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性演化

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性演化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 2004年第一季度、二季度全国房价和地价上涨超过10%的城市资料来源:房地产是否真的泡沫泛起:两种观点的对决.经济参考报,2004.10.25“经营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不公平。
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性演化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5.2.3 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性演化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虽然也很“重视”长远的、战略的规划,但是“短期的”、“凸显效益”的经营型规划与行动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实际上,与其说地方政府追求的是“本级政府利益最大化”,不如说是在追求“本届政府经济与政治利益最大化”,将城市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成本、负担不断积淀并转移给未来。受“政府企业化”的影响,目前中国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中存在着强烈的政府“经营性”特征,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最近一些年来地方政府打着“经营城市”的旗号,实际上是在体制转型的非规范环境里攫取最后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19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城市经营理念而出现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成为地方政府加强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新政策工具(冯昌中,2004)。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使地方政府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控制城市开发活动,对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这其中地方政府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在许多城市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预算外财政的主要构成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其对土地资源、规划用途、信息发布等的垄断权力,在市场经济中同时扮演着“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准市场主体。例如,为了打造“人间新天堂”,杭州市将其定位于全国性的住房市场,需求的无限扩大导致了:房价的直线上升(表5-1)→刺激了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政府在土地出让中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是却造成了目前杭州33%的住房者是非杭州户籍的局面,严重加剧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

表5-1 2004年第一季度、二季度全国房价和地价上涨超过10%的城市

img79

资料来源:房地产是否真的泡沫泛起:两种观点的对决.经济参考报,2004.10.25

“经营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不公平。近年来在许多城市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了以商业开发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即政府在低投入甚至零投入并保证政府获利的前提下,利用行政力量将原住居民的利益不平等地转移给政府和开发商,客观上加剧了城市阶层分化、社会空间分异的局面,由此引发的地方政府与原住居民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