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道淤塞对市镇的影响

河道淤塞对市镇的影响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低乡地区,市镇仍然保持原来的商品交换和贸易功能,又没有其他明显的刺激因素,故而在河道淤塞的影响下,一些市镇出现了衰落的势头,还有一些市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据清光绪《蒸里志略》:小蒸镇:自宋元以来,文人蔚起,为一望族。以清末青浦县的张泽镇为例进行说明。
低乡市镇_水乡聚落:太湖以东家园生态史研究

在低乡地区,市镇仍然保持原来的商品交换和贸易功能,又没有其他明显的刺激因素,故而在河道淤塞的影响下,一些市镇出现了衰落的势头,还有一些市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先以地处淀泖低地的青浦县西部的小蒸镇、大蒸镇为例来说明。据清光绪《蒸里志略》:

小蒸镇:自宋元以来,文人蔚起,为一望族。铺户毗连,商贩交通。国朝道咸间,河道淤塞,市廛日衰,及粤贼焚掠,更非昔比矣。

大蒸镇:宋元时人烟稠密,明时遭倭寇,市遂衰落。国朝乾嘉时,尚有店铺二十余家,今悉歇毕,居民皆务农服畴矣。[27]

志书作者虽然将明中期的倭乱与清道光时的“粤匪”之乱作为二镇衰落的重要因素,但也丝毫未忽略河道淤塞的影响,这一自然因素的累积性作用似乎在清后期达到了高峰。根据另一志书对该镇水利状况的记载,该镇所依存的交通干河白牛塘,在清代后期确实已经“潮泥淤塞,大半成田”,船只不得不绕行其他河道[28]

有时河道淤塞不一定造成市镇经济的衰落,人们尽可能开浚新的河道来替代易于淤塞的河道,就可能导致市镇形态的重新布局,总的来说这是市镇聚落对水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适应。以清末青浦县的张泽镇为例进行说明。张泽镇区周围的主要河道情况如下:

黄浦江:从其西北通过,上溯的潮汐可通达该镇以内及周围的各条河道;

官绍塘:与黄浦江相通的干河,且流经镇区,是该镇市河的来源,但清初因潮淤严重,被另一条通潮河流滟泾所替代。后滟泾淤塞,当地人又重新开浚官绍塘,引黄浦水入镇;

南市河、西市河:原为镇区内交通要道,因潮淤过盛,在咸丰年间完全淤塞;

祝家港:在市镇以外,惠及周围广大乡村,为干河盐铁塘的分支。清中期受盐铁塘淤塞的影响,也出现舟楫不通的情况。咸丰六年,当地士绅组织疏浚后好转。光绪二十三年,沿河各村庄再次合作对该河进行疏浚,随后畅通;

大庙港:在市镇以外,惠及周围广大乡村,为干河滟泾的分支。清中期受滟泾淤塞的影响,大部分淤垫。同治四年起,当地士绅组织疏浚数次,遂保持畅通;

市镇以外各图的支河:有谭家泾、小洋泾、西洋泾、南余泾、大泖港、牌楼港、朱家港、斜路、东村港、南村港、庙泾及二十三图之孟泾尾段等70余条,也存在潮沙淤塞的情况,但因农田水利攸关,在乡人维护下尚能满足灌溉和通小舟之需。[29]

从上引资料来看,张泽镇周围的水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在清咸丰间已是问题迭出,好在当地士绅与民众共同努力,及时疏浚旧的河道或者开出新的河道,市镇和周边乡村仍运转如常。镇人在新淤出的沙地和废弃的河道上建造市房,形成了新的街道,例如河南街,“光绪初,里中徐姓购地建屋,遂成街衢”;西大街,“原无此街,以新涨沙地集市成街”; 木行场,“光绪初建,该处前有木行房屋,今该场已满建商房住户矣”。这样一来,市镇重心逐渐发生位移,“(市集)国初均在东段,自忠义庙而东,至汇角桥而北,均为贸易繁盛之区。今则分为东西二市,皆北徙于二图宇圩,而(忠义)庙旁并未有市集”[30] ,可见市镇形态与水道通塞的关系十分密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