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显而易见又扑朔迷离的三本《千雁图》卷

显而易见又扑朔迷离的三本《千雁图》卷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智超 刘新岗一、三件《千雁图卷》 的客观描述展现于诸君面前的佚名《千雁图》卷,现藏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为便于描述,姑且称之为“衡博本《千雁图》卷”。书王生千雁图卷后。尤应说明的是,笔者于2014年12月北京盈时2014秋季拍卖会预展时,初见“衡博本《千雁图》卷”时,甚为惊讶!辽博本《千雁图》卷一为设色纸本,32×734厘米,款识:癸酉春日,四明锦衣后人王守谦写于翠筠楼中。
显而易见又扑朔迷离的三本《千雁图》卷_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 : 全2 册

由智超 刘新岗

一、三件《千雁图卷》 的客观描述

展现于诸君面前的佚名《千雁图》卷,现藏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为便于描述,姑且称之为“衡博本《千雁图》卷”。此卷以长达12米之巨,绘芦雁千余,或飞鸣,或游泳,或得食而顾侣,或回翔而审视,或整旅而作阵,或成字而拟空,或前后擎栖不定,或左右联翩而翼,或藏身于枯荷断苇,或群聚蹒跚欲宿,抑或群聚初宿欲起。神态各异,活灵活现,颇为传神,不失为上佳之作。卷后有晋廔{廖丙训,北京世纪盛唐拍卖公司董事长,古书画爱好者}录书辽博本《千雁图》卷一陆世科跋文:千雁图跋。书王生千雁图卷后。王生名守谦,号肖周,古堇锦衣王谔公 之后裔也。早业儒,既弃儒,得家学之妙,善山水人物,名驰海内,放迹江湖,羁留数载,偶舟掠湖滨沙渚间,见鸿雁数千,飞鸣游泳,离缯缴,薄云天,野性甚适,生好之,维舟观玩竟日,录于心,因学写雁,亦以得名,今季夏,生客昭庆寺,予亦留住长干寺避暑,见生科头跣足,含毛写雁,曲尽其妙。余啧啧称赏,生曰,此特一班耳,顷予游楚见千雁沙汀,心习神会,往往运之腕指(间),将为君图之,(以)尽余能。后十日生持卷过,余视之果千雁也,飞【者】鸣者倦者宿者得食而顾侣者,回翔而审视者,整旅而作阵者,成字而拟空者,前后擎栖不定者,左右联翩而翼者,【藏身于枯荷断苇之中者】,以至有白而缩项、群雁卫而若侍者,种种未易悉数。余因询于生曰:子图千雁白者何居?生曰:物之异者为王,此雁王也。余所见固有之余,起而叹曰,神矣哉!子之图雁也,夫雁阳鸟也,性介不二,知阴阳节候,宾阳恶阴得天地正气,固河渚秋霁。虞网不施呼群容与,噰噰和鸣而翔雪博风,天阴时晦冥,高举而夜惊哀鸣,甚得君子出处知机之哲,非若百美百骏百花百鸟徒自夸多,于义无取者也。余既嘉王生之笔而更善王生之意,因题于后(此书)。【时】崇祯癸酉{1633年}春日陆世科书。

壬辰{2012年}三月三十日于京华见此千雁图卷,王兄家辉{北京文博苑拍卖总经理王家辉,古书画爱好者}嘱余为之跋尾,然余文拙,因录明人陆世科书王生千雁图卷后文于卷末,穷其之力,然不能佳也!此久不作楷之故,亦或谓之心手不合,工力不逮,徒呼奈何!方家见之一笑可也!晋廔于香山三思庐。钤印:丙训之印{白文}、晋廔{朱文}

备注:笔者与辽博本《千雁图》卷一原跋相较,()内为录跋者添字,【】内则为录跋者漏字,而{ }内则为笔者注释。此卷首次现于北京文博苑2012年5月15日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为608号拍品,成交价为86.25万元(落槌价75万元),后又出现于2014年12月7日北京盈时2014秋季拍卖会上,为第3号拍品。

尤应说明的是,笔者于2014年12月北京盈时2014秋季拍卖会预展时,初见“衡博本《千雁图》卷”时,甚为惊讶!一是惊其在长达12米巨卷之上所绘芦雁众多难计其数,且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或飞鸣,或游泳,或得食而顾侣,或回翔而审视,或整旅而作阵,或成字而拟空,或前后擎栖不定,或左右联翩而翼,或藏身于枯荷断苇,或群聚蹒跚欲宿,亦或群聚初宿欲起。神态各异,活灵活现,颇为传神,堪称佳作!二是惊其与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两卷《千雁图》卷构图惊人相似,且较之更丰富更和谐,辽博两卷中所“共现”的景象此卷有,所“异现”的景象此卷亦有,遂以至于当时产生“会不会三卷同出一人之手,且为辽博两卷《千雁图》的更为精谨、更为成熟、更为圆满的再稿”之想法!三是惊其如此佳作竟无任何款识,观其纸墨晚明清初气息浓郁且卷尾有明显割痕,引人探幽觅知!遂毅然决定参与竞拍并如愿以得,才得以随时面唔,从中获乐!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两卷《千雁图》卷(如图所示),为便于描述,姑且称之为辽博本《千雁图》卷一和卷二。辽博本《千雁图》卷一为设色纸本,32×734厘米,款识:癸酉春日,四明锦衣后人王守谦写于翠筠楼中。 钤印:王守谦印(白文)、肖周(朱文)、锦衣后人(朱文)。后有陆世科题跋:书王生千雁图卷后。王生名守谦,号肖周,古堇锦衣王谔公之后裔也。早业儒,既弃儒,得家学之妙,善山水人物,名驰海内,放迹江湖,羁留数载,偶舟掠湖滨沙渚间,见鸿雁数千,飞鸣游泳,离缯缴,薄云天,野性甚适,生好之,维舟观玩竟日,录于心,因学写雁,亦以得名,今季夏,生客昭庆寺,予亦留住长干寺避暑,见生科头跣足,含毛写雁,曲尽其妙。余啧啧称赏,生曰,此特一班耳,顷予游楚见千雁沙汀,心习神会,往往运之腕指,将为君图之,尽余能。后十日生持卷过,余视之果千雁也,飞者鸣者倦者宿者得食而顾侣者,回翔而审视者,整旅而作阵者,成字而拟空者,前后擎栖不定者,左右联翩而翼者,藏身于枯荷断苇之中者,以至有白而缩项、群雁卫而若侍者,种种未易悉数。余因询于生曰:子图千雁白者何居?生曰:物之异者为王,此雁王也。余所见固有之余,起而叹曰,神矣哉!子之图雁也,夫雁阳鸟也,性介不二,知阴阳节候,宾阳恶阴得天地正气,固河渚秋霁。虞网不施呼群容与,噰噰和鸣而翔雪博风,天阴时晦冥,高举而夜惊哀鸣,甚得君子出处知机之哲,非若百美百骏百花百鸟徒自夸多,于义无取者也。余既嘉王生之笔而更善王生之意,因题于后。时崇祯癸酉(1633年)春日陆世科书。钤印:陆世科印(白文)、另一印模糊难识

辽博本《千雁图》卷二亦为设色纸本,28.5×535厘米,前有周应宾题引首:“鸿渐台衡。东海外史周应宾”。钤印:画堂金马(白文、引首印)、周应宾印(白文)、天官玉卿(白文)。引首附边注:“周应宾,堇人,万历进士,官职礼部尚书,著《九经考异》等”。卷后有谢稚柳题跋:“一九六二年八月,过辽宁博物馆,获观此卷,杨仁凯同志见告初在北京见此图,以为是明人之作,但不知作者耳!旋又收得雁图一卷,则与此一同乃王守谦所写。守谦字肖周,堇人,锦衣王谔之后,乃知此亦守谦笔也!因嘱吾记之。谢稚柳书”。

透过谢稚柳先生题跋可知,杨仁凯先生先是在京见到了卷二,“以为是明人之作,但不知作者耳”,后又收得卷一,因其上有落款和陆世科题跋,遂认定一并为“王守谦”所作!

二、三件《千雁图卷》技法分析比较,水平难以同日而语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一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二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三

通观三卷,所绘对象实为豆雁。豆雁(学名:Anser fabalis)是一种大型雁类,体长69~80厘米,体重约3千克。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直到中国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到达中国的时间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大量在10月中下旬,最晚11月初。迁徙多在晚间进行,白天多停下来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也进行迁徙,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迁徙时成群,群体由几十只至百余只不等,在停息地常集成更大的群体,有时多达上千只。1992年11月初,我们在吉林省西部就见到多达1200多只的豆雁群。春季迁离中国的时间最早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初,最晚在4月中旬至4月末还有少数个体未离开中国。

我们在明确三卷“主角儿”的前提下,不妨依芦雁的各个形态就其相近之姿分别做一对比(参见对比图)

从构图上看,衡博本《千雁图》卷整体架构与辽博本《千雁图》卷二更为吻合,而且比辽博本《千雁图》卷二更详尽一些,尤其是多了群雁相向交汇处的群雁集聚场景“以至有白而缩项、群雁卫而若侍者”,似蹒跚欲宿,抑或初宿欲起,以致卷面长度多出六米六五。而这一场景又与辽博本《千雁图》卷一的群雁围着两只白雁而眠有点儿契合,只不过是辽博本《千雁图》卷一中的此景是“群雁宿眠”之状,属静态。而衡博本《千雁图》卷中此场景为“似蹒跚欲宿抑或初宿欲起”之状,属动态。二者一动一静,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尚算契合!

