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技术承包制

农村技术承包制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农村技术承包的主要成效农村技术承包是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一种创新模式,由于采取了技术和经济的捆绑责任,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
农村技术承包制_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研究

二、农村技术承包制

从1986年开始,山西省在农业科技人员中推行农村技术承包,即有关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其科技人员,对县以下的农、林、牧、渔、乡镇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同农民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负责解决农民采用新技术成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技人员从农民的最终收成中按一定比例抽取技术承包费。据统计,山西省平均每年都有1万多名科技人员参与农技承包,每年实施各级各类承包项目约1500项,每年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近千项次,年新增经济效益近1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农村技术承包的操作规程

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安排。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编制承包指南。由省科技厅组织各涉农单位专家对当年需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筛选,根据各地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划分为“科技兴农达小康”和“科技扶贫”两大块,提出具体项目,每年3月通过网络向全省发布。

(2)签订合同。根据承包指南范围,科技人员结合自身实际,自行选择推广地区和范围、对象,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一些地区的合同还要经过中介组织的鉴证或者公证。

(3)申报计划。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科技人员层层申报承包计划,列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计划管理范围。

(4)下达承包计划。省科技厅编制省级计划,市、县编制本级计划,形成农村技术承包计划的“塔形”结构,每年约省级200项、地区级2000项、县级上万项。

(5)检查合同执行情况。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时间,每年6-8月,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合同内容邀请有关专家在全省组织中期、后期进展情况检查,及时提出合同执行评价并备案。

(6)验收评奖。在年终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农口、统计、审计、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验收组,对承包项目逐田逐块逐项验收、测产,写出验收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评比奖励。

2.农村技术承包的主要形式

山西省在推行农村技术承包制度的具体运作中,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不同采取多种形式。

(1)按承包对象来分:农村技术承包可分为对农户承包和对各级政府承包,也称作直接承包和间接承包。对农户的承包,即直接承包,是由承包人同农民直接签订承包合同,并由农民直接负责合同报酬的兑现。间接承包是承包人同政府签订合同,并由政府负责合同报酬的兑现。

(2)按承包人的组合来分:农村技术承包可分为个人承包、集体承包和集团承包。集体承包是承包人在水平线上的联合。集团承包是复杂的集体承包,是承包人在立体空间上的联合,具有多层次性。

(3)按承包技术内涵来分:农村技术承包可分为单项技术承包和综合技术承包。单项技术承包,如承包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这种技术承包形式,一般只规定具体技术指标,不直接与产量相联系,而且是阶段性的,可称作联效承包。综合技术承包是运用组装配套起来的综合技术来实现确定的产量指标,技术内涵较单项技术承包复杂得多,而且是全程承包,承包作物从种到收的整个生产过程,可称作联产承包。

上述各种承包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对农户的直接承包,因为承包双方利益直接,责任明确,因而技术措施落得最实,效果最好。但这种形式规模小、影响小。以综合配套技术为手段,以开发优势资源为对象,以振兴地方经济为目的的集团承包,规模大、人员多,能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产生强大的攻坚合力,创造规模效益。但集团承包也包含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出现某些形式主义,需要精心组织,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人,避免上述弊端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规模适度和承包对象所具有的条件。

3.农村技术承包的主要成效

农村技术承包是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一种创新模式,由于采取了技术和经济的捆绑责任,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

(1)农村技术承包以“利益”为纽带,把政府、科技人员、农民三者结合到一起。农村技术承包以合同的方式保证了农民通过采用新技术获得效益,为致富上了“保险”;农村技术承包使科技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有了广阔的市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村技术承包把政府科技推广的意愿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表达出来,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如山西高粱研究咨询站与农民先订合同,然后从种子、农药、技术到收购,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管理,他们在榆次太谷的4个乡承包2300多公顷玉米制种,公司预先垫支了种子、水、电、农药等费用166.3万元,公司对农户制的种子实行统购统销,并从收购费中扣除垫支款,农民得到售种费。承包的技术人员从制种田每公顷抽取15-30元承包费。

(2)农村技术承包为实施科技扶贫提供了突破口,便于在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沁源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也有着生产优质马铃薯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马铃薯品种退化及农民种植技术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产量低、品质差、农民收益低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技术人员和当地的专家组成技术承包组,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种脱毒马铃薯实行技术承包,马铃薯产量由以前的每公顷12750公斤提高到30300公斤,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公顷收入也由原来的6750元提高到了16500元。为了更好地试验示范和推广,还成立了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建立了三级繁育体系。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科研人员30余名,年产种薯400万公斤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种薯辐射周边5个市35个县,实现农民增收1.36亿元。

(3)加速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缩短了科技项目从成果到推广的周期。玉米晋单36号是山西省新审定的一个品种,按正常情况,需要组织宣传、试验示范、财政补贴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形成农民的使用习惯,这个周期约需3-5年。1997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晋中地区承包5700公顷示范田,由于品种优良,在大灾之年仍然增产,并控制了矮花叶病的流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现在该品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当家品种。

(4)推动了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农村技术承包工作中,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和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技术承包建立起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如长治市提出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科技服务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的技术承包服务体系,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5)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通过技术承包造就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一些科技人员参加工作开始就积极参加农村技术承包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和单位技术骨干。科技人员在技术承包中,通过示范对照、科技培训等,帮助农民掌握应用新良种、新技术的能力,使农村基层干部和种养户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近年来,山西省将农村技术承包与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一些农技推广创新模式合理“嫁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得很好效果。

山西省开展农村技术承包工作20年来,全省共有2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方式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实施承包项目25200项,重点推广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承包总面积1500万公顷,总增收节支221亿元。通过农村技术承包制实施,科技人员以合同的方式保证农民通过采用新技术获得效益,同时自己也获得科研和经济双重效益,既为农业增产增收上了“保险”,又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步伐。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技术承包制是推动科技进入农村基层、引导科技资源流向农业生产经营一线的有效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