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城镇化实现农民的市民梦

以城镇化实现农民的市民梦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农民的市民梦的重要途径。还应当重视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中包括农民的现代性转型。这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实践需要。所以,吉林省在打造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持“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理念。
以城镇化实现农民的市民梦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于 洁

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统筹解决生存性、安全性和发展性民生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走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路子。”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农民的市民梦的重要途径。

一、以宜居性实现农民的生活方式变革

吉林省打造特色城镇化坚持“三化”统筹的原则。把城镇化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路子。城镇化的效果显现和水平测量标准之一就是推动和完成农村向城镇转变、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所以城镇化之路也是完成农民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农村进入现代工业化进程之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今中国农民集体的“中国梦”。

吉林省政府已高度重视城镇化的打造过程中“宜居”理念的重要性,在《意见》中已强调要“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按照人居空间环境舒适、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生产环境清洁高效的要求,突出亮点,体现特色,建设一批独具魅力的绿色宜居城市。”要打造“宜居城市”,其指导思想就不应该是单纯追求规模化效应,而应该将对人性的关怀提到首位,关心和关怀农民渴望转变为城镇人口的内在需求是什么。所以在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过程中贯彻“宜居”理念,就是强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而非“城镇”。城镇化建设虽为工业化服务,但不能只关注工业化指标,更不能仅靠经济和技术的支撑实现。还应当重视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中包括农民的现代性转型。农民渴望转变为城镇人口,是希望借助城镇化的契机,实现自身由传统农业人的身份向现代城市人的身份转变,与身份转变相伴随的应是生活方式的整体转变。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应让农民分享社会进步、国家改革的红利。

具体而言,在打造“宜居城镇”的过程中,要预防只重视经济指标和技术路线科学主义之路,反对单纯追求规模化,需要政府尊重人性、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城镇化”不是“城市化”,更不可能是“大都市化”,我们要打造的“宜居城镇”要因地制宜,强调“适度规模”的发展。因为就历史经验来看,过分强调“大规模”、“工业化”必然要以牺牲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优势为代价。只要城镇规模符合人口发展规律,生活便捷,生态良好,就是“宜居城镇”。吉林省委省政府也指出要“重点培育若干特色小城镇”,“充分发挥市(州)、县(市),特别是小城镇的积极性”,到“2015年,5万人以上小城镇达到10个以上,2020年达到20个以上”。因此,在推进特色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按照“小而美”的尺度来设计,而不是按照“大而全”的尺度来设计。我们最终要建设的是能够让农民感受到生活便捷、身心健康、自然清新、安定有序的现代化城镇。这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实践需要。

二、以特色性推进现代化转型进程

吉林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一直是我省发展的特点和特色。吉林省在打造特色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根据各地资源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差异性的规律,因地制宜、差异性发展。从近期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为我省城镇化建设提供持续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支撑。我省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也很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省发展城镇化的“先天优势”,而我省在经济上相对发展落后的现实却也成为我省发展城镇化的“后发优势”。省委书记王儒林就曾指出:“优势是潜力,差距更是潜力。”所以,吉林省在打造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秉持“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理念。

吉林省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要重视在两个层面上突出“特色”。一是在与国内外其他省、市、地区的比较中要突出吉林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吉林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民族、产业等区域条件,构筑新型格局,提升文化内涵,打造人居品牌,塑造城镇魅力,走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北方精品城镇的路子。二是在本省地域内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结合本省不同地区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先决条件,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将特色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省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落实生态省建设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把自然环境建设与社会环境建设协同发展,将建设“生态吉林”与建设“特色吉林”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态环境,也形成各有风味的区域人文环境。

三、以可持续性保证永续发展

我省城镇化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近期内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有序的肯定性状态,但也不排除资源约束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土地利用粗放性的问题;石油、煤炭、铁等资源短缺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城镇缺水问题严重,城与水的矛盾加剧;环境污染(河流、空气、城市固体废弃物等)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有限性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城镇化的质量,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都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这样的城镇化不是理想状态的城镇化,更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发展需要价值观的支撑,科学发展观是我省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然遵循的理念。要想解决好我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立足点,实现我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蓝图。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就成为人类发展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大矛盾关系之一。近现代以来,伴随着人类制造工具水平的提高和以工业化、城镇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对自然的关系由人对自然的臣服与敬畏转变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升级。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主客体之间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天人合一视域下的互相尊重、互相依存、和谐共生的伦理关系。所以,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而换取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不应成为我省发展城镇化的指导理念,我们也不应该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以绿色GDP和GEP为指导,摸索一条既保护和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