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华复兴的精神动力

中华复兴的精神动力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人类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拥有这些良好的愿望,“中国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推动力量。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
中华复兴的精神动力_对“中国梦”的哲学思考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李 贺

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再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古代哲学家根据既成的思维框架,总是喜欢把梦的问题放在天人之际中去审视,这里的“天”或被理解为自然之天,或被理解为神灵之天。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可见,今天的中国梦不是听天由命,也不是求神问仙,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是每一个中国人实实在在的用无比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为自己、为全民族设计的美好愿景。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在于精神

对于一个人来说,支持其生存的力量,有物质的因素,有体质的因素。但根本因素是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被重病缠身,在生活中屡遭横逆,但只要其精神力量旺盛不衰,那么他永远不会被打败。反过来,即使有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如若没有一个笃定的生活目标,那也将会萎靡颓废,虽生犹死。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一个国家贫穷落后也好,遭遇外敌也好,如果民族精神是强健的,政治意识形态是统一而有聚合力的,那么这个国家政权和制度一定会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

意识形态体现了一个制度赖以存在的核心价值。摧毁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推翻一个制度。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拿破仑的一句名言:大炮摧毁了封建制度,墨水正在摧毁当今的制度。拿破仑所谓摧毁封建制度的大炮,是指1789年法兰西大革命。黑格尔曾指出,这个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墨水”的力量。革命前夜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及“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用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批判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天主教意识形态与君主制度,摧毁了革命前的意识形态,为血流成河的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和精神的准备。

相比之下,由于英国近代没有激进的反宗教、反王权的革命意识形态,其主流思潮是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等思想家所体现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潮,因此英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比法兰西平和得多、稳健得多,社会变革过程流血较少。维多利亚王朝一直维系到今天。

世界历史、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现实则从另一面证明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伊拉克被美国封锁十年,哀鸿遍野,经济危机深重,但为什么至今不垮台?因为它是实施伊斯兰主义伦理政教合一的体制,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使人们团结在一起。

因此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若想摧不垮、打不倒必须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精神力量。

二、中国现阶段需要构建新的意识形态

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期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动之中,所以发生了一些意识形态的分裂,以及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分离。这也是一种“异化”。这种异化使当代人遭遇了非常深刻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

的确,今天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就中国的总体情况看,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局面以及中国人的生活,并不是最坏的。

常有人用人均GDP说明中国的落后。根据2013年4月16日IMF公布的最新数据,卢森堡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一,中国名列第87位,但卢森堡的国力难道可以与中国相比吗?卢森堡与中国比究竟谁是真正的强国呢?人均GDP这个统计在1980年以前世界统计数字中还没有出现。其实这正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制造的一种意识形态陷阱,目的就是丑化和误导中国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摧毁这些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今天虽然问题重重,但局面和世界地位比印度、南美、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好得多。但是,为什么那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朝不保夕的深刻危机感?为什么那些国家中听不到那种激进政治制度改造论的煽动?为什么中国当今却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安和危机的情绪?根源就在于意识形态危机和信仰危机。

由于政治是受到国家即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指导的,政策是意识形态的派生产物,由此引发出很多决策和政策上的矛盾和信息混乱。这是当今中国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必须创造能够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尊严与自信心的新精神价值,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当仁不让的精神使命。

三、“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其实“中国梦”自古有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郑思肖在元兵南下,国家危亡之际写下动人的诗篇《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中第一首为: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和人民希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渴望。“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两句尤其抒写了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最为后人所吟咏。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不在为个人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而奋斗,无论是富裕梦、公平梦、成功梦,还是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所梦所想,一脉相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人类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拥有这些良好的愿望,“中国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推动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这些从前无法企及的遥远梦想都已逐一实现。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提出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和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的工作目标,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我们曾经历尽苦难的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必将重现华光异彩。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