.

[14] 习近平.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EB/OL][2015—11—29].http://money.163.com/15/1129/07/B9IPTMAM00254TI5.html.

[15] 张茜.“高水平集体化”方向的一种初步尝试—山东省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48-53.

[16] 黄祖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07):4-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