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流通产业发展问题展开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研究,这对丰富流通产业理论,促进我国流通体制的改革与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构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六、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流通产业发展问题展开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研究,这对丰富流通产业理论,促进我国流通体制的改革与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上述研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虽然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流通产业的增长方式,但就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或者发展方式的概念而言,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描述、分析及评价等功能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便能够反映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实施效果,制定科学、可行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构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第二,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的研究多数是从宏观层面和行业、企业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而对省际区域中观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的较少。第三,理论界对流通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大多数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如对流通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主要运用定性方法论述了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宏观或微观方面提出转变流通产业增长方式应采取的措施,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方法、计量模型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较少,如此容易造成所得结果缺乏量化分析的支撑,其结论说服力不强。这也是流通界一直强调流通产业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实际上却没有引起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造成流通产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第四,从研究深度来看,大部分成果停留在现象描述或表象问题上,上升到理论层次的、从多层面和维度为研究背景,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系统地研究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转变的学术成果较少,反映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研究的忽视和该领域研究的不足。第五,在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指标较为单一,缺乏运用综合指标反映事物本质并作定量研究的手段,也缺乏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的展开留下了空间。

【注释】

(1)洪涛.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从十七大报告的九种新提法看我国流通业[J].今日中国论坛,2007(12):89-91.

(2)浙江省统计局.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结构改造初探[EB/OL].[2005-10-27].http://tgs.ndrc.gov.cn/jlygg/t20051027_47124.htm.

(3)省发改委,省经贸委.浙江省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EB/OL].[2007-05-30].http://www.zj56.com.cnzxzxList03.asp?id=1564.

(4)程艳.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及评述[J].浙江学刊,2007(05):181-185.

(5)徐从才.流通组织创新传统流通组织的改造与新型流通产业集团的发展[J].财贸研究,1991(06):1-8.

(6)郭冬乐,方虹.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2(03):59-66.

(7)程瑞芳.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与实现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4(01):17-20.

(8)何大安.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中的自然垄断趋势[J].经济学家,2007(04):46-52.

(9)乔均.转型期流通产业发展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0(10):20-23.

(10)尚慧丽.我国流通业的SCP分析[J].学术交流,2007(04):126-129.

(11)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15):35-43.

(12)吴迪.过度竞争、进入壁垒与流通组织优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6):71-75.

(13)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09):45-47.

(14)李明义,杜树雷.首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5.

(15)[美]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格局:1950—1970[M].李小青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16)[美]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7)[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施炜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8)[美]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9)晏维龙.流通革命与我国流通产业的结构变动[J].财贸经济,2002(10):37-42.

(20)高觉民.结构转换与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J].产业经济研究,2003(01):19-24,32.

(21)赵娴.关于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09):53-56.

(22)王晓东,谢莉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0(02):98-103.

(23)王俊豪等.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8(06):14-18.

(24)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07):16-22,96.

(25)王德章,宋德军.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12):98-102.

(26)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01):102-108.

(27)[美]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梁小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8)杨宾.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谈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J].前线,2006(03):19-21.

(29)韩耀,何广前.流通技术结构变迁与流通产业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3-7.

(30)孙畅.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技术[J].统计与决策,2008(07):9092.

(31)张弘.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09):16-19.

(32)汪旭晖.关于中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08):13-16.

(33)余厚康,王建华.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04):27-32.

(34)岩铨.商业经济增长方式:理论、内涵及其转变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38-41.

(35)丁俊发.重新认识流通(上)(下)[J].中国流通经济,2003(01):21-24,2003(02):11-14.

(36)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J].管理世界,2009(02):167-169.

(37)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04):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