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10]朱逸宁[摘 要] 当前西北地区城市群的品质提升,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态文化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化,西北地区也正在加速城市群建设。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亟待解决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于西北城市群文化是一个契机,其完全可以借此发展出独特的城市文化群落。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_中国城市科学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10]

朱逸宁

[摘 要] 当前西北地区城市群的品质提升,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态文化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西北地区城市群同沿海的城市群相比,在很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西北地区的城市群文化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同城市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间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发挥西北的优势,使城镇化有序推进,充分保护和发掘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使西北的城市群文化能够转型升级。

[关键词] 西北城市群 文化发展 城镇化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他认为大城市群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经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城市群数量日益增多,中国各地的都市圈也正在陆续构建和成熟。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原、长株潭、北部湾、成渝、武汉等城市群也正在向大都市圈转化。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化,西北地区也正在加速城市群建设。然而,与成熟的现代都市圈相比,包括关中、天山北坡、兰白西、呼包鄂、银川平原、酒嘉玉等在内的西北城市群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因此,对其问题需要仔细梳理,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的西北地区,其城市群发展有着鲜明的地区特征,其中,文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西北地区城市群的基本情况是:首先,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和人口稠密的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有较大的差别。在都市圈发展的各要素中,人口的高度聚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据统计,西北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7%。[11]同时,五个省和自治区面积差异较大,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6,而最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仅6.6万多平方公里。这样的特征对城市化的整体迅速推进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区域协调和推进城镇化。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西北仍然落后于沿海地区,“从运输方式结构看,西北交通网是以公路为主体,公路里程已占到全西北地区交通总里程的95%,通过公路可以将西北地区众多城镇相互连接起来,铁路里程约占到西北交通总里程的5%,它是本区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管道运输目前管线路里程尚不多,主要用于油川原油的输送;内河航道里程很少,几乎没有,作用十分有限”。其次,西北有很多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以面积最小的宁夏为例,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黏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环境,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可能从根本上突破西北城市发展的瓶颈。再次,就西北的地理环境而言,各地区差异较大,自然景观多样,旅游产业潜力巨大,这在未来的现代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中是一大优势。西北的少数民族很多,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深厚,在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时候如何协调与传承各种文化传统,也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亟待解决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于西北城市群文化是一个契机,其完全可以借此发展出独特的城市文化群落。

世界各大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几乎都出现了“城市病”,美国城市史学家芒福德曾将工业社会中的城市比喻成“焦炭城”[12],这是按照工业革命以后功利主义的原则形成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城市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芒福德所提出的这个“焦炭城”的概念,源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用以说明工业时代西方城市造成的种种问题,主要是指极端恶化的城市环境。但芒福德同时认为,物极必反,工业城市的贡献是对它产生的过错的反应。如今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反思和纠正工业文明引发的后果。西北地区的城市群如何避免或是缓解这个问题,要针对这一地区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解决。因此,西北都市圈的发展不能照搬东部几个都市圈的既有模式,应当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一是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谋求可持续发展,避免或减轻像其他都市圈出现的“城市病”;二是结合地区特征打造一体化的交通格局,为各省区的文化联系创造基本条件;三是因地制宜,从银川、乌鲁木齐、西宁、兰州四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开始逐步构建城市群,再向都市圈过渡,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地区特色城市群。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13]中国西北的城市发展并不均衡,很多城市在快速工业化的时候也存在较沿海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被誉为“银川之肺”的宁夏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近年的湖面日渐萎缩,部分湖床裸露,湖内鱼类、水生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在此情形下,相关部门组织工人对湖内鱼类进行打捞转移,等待补水期开始后再转回。据宝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淤泥厚度大,补水期延迟,减少了宝湖的蓄水量;加之周边建筑工地为了降低地下水位纷纷抽水,导致宝湖水位下降,加速了宝湖存水的流失。[14]这是典型的城市建设导致生态遭到破坏的现象。城市湖泊资源和森林资源一样是稀缺的,如果不善加保护,则城市环境就会日益恶化。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中东部一些城市的环境恶化和改造的经历也应当作为西北城市的借鉴。据消息显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兰州,上述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数值达150微克;紧随其后的也主要集中在西部城市,西宁和乌鲁木齐的数值都在140微克以上。[15]西北的工业对新中国意义重大,但严重的环境代价也不容忽视。现在必须要做好后工业时代的产业规划,加快环境整治,明确城市定位,由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尽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城市转变,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为当务之急。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兰白都市圈景泰县的思路值得借鉴。景泰县邻腾格里沙漠,被称为兰州生态北大门,是阻截沙漠南移、保护“兰白都市经济圈”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由此,景泰的环境关系到整个兰白都市圈。沙漠化一直是制约西北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景泰县的尝试如果变为现实,则可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它不仅将形成西北环境治理的一种方案,更可以将景泰县发展建设成兰白都市圈观光休闲目的地,从而形成城市群的“后花园”。为此,景泰县提出了打造“四大基地”目标,即能源基地、建材基地、畜牧林果基地和旅游影视文化基地。也就是从旅游规划、产业、产品、机制等四个层面,努力使景泰的品牌旅游产品和影视拍摄资源跻身于兰白都市经济圈,实现旅游线路的全面对接,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区域合力[16]景泰县从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西北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既是优势也是隐患,往往过度开发会成为都市发展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难题,像山西的煤炭资源曾被过度开采,对太原、临汾等城市所造成的污染乃至经济结构等问题至今仍很难消除。类似的倾向和问题在大西北也同样存在,如果能借鉴推广景泰的经验,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有益的。把生态保护、建设和推进城市化有效结合,利用西北的生态地理特征,有可能开辟出一条生态城市的新路。事实说明,生态文化的建设恰能成为西北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