通过整卷及局部比对不难发现,辽博本两卷《千雁图》显系出自同一人手笔,且绘制时间亦应非常相近,难差几日!关于这一点,谢稚柳和杨仁凯二位先生也早已有定论。而衡博本《千雁图》与辽博本两卷《千雁图》相比,除构图高度相近,只能说明三者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原本与摹本之外,衡博本《千雁图》较之辽博本两卷《千雁图》,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笔性、意趣、技法水平等诸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首先是在芦雁的绘制上,头部区别甚大,“衡博本”雁头为渐变的弧形,自然妥帖,而“辽博本”大多画成了“板寸头”和“门楼头”,生硬做作,有悖雁之常态,且雁眼的传神亦明显有别;还有在雁爪的描写上,“衡博本”雁爪劲力表现得更为充分一些,而“辽博本”的雁爪因未“勾筋”而难现力道;再有在雁身的描绘上,一个是肥瘦适中,灵动毕现;一个是过于肥硕,神情呆板。衡博本《千雁图》卷所绘能充分把握雁的不同行走、飞翔、飞鸣、降落、戏水等姿态,做到了身、腿、爪、翅、颈、头、尾的有机协调搭配,从而使雁的不同姿势均栩栩如生、精谨灵动,而辽博本两卷《千雁图》与之相比则明显逊色的多,呆板、生硬、似千篇一律,显失水准;在坡渚的描写上,“衡博本”勾描皴擦并用表现的更为自然疏朗一些,而“辽博本”则是一笔带过;还有芦苇、荷花、杂卉上描写二者区别亦很大。凡此种种,不难发现,“衡博本”和“辽博本”决不仅仅是潦草与严谨上的区别,而是绘画水平上的高下之别,故不应出自同一人手笔,且技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绝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由此也进一步说明辽博本两卷《千雁图》是临摹于衡博本《千雁图》卷,亦并非笔者初识“三卷同出一人之手,且为辽博两卷《千雁图》的更为精谨、更为成熟、更为圆满的再稿”之想法!

三、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两卷《千雁图》卷令人难以费解的六大问题

如前所述,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两卷《千雁图》卷涉及的至少有三个人物,一是作者“王守谦”,二是题跋者陆世科,三是题引首者周应宾。

关于王守谦,查多部史料均不见其人,只是从陆世科跋中提及“名守谦,号肖周,古堇锦衣王谔公之后裔也”,方知其人上述信息。而王谔(1462~1544),字廷直,浙江奉化人。弘治(1488~1505)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从艺活动约在成化、弘治、正德间。孝宗弘治元年(1488)以绘事供奉仁智殿。山水人物师同里萧风,凡奇山怪石、古木惊湍尽摹其精妙处,画树石多着烟雾之态,势如泼墨。朱孝宗爱好马远画,曾赞王谔为“当世马远”。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时王谔任锦衣千户,后以病乞归,年至八十余笔力仍劲拔。亦长于人物,姜绍书曾见其所画《秋成图》,写田家乐事。联及王守谦绘《千雁图》于1633年,且被陆世科称为“王生”,时应不过30岁,可见王守谦与王谔相差近140岁,按古代的生育年龄分析,二位应相隔七八代。

关于陆世科,《明史》及多部史书均有记载。陸世科(1561~1644),字從先,明朝政治人物。浙江鄞縣人。 萬曆三十四年(1606)考中鄉試,萬歷叄十五年登進士。曾任建安縣,平湖縣兩縣縣令。萬曆四十年(1612年),任廣東增城縣知縣。後歷任山東道御史、巡鹽御史,官至大理寺卿,贈右副都御史,蔭一子。陸世科成為朝廷命官后,當時朝中多攀附魏忠賢,唯獨陸氏剛正不阿,不附魏黨而歸,保持了氣節。魏黨倒台後,崇禎帝復起陸氏原官,旋即因老邁致仕。

周应宾(1554~1625),字嘉甫,号寅所,初号西园,浙江鄞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右中允、右论法掌南京翰林院事、右庶子、少詹事、詹事。万历三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东宫侍班,次年教庶吉士。万历三十三年归。光宗即位,起升南京礼部尚书,奏申饬学政四事。天启二年(1622)八月改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天启三年九月加太子太保致仕。天启六年二月十七日卒。赠少保,谥文穆,著有《月湖草》《九经考异》《普陀山志》《旧京词林志》《同姓名录补》。

再对辽博两卷《千雁图卷》观其所画、所落款识及引首、题跋,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难得其解,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首先,从绘画技法和物象造型尤其是芦雁的各种姿态描绘来看,辽博两卷《千雁图卷》显系出自同一人手笔,关于这一点,谢稚柳和杨仁凯二位先生亦早有定论。但是若说此二卷为王守谦(尽管卷一有落款)所绘则有几个突出疑点:一是卷一作者落款“癸酉春日,四明锦衣后人王守谦写于翠筠楼中”,且陆世科题跋落款“时崇祯癸酉春日陆世科书”,由此应说明此卷作于1633年。而卷二有周应宾题引首“鸿渐台衡”,尽管没落年款,但题引首的周应宾本人卒于1625年。题引首至少早于画卷产生八年绝不可能;再退一步讲,卷中王守谦落款的“癸酉春日”假设上推一甲子,即1573年,那陆世科跋于“崇祯癸酉春日(1633年)”的跋文中称王守谦为“王生”则又有悖常理,因只有长者对晚辈或年少者称之“某生”。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四

衡博本1-4

辽博本卷一2-4

辽博本卷二3-4

衡博本1-5

辽博本卷一2-6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五

衡博本与辽博本局部对比图六

还有,观辽博本《千雁图》卷一所绘群雁围着两只白雁而眠一处,再品陆世科跋中所言“余因询于生曰:子图千雁白者何居?生曰:物之异者为王,此雁王也”,而此图绘白雁两只,莫非还有“王后”乎?还有跋中所言“以至有白而缩项、群雁卫而若侍者”似应述动态,再看图中是两只白雁与群雁相拥而眠属静态,似又有描述不准确或画不达意之嫌!而反观衡博本《千雁图》卷中所绘一只白雁似蹒跚欲宿,抑或初宿欲起,群雁相拥之状倒吻合“以至有白而缩项、群雁卫而若侍者”,而且还吻合“物之异者为王,此雁王也”!

又有,关键王守谦是否有其人?会不会是被人“杜撰”而出?联及陆世科题跋虽有瑕疵但行文上佳,且尽管“王守谦”失载于史,但考虑到“无风不起浪”,似应认为有“王守谦”其人。然再观辽博所藏两本《千雁图》卷,虽出自一人手笔无疑,但画技如此低劣,是不是真正出自王谔后裔“王守谦”之笔?如真是王守谦亲笔,则说明王守谦画技并未得其祖王谔真传,且陆世科跋得也太言过其实!

再有,陆世科跋中题到“今季夏,生客昭庆寺,予亦留住长干寺避暑,见生科头跣足,含毛写雁,曲尽其妙。余啧啧称赏……”,而最后落款却是“时崇祯癸酉(1633年)春日陆世科书”,今春说的是今夏的事,显系瑕疵!由此又不得不对此跋的真伪产生怀疑!再观其落款钤印,印形偏大,凸显着不协调,想陆世科如此学识、如此重量级人物,不应犯如此低级失误!

再看辽博本《千雁图》卷一所题款识:“癸酉春日,四明锦衣后人王守谦写于翠筠楼中”,书法水平只能说一般。还有所钤印鉴位置方式似又有悖常理,“王守谦印”(白文)、“肖周(朱文)”和“锦衣后人”(朱文)依次竖钤,且印形大小悬殊,有失美观,窃以为尤其是较大的“锦衣后人”朱文印应钤于卷的左或右下角为妥,而不应钤盖于此,想王守谦乃王鄂后裔,自然家学应深厚,不会不顾忌此问题!莫非是为了刻意证明身份乃“锦衣后人”,想应王守谦本人不会,反倒有一种可能,就是“好事者”所刻意所为,以抬高“身价”!

还应该说明的是,周应宾所题引首“鸿渐台衡”非常好,鸿渐,典出《周易》卷五《渐卦》,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而“台衡”则系指天台山和南岳衡山。所题“鸿渐台衡”及落款“东海外史周应宾”笔力苍劲、结体大方中正、妥帖自然,还有钤印“画堂金马”、“周应宾印”、“天官亚卿”珠鲜文正,应是本人真迹。但在能肯定辽博所藏两卷《千雁图》出自同一人之手,且二者绘制时间应处于同一时期的前提下,卷二的周应宾在其1625年逝世的8年后的癸酉(1633)年“死而复书”题引首,显系绝不可能!此引首是不是就是题给此卷二的?会不会是张冠李戴?又不得不令人生疑!

如上六大问题着实有点儿令人费解!

四、衡博本《千雁图》佚名原因浅探

衡博本《千雁图》与辽博本两卷《千雁图》,构图的高度相近说明着它们丝丝缕缕难以割断的关联,但笔性、意趣、技法水平等诸方面的较大差异又昭示着不应出自同一人手笔,辽博本《千雁图》卷一和卷二应是临摹于衡博本《千雁图》卷。衡博本《千雁图》卷其实原本不该佚名,而且从装裱边绫拼接方式亦可发现卷尾处被“动过手”,亦即割过款识。究其佚名原因,或皆因“王守谦”失载于画史,亦可为名不见经传,故好事者割去此“小名头”,使人见此佳作深感扑朔迷离,误认为出自哪位大家之笔,徒为牟利耳!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辽博藏《千雁图》卷一公之于众,因其上有明人陆世科题跋,使世人才知有位王守谦擅画芦雁,且此人乃王谔后裔,始受人重视(窃以为衡博本《千雁图》卷被割款应在此时之前,应于民国时期)。

再联及辽博所藏两卷《千雁图》所无法绕开的六大问题,深思广虑,窃以为很有可能是被好事者“一分为四”!即:假画真引首(辽博本卷二)、假画假题跋(辽博卷一,当然这还要找到陆世科的书法真迹与此跋对比进一步证实)、真画落款、引首、题跋被割去(衡博本)、假画真落款真题跋(待发现)。还应说明的是,“好事者”使诡造假通常是将“小名头”改成“大名家”,或者将名不见经传的“小名头”的精品佳构直接割去款识,让人面对佳作去猜想“大名家”,衡博本《千雁图卷》当属此例!由此抑或可说明此卷的真正作者正是名不见经传的王守谦,不知识者诸君以为然否?

