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

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产业结构是每个城市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克拉克的研究开拓了产业结构理论,使三次产业分类法得到了普及。目前,三次产业分类法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分析和联合国的经济统计中普遍采用,也是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_现代城市发展与管

第一节 城市产业结构的分类

产业(industry)是按社会分工而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群体的总称。城市产业泛指城市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门类。城市产业结构是每个城市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不仅反映城市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数量比例关系,而且通过这一数量比例关系,还反映出城市各产业的主次地位及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考察。

一、城市产业结构的两种主要分类法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概念,最先提出并使用的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他在1935年出版的《进步与安全的冲突》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按照主要劳动对象的顺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各种服务性行业迅速增加并逐渐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与这三个阶段主要经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将各类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层次。他认为:最初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产品的为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采矿业等;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或再加工称为第二产业,包括冶金、化工、机械、电力、建材、森工、食品、纺织、文化用品、皮革缝纫等;第三产业是服务行业,包括商业、运输、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旅游服务、个人生活服务等。

此后,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得到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并从不同角度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出版的《经济发展的条件》一书中,明确地把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门类: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保险业、运输业、邮电通信、广播电视、一般服务业、政府机关及公用事业。他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总结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经济学界将这一规律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由于克拉克的产业划分方法主要着眼点在于产业联系,因此与费希尔的划分存在一些矛盾,如采矿业分明是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理应归入第一产业,但由于矿业与种植业、畜牧业等的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制造业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被归入第二产业。克拉克的研究开拓了产业结构理论,使三次产业分类法得到了普及。

目前,三次产业分类法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分析和联合国的经济统计中普遍采用,也是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最常见的分类方法。[1]但三次产业的具体分类标准,各国根据需要略有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确定的范围。特别是采矿业、运输业、通讯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自来水等究竟归入哪一类,口径并不一致。

一般而言,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对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次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次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一般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一般指广义的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第三产业一般指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公务及其他事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进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并参照国外的标准,明确了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便于国际比较,我国在按传统分类进行统计的同时,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按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因此,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为: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其余均为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2]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2003年,根据最新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三次产业进行了重新划分,取消了三次产业的两个部门四个层次的分类。

(二)产业地位分类法

按各产业部门在城市产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城市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基础产业在一起,构成了城市产业的功能体系。

主导产业是指在城市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专业化产业部门。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城市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产业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就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产业部门联系密切、广泛,能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和发展,具有参与地域分工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决定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性质和规模。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核心,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选择并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配套产业又称关联产业,是指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协作配套部门。它在投入产出或工艺、技术上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是最直接也最密切,其产品或劳务主要满足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主导产业某些生产环节的延伸。配套产业的种类、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导产业的构成与规模,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就相应的要求发展什么样的配套产业。按与主导产业的关联方向,配套产业包括后向关联产业(即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前向关联产业(即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和侧向关联产业(即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

基础产业是为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提供普遍服务的产业部门,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和社会性基础产业三个部门。它是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基础。基础产业门类最多、构成复杂,但一般具有区域相似性的特点。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发展水平对产业系统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础产业薄弱,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由于基础产业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如交通、能源、科技、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因此在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应当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

(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的联系

支柱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部门,由于其通常对国民生产总值或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在产出意义上处于整个经济的支柱地位。

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比一般产业更多的后向联系或前向联系的产业部门。主导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通常较高,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较大,对纵向联系部门的增长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具有不同功能的三个产业体系。基础产业是保证就业和基本经济活动的产业群体,它是从基本就业和社会基本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确定的范畴。支柱产业是从财政的角度来确定的范畴,它是指那些为财政提供主要财源的产业群体。主导产业则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范畴,它是从现在开始确定并培育的、在未来替代支柱产业或基础产业的产业群体,主导产业代表的是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的产业群体。

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按功能划分的三个产业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内部都包含着三次产业和行业划分的产业的内容。反过来说三次产业或按行业划分的产业内部也都包含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内容。

二、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呈现有规律的演变。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威廉·配第—克拉克定理

最早涉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是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中指出:制造业比农业、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种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促使劳动力向能够得到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分类法,通过对若干国家历史时期劳动力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变动的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力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变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由此而导致的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的关系密切。他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的条件》书中进行了论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后,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所产生的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使得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逐渐增加。而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产业之间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差异。这个结论被人们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个定理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系列的纵向分析中得到验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时间上的横向比较,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得到印证。

有人进一步研究,认为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

第一阶段,A占首位,包括:①A>C>B ②A>B>C

第二阶段,B占首位,包括:①B>A>C ②B>C>A

第三阶段,C占首位,包括:①C>A>B ②C>B>A

虽然各国(地区)的条件千差万别,受上述规律影响的程度也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相同的。这种研究尽管是从就业结构上进行分析的,但也揭示了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进行产业结构演化发展的趋势研究同样有意义。

