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迷”与“清”之间

“迷”与“清”之间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局者迷”,似乎是在告诫人们: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迷失自我的的时候,要当心迷失自我。这些由血缘、情义、志趣、利益等等因素构成的与当局者的特定关系,引发了他们对当局者的兴趣和关注。是否也存在“当局者迷”的问题?
“迷”与“清”之间_生活的奥妙在路上

众所周知,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能走好路,办好事。因此,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清醒的人,而不愿自己是一个迷迷糊糊的人。但要真正做到清醒,且始终保持清醒,还真不容易。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实际上,知人不易,自知更难。倘若既不知人,又不知己,势必寸步难行,处处碰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谓“当局者迷”,似乎是说,当事人处于事务旋涡中心,错综复杂的人事困扰,繁重琐碎的事务缠身,长年累月、废寝忘食地摸爬滚打,弄得疲惫不堪,以至迷失自我,对自己的处境、追求的目标、现在的进程、自己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前景,等等,陷入“迷茫、迷惑、迷惘”之中。“当局者迷”,似乎是在告诫人们: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迷失自我的的时候,要当心迷失自我。

所谓“旁观者清”,似乎是说,因为旁观者处在事务旋涡中心之外,所以就清醒,对事情看得清楚、明白、准确。

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其实,既是当局者,也就难免有迷失的时候;又是旁观者,可未必人人都始终头脑清醒。对每个人而言,或多或少,总有一批人在关注他。一般情况下他的地位越高,名声越大,关注的人越多。这些关注他的人,或许是他的亲朋挚友,抑或是他的竞争对手;或许是他熟悉的故交,也许是未曾谋面的知音,或是所在团队中的领导与同事……这些由血缘、情义、志趣、利益等等因素构成的与当局者的特定关系,引发了他们对当局者的兴趣和关注。可他们心态各异,关注的目的、程度、重点也不同,其推理、判断不可能完全符合事实;倘若掺杂个人利害因素,更不可能客观公正。比如,同龄人,处于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同等地位、同一技能水平的人,往往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真正能看得清当局者,并能如实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不那么容易。再者,旁观者不一定始终在关注当局者的情况,因而缺乏对当局者的全面了解,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由于旁观者的兴奋点不一,导致关注重点相左:比如,当局者的亲朋好友,或许会有意过誉当局者的优势与成就,或偏袒其过错;竞争对手,或许故意贬低当局者的长项与业绩,或夸大其弱点与问题。若旁观者是一个妒火中烧的人,由于其心理失衡,丧失了辨别真伪的能力,就更难期望他们会有真知灼见,即使是专司裁判职责的裁判员,不是也有个别不公正的裁决吗?

综上所述,旁观者头脑未必清,看得也未必准,往往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其中固然不乏高明之见、中肯诤言,却也很难避免不实之词、无稽之谈。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当局者”?是否也存在“当局者迷”的问题?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有一批“旁观者”?当如何对待“旁观者”评说?

“当局者迷”,旨在警示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待久了的人们,一定要设法走出特定的圈子,换个环境转转,换个视角看看、想想。长期从事某种工作,工作起来又非常专注、非常敬业的人,一定要设法安排必要的休息、娱乐、学习、思考时间;或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本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最新技术成就、未来发展动向等),静下心来,从各个不同视角进行仔细观察,力求保持清醒的头脑。

面对“旁观者”的众说纷纭,心态平和,泰然处之,虚心倾听众人评说,从形形色色的褒贬、誉毁中,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同时,要寻找、恭请有渊博学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人指点迷津,仔细品味他们不同凡响的见解,重新评估自己的优势与问题,酌情调整自己的思路,思考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图,并切实付诸实施。

(2009.8.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