以上仅属抛砖之言,意在引玉!期待有识之士发表高见!

作者简介: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英伟豁达,读书竟夜不寐。既长,以博雅负盛名”。少年时,他的诗文在江左颇负盛名,不过,他更钟情于翰墨丹青,“咏歌余,间作墨画”。梅清初期绘画题材大多取自于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是家乡的山水造就了他绘画的深厚功底,是家乡的风土人情铸炼了他艺术气质。与石涛(道济)友善,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荣誉。山水云烟变幻,画松多奇气。清笪重光曾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画筌》)认为历来山水画的形成,在于综合自然的观察、感受,才能以笔墨加以艺术地概括,否则,只能走依傍前人的老路。梅清(瞿山)善于向大自然学习,“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他长于写黄山峥嵘,松石多有奇姿,笔墨苍郁灵动,着意于点线交响,而自成家法,是清代山水画坛上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此幅《黄山文殊台》,作者抓住了黄山典型的形象,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加工,强调了自然变幻的整体感受和神韵。布置气象以“松满云谷”来作主体,排松气势联贯,又分段为伍,“石笋”耸立,白云缭绕,并以楼阁“点睛”。不论构图的处理,形象的刻画,都能恰到好处地提示出特定对象的审美观感。海浪似的松涛为实,白云空灵为虚,与整体块面造型的火成岩峭峰相映成趣,布局严谨,奇正相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山水画在体现空间上讲究虚实相映,开拓境界,丰富画意,常以“云气为象”,所谓“山本静,有云则动”,“山之有云犹鱼之得水,自然空灵”,以至形成了传统山水画处理虚实的一种惯用手法。当然,也有的常囿于前代程序,缺乏自然生意,以致削弱了艺术的创造力。但梅清此图妙在能将云气掩映处理得颇为自然,甚合黄山有断有续、非断非续、云气空漾、顷刻之间顿成异观的神气。他并不是采用“墨花飞动湿云生”的表现方法,而是靠形象衬托来显示其体闲逸而舒展的云层。自有一种“深壑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山出云》)的诗意。整体中以茅屋、人物点缀,增添了生活情趣。前人称梅清“画山水入神品,画松尤为奇绝”,这正是作者受黄山长期陶冶的结果。黄山孕育产生了梅清和戴本孝、渐江、石涛等大家,并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雄伟、透逸、奇峭、虚幻、险隘兼而有之,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先天条件,画家可从不同的自我感受出发去创造不同的意境。如渐江等以冷逸简远为“静”的意趣,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个性;梅清却以酣畅豪纵为“动”的韵致,并从透逸奇峭的角度去表现,他的笔墨形式正是适应了这样的主题内容。

纸本立轴 142cm×54cm

款 识:云里辟天阊,仙宫俯混茫。万峰齐下拜,一座俨中央。侧足惊难定,凌空啸欲狂。何当凭鸟翼,从此寄行藏。黄山文殊台。用黄鹤山樵笔意写之,瞿山

钤 印:梅痴、瞿硎清、莲花峰顶三生梦

出 版:1.《石涛八大山人》图18,钤木作二编,东京新闻人俱乐部出编发行,昭和38(1963)年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3.《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作品集》(民营博物馆卷)P76,中国书店,2015年1月

梅清 黄山文殊台

王时敏 仿王蒙九峰读书卷

设色纸本手卷 32cm×178cm 1666年作

款 识:叔明画九峰读书长卷乃其生平杰作,为虞山钱宗伯所藏,后同绛云楼归之天上,不可复见矣。雨窗无事,漫师其法,愧不能仿佛万一也。时丙午重阳前二日,王时敏

钤 印:时敏(白文)、懦斋(朱文)、澹香(白文)、画禅(朱文)

钱君陶题引首:明洁苍浑。甲戍秋日钱君匋题

钤 印:君匋(白文)

鉴藏印:漱泉珍玩(白文)、平津馆渊如珍藏印(朱文)、柘湖金氏观澜阁秘籍图书(白文)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6~P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

王时敏(1592~1680),宁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工人、西田遗老、西田老人、偶谐道人、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孙。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入清不仆而归隐。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行楷得自《枯树赋》,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代第一。家藏书画甚富,遍摹宋、元诸家名迹,尝择古迹中法备气至者二十四幅,为缩本,装成巨册,以供模楷。更因幼年在董其昌指导下临习古画,加之气质和性格因素,作画唯以自然景象为最高准则,强调“一树一石,皆有原本”。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切磋画埋,在研习黄公望山水画上,尤穷其秘奥,晚年益臻神化。平生爱才,王翚、吴历和孙王原祁俱得其指授,对王翚尤奖掖备至。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领袖人物。传世作品有崇祯十年(1637)作《云谷乔松图》轴,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顺治十八年(166l)作《山水图》轴、康熙四年(1665)作《仿王蒙山水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二年(1663)作《落木寒泉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年作《拟黄公望山水图》轴藏广东省博物馆八年(1669)作《夏山飞瀑图》轴藏南京博物院;九年作《云峰树色图》轴、十四年(1675)作《山楼客话图》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仿古山水图册》藏常熟市博物馆。著有《王烟客全集》等。

吴历 仿王蒙山水卷

水墨绢本手卷 32cm×502cm 1693年作

款 识:康熙癸酉春分后三日,抚黄鹤山樵画法于隐湖草堂。墨井道人吴历

钤 印:吴历

备 注:广州文物店旧藏,签条上钤有“鉴定广1”圆形朱文印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8~P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吴历(1632~1718),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山水以黄公望为基,得力于王蒙,更兼有吴镇之长,兼仿赵令穰,用笔苍莽,善枯墨短皴,风格醇厚深秀,意境新颖。初近佛教,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信天主教,教名西满。二十年随西教士柏应理去澳门教拉丁文越七年归,二十七年升司铎,在嘉定、上海传教三十年。自澳门归,画风一变,多用焦墨,邃密郁苍,略参西法,画山石用“阳面皴”,此法为诸家所无。传世作品有《南岳松云图》轴、《夕阳秋影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湖天春色图》轴,藏上海博物馆;《竹石图》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石壁疏松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柳村秋思图》轴、《兴福感归图》卷、《横山晴霭图》卷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拟吴镇夏山雨霁图》轴,藏故宫博物院;《静深秋晓图》轴、《枫江群雁图》(册页),藏南京博物院;《柳荫听泉图》扇页图录于《名家藏扇集》。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墨井画跋》等

王翚 柳塘戏凫图

□□草堂

笪重光印

胡小琢藏

昆陵庄氏赏鉴图书

深柳读书堂

王翚之印

吉州朱益藩藩印

纸本立轴 97cm×43cm 1690年作

款 识:庚午夏日仿曹云西笔意,王翚

印 文:王翚之印(朱白文)

笪重光题跋:汉苑三眠未足骄,清溪碧石扫尘嚣。垂垂漫许行人折,留伴春凫戏野桥。江上外史笪重光题于知还阁

钤 印:深柳读书堂(白文)、笪重光印(白文)

鉴藏印:胡小琢藏(朱文)、毘陵庄氏赏鉴图书(朱文)、吉州朱益藩印(朱文)、□□草堂(朱文)

作者简介: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师王鉴、王时敏,临摹宋、元名迹,吸取名家技法,治为一炉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画成,御赐“山水清晖”匾额,声名益着晚年的山水画,在简练中求苍茫;偶画花卉,秀隽有致有“画圣”之誉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石谷子

王翚之印

设色绢本立轴 191cm×98cm 1681年作

款识:赋诗南涧写鸟丝,雨雪霏霏却有思。乡里动成经岁感,溪岩复兴故人期。林中策蹇寒生趣,岭外舒梅意已知。他日更寻高士宅,咏歌先寄早春时。岁次辛酉冬十一月,仿宋人笔法。剑门石谷王翚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出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王翚 仿宋人山水

唐俊 千山叠嶂图

作者简介:

唐俊,字石耕,江苏常熟人,唐衮子,生卒年不详。花卉、兰竹承家学,以清妍见称。山水初法祭远,后为王翚(1632~1717)得意弟子。笔法精微,设色明净,意境深邃,画风酷似王翚。康熙十七年(1678年)曾为王时敏作《山水》扇。传世作品有雍正六年(1728年)作《溪山归牧图》卷,绢本,设色,35.7cm×183.3cm,现藏常熟博物馆。

设色绢本立轴 151cm×72cm 1671年作

题 识:千山叠成嶂,万壑合为溪。辛亥夏四月,抚江贯道法。石耕唐俊

钤 印:唐俊石耕、鲲溟、茂林修草、看竹何须问主人

出 版:

1.《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56,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62~P16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中国书画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2008年

4.《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年

白山绿水人家

心游五岳

北山

唐岱之印

毓东

唐岱 山水

水墨纸本立轴 105cm×57.5cm 1724年作

款 识: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雍正甲辰三月望,静岩唐岱作

钤 印:唐岱之印、毓东、北山

鉴 藏 印:白山绿水人家、心游五岳

备 注: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作者简介:唐岱(1673~l752),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爱庐、默庄,满洲正蓝旗人。承祖爵,任骁骑参领,官内务府总管,以画衹候内廷。山水画初从焦秉贞学,后与王敬铭、张宗苍同为王原祁弟子,名动京师。康熙帝甚赏其画,常召作画,赐称“画状元”。雍正中正式入宫至乾隆十一年左右出宫,在此期间“深荷两朝知遇”,乾隆帝“数有题咏,后益被宠遇”,其作品和理论在画院称誉于吋。山水师法王原祁,远承董、巨、黄、王之遗脉,用笔沉厚,布局深稳,但为适应宫廷需要,其画风更趋纤秀细腻,琐碎繁复,富于装饰性。亦工诗,著有《载乐堂集》。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王荦 北溪草堂图

设色纸本立轴 133×62.5cm 1707年作
款 识:北溪草堂。康熙岁次丁亥秋杪,画于红叶山庄,请正青来道长先生。梅峤散人王荦
钤 印:王荦之印、稼亭子、双溪草堂图记、七砚斋
作者简介:王荦(1867~1937),原名洪杰,字卓夫,别字酌桴,浙江仙居县城东门村人,清末秀才,光绪36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稼亭子

