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念落后是西部企业家阶层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观念落后是西部企业家阶层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作为经济增长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的匮乏,是导致西部地区落后和制约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性因素。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就中国整体而言,也存在着一批比较优秀的企业家,但企业家阶层的缺位一直是制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激励制度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约束制度是其法经营和牟利的保障。
观念落后是西部企业家阶层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_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作为经济增长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的匮乏,是导致西部地区落后和制约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人力资本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诸多人力资本中,企业家人力资本最具有能动性。从宏观看,企业家是推动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发动机;从微观看,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就中国整体而言,也存在着一批比较优秀的企业家,但企业家阶层的缺位一直是制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缓慢和滞后的深层次原因跟其落后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经营活动的第四大生产要素。而这种作为第四生产要素的企业家不是一切时代都有的,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换言之,企业家的产生和成长.必须具备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缺少这些条件或者条件不充分,企业家便是不完全和不稳定的,甚至是变态的、残缺不全的,其行为就可能不合理甚至变异。根据前人的一系列研究,企业家形成主要需要以下因素的配合。

1.市场经济是企业家产生的土壤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卖方与产品买方之间的中间人,是将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产品并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组织化过程的中心。企业家的作用就是在潜在的生产要素和潜在的消费者之间架设桥梁,通过优化组合和配置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在于及时发现潜在的更有价值的机会,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显然,企业家的上述谋划、经营、创新,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土壤。企业家优化资源配置和营销组合,总是以市场行情、供求信号、市场需求为依据,企业家纵横市场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益,靠的是企业界内部各种生产要素,而这些要素要来自市场、购自市场。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结合形成产品之后,又要通过市场送到消费者手中。因为有市场竞争的风险和压力,有自身的利益驱动,企业家才会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充分发挥其知识资本的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和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创新力、统率力。

总之,企业家植根于市场经济,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造就了企业家,没有市场经济便谈不上企业家,不可能产生企业家,市场的发育程度影响着企业家的成长,而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主要受区域精神文化性质的影响。

2.科学的制度是企业家形成的前提

(1)产权制度

政企不分和产权不清是制约企业家队伍形成的主要因素。吴敬琏曾说过:“在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下,行政力量仍在管制和干预市场,或者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已经货币化、商品化了,但却没有按照平等竞争的原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仍然在实行行政审批的办法。”政府控制着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和企业家需要利用的市场资源,而正是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导致了企业家市场发育的迟滞。而政企分开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掌握经营权,政府掌握所有权,归根到底又是一个明确产权的问题。

(2)激励和约束制度

典型的现代的企业家是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专家,是别人资本的管理人,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企业家创造性经营的动力,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目标在客观上是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这就要求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科学利益分配和权力配置,前者赋予后者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并确定一种报酬机制,激励经营者尽职尽责,同时监督经营者行为,防止其损害企业和所有者利益而谋取私利,使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大限度地缩小。判断经营者行为是否合理,一要看他是否竭尽全力开拓创新,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要看他是否损害企业利益以牟取私利。只要为提高企业效益而精心策划、苦心经营,其行为就是合理的,就是企业家行为,至于他经营的企业是否赢利或赢利多少,那属于企业家的才能和经营业绩。经营者行为合理,不等于他总赢利,常胜不败。行为合理与否涉及经营者是否具备一个企业家的属性,而经营业绩涉及的是企业家才能大小和水平高低。只有经营行为合理的经营者才是企业家。