2.产业结构变动的三阶段

后来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在库兹涅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得出了产业结构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初级产品,首先是农业和传统服务业支撑,增长速度缓慢。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还没有发生向高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快的非农业部门(首先是工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阶段: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整个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所支撑。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改善了资源配置格局(尤其是使劳动力大规模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提高了技术进步速度和规模经济的利用效益。

第三阶段:经济增长进入发达阶段,工业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尽管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服务部门在减速,而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有关的服务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入相对稳定的持续上升状态,整个经济结构开始形成后工业化特征。

“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进而发展为以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产业结构这种演进规律,不仅可以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得到证实,而且还可以从同一时代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中得到证实。

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一国经济在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存在着比重优势顺次转移的趋势,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其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Ⅰ>Ⅲ>Ⅱ(Ⅰ、Ⅱ、Ⅲ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下同);

第二阶段为初变阶段。以农副产品加工为前导的第二产业开始发展,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Ⅰ>Ⅱ>Ⅲ;

第三阶段为前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第二产业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更替为Ⅱ>Ⅰ>Ⅲ;

第四阶段为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全面起飞,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同时第三产业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也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演变为Ⅱ>Ⅲ>Ⅰ;

第五阶段为发达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和服务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而居首位,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因而演进为Ⅲ>Ⅱ>Ⅰ。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第五阶段,而我国正处在第四阶段。

(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现代化

1.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所包括的各种产业以及各个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关系。而产业,既可以是大的部类也可以是具体部门,不同的产业分类,形成不同的产业构成。产业分类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应不同的产业构成。例如:依据生产要素配合比例上的差别,可以把不同的部门、行业、企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金)密集型或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上,我们是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来研究产业结构变迁,看到有一些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被称为第四产业,实际上这是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密集部门,主要包括:设计和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的部门、电子计算机服务部门、应用激光光导纤维、遗传工程等高技术的部门,咨询服务部门以及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产业部门等,还包括需要高度脑力劳动的部门、具体从事各种各样采集、传递、处理信息的部门。这些产业可以统称为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以不同规模和速度发展的综合结果。产业结构的形成、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条件,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消费者的需求、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科学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会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新产业的出现总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新的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过程,创造了新的材料,开发出新的能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有这些都促使产业结构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变化。

2.产业结构现代化与社会变化同步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可以根据该国产业结构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三次产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相继出现并独立存在的,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三次产业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属于不同的生产领域。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又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即遵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种转变过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向第三产业移动趋势。如联邦德国,1955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8%、53%、39%,到1980年分别为2.1%、47.4%、50.5%,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最大的产业;日本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员的变化更引人注目。如1980年,日本就业人员总数为5567万人,按三个产业部门构成来分,第一产业为10.9%,第二产业为33.5%,第三产业为55.4%。据日本《读卖新闻》1987年3月报道,全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的构成为:第一产业约500万人,占8.5%;第二产业约2000万人,占34.3%;第三产业约3300万人,占57.2%。由上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呈明显上升之势。

综上所述,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明显地向服务化方向转变。这种向服务化发展的趋势,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方面,而且还反映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内部服务化不断发展方面。例如,日本大藏省曾组织专家对日本整个产业的服务化、软件化程度做过定量分析。在计算时,他们把服务、软件等非物质性投入创造的附加值在产品总附加值中所占比重叫做“软件化率”。分析表明,从1965年到1980年期间的软件化率,软件化率低于20%的产品比重从58.9%减少到27.3%;而软件化率在60%~80%区间的产品比重却从1.5%增长到17%。换言之,软件化率低的产品逐步减少,而软件化率高的产品则明显增加。今后,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产业的软件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各物质生产部门里,从事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和调查研究等服务性劳动的人员会不断增加,呈现进一步服务化的趋势。

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过渡相比,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次转换是从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转换,人类社会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

(三)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三次产业更替表现得最为集中的地方。国民经济结构的总体态势对城市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同样作用于城市产业结构,使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呈现出类似的规律性。相对于国家经济结构而言,城市经济结构具有先导性。城市产业结构状况及变动趋势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城市产业和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与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对应。按农业、工业、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主导作用的顺次更替过程,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可以明显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在农业经济阶段,城市经济建设立于农业基础之上,城市经济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产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商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工业化阶段,工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先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继而是资金密集型工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也发展较快,城市产业结构日趋复杂。到了后工业化阶段,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大量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科技等迅速发展起来,并取代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升级转移,工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下降,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产业主体。

城市支柱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任何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上述的产业结构变迁,在变迁的不同阶段,农业、工业、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分别起到主导作用。世界上各国家纷纷从工业化的起始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后工业化阶段,要依次经历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发展过程。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城市经济成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区域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由较低级有序到较高级有序的演化过程,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又与支柱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必定以工业化的充分发展迎合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或者叫产业结构的软化,大量服务业的涌现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成分。因此研究支柱产业及其变迁对于有效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