王荦之印

双溪草堂图记

七砚斋

作者简介:

字可象,号纪堂,陕西三原县人。年少时就非常喜爱绘画,总是懊悔自己的绘画没有宗法。康熙壬辰(公元1712年)中进士,做官至顺天霸昌道,是清代中期陕西地区较有影响的画家。

纸本镜芯 133cm×66cm

款 识:乾隆己未嘉平月雪霁仿董巨笔于光裕堂东之据梧精舍。纪堂温仪

钤 印:可象、温仪之印

出 版:1.《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4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5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54,文物出版社,2008年

4.《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年

温仪 山水

设色纸本立轴 41×40cm

款 识:客玉峰北园观倪云镇小帧略仿其意,白云外史寿平

钤 印:正叔、寿平

翁嵩年题诗堂:南田襟怀本爽朗,写出烟云作供养……忽至风雨三春石应长静对无歌隐士跃然欲试仙人村。萝轩翁嵩年时年六十又五

钤 印:翁嵩年印、白沙山樵

鉴 藏 印:仲廉过眼、萝轩审定、李氏意西、燕超堂书画印

作者简介: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 “四王”、吴历并称 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 褚遂良,被称为“恽体”。翁嵩年:(1647~1728)字康饴,号萝轩,钱塘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任为广东提学,擅书及山水。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2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简析:

明末清初著名的“金陵八大家”,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展现着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且丰富了中国绘画史,而居“金陵八家”之首者当属昆山人龚贤。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后流寓金陵(今南京),入清隐居不出。龚贤绘画既重师传统又重师造化,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技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吴镇及沈周等人笔风墨韵,并与自己对自然山水之观察、感受相结合,极强的构图能力和娴熟的笔墨技巧,尤其是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于画坛独树一帜,迥异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创作格法。龚贤还工诗文,且逢画必诗。其书法以行草见长,源自米芾,但又不拘泥古法而自成一体。龚贤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

敝馆幸藏龚贤的《翠嶂中天图》,为纸本立轴大幅,纵167cm、横89cm,作于1688年三月,为其晚年佳作。此图松翠云深,数棵古树参天而耸,彰显苍茂;数间茅屋分置其间若隐若现,寓含生机;泉瀑流泻、云雾缭绕、丘壑跌宕、峰峦凸叠,有崇高雄远、大气磅礴之气象!其笔触老辣朴拙,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所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虽未用泼墨,但层层积墨反复皴擦染晕,实具泼墨烟润淋漓之效果,墨色虽极为浓重,但深浅、浓淡、明暗等变化浑然又渐渐分明,使山石树木茅屋浑融一体,光影效果对比强烈,正应了他那句“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金陵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款题七言诗:“翠嶂中天类削方,千年枝上积鸳皇,步虚声落风飘起,高结楼台对夕阳”,画达诗意,诗尽画情。

龚贤 翠嶂中天图

纸本立轴 167cm×89cm 1688年作

款 识:翠嶂中天类削方,千年枝上积鸳皇,步虚声落风飘起,高结楼台对夕阳。戊辰春三月画。半亩龚贤

钤 印:龚贤、钟山野老

出 版:1.《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45,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2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龚贤 山水卷

水墨绫本 19cm×229cm 1672年作

款 识:宋元诸画家,何曾画中无诗?但不能诗,不得谓之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于画实无所知,于诗更无所知,未学画先知看画,不知看画学必差矣,今人仅有能看画而不能作画者,亦有能作画而竟不知看画者。能看不能画,其人不画则已,画必精能,作画不能看,其人画可知矣。壬子春野遗龚贤画并书于此

钤 印:龚贤(朱文)、野遗(白文)

鉴藏印:毘陵汪氏所藏(白文)、赵叔儒氏珍藏之信(朱文)

简 析:

敝馆幸藏龚贤作于1672年的《山水卷》,为其54岁所作,系水墨绫本,纵19cm、横229cm,此卷以“平远”构图,截取山体根部诸景,山石或突兀,或凹陷,或嶙峋,或漫缓,尽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树木或直耸,或斜曲,或蜿蜒各呈姿态,尽现生机。泉瀑栈道皆有布置,云缭雾绕更觉奇妙;及至山体与水面交汇处,坡渚随水面渐远渐淡,视野愈来愈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真可谓尺幅之中山河无尽、气象万千!款题:“宋元诸画家,何曾画中无诗?但不能诗,不得谓之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于画实无所知,于诗更无所知,未学画先知看画,不知看画学必差矣!今人仅有能看画而不能作画者,亦有能作画而竟不知看画者。能看不能画,其人不画则已,画必精能;作画不能看,其人画可知矣”!观画品题,更觉龚贤画诗形随之深奥!龚贤作品有着不同的风貌,或浓厚繁密,或渴笔疏简,故有“白龚”与“黑龚”之别,此图用笔干湿兼用,笔意苍劲,意境超俗,引人入胜,别具诗情画意!

此卷左下角钤有“毘陵汪氏所藏”(白文)鉴藏印,为晚清著名画家、鉴赏家汪昉所藏,汪昉(1799~1877),字叔明,号菽民,又号啜菽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著名书画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至山东莱州府同知。尤精鉴赏。又据裱边处所钤“赵叔儒氏珍藏之信”(朱文)鉴藏印可知,此卷后经晚清民国期间著名画家和鉴藏家赵叔儒 (1874~1945)递藏。颇值一提的是,今年三月,上海博物馆单国霖和陶喻之二位先生到访敝馆,单先生观此卷后颇为赞赏!

秦涟 临流幽胜图

设色绢本立轴 198×106cm 1683年作

题 识: 癸亥秋月写于松隐堂,石渔秦涟

钤 印: 文水( 朱文) 、涟(白文)

备 注: 2009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开封》,金运昌先生予以高度评价

作者简介:秦涟,字文水,号石渔,康熙(1662~1722)时金陵(今南京)人。樊沂弟子。工山水、人物,有元人风度。与罗梅仙(洹)齐名白下。

展 览:“河南省艺术节文物瑰宝展”,河南博物馆,1988年12月。

出 版:1.《全国文物商店典藏书画精品集》P40,文物出版社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24,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

陈卓(1634~?),字中立,晚号纯痴老人,北京人,久居江苏金陵(今江苏南京)。善画青绿山水,笔墨工细.喜仿张僧繇没骨法,画风与刘度相近。论者谓具画“千丘万壑,具有宋人精密,惜无元人灵秀。”亦擅长人物、花鸟。所作花鸟笔墨精致,设色艳丽,画风属金陵派体系。传世作品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玉堂富贵图》轴,藏青岛市博物馆:二十六年(1687)作《天坛勒骑、冶麓幽栖两景图》卷藏故宫博物院;《水村图》轴藏南京市博物馆;康熙四十二年(1703)作《红树青山图》轴,写青山、白云、苍松、红树,图中楼阁曲栏,取界画法,上整绚丽,有仇英遗韵,现藏南京博物院;康熙二十六年(1687)作《各色牡丹图》轴、四十八年(1709)作《云山青嶂图》轴(款署“七十六纯痴老人”)现藏安徽省博物馆。据志书载:卓亦为“金陵八家”之一。

设色纸本立轴 249×119cm 1686年作款识:丙寅清和月于涌翠阁画,陈卓钤印:陈卓之印 、中立

陆一飞题签条:大清康熙陈卓山水精品。乙酉陆一飞恭题

钤印:一飞、陆印

出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3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陈卓 松鹰壑金阁

李颖 岱岳蒸云图

绫本立轴 180×51cm 1688年作

题 识:岱岳蒸云图。戊辰春日写并题似重翁老先生粲教。吴陵李颖

钤 印:沙村李颖、田舍翁、志士多苦心君子成令名

作者简介:李颖,字箕山,江苏泰州人。善山水,墨焦笔健,气势大雄。清画家诗史云:“精篆刻,印人传称其巧极而天工出。”《图绘宝鉴续纂》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3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绢本立轴 145cm×52cm

题 识:学梅道人之图,写之泼墨聊以自娱,不堪持赠。劳澂

钤 印:劳澂之印、在兹

作者简介:劳澂,字在兹,号林屋山人,江苏吴县人。善山水,与顾蔼吉齐名。设色《山水册》现藏故宫博物院,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墨笔《山水册》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3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劳澂 枯木疏林图

沈宗敬 十二开仿古山水册页

设色纸本册页 28cm×40cm×12 1721年作

款 识:1.法唐人解索皴,狮峰沈宗敬写于伴榴轩。3.仿米友仁笔意。狮峰沈宗敬作。6.临云林折笔法。狮峰。9.宋人荷叶皴,华亭沈宗敬写。12.偶临古法数则请牧仲道兄教,辛丑(1721年)仲春狮峰沈宗敬

钤 印:1.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2.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3.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4.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5.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6.臣沈宗敬(白文)7.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8.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9.狮峰(朱文)10.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11. 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12. 狮峰(朱文)、臣沈宗敬(白文)

鉴 藏 印:金黻廷瘦仙氏考藏(朱文)、青浦陆清洁诊(朱文)、爱洁庐藏书记(朱文)、惕安珍赏(朱文)、另一印不辨。(十二)润州戴氏倍万楼鉴真(朱文)、陆清洁诊(朱文)、金瘦仙父青箱长物(朱文)、嘉兴唐翰题书画金石文字之章(白文)

藏家简介:(一)金黼廷,清道光咸丰年间金山人。字芾廷,号瘦仙,一作濑仙。附贡生。博学好古,工诗,善八分书,尤嗜金石,鉴藏真伪,皆援据典籍为证。收商周彝器百余种。藏书甚富,建“雪鸿楼”10间,仿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例,录书目4卷,成《雪鸿楼书目》。又著有《雪鸿楼古器铭文考》等。室名“雪鸿楼”“观澜阁”。藏印有“金氏秘籍”“瘦仙印藏”“瘦仙所藏真迹”“金黼廷瘦仙氏考藏”“金望乔瘦仙父考藏金石书籍书画钤记”等。