甘肃的西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以敦煌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一直广受游客青睐,但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不容忽视。游客对敦煌之外的甘肃旅游知之甚少,如果加以合理开发,这可以作为甘肃生态文化的重要契机,既能缓解敦煌资源被过度开发的压力,又能带动甘肃旅游文化资源。陕甘地区不仅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仅天水一地,就拥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的开发和保护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对西北文化的生态环境认识也显得不足,如敦煌的水资源经历了过度开发,现已开始得到重视,但敦煌景区环境的生态修复仍是一个难题,主要问题在于:过去对于西北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割裂式、粗放型的,局限在一城一地;现今的西北旅游开发已经扩大到从西北城市群落的层面,像敦煌市,加大了对雅丹、玉门关、阳关景区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转变。

西北地区之所以建设都市圈难度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域辽阔,城市间彼此距离过远,这样势必造成人口分散、各种运输和物流的成本增加,因此必须要分步骤实施。为此,早在2004年召开的首届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交通合作会议上,17个地市的交通部门就有了合作意向。2005年,西北中心城市和宁蒙陕甘毗邻地区17个地市交通部门负责人曾会聚银川,就加强区域交通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达成了合作协议。[17]近几年来,西北的区域交通合作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和东部沿海省份的联系还需继续加强,特别是铁路运输力量。在铁路仍然担负着国内长距离运输主要任务的今天,西北的铁路建设必须加大规划的力度,才能适应未来都市圈的发展。可以说,交通网络是加强西北城市群文化联系的重要手段。

再以兰西银城市带的交通运输为例:“2002年以来兰西银客运量分布呈现向交通轴线集中态势,该地区二条主要轴线客运量比重变化显示,公路在交通运输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包兰线、兰青线的客运量相当,铁路在旅客运输中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兰西银客、货运量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客、货运量趋于分散,体现了城市间空间运输联系的日益频繁活跃,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日趋明显。在时间序列上,兰西银客、货运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并目在各个时段均衡度大小也有变化。在空间演化方面,兰西银客运量分布廊道效应日益显著,109国道线始终居主导地位,货运量则集中于兰州,并逐渐向周围次级货流枢纽城市分散,其中增加比较明显的是白银、石嘴山等城市。兰西银城际间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该区域经济结构的时空演变,空间运输联系演化体现了部分城市经济发展强劲态势。兰西银地区,除宁夏外,甘肃与青海的公路、铁路网密度都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不完善的交通网络制约着城市间的联系。”[18]西北五省区中,宁夏是面积最小的,而同时也是交通设施最为完善的。因此,完全可以把宁夏的省内交通为突破点,率先在宁夏完成各城市间的城际交通网建设,然后逐步建设西北城市间的交通网络的网络营造。同铁路相比,城市轻轨比铁路投资费用低、建设速度快,可以作为连接相近城市的快速手段。同宁夏相比,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在建设交通网的时候应先从省区内更小的次级城市群或城市带着手,逐步建设公路和铁路以及城市轨道,再推向省际间的交通网络,这样就可能将兰西银等西北大城市联系到一起,最终构成层次分明的西北文化圈。

就城市规模而言,西北赶上沿海发达地区不是最为困难的事,但作为内地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还未真正显露出来,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小城市和城镇还需要提高发展质量,这是西北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问题。不能不说,这是目前西北城市的短板。在研究兰州和西宁的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很多学者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完善城市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进行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市场体系。具体措施包括:网络化的区域基础设施。在城市圈区域内,应形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立相互衔接的产业结构,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19]同时突出各城镇在都市圈中承担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城镇职能定位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增强兰州都市圈各城镇的辐射和聚集功能,提高主导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培育特色产业,并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使之成为加快兰州都市圈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0]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兰州、西宁的都市圈改造能够率先实现,那么无疑将会有力地带动整个西北城市群的升级。

