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善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嘉善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嘉善县积极调研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本节对嘉善县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实践和思考进行了介绍。嘉善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30000元左右,有些达40000元。三是建立企业发展微信服务平台,开通嘉善县支持企业发展微信服务平台,为全县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最新政策、发布信息等服务。
嘉善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小微企业是嘉善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嘉善县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嘉善县积极调研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本节对嘉善县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实践和思考进行了介绍。

一、嘉善县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一)区域行业分布

为研究嘉善县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100家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调查对象按乡镇和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2-3所示。

表12-3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表

续 表

(二)企业性质分类

调查显示,100家小微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82家,占比82%;中外合资企业4家,占比4%;外资企业14家,占比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0,如表12-4所示。

表12-4 调查对象性质分类表

(三)主要经济指标

100家小微企业2014年资产总计23.44亿元,同比增长53.6%;固定资产7.77亿元,同比增长58.72%;负债合计12.68亿元,同比增长49.53%;主营业务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60.38%;营业利润亏损1289万元,同比下降8.24%;出口额7945万元,同比增长128.76%;上缴税金4070万元,同比增长22.55%。

(四)注册资本情况

在调查的100家小微企业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6家,占16%;注册资本1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有34家,占34%;注册资本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有18家,占18%;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2家,占32%,如表12-5所示。

表12-5 调查对象注册资本情况表

二、嘉善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嘉善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

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嘉善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

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嘉善县已形成“321”六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木业家具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纺织服饰产业。

三是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围绕这三大主导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嘉善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嘉善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30000元左右,有些达4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

三、嘉善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嘉善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出“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目标。成立嘉善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2015年5月19日,县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善政发〔2015〕46号),鼓励企业上规升级,对当年度由小微企业升级为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企业,给予每家企业一次性补助5万元。

(二)大力实施上规升级,深入推进全民创业

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与国家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实施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开展“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培育与运行监测平台系统培训会”“小微企业中层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活动,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活力

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的项目。嘉善县依托区位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富通集团、喜力啤酒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创新服务

一是开展“调研服务进千企”专项行动。县领导带头走遍在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被确定为A类和C类的企业,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走遍辖区内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镇(街道)分管领导走遍辖区所有规上企业和“小升规”重点企业,镇(街道)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党员干部走遍辖区小微企业。二是健全联动服务中心17871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联动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建立企业发展微信服务平台,开通嘉善县支持企业发展微信服务平台,为全县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最新政策、发布信息等服务。四是建立企情在线系统。开发企情在线系统,系统运用互联网PC端与手机客户端APP相结合的方式,企业通过PC系统或手机系统直接回馈各项问题及审批内容,政府机关人员走访将快速记录企业的走访情况,对各项问题进行跟踪解决或服务。五是开展机关中层干部联企服务活动。县级层面对214家工业企业,每家企业选派1名机关中层干部作为定向服务的联企干部,不定期到联系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帮助解决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发挥中小企业转贷基金作用。进一步帮助企业还贷和续贷期间出现的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截至2015年9月底,共办理转贷基金贷款1018笔,累计金额35.19亿元,其中2015年1—9月,发放312笔共10.46亿元,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开展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6月底,县经信局会同财政局、人行、银监办等部门对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绍兴银行和嘉善农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进行审核。2014年嘉善县4家金融机构共为4497户微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主发放了贷款,年度月平均贷款余额为17.44亿元,本年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增加额为4.51亿元,核定4家银行补偿金额为225.43万元。三是加强政府融资支持力度。组建同舟贷款担保公司,首期注册资金50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积极培育和引进融资租赁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融资租赁服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允许现有企业(在建项目)在办理房产证、土地证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权证分割或合并。

四、嘉善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资源缺乏

当前嘉善县小微企业的人才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二是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据调查,38%的企业认为中高端人才匮乏制约企业发展,45%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专业人才服务。另外,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激励制度,致使一些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部分企业自身陷入既无法孕育人才,又不能有效招募和积蓄人才的两难境地。

(二)抗风险能力较弱

小微企业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拥有量与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在资源配置上不能与大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土地、资金、电力、运输等条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满足,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小微企业发展历史短,原始积累不够。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科技人员少,产品档次不高。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增长率不高,多数企业近几年市场增长率在20%以下。

(三)创牌意识薄弱

对地区而言,品牌是发展的标杆和旗帜。近年来,嘉善县政府加大力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让更多的品牌生根、开花、结果,从而提升嘉善县工业经济质量。但是,嘉善县多数小微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不深,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截至目前,嘉善县获得国家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企业仅有2家(嘉善黄酒和华悦木业)。

(四)科技创新不够

创新是企业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同时,科技创新可有效改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将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只注重当前利益,技术创新上投入相对较少。据调查,75%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下,更有54%的企业研发经费不足年销售收入的1%。

(五)资金短缺融资难

小微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金融部门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银行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向发展规模较大的重点企业,对小微企业“惜贷”“慎贷”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融资调查一栏中,有63家小微企业反映从银行融资比较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抵押担保不足(有29家),企业规模小(有21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有7家)等。

(六)企业成本大幅上扬

长期以来,处于产业下游的小微企业以低价战略赢得市场,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物流成本、劳动者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况。据统计,从2010—2014年,5年内嘉善县最低月工资标准从850元增加到1470元,增长72.94%;年度平均工资从29286元增加到49356元,增长68.53%。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及承担的职工社会保险费逐年提高,造成用工成本增加。

表12-6 嘉善县2010—2014年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表

(七)经营者年龄趋于老龄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因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方式陈旧引发诸多弊端,使企业难以为继。根据调查显示,小微企业经营者年龄趋于老龄化,日益表现出求稳、怕冒风险的倾向。经营者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事前不做长期规划,事中经常朝令夕改,不稳定性极大,抗风险能力低下。

(八)家族化倾向突出

在小微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夫妻厂”“父子店”这类家族式企业,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组成经营管理单位,主要职务和重要岗位由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以伦理道德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和科学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随意性很大,造成管理混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科学经营运转,阻碍了企业规模化发展。在调查中,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来自本家族的占企业管理层20%的有47家,占40%的有12家,占60%的有13家,占80%的有16家,全部来自本家族的有9家。

(九)管理有待改善

很多小微企业往往是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或短期市场机会而创办起来的,这种创办的偶然性使很多企业经营者缺乏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企业容易以技术代替管理,形成管理上的短视,企业战略转向非常有限。

五、进一步推进嘉善县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工业强县目标的渠道之一,对于增强嘉善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嘉善县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4点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二)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通过“机器换人”等方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并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四)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调研服务进千企”专项行动和机关中层干部联企服务活动以及企情在线系统的重要内容。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县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县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