(二)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庵,浙江嘉兴人。精鉴别书、画。卒年五十一。

(三)唐翰题(1816~?),初名宝街,字子冰,一字鹧安,号蕉庵,又号文伯,浙江嘉兴贡生。官吴县(今江苏苏州)知县。鉴藏金石、书、画,花卉秀逸,兼擅书法、铁笔。

(四)陆清洁(1910~1958),上海市青浦县人,名中医陆士谔的长子。早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上海大学及文生氏高等英文专门学校,并在就读之余,随父学习中医。1933年去杭州市悬壶开业,主编《清洁报》一年任余江中医院院长、浙江疗养院院长等职

作者简介:沈宗敬(1669~1735),《清朝画徵录》作雍正三年(1725年)卒,今依《历代画史汇传》字恪庭、南季,号狮峰、狮峰道人、双鹤老人、双杏草堂主人、卧虚山人等,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沈荃之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仕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译馆。精音律,善吹箫、鼓琴,工诗、书。画传家学,山水师倪、黄,兼用巨然法。笔力古健,思致高远,水墨居多,青绿亦偶为之。小景小幅尤佳。圣祖南巡献画称旨,赐题“清风兰雪”额。又奉进《琴辨》《画品》两文,并得赐题“烟岚高旷”字额,一时荣之。卒年六十七。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40~P4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简 析:沈宗敬的十二开《仿古山水册页》(图7),水墨淡设色纸本,每开纵28厘米、横40厘米,从题识“偶临古法数则,请牧仲道兄教,辛丑仲春狮峰沈宗敬”中可知,此作作于1721年仲春,系为牧仲道兄所作,这位“牧仲道兄”绝非清初著名诗人、书画家、收藏鉴赏家宋荦,因为宋荦(1634~1713,字牧仲)此时已去世八年了,当另为他人,有待进一步探究。此册分别法唐人解索皴、宋人荷叶皴、仿米友仁笔意和摹云林折笔法,笔墨或勾勒纤细,或墨沉淋漓,或简怡疏朗,或皴擦谨密,或渲染惬意得体,格调明快高雅,直抵宋元之堂奥,博汲先贤之神髓,可谓帧帧精美绝伦,幅幅独具畅意,颇见画家腕底之功力,具显其心境之旷达。若非画家深悟六法,备历绘事,得董其昌真传而直追宋元,焉能有此卓绝之作!不愧为华亭派之中坚!

从钤于各页上的鉴藏印可知,此册曾经清代道咸年间的大收藏家金黼廷(字芾廷,号瘦仙,一作濑仙,金山人)、金石书画鉴藏家唐翰题(1816~?,初名宝街,字子冰,一字鹧安,号蕉庵,又号文伯,嘉兴贡生。官吴县知县),及晚清书画鉴藏家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庵,浙江嘉兴人)等递藏,流传有序。

王宸 衡岳七十二峰图卷

水墨纸本手卷 22cm×808cm 1751年作

款 识:衡岳七十二峰图。辛未秋八月,写于永州官邸,王宸

钤 印:王宸(白文)、蓬心(朱文)

说 明:卷后有彭玉麟书《衡岳南穴》和《衡岳赋》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集》(清代绘画卷上)P44~P4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2.《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作品集》(民营博物馆卷)P80~P81,中国书店,2015年1月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44~P4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王宸(1720~1797),字子冰、子凝、紫凝,号蓬心、蓬薪、蓬樵,晚号蓬樵老、老蓬仙、蓬心老樵、蓬樵老莲、蓬心道人、蒙叟、玉虎山樵、在官衲子、退官衲子、柳东居士、莲柳居十、潇湘翁、埽华庵主、墨憨头陀,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乾隆进士,官永州知府。幼承家学,酷好书画,书法颜真卿,气度恢宏。工诗,山水克绍祖法,宗元四家,旁学王绂,多用枯笔重墨,荒疏古秀,脱略形似,其中年之作干笔皴擦中现润泽之趣。晚年所画笔墨老辣,枯寂中带有蕴秀之气,间作浅绛设色,近似王原祁。与王昱、王玖、王愫合称“小四王”。

引首用纸

温一贞 仿古山水册

设色纸本册页(画心十二开、跋文三开) 1820、1821、1822、1823年作

画 芯:49cm×65cm×12 跋 文:58.5cm×73.5cm×2 58.5cm×37cm

款 识:1.余于山水初无承师,唯遇古人名迹则为之谛玩不已,索其佳处,即见赝本亦不蔑视,盖自有来历蓝本正是可法,以故每一图成,辄有得益处。老友高苹洲评余画谓是写得出此意,非苹洲不能知,亦非苹洲不能道也。也痴。钤印:一贞信印(朱白)又元(朱)着邨(朱)

2.束笔数月,兴味索然。客即以画来就正者,束如牛腰,虽真赝杂陈,饱眼三日,不无即见猎之喜,率尔涂之,非佳构也。也痴。钤印:也痴(白)

3.秋老冬初,霜露既降,改柯易叶,草木变衰。丛密中红黄相间,令人眺望处生面别开,心目俱爽,图此景者亦以矜炼之笔出之乃得。辛巳长至日,也痴。钤印:温氏又元(朱)也痴(白)

4.画即笔墨二字,人多不讲,但有轮廓而无皴擦,即谓之无笔,有皴擦而无气韵,即谓之无墨。笔与墨相□,自墨与笔相印,动合自然,神完气足,便是佳构。不能深品其意,是食而不知其味,笔墨云乎哉。道光改元三日,也痴。钤印:一贞私印(白)

5.曾见白石翁有此图,由来四十余年矣。偶忆及之,爰为写之,殊失故步耳。庚辰清和之望绮石居作,也痴年七十有二。钤印:一贞私印(白)温氏又元(朱)也痴(白)

6.昔人论画云:画家以古为师,已自王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以天地为师,则眼前无非生机,自笔墨蹊径以及烟云变灭,无非意在笔先,神游象外矣。壬午上巳日,也痴。钤印:一贞之印(白)又元(朱)

7.客冬严寒殊甚,正值臈中望,灵如云集,霰俱无入,正来寒复不减,上天同云,动辄下雪,积非盈尺,愁春雪过多,有踰历年。时届新正,宾朋酬酢,往来阻隔,门无剥啄,得逐安闲,呵冻含豪为图即景,自人日至二十后方竟,本非能事,等于五山十水,良可一笑,爰并识之。癸未正月二十三也。也痴。钤印:一贞私印(白)温氏又元(朱)

8.东坡句云:天寒山骨冷,草木亦坚瘦。坚瘦是写寒林三昧法。古人命笔用意,虽树法不同,不踰兹二字,所以挹之有神耳。也痴。钤印:一贞信印(朱白)又元(朱)

9.余斋居无事,唯事笔墨,足以消遣。近病魔转复相侵,每图一幅,非经旬□月不就。少强为之,兴味索然。昔人称山水与年俱进,如此荒芜,有何余望乎?放翁云:饱识三千余岁事,今已七十四年人。雒诵此句,为之怃然。壬午之秋,也痴。钤印:温氏又元(朱)

10.浅绛色山水,其法开自黄大痴,然及人师之者皆不能及,其故非他,由于气韵不能生动耳。今之不逮古者,只此一间,若有气韵以佐之,则生动之趣自溢于帋上,虽不能大痴抗衡,当自有位置处。也痴,庚辰春仲。钤印:一贞私印(白)温氏又元(朱)。

11.山水有平远景,然非平之难,乃远之难。平以远,真平远矣。古人咫尺而有千里之势,其以此立至。蕴藉之致不可少,所谓山必蕴藉人耳。壬午新正,也痴。钤印:一贞信印(白)又元(朱)

12.山水有写景有写意,写意贵简远,写景须深远。以深远之笔写景,每成一图,自步步引人入胜,可望而可游。所谓入山恐不深,入林恐不密,不言画而画理寓焉。辛巳首夏,也痴。钤印:也痴(白)绮石居(朱)

扉 页:大痴嗣音。为也痴先生题,苹洲高铨。钤印:高铨之印(白)菜佣(朱)

跋 文:1.乙酉上巳后五日…… 谨识数语于后。西庄钱鸿。钤印:钱鸿印(白) 武肃三十弍世孙(朱)

2.平生积古怀,夙世抱奇尚…… 辛卯秋日敬题,也翁尊丈遗画册,叔斗周梦台。钤印:梦台私印(白)周叔子斗(朱)

签 条:众山皆响。道光四年夏五月,过绮石居为也痴翁丈诲题。辛彝陈经

说 明:陈经题签。周梦台、高铨题跋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46~P4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温一贞(1749~1830),字又元,一作又贤,号也痴,浙江湖州人。诸生。沈宗骞弟子,工写山水,沈郁深秀,自成一家。生平不轻为人作,老益勤学,神明不衰。亦善书,有《卧痴楼诗钞》

跋者简介:1.高铨,字文衡,号苹洲,室名五亩之宅,浙江湖州人。嘉庆时贡生,官寿昌训导,与同郡严修友善,精鉴赏,富收藏。工书画,尤长画竹

2.周梦台(清),字叔斗,室名五松轩,江苏吴江(今苏州)人。诗人。结红梨诗社,精鉴赏

题签者简介:陈经(1792~?),字抱之,又字包之,号辛彝,室名求古精舍,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阮元弟子。曾任嘉定主簿,铜器收藏家

巴慰祖 古槐幽居图

崇兰室鲍氏珍藏印

戴培之家珍藏

巴氏书画

求是堂

慰祖之印

纸本立轴 102cm×44.5cm 1766年作

款 识:归之于李杜,每日在墨池中出入于李杜,参翱翔吟喔之间,忽与不忽也。时丙戌秋日,慰祖画于古槐堂中

钤 印:慰祖之印、巴氏书画、求是堂

鉴藏印:戴培之家珍藏、崇兰室鲍氏珍藏印

作者简介:巴慰祖(1744~1793),字予藉、子安,号晋堂、隽堂、别号莲舫,安徽歙县人。官候补中书、精通书画金石,尤善金石文字,“务穷其学”名动一时,家藏书画真迹、钟鼎尊彝甚多。时而伪作古铜器,鉴者莫辨。工山水、花鸟,然不耐皴染。