交通网络的升级和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于西北城市群文化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首先,西北城市的文化从此可以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开发、保护、整合都有了可能性。其次,对于西北地区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可以增强其文化间的联系,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再次,使交通成为加快西北城市群特色文化产业的工具。这是把西北文化产业人才流动和结构升级落到实处的重要推手。

“以文化产业的城市化战略为中心,以文化政策、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转型、文化推广四要素为支点,建构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原理,既可理顺文化产业的内在关系以及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也有助于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在整体上做大做强的长远目标。”[21]

目前,在陕西省的规划中,根据国家规划的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就是要把西安与咸阳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分三个层次,一是现有西安、咸阳的主城区,二是西咸新区,三是由两市主城区、西咸新区和周边卫星城镇构成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其中,西咸新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经济方面,强化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实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高端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建国家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国家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型城市,从而成为引领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的新引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提升经济实力,而引擎就是创新驱动。在文化方面,要实施文化引领和旅游带动,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旅游都市,使西安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加快西咸新区的建设,把西咸新区作为大西安建设的一个核心区。可在西咸新区乃至整个西安,建设田园都市,探索创造出一种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模式。[22]由此不难看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层次梯度十分清楚,其田园城市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构想无疑会成为将来西安文化振兴的“名片”,这可以作为西北城市群文化产业升级的典范加以研究和推广。西北城市群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地域过于辽阔,城市群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城市化在规模和质量两方面均难以在短期内和沿海地区相比。如果能够有效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促进西北地区城市化的品质提升。以较有代表性的、在交通方面发展速度较快的关中城市群为例,其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集聚了全省62.6%和西北地区25%的人口,创造了全省和西北地区的68.5%和26.9%的地区生产总值。这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成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关中—天水重点经济区”中的主体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23]这也就意味着:不仅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而且关中城市群还有望成为西北地区城市群的核心。陕西也是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如能将此优势扩大到西北城市群文化的建设中,那么对于全国的城市群文化建设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当前的城市文化发展仍然是沿海强而内地弱,我们不仅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还需要探索在区域文化环境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新模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言:“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深厚历史渊源的西北文化,如民歌、地方戏和美术等等,都可以作为向全国乃至世界介绍西北的媒介。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这些作为载体,在此方面,西北可以说得天独厚。

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分布广,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这体现在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信仰也是联系西北各族人民的纽带,因此,构建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都市圈对西北和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文化带上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几乎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再现。以银川都市圈为例。银川可以说是西北城市群文化中西夏文明部分的集中体现,它的成熟极有可能形成西北城市的龙头效应。宁夏全区只有五市,首府银川和区内其他城市相距不远,形成城市群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银川平原城市群虽不能完全和沿海的都市圈相比,但也是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23个城市群之一。就历史而言,宁夏地区也是古代西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其都城兴庆府城就是如今的银川。据考证,当时的兴庆府城就已经是西北的商业中心城市,也是国内外交往通商要道。同时,兴庆作为当时西夏文明的中心,发挥着与其他古都同样的作用。以此来考察,银川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资源,与很多古都相比毫不逊色。同时,作为沿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银川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是同地区最高的,其地理位置也非常适宜建设为西北的中心城市。作为地区的核心城市,银川所面临的问题和优势是并存的。其问题在于:首先,银川的国内和国际知名度尚需进一步提高,提高知名度有助于银川都市圈的对外交流。其次,银川的城市化水平还要加强,全区只有五座地级市,县级市也很少,这虽然同宁夏的面积较小有直接关系,但同关中等城市群相比,城市化率较低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如能大胆进行行政改革,扩大银川的辖区,以银川为中心,建立西北地区“新丝绸之路”城市带,这将会激活西北很多历史名城,扩大这一地区的文化辐射力。目前除了西安之外,西北地区的省会级城市中尚无一座能和东部的都市圈中心及城市相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辖区规模有限,人口偏少,还未形成特大城市,如果银川能够借助区位优势适时把银川都市圈的规模效应扩大,那么必将推动整个西北都市圈的发展。第三,就是调整省区规模。这一点尤为困难,因为目前的省区都是历史形成的,所有调整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协调解决,在加大宁夏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必然要考虑内蒙古的地区发展问题。[24]因此,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做长远规划,银川应从当前实际出发,利用宁夏局部的交通优势,着手在城市内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古城开发保护,吸引人力资源聚集,待时机成熟可将城市发展为都市圈的中心。

