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城市化的重点地区已经由发达国家转向了发展中国家,提高城市化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水平的双重压力,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挑战。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1.1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18世纪中叶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化时代以后,西欧城市化也因此进入快速发展期。继185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率先超过50%后,德国、法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上升到50%以上。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从5.1%提高到了13.3%。在19世纪的100年里,随着工业化的突飞猛进,世界人口增长了70%,城市人口增加了340%。20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52%,城市人口增加了230%。195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1980年逼近40%,2000年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47%左右。

在全球城市人口稳定增长的过程中,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地区是有变化的。工业化时期,欧洲一度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世纪初美洲的城市发展具有更高的速度,而1950年代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流地区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普遍胜利,这一趋势更见明朗,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化发展势头尤为迅猛。1800—1925年间,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从7.23%上升到39.9%,1980年达到了70%,但是1925年以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趋于下降,它在世界人口和城市人口中的总比重也从高峰趋于跌落,西欧成为目前全球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地区,人口以城市间流动和移民为主。而世界发展中地区在1800—1925年间城市化水平相应只从4.3%上升到9.3%,1920—1930年代以后特别是19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加速,不仅超过了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

从全球城市化的总体格局看,大城市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标志之一是10万人以上城市的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为56.34%,1960年为59.10%,1970年为61.51%。标志之二是城市规模等级越高,人口增长的速度也越快,例如在1950—1979年间,400万人以上城市的人口增长指数为340,200~400万人口的城市为233.5,25~50万人口的城市为230.1,10~25万人口的城市为151.5。标志之三是大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不断扩展,形成了许多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巨大城市集聚体。全球范围内百万人口的城市集聚体已经比比皆是,超过1 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集聚体已有12个(表1-1)。许多集聚体已经首尾相连,形成了若干个人口高达几千万的城市群,例如包括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在内,世界上已经公认形成了六大城市群。标志之四是大城市在现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在于其巨大的人口数量,更在于所集聚的丰富的人才和组织资源,以日本东京都的加奈川县为例,它集中了日本全国人口的16.1%,但居住在这里的律师、作家、建筑师占全国同业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0.8%、66.3%、32.7%,从而使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层次明显地凌驾于全国之上。

表1-1 2001年全球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及2015年的预测(单位:个)

img1

自1980年代起,世界人口在城市和农村的增长速度都有下降趋势,世界城市化的速度总体减缓。1970—1975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年均为1.5%,1985—1990年间降到了0.9%,2000年以来的平均速度是0.4%,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人口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且仍在缓慢地上升,2000年约为76%,预计2025年将上升到83%;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地区城市化水平仍然在30%左右,但是城市化发展不断加速,预计2050年将达到61%。世界城市化的重点地区已经由发达国家转向了发展中国家,提高城市化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水平的双重压力,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自19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世界城市体系也正在快速形成之中。资本、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重组导致了世界城市体系的重构,在这个新的城市体系内,有些城市将成为公司服务、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国际协调枢纽,而有些城市则作为全球经济的战略地而出现。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将按照国家与全球经济系统联系的密切程度,形成“核心”、“半边缘”和“边缘”的等级体系。经济全球化使得城市体系内城市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而且城市体系的地理界限已经扩展到国家界限以外,位于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城市共同组成了全球城市等级体系网络。世界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使全球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即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和全球范围内新的产业分工,以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从而使若干全球信息节点城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职能或国际性影响的城市,逐渐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脉。

随着世界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的价值观念通过大众媒体扩散和渗透到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全球的城市主义精神和生活方式在上升,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今天,人们生活在一个城市的时代,人们之间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差异的交往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因此有人将之形象地称为“地球村”。但是,这仍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而非一个真正同质的、单一的地球村,具体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影响,依然是深远和根本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