出 版:1.《艺林旬刊》第三十六期,“中华民国”十七(1928)年十二月廿一日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5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清痴老人

王雲之印

王云 桃园幽境图

设色绢本立轴 162cm×95cm 1730 年作

款 识:雍正庚戌桃月制。竹里王云。时年七十有九。

钤 印:王云之印(朱)、清痴老人(白)

作者简介:

王云(1652~1735),字汉藻,号清痴,一字雯庵,号竹里,江苏高邮人。擅山水、界画、楼阁、人物、花鸟,所作勾画精细谨微,自然传神,色彩妍丽。亦善水墨和白描,近似仇英。其写意山水阔大雄浑,用笔洒脱简练,得沈周遗意。康熙时驰名于江、淮,与王翚、杨晋等人交往甚密。雍正十三年(1735年)作《群仙图》,时年八十四岁。传世作品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与王翚合作《花鸟图》,图录于《故宫周刊》第149期;四十七年作《寒林鸦阵图》、五十八年作《仿刘松年碧峰仙馆图》,现均藏故宫博物院;五十四年至五十九年(1715年~1720年)作《休园图》卷,藏旅顺博物馆;康熙五十四年作、雍正六年题款的《雪溪行舟图》轴,藏北京荣宝斋;雍正九年(1731年)作《秋山楼阁图》轴,自识:“雍正九年嘉平月,八十老人王雲。”现藏扬州市博物馆。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6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张洽 仿云林山水

张洽画记

水墨纸本立轴

66cm×36cm

1766年作

款识:已倩江烟添幸树色,幸多山雨壮溪流,要知昔日雲林意,落照苍茫数点汇。丙戌初秋在阳道人张洽

印鉴:张洽画记

出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6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纸本立轴 172cm×81cm 1768年作

款 识:董北苑遗意。乾隆戊子夏日张洽作

印 鉴:张洽画记、古渔

作者简介:张洽(1718~?),字月川(一作名玉川,字在阳),号圆光道士,又号青篛古渔,有印文曰白云渡口渔郎,清朝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6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张洽 仿董源山水

钱维乔 南山积翠图

设色纸本立轴 165cm×74.5cm 1781年作

题 识:乾隆辛丑春二月拟元人南山积翠图。恭呈公中堂大人钧鉴。钱维乔谨写

钤 印:乔、季木、曾读仙史

鉴藏印:宝墨轩藏、汉阳阁万子星审定书画之印。

简 析:竹初钱维乔,钱维城之弟,乾隆时文人画家,画初学其兄,而潇然自放,遂有出蓝之美。盖维城每应命为内廷作,束缚甚多,心手不能两畅,往往难免板结。竹初以诗酒自娱,游心自在,故灵气溢于笔端。此轴虽仍有乃兄家法,叠嶂重岩,境虽严密,笔亦酣厚,但清润通透,绝无滞涩之病,是其佳作。

作者简介:

钱维乔(1739~1806),字树参,一字季木,小字阿逾,号曙川、竹初、竹初居士、半园逸叟,江苏武进人,人麟次子,维城弟。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官鄞县知县。早岁即工翰墨,尝为兄代笔已咄咄逼真。善山水,所作茂密不繁,峭秀不塞,清逸有致。晚年笔墨精,随意挥洒,颇显苍老浑厚,后双目昏花仍挥洒不倦。传世作品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作《山水图册》,纸本,设色,纵25厘米,横18厘米,现藏常州市博物馆;四十三年(1778)作《松涧山村图》轴、四十六年(1781)作《仿古山水图册》、五十四年(1789)作《秋江帆影图》轴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另有《仿黄公望山水图》轴著录《虚斋名画录》。著有《竹初未定稿》。

出 版:

1.《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64~165,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7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袁瑛 山水通景四屏

设色绢本立轴 166cm×52cm×4 1784年作

题 识:江山满眼快人意,写出无限长风秋。甲辰初夏,近乎华道人,瑛

钤 印:袁瑛、二峰、意在笔仙

鉴藏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水墨写江天、读书耕织人家

作者简介:袁瑛,字近华,号二峰,元和人(今苏州)。他是画家清溪先生袁钺之侄。童时侍其叔习山水,既长从以写生画闻名之徐北山(尚)学花卉,写意之笔,颇有骨力。乾隆三十年(1765)膺李因培(鹤峰)之荐,供奉内廷。山水晚年益加精密,出入宋、元,用笔沈厚,宗黄鼎法而变以己意。尝作《乔木高居图》最妙,张问陶有诗题赠。前后居京师四十年,后官粤东开平市沙冈司(《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开平知县)。乾隆五十年(1785)归隐葑溪,筑赐诗堂以居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8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袁瑛

二峰

意在笔仙

吴氏荷屋平生真赏

水墨写江天

读书耕织人家

允禧 草堂闲庭

水墨纸本立轴 169cm×43cm

款 识: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花间堂对雪写予拱宸侍郎,紫琼道人

钤 印:慎郡王章、紫琼道人、宗人府左宗正

王光斗题跋:丙寅蚤春,瑞雪纷纭,紫琼崖主人于花间堂召宴联句。东南尽美,荟萃济济,拙作修承嘉许,席次并蒙当写此帧以赐,拜领之下铭感无状,归识数语以志荣幸。大兴王光斗拱宸氏敬识

鉴藏印:光斗鉴藏印、淡如斋藏画、笔歌墨舞

作者简介:允禧,康熙第二十一子,封慎郡王,谥靖。字谦斋,号紫琼、紫琼道人。善书、画。山水笔致超逸,得力倪瓒。水墨花卉亦雅韵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9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养正吉

皇六子章

叼身基旅

三羊斋藏金石书画

蓉峰宝玩图书

审定珍藏

张经私印

纸本立轴 109cm×44cm 1783年作

款 识:亭亭净植抱虚明,写貌方诸吸瀣晶。小界澄潭一弯水,澹香微度谷波轻。乾隆癸卯初秋偶作此图,皇六子

钤 印:养正吉、皇六子章、叼身基旅

鉴 藏 印:蓉峰宝玩图书、审定珍藏、张经私印、三羊斋藏金石书画

作者简介:

永瑢(1743~1790),高宗弘历第六子,封质庄亲王,号九思主人,满族。工诗、能书、善画。山水由王时敏祖孙上窥黄公望,花木师陆治,书法得徐浩笔意。乾隆三十七年(1772)曾与钱维乔、张洽、方琮等合作《无声年关卷》;三十八午曾为王宸作《山水图》并与朱文震、王宸等合作《羿苔同岑图》,画迹有乾隆四十八年作《古柏垂藤图》,著录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传世作品有《山村读书图》扇,图录于《名家藏扇集》。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9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永瑢 山水

贾全 十开仿古山水册

设色纸本册页 34.5cm×28.5cm×10

款 识:1.阁子临溪构,柴门接径开。此中得野趣,日有渔樵来。北源

2.飞瀑挂岩顶,松涛声冷冷。偶来林壑间,默坐发深省。北源

3.深水平如镜,遥山黛似螺。筑堂溪岸畔,秋意觉未多。北源

4.小市连墟径,平林接远山。寻游未觉倦,缓步过前湾。北源

5.江深迷野岸,沙渚泛孤舟。垂钓忘机者,白鸥日与游。北源

6.红紫满霜林,山岚积翠阴。坐看情不倦,兴逐白云深。北源

7.苍岩当户拱,老树倚檐低。应是高人宅,中间有凤栖。北源

8.绝顶攀援上,凌风出白云。置身青冥近,逈与俗尘分。北源

9.结庐竹树间,开户山垣里。洁扫落花径,为邀贤者履。北源

10.春水前溪长,野航受渡人。乘之故泛泛,恍入武陵津。北源

钤 印:贾全(三次)、北源(三次)、用五(二次)、全印(四次)、北源(六次)、贾全印(三次)、 师古

鉴 藏 印:伸符(朱)

作者简介:公元18世纪,乾隆时供奉内廷,生卒年不详。工道释人物、花卉及马,画迹有《平定乌什战图》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作《游香山二十七老图》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作《八骏图》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传世作品《十六罗汉图册》,运用传统人物画技法勾线填色,描绘不同形象之罗汉十六尊,人物神态和睦,线条流畅,刻画细致,背景精简,署款“臣贾全恭绘”。现藏故宫博物院。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年

出 版:1.《翰墨流韵—— 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189~19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53页,文物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9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樊坤 山水楼阁

设色绢本立轴
190cm×102cm
题识:邗上樊坤
钤印:樊坤
说明:此作曾为福开森旧藏,参见1778号拍品说明。这幅《山水楼阁》图从画意看,应当是“汉宫春晓”一类题材的作品。从绘画的风格来看,它完全是属于清朝中期扬州画家袁江、袁耀父子的路子,题材是相同的楼阁界画,画法亦相仿佛,如果去掉署款的“樊坤”二字,甚至可以冒充袁江或袁耀的画幅;其次画家的署款作“邗上樊坤”,其籍贯地望与“二袁”一致,书款亦极其简略,文字不多,也同“ 二袁”如出一辙。樊坤是一位画史失载的画家,不过却有这幅《山水楼阁》图传于世,亦可以补充画史记载之阙。详见《嘉德通讯》聂崇正先生专文《记樊坤画〈山水楼阁图〉轴》
出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0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款识

樊坤

水墨纸立轴 87cm×43cm

款 识:丁丑(1757)立秋后五日南屏明中写并题。

钤 印:明中印、西湖禅味、天恒、篆玉印、让山、丁、敬、身

鉴藏印:瑶峰珍藏

题 跋:1.龙泓外叟丁敬身题

2.遂缘大师属题,西湖篆玉。注: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龙泓山人,又号纯丁、砚林、孤云、不叟、胜怠老人,钱塘人,乾隆初举泓博不就,隐市卖酒,好金石文字,穷岩绝壁,手自摩搨,著武林金石录

