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2.73%,中西部地区分别仅占1.63%和1.34%,东北地区占1.38%。同时,粗放的开发模式中存在严重的掠夺式开发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开发,轻保护,以牺牲区域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总体来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水平与我国东部发达省区相比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大力发展完善。在第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西部地区仅有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入围。
存在的主要问题_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1.产业总依然偏小

虽然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且近年来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然而,当前不少文化资源仍“养深闺待人识”,产业开发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2008年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全国的59%,从业人员数占67%,拥有资产占75%,营业收入占78%,增加值占69%,除去中部地区份额,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标明显落后。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2.73%,中西部地区分别仅占1.63%和1.34%,东北地区占1.38%。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大,这与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富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转化形式比较单一

由于交通环境的阻隔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滞后,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尚不够扎实,资源的转化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许多开发往往不顾及环境因素和产业链条的其他因素,由此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多属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样不但不能形成效益,还会造成资本、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会导致文化资源的丧失和消亡,例如各地普遍存在的旅游景区低水平盲目建设以及低层次的工艺品开发等。同时,粗放的开发模式中存在严重的掠夺式开发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开发,轻保护,以牺牲区域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西部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一些文化资源开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将文化环境作为单一的经济发展要素加以投入,致使地方性文化环境遭到侵蚀和破坏,甚至被畸形地发展为功能单一的“旅游区”。

3.集聚开发效应较弱

西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产业集聚形式开发的文化产业园几乎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如文化旅游、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娱乐演出、数码动漫、网络科技、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目前,西部地区建有(含在建、待建)文化产业园区54个,省区分布详见图7-1。

图7-1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以上分布情况,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大多数产业园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陕西、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区,相对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上游,文化产业数量和类型多、规模较大,产业链的集聚程度也较好。而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发展缓慢,相对处于文化产业园建设的下游,文化业园数量极少。在规模和集聚度方面也较为单一。总体来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水平与我国东部发达省区相比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大力发展完善。这一方面说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西部文化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仍任重道远。

4.企业主体地位不强

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扶持、发展一批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的文化企业,使其迅速成为强大的市场主体。对西部而言,由于长期受到体制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于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对市场微观主体的重塑远未被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目前几家主要的龙头文化企业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享受着体制内财政扶持的实惠和产业政策的好处。而大部分民营文化企业享受不到这些扶持,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难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在第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西部地区仅有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入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