与宁夏类似的是新疆。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圈。新疆拥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库车县、伊宁市,拥有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鲁克沁镇(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惠远镇(新疆伊犁霍城县)、阿勒屯村(新疆哈密市回城乡)、博斯坦村(新疆哈密市五堡乡)、琼库什台村(新疆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但与宁夏不同,新疆面积是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最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也十分广泛,因此它需要通过先分散、后统合的轨道逐步实施文化战略,把原本分散的文化资源整个联系起来。新疆的文化建设,在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便实施了7个地州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设,实施了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历史文化名镇、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实施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巩留恰西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丝绸之路新疆段(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跨省系列遗产地等国家文化和遗产地项目,同时推荐和硕红山指挥中心(旧址)、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新中国石油第一井克拉玛依一号井、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备选名单,实施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等3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5]从这些成果来看,新疆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以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两条主线来建设的西北城市文化圈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城市群的特征得以实现。

西北城市群的发展与中东部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背景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大等因素,必须采取更为稳健的策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西北各省区目前仍然未能有效形成城市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是一个关键。西北地区的城市,有的是古都,有的位于亚欧大陆桥交通线上,有的是区域中心,这些原本都是发展大都市圈的重要元素,但地理阻隔制约了西北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对生态、交通、城镇化、中心城市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步骤的实施,将是西北城市群成长为现代大都市圈的枢纽所在。

罗马俱乐部曾于1972年发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它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并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西北城市的工业资源优势不是无限期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它终会迎来“后工业时代”。对于西北的城市群而言,它可能较沿海更快地向这个阶段过渡,特别是借鉴创新性的城市文化发展模式,将有可能避免芒福德所说的“焦炭城”发展道路。近年来,有学者针对西北的区域文化实际,已经开始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西北地区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多种类型和级别的创意产业网络系统,可以是一个创意交流中心,也可以是定期举行的创意沙龙或创意网站。在创意网络的推动下,社会各方的创意力量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从而推动创意价值链的形成。”[26]这与时下方兴未艾的“智慧城市”、“创意城市”等思想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处,不能说这就是西北城市文化的唯一路径,但起码是一种设想。倘若和以上所论之环境保护、生态文化调整、交通网络、保护和推广发掘大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城市群文化升级的思路。

总之,西北的城市群文化建设既有短板,又有优势,在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中是大有可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文章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有意义、最具挑战的大问题,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探索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27]在这当中,西北城市群的文化发展完全可能成为一个示范。

Cultural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Northwestern Mega‐city Region in China Urbanization

Zhu Yining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orthwestern mega‐city region is now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which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construction,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The northwestern area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coastal area.Therefor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ern mega‐city region could be handl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irst is to link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cological governance with the urban cultural industry.The second is to speed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o make the cultural linkages between cities more consolidated.The third is to display the advantages in this area to orderly protect and dig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resources.The culture of northwestern mega‐city region is supposed to be upgraded.

Key words:northwestern mega‐city region,cultural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作者简介:朱逸宁,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注释】

[1]基金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1JCY02)。

[2]杨群:《上海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解放日报》2013年1月22日。

[3]冯诚等:《江苏: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月21日。

[4]R.Lang and Dawn Dhavale.Beyond megalopolis:Exploring America’snew“megapolitan”geography.Metropolitan Institute Census Report Series,Census Report 05:01,July.Alexandria: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5.

[5]周丹丹、江国成:《国务院提出42条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见》,新华社,2008年9月17日。

[6]朱宝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证券日报》2009年1月9日。

[7]《经济发展后遗症 长三角污染严重》,星岛环球网,2009年11月1日。

[8]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刘士林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演》,《文汇报》2011年8月8日。

[9]《环境污染治理成本5年增长75.4%》,《南京日报》2010年12月29日。

[10]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0JBG011):《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3AZW008):《城市化进程与乡村叙事的文化互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

[12][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4]《“银川之肺”宝湖告急 赤裸湖床上躺满死鱼》,搜狐网,2011年3月31日。

[15]《中国城市空气:海口最“清新”污染最重是兰州》,《新快报》2011年12月16日。

[16]陈永君:《兰白都市圈 生态观光地》,《西部商报》2010年1月29日。

[17]李瑞娟、王春辉:《做大西北交通文章》,《银川晚报》2005年7月27日。

[18]张杰、侯彩霞:《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空间联系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2期。

[19]郭明霞:《西北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构建兰州西宁城市圈的设想》,《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4期。

[20]李娜、董晓峰:《西北地区都市圈现代化进程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1]刘士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化战略与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22]殷高峰:《建设大西安要全方位创新》,《城市经济导报》2012年11月12日。

[23]申兵:《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关中城市群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23日。

[24]汪一鸣:《建设银川都市圈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5]李荣钰:《大美新疆:文化发展大区的跨越》,天山网,2012年11月7日。

[26]汤晖:《西北地区城市创意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7]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