作者简介:明中,俗姓施,大恒,紫衣僧、中道人、北山主人、白云峰主、慧日峰主、牧牛行者、浙江桐乡人,善山水、花卉、写照及篆刻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1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明中 仿倪山水

卢湛 寺庙

设色绢本立轴 108cm×112cm

款 识:臣卢湛恭画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0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卢湛 承德避峰寺

设色绢本立轴 108cm×112cm

款 识:臣卢湛恭画

作者简介:卢湛,字子勉,清代宫廷画家。善画山水、人物、花木竹石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0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设色纸本立轴 132cm×234cm 1778年作

题 识:戊戌桂秋,写请秋汀老先生雅鉴。华亭冯广忠

钤 印:冯广忠印、昚三、旌忠褒节表廉举孝文献世家

作者简介:冯梦龙后裔,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字古堂。能画山水,好饮酒,每饮必醉,醉后应酬人们向他求画的作品,多数草率了事,但有时酒酣兴发,挥毫洒墨,也极为精彩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1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简 析:冯广忠此幅《山居秋暝图》,系1778年秋为秋汀老先生而作。此图采用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构图方式,开合有度、笔墨纵肆老辣又不失法度,所绘重峦叠嶂,陡岩耸翠,幽谷深曲,山间轻岚浮动,涧瀑、滩边树间屋舍掩映,长松茂树交错。山脉走势清晰,半山叠嶂明显,曲水萦绕,汇溪成河,微波荡漾,正可谓“千山叠成嶂,万壑合为溪”,好一派山峻水幽之景象。此幅轴粗如擘、宽逾八尺,悬挂于阔壁,彰显意境深远浑厚,气势先声夺人,磅礴大气,蔚为壮观!堪为冯广忠心手相畅之精品力作。需要说明的是,冯氏作品流传存世甚少,一个不容忽视之原因,当被“好事者”视如此“精能”之作且“名头”又如此不显赫,遂绞尽脑汁施以诡异动用割、改之术,冒充诸如“四王”及其高徒等大名家耳!事实上,当今的古书画市场上不乏是例,也是为什么“小名家”精品越来越少的原因之所在。基于此联及幅中所钤“旌忠褒节表廉举孝文献世家”印,《山居秋暝图》可谓研究冯广忠其人其艺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证。

沈益 山水卷

潘思牧 仿戴进关山积雪图通景六屏

纸本立轴 139cm×49cm×2 139cm×63cm×4

款 识:戴文进关山积雪图。甲午十月上浣,潘思牧时年七十有九

钤 印:思牧印信、潘氏樵侣

鉴 藏 印:宫氏松溪鉴赏之印

备 注:广州市文物商店旧藏。褚德彝题签

作者简介:潘思牧(1756~?),字一樵,一作樵侣,丹徒人,与恭寿同族。山水远宗黄公望,近法董其昌,笔沉着而墨罨润,画品不在恭寿下。道光八年(1838年)八十三尚作山水扇。亦工写真,有松溪五友图,今藏上海朵云轩。墨林今话、墨香居画识、清画家诗史、名人书画扇集。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2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钱杜 秋江闲居图卷

水墨纸本手卷 20cm×254cm 1814年作

题 识:苍岩全沓破晴空,中有虬松倒吼风。百尺银河栏外泻,高僧斗屋水云中。崚谷何尝有变迁,平山曲水淡于烟。夕阳疏柳红桥路,不见清时载酒船。片帆峭疾半天行,烟滚江流乱雨晴。寒雾空蒙迷咫尺,但闻空际雁声声。寄鸥馆小比渔舟,几片窗开倚碧流。竹里烹茶花底奕,诗人坐月到深秋。高楼有客揽新秋,万里长江尺幅收。写到空蒙荒远外,如鸥帆影半天浮。嘉庆甲戌秋八月中秋前二日,泉唐叔美钱杜并识

钤 印:叔美

作者简介:钱杜(1764~1845),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号松壶,又号壶公、元素先生、松壶小隐、小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主事,性闲旷,潇洒拔俗,喜作山水游,足迹几近遍天下。工诗,宗岑参、韦应物;善书画,书摹褚遂良、虞世南;山水师法文徵明、文伯仁,用笔工细,风格秀雅静逸,间作金碧山水,尤妍雅绝俗;花卉学恽寿平,略变其法,明净细秀,自成一家;人物、仕女靡不精雅;画梅花师赵孟坚,幽冷疏散,香气从十指间出,可与金农、罗聘并驾齐驱。著有《松壶画忆》《松壶画赘》《松壶诗存》

出 版:1.《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148页至14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112页至113页,文物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24~P12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展 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8

黄均 秋山读书图卷

设色纸本手卷 20cm×120cm 1836 年作

款 识:丙申春日,穀原黄均写

印 鉴:穀原

鉴藏印:培之所藏。曾藏王惕安处。润洲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尹简堂家藏书画之章

赏 析:

钱杜《秋江闲居图》卷,水墨纸本,纵20厘米、横254厘米。从其款属“嘉庆甲戌秋八月中秋前二日,泉唐叔美钱杜并识”可知,此卷作于1814年秋农历八月十三,时年钱杜50岁,正值其艺术成熟期。《秋江闲居图》以手卷形式展示中秋之江南,如同胶卷播放电影,在连绵不断中让情景流过眼前,有秋景,亦有人文,而中秋之林木、植被载于连绵不断的山峦之上,与逶迤的江水相映照,驶行的江舟,翱翔的沙鸥,岸边的行人,成片相连的屋舍,江边茅屋下促膝而谈的高士,构成了一个完美故事,似在向人述说江南秋天的爽逸和临江而居的惬意。此卷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用笔工细,秀雅静逸,意境深远。非儒雅之士难能之。此卷构图萧远疏阔,别有思致,极富诗意。而这诗意则附体于萧远的疏枝、静逸的连山、清凉的江水、荡行的江舟、或连或独的茅屋以及神态各异的人物和沙鸥。纯水墨的写意没有任何敷色的掩饰与渲染,尽靠水墨的浓淡来表达物象造型和传达诗意情怀,更能显示山水清韵和画家的本色功夫,而艺术的张力亦更大。

此卷落墨丰腴而神清,布局简疏而意足,虽皴擦不多,然鲜用干笔而气韵苍秀,无丝毫薄弱之态。笔力矫健足以尽峰峦树石远近开合之妙。虽富含文徵明,文伯仁“气韵神采”之吴门遗韵,然亦具倪元林萧疏旷达、枯笔苍劲之神髓,并上宗北苑之细密精致、雍容典雅,同时近逮王翚之简练苍浑舒达。可见画家之博学和厚积,亦不难窥画家潇洒拔俗,旷达儒雅之胸怀。而置于卷尾的五首七言绝句格调清新,意境逸远,书法笔致妍秀,气度闲静,是对此卷最恰如其分的诠释,更是对图画的锦上添花。

综观此卷,堪称钱杜正值艺术鼎盛时期,集诗、书、画三绝于一卷的精品力作。此卷曾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臣彬老先生,中国书画鉴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忠义先生和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先生鉴审,并由金运昌先生在CETV—1《中国收藏》之《精品赏析》栏目中予以赏析,弥足珍贵。尤应提及的是,此卷中钱杜所钤“叔美”朱文印,未被录入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钤印款识》,当为研究钱杜之最新补充资料。

作者简介:黄均(1775~1850),字原、穀源,号香畴、墨毕居士、渊阳子、阳山人,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以议续官汉阳主簿,施南同知。画山水、花卉、梅竹,人手即通奇妙,而于山水尤尽能事。初师黄鼎,继法娄东,即王原祁,堪与王撰并驾,用笔用墨苍楚有致。诗宗晚唐,书学赵孟頫,卖画食贫,怡然自得。尝自言二十余年以吏为隐。卒年七十六。著《墨华庵吟稿》。

出 版:1.《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56~P15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26~P12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潘恭寿 寒山萧寺图

纸本立轴 145cm×79.5cm

款 识:仿文待诏寒山萧寺图。乙巳初秋,写于深云精舍奉养亭大兄正。莲巢居士恭寿

钤 印:恭寿、奕室均子

鉴 藏 印:卧庵所藏、伍氏怡堂珍藏

题 跋:莲巢居士为养亭大兄作画,余系以诗。戊申新秋,文治题。钤印:文治私印、梦楼、王氏禹卿

作者简介:潘恭寿(1741~1794),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山水初无师承,王文治以书家用笔之道授之,其画日进,既而王宸以[宿雨初收,晓烟未泮]八字真言授之,复取古迹证仿,画日进。

张之万印

峦坡

曾经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所藏

绢本立轴 189cm×42cm

题 识:少甫大兄同年大人正画。子青弟张之万。

钤 印:张之万印、峦坡

藏 印:曾经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所藏

作者简介:张之万(1811~1897),清代官吏,张之洞兄。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中官至东阁大学士。画承家学,山水用笔绵邀,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初与戴熙讨论六法,交最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有《张文达公遗集》。

张之万 山水

张之万 山水册页

设色纸本 21cm×27cm×12

款 识:1.西塞山词。以鹊华秋色笔意写之,张之万;

2.仿北苑墨笔,子青;

3.独立长松之下,望遥山瀑布悬流喷薄,顿觉清凉之气,湔涤肺腑,真不知人间有烦热也,写此不禁神往;

4.师石涛,近见李香严兄所藏小卷,其大约如此。子青;

5.不用一笔湿亦不用一笔染,渐江画法有此盖亦云林法也;

6.临黄鹤山樵笔法,张之万;

7.日斜风定泊船时;

8.松岩幽栖子青;

9.秋山晓霁子青;

10.覃溪先生所藏天际乌云帖,近在钱伯声太守处附装闵正斋一图,辄师其局意。子青识;

