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博物馆——博物馆的基础是什么?

南京博物馆——博物馆的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这些数据令人非常鼓舞,但事实上许多博物馆并未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进行社会服务和公众教育。数字博物馆对信息割裂的状况有所改善,改变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藏品之间的单向信息流动的状况,观众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向博物馆、藏品了解更多的信息,参与到围绕藏品的一系列活动中。此外,不论是实体博物馆内的观众参观行为分析还是数字博物馆网站上的观众访问、浏览行为分析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内在前提_数字博物馆研究

在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出的博物馆定义中已经明确表述出博物馆的职能: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所以如何提升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水平,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群的需要,是博物馆最为关注的问题。其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保护、研究到藏品展览、传播以及教育活动等多个方面着力,相互协作共同来实现。目前全国馆藏文物达到3100万余件[5],全国博物馆共计3866座,包括公立综合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每年推出的展览大约是2.2万个,接待观众达到5.6亿人次[6]。虽然这些数据令人非常鼓舞,但事实上许多博物馆并未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进行社会服务和公众教育。其原因在于博物馆的很多资源或环节仍处于割裂状态、缺乏互通和联系,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朋研究员在《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一文中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总结[7]

1.藏品和藏品之间:不言而喻,藏品之间是有关联性的。同一个考古遗址,尤其是同一墓葬、地层中的出土物是密切相关的,即使是征集收购来的藏品也有可能出现相关性,如同一人、同一派别、同一地域、同一时期的物品。但在我国大部分按质地进行库房管理的博物馆中,这些藏品被分别保存,尤其是一些藏品数量众多的博物馆,仅通过手工藏品总账和分类账,极难将这些藏品迅速关联起来,年深日久,这种关联性就会慢慢湮灭在博物馆中。

2.藏品和展品之间:展览的空间相对于藏品而言一般是不够的,或者是策展人主观地挑选出“典型器物”作为代表入选展览。这种将展品与相关藏品之间分离,并且不提供其他藏品信息的做法,大大局限了贴近真实的信息传递,尤其对那些人类集体失去了记忆的物品更是如此。对大部分普通受众而言只能被动接受展览所传递的信息。

3.研究者和策展者之间:对藏品的研究是了解、解释历史,提供展览依据的基础,展览是史实或现象、规律、艺术和心理学的综合体。专业学科的研究者多数局限于本学科的内容,注重对能作为本学科物证的藏品研究,而缺乏对关联性和艺术性要求很高的展览的策展能力;策展人员通常注重内容的关联和艺术性、受众心理的把握,而对专业学科的研究了解不多,这样被策划出来的展览或是曲高和寡,或是流于平庸,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和策展者之间缺乏有效、快速的交流、融合,缺乏全面、及时的信息资源协助。

4.受众和展品之间:绝大部分博物馆的展览都是由馆方根据博物馆定位、藏品类型和数量、研究成果等因素举办的,受众对于展览、展品一般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对展览内容调整的权力,更没有使用展品的权力。而受众对展品仅仅以看的方式是无法取得其全部信息,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感知方式来了解、使用展品,并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推断来形成自己的认知。

5.藏品/展品和保护之间:藏品是实体博物馆存在的基础物质,各种质地的藏品对温、湿度有着不同的要求,许多藏品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博物馆中,当藏品被集中保存在库房时,温、湿度的变化一般能做到良好地调控,但当藏品进入展厅成为展品时,由于缺少展柜的小环境调控手段,温、湿度就很难被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多数是让展品适应公共空间中以人的舒适度为满足条件的温、湿度调节。

以上这些状况使得信息难以被共享和全面利用。同时因数据的价值挖掘程度有限,所以即使数据被局部使用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博物馆对信息割裂的状况有所改善,改变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藏品之间的单向信息流动的状况,观众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向博物馆、藏品了解更多的信息,参与到围绕藏品的一系列活动中。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在线藏品检索功能查询、浏览到大量的藏品,而且还可以获取藏品的研究信息,并能够进一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构建自己的博物馆空间。此外,观众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板、电子邮箱、论坛、博客、QQ、微信等发表自己对展览、藏品、服务、活动等的评论和意见,并直接向策展人员提出期望,向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向研究人员进行咨询。虽然这种方式方便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然而它还是不能解决藏品和藏品之间、藏品和展品之间、展览和保护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此外,不论是实体博物馆内的观众参观行为分析还是数字博物馆网站上的观众访问、浏览行为分析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方式和技术不足以应对以上问题,只有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更彻底的感知、更广泛的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才有望弥合这些不同层面的信息断层,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大众、服务社会的职能。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的出现正是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为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注入了新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