而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所有者的目标和利益,主要取决于所有者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激励”,主要是设计好报酬机制,使经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业绩充分挂钩,激励他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约束”则主要是监督、防范、纠正经营者的寻租行为,并通过及时淘汰低能和寻租者,促使企业家行为合理化、高效化。可见,激励和约束的共同功能就是企业家行为合理和高效。在经营者受聘于营运企业整体资产的情况下,如果所有者及其激励和约束的职能缺位,经营者的行为会出现以下三种状况:1)或受传统道德的约束,或在较好政治思想素质作用下,或为实现自我价值,其行为比较合理,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资产增值。但这种状况由于缺乏产权制度保证,在各种诱因作用下,随时可能发生逆变,因而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有些经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为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不失为企业家,时过境迁之后却又变成企业的蛀虫,很快掏空、吃垮企业,便是上述不稳定经营行为的证明。2)庸庸碌碌无创新、无业绩,企业经营勉强维持,甚至连年亏损。由于缺乏淘汰和选优机制,经营者劣而不汰,继续占据经营管理者的职位。3)为个人私利损害企业和所有者权益,大肆寻租。或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获取回扣和好处;或大肆“职务消费”,购豪华车、买豪华办公设备,高档宴请、招待,吃喝玩乐挥霍,甚至用企业资金赌博、嫖娼;或以出国考察为名,出国旅游、玩乐。

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无论年薪、月薪,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所谓的“58岁、59岁现象”,就是由于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是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激励制度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约束制度是其法经营和牟利的保障。

(3)选拔机制

在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上,伯乐毫无问是触发性的关键所在。有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然,这里说没有伯乐又似乎不贴切,因为事实上被任命的或自的伯乐很多。问题在于为什么“伯乐”不识千里马。究其原因,首先是伯乐戴着有色眼镜挑选千里马。其实,评判千里马的标准是客观统一的。但目前我的一些伯乐在选择千里马时,夹带着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或其他标准,如喜欢马要听话和温顺一些。当马的特征与伯乐的主观偏好不一致时,跑得再快的马也不会被当成千里马。西部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尤其在国有企业选拔经营者时,常常不是按照面对风险捕捉赢利机会的能力大小这个企业家标准来选择,而是附加了若干主观偏好,如是否听话、是否是“线”上的人,甚至用选拔行政官员的标准来选择经理人员。其结果不仅是不能给每匹马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且最后很可能把日行千里但有棱有角的千里马淘汰出局,而把没有出众的优点、但也没有明显缺点的普通马当作千里马使用。其根本缺陷在于这样机制下认命的企业经营者没有创新动力,没有风险压力。从而常常发生“外行领导内行”,“常败将军常挂帅”的现象。

而以上制度环境形成的背后,则是区域制度文化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3.企业家市场催生助长企业家

建立企业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也是造就大批企业家的重要条件和机制。在这个市场里,董事会能通过市场评判比较、考查、择优聘用经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解聘、淘汰,重新在市场上选聘更适合的企业家。这样的市场机制无疑会促进和激励经营者不断进取,在实践中努力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迫使经营者奋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造新的经营业绩,从而造就大批职业化的经理和企业家。

经过1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中央为推进西部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深入西部各族群众的人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也已经成为西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但应清醒地看到:尽管做过不少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而且人们也都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在讲话、文章中予以使用,可是直到今天,在西部地区思想和观念解放、思想转变的实际效果,并不像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那样明显。西部多数人的思想观念禁锢于传统的惰性文化氛围,缺乏培育全新的西部精神的勇气和自觉性。由于区位、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历史基础一向比东部地区薄弱。西部不少省区长期受国家的财政补贴,西部人在计划经济中生活的时期比较长,城市里的人满足于享受计划经济时期的种种福利和劳保待遇,习惯于过固定的低水平生活,安于自认为已是小康的生活状态;而农村大多数贫困人口多年来受输血型扶贫政策的哺养,又大都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性。在西部地区,许多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计划经济思想的烙印很深,不能容许和接受企业家获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个人收入,不能理解企业家体现个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样的思想观念当然不利于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此外,传统的“官本位”和崇尚权力的社会价值观也制约着企业家的成长。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商业文化气息、营销和管理理念上处于比较劣势。许多人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都把“等、靠、要”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既不愿放弃原有既得利益,也不肯冒眼前的风险,期望安安稳稳混日子,已成为西部许多人在观念上的共有特征。即使一些有见识、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最终也养成并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这些落后的观念将具有先进企业家意识的个体,将企业家崛起的思想扼杀在了摇篮里,同时也让西部社会形成不利于企业家形成的市场和制度氛围,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企业家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