11.溪桥寒溜净,山路野梅香;

12.层峰雪。同治癸酉写于拙政园。

钤 印:子青、之万、之万、张之万印、子青、之万、之万、张之万印、之万、子青、之万

出 版:1.《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P6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72~P17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4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项绅 晚渡图卷

汪士通 山水手卷

水墨纸本 30×217cm

题 识:乾隆辛未夏四月东湖汪士通写。

钤 印:东湖、汪士通印

收藏印:滋园审定、补学斋审定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58~P15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秦祖永 山居图

水墨纸本横幅 40×106cm 1882 年作

题 识:一峰老人得董巨三昧,平淡天真,不尚奇峭。意在富春、乌目间,所谓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于此可见古人之匠心矣。壬午初夏,少峰先生雅正。秦祖永。

钤 印:祖永私印、邻烟画室。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32~P13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

汪士通,字宇亨,号东湖,安徽黟县人(历代画史汇传作“黔人”,清代画史从之,均误)。私谥文洁先生。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举人,官萧山知县。工诗文,精真、草、篆、隶,善铁笔,山水风韵秀逸苍老,直入董、巨兼诸家之胜。卒年五十八。着陶诗宗派、东湖诗文集等书。《黟县志》

作者简介:

秦祖永(1825~1884),字逸芬,号楞烟外史,金匮(今江苏无锡)诸生,官广东碧甲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来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著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论画》《画学心印》《桐阴画诀》。卒年六十。

戴熙 山水册

水墨纸本册页 33cm×24cm×8

款 识:1.夕寒秋霁,烟景晦明。远浦疏林,轻鸥下上。每于此际,坐西冷水阁,孤呤闲赏,未尝不作云西丹邱萧淡境中想也 2.仿倪高士枝竹石图笔意

3.烟客太常画得力于痴翁,其苍劲明秀处,为他家所不及,因摹其意 4.烟翠幻斜景,都从一阁收,水痕山涧落,松响石林秋。拟寒西老人笔法5.仿董思翁摹写 6.冬夜不寐,篝灯呵冻,漫尔作此,疏淡处在柯博士、王舍人之间 7.岩壑无俗喧,泉迸松风急,顾此山中人,焚香展瑶笈。拟黄鹤山樵笔意 8.山人只合坐茆堂,闲看梅花酿冷香,夜鹤叫归无觅处,满溪晴雪月荒荒。拟唐解元笔意。醇士戴熙。

钤 印:戴熙、醇士、臣熙私印、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

出 版:1.《民间珍藏——中国书画精品选集》(古代卷)第62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16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38~P13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鹿床、榆庵、莼溪、松屏、榆庵、孟辛、井东居士、鹿床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主讲崇文书院。诗、书、画均有造诣,与汤贻汾齐名。其山水画名重一时,属“虞山”一派,因受奚冈影响,故画风亦近“娄东”。所作多用擦笔,山石以干墨作皴,以湿墨渲染,颇得形神,晚年所画《山水长卷》,笔致醇朴。为张穆所画《小栖云亭图》《秋林远岫图》及为何子贞所画《山水册》《芳草白云图》等尤见功力。尝与张之万讨论画学,最为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亦善写竹石小品和花卉,颇为雅致。偶作印亦有古趣。传世作品有《忆松图》卷、《九峰听雨图》卷、《仿王蒙秋山晴爽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重峦密树图》轴藏上海博物馆;《东郭联吟图》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墨松图》轴、《六桥烟柳图》卷藏首都博物馆;《席帽山樵图》轴藏广州美术馆;另有《竹石图》等。著有《习苦斋诗文集》《习苦斋画絮》《赐砚斋题画偶录》。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戴自尽,卒年六十,溢文节。弟煦和诸子均善山水。

林占春 携琴访友图

水墨绫本 41×182cm

题 识:甲子秋月仿上官老人笔意于碧梧书屋。梅村林占春画

钤 印:林占春印、梅村

作者简介:林占春,字梅村,青桐子。工画山水

黄辅辰 商隐图

设色纸本横幅 45cm×175cm

题 识:道光甲辰冬至前二日贵筑琴坞黄辅辰画并题

钤 印:生自然自然生、黄辅辰印、琴五

萧锦忠题:商隐图。古茶陵史楼弟肖锦忠

作者简介:黄辅辰,字琴坞,贵州贵筑人,原籍湖南醴陵。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吏部主事,累迁郎中

题者简介:湖南茶陵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著有《舆地参考》等书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58~P15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松年 松溪夏凉图

赵恩儒题边跋

纸本立轴 57cm×32cm

款 识:天许投闲人不闲,小窗磨墨画青山。只因囊橐真羞涩,难学先儒乐孔颜。壬寅八月画于河南。蒙古松年。

钤 印:松年之印、书画癖

设色纸本立轴 248cm×122cm 1898年作

款 识:黄子久溪山欲雨图,海内临本颇多,晴窗兴到,背抚大致,为绥王太守大人钧鉴。戊戌重阳前,松年画

钤 印:小梦松年之印

作者简介:松年(1837~1906)姓鄂觉特氏,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二年始在山东昌邑、汶上、博山、单县、长清任知县。性不谐俗,工书,画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用笔豪爽,后在济南创办枕流画社,被推为“盟主”,从学者众,著《颐园论画》等。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绘画卷上)P19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松年 溪山欲雨图

刘濂 山水十二屏

设色纸本立轴 171cm×44cm×12

题 识:1.人因觅句多佳兴,山裹重棉不畏寒。法元人笔于大文草堂之午窗。石樵刘濂写

2.一枝筇杖疏篱外,占断千岩万壑秋。放翁旧句

3.云生幽谷山横翠,帆挂夕阳舟到门。石樵题句

4.山色即今云雾里,行人只在雨声中。大文堂中偶写

5.水中山影夕阳外,舟上人歌秋色间。南桥主人写意并题句

6.莫谓仙人无寻处,渔郎又到武陵源。五峰居士句

7.水气欲腾朝日上,天光多压碧峰头。紫金山人偶句

8.有情山色无冬夏,不尽泉声自古今。偶笔题句

9.偶寻章句剩清晓,为爱溪山过板桥。偶句戏题

10.溪山重叠谁同伴,杖履逍遥自咏诗。大文堂主人写

11.树里茅堂人未至,山中翠色谁堪多。紫泉道人画意

12.无限钟清云外寺,几多帆挂水中天。石樵题句

钤 印:石樵、刘濂印、梅花作伴、胸中丘壑、泼墨、画平肝气、芍圃、乐此不疲

出 版:1.《翰墨流韵·中国书画精品赏析》第240页~24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国书画》杂志第12期,第59页~61页,中国书画杂志社,2009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清代山水绘画卷)第160~16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关于刘濂,查遍《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多部著作,皆示为“刘濂,字浚伯,南宫县刘河沟人。幼年家贫,生性磊落,慷慨有大节。明正德十四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曾任河南杞县知县,嘉靖四年升任监察御史”。近于嘉德拍卖会上见署名刘濂的《仿古山水十二屏》(嘉德亦按明代刘濂介绍作者),然观其画风、笔墨、款识及纸材、装裱,疑当为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非明代刘濂(浚伯)之作,于是再查资料,终于于《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乔晓军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中找到一条关于刘濂的条目:“刘濂,字石樵,凤台人,道光年间诸生。善着色大幅山水。著有《五峰草堂诗集》。”而此词条又载明引自《安徽人物大辞典》。于是再对照画作思虑,有恍然大悟之感,此刘濂(石樵)非彼刘濂(浚伯),此《仿古山水十二屏》应为清代刘濂(石樵)所作。

刘濂此《仿古山水十二屏》,系设色水墨纸本立轴,每屏纵171厘米、横44厘米。将其逐屏悬挂于壁上,颇为壮观。所绘内容,或写溪艇独钓;或写茅屋吟诵;或写静坐幽思;或写雪山行旅;或写深山访友;或写风雨归舟;或写持杖盼人归;或写高土过栈桥;或写扬帆远行;或写渔者网捕;或写海浪滔天;或写秋山逸趣。每屏似在叙说着一个故事。构图或阔远,或高远,或疏朗,或紧凑,颇具元代倪瓒、吴镇神韵,而其笔墨苍而不枯,秀而不嫩,熟而不稚,生而不板,可见作者绘画功底及内涵之学养。每幅山水皆有人物,是否乃寓作者本人,不得而知。但从笔墨之舒雅,立意之清新和构图之爽怡来分析判断,此作当为作者闲来自愉、心手相畅之作。

我们再逐屏观其题识,从中可知,除“云生幽谷山横翠,帆挂夕阳舟到门”一句系借用陆游之诗句外,其余全为作者独自捻出,其书法亦颇为精彩,其诗书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另外,于款识后的落款,我们又可以对刘濂的字号和堂号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刘濂的基本情况至少应为:“刘濂,字石樵,号五峰居士、南桥主人、紫金山人、大文堂主人,堂号大文堂,安徽凤台人,道光年间诸生,善着色大幅山水,有元人意趣,亦工诗、书。著有《五峰草堂诗集》”。此外,钤于每屏款识上的“石樵”“刘濂印”“梅花作伴”“胸中丘壑”“泼墨”“画平肝气”“芍圃”和“乐此不疲”共计八枚钤印,亦为研究刘濂(石樵)的重要素材。

任预 山水四屏

纸本立轴 133cm×32cm×4

款 识:1.溪山放棹。戴文节有此,漫拟一过。立凡。2.流泉鸣曲涧、踈雨响空山。萧山立凡任预。3.高岭外,听清风乍起。吹落半天钟声。4.柳隐书声。立凡任预写

钤 印:立凡

鉴 藏 印:枕经楼

作者简介:任预(1853~1901),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子。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在任熊、任预、任薰及任颐 “四任”中,最为年轻。主要著作有:《近代六十名家画传》《海上墨林》《寒松阁谈艺琐录》《吴县志》《广印人传》。由于其父任熊逝世时他仅四岁,因此在画风上没有机会受到父亲的直接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