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分析

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有关专家进一步用效率优势指数对各省种植业主要作物的效率优势作了进一步的量化分析。表6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主要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在全国的排序资料来源:根据杜青林主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8~119整理得到。
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分析_湖北发展研究报告

三、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分析

湖北省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和商品粮供给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比较,在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优势。

(一)规模优势分析

通过对1994~2004年共11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进行比较和排序发现,除四川外的10个粮食主产省历年来的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的位次都是依次排在前15位。我们以1994年、1998年、2002年、2004年为例来具体说明(见表1)。

表1 1994~2004年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的位次

img16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4年和1998年,10个省中有8个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在全国前10位;2002年10个省中有7个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在前10位,2004年10个省中有8个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在前10位。这表明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中具有规模优势。有关专家用指标——规模优势指数(即某省某种作物播种面积和全国同种作物平均播种面积之比),对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主要作物的规模优势做了进一步的量化说明(见表2)。

表2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主要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在全国的排序

img17

资料来源:根据杜青林主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7~118整理得到。

注:表中数据作了精确度为0.1的近似取值。排序只选了主产省排在前10位的情况,“-”表示排在10位外;同时,相同值以同样位次对待。

表中数据纵向分品种看,在所列的7种主要农作物的规模优势排序中,10个粮食主产省最少(玉米)也占前10位的50%,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最多占据前10位的80%(棉花和蔬菜);横向分省份看,在所列的7种主要农产品中,最多的省(河南和安徽)有6种作物的规模优势排序在全国前10位,占所列品种总数的85.7%,其余各省平均后,每个省有4.1种作物的规模优势排序在前10位,占总数的57.1%。

(二)生产条件优势分析

首先,我们以反映农业生产条件状况的有效灌溉面积等7项指标来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优势进行分析(见表3)。

表3 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2004年)(一)

img1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表中所列的比较项目中,用斜体数字来表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的数据。从总体上看,粮食主产省在所选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即非斜体数字明显多一些)。在这里对斜体数字表示的其他数据要作进一步的分析:首先,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相应粮食主产省在这些方面水平较低,即条件较差,例如,农村用电量一列中,斜体数字有6个,这就表明横向对应的省份在农村用电方面的条件较差;其次,斜体数字可能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有些省份在其对应指标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反而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在水库数一列中,斜体数字有5个,对此就不能一概而论。之所以部分对应省份拥有的水库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可能是地处平原,内有众多湖泊、河流、沟渠等天然有利的灌溉条件,从河北、河南、江苏三省水库数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对比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表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数据,无疑是具有不同程度优势的,但对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数据就应分上述两种情况加以仔细分析。

此外,进一步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气象预报站点、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粮食主产省的情况(见表4)。

表4 粮食主产省农业生产条件(二)

img1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选4个代表省份的各个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有“高”有“低”,并且“高”、“低”差不多是“平分秋色”。这一结果虽不能代表10个粮食主产省的全部情况,但和表3中相同的4个省份对比起来看,明显感觉4个省份在表3中的指标优势在总体上要明显些。仔细思考这种差距后,发现表3的指标要比表4的指标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时”(各省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与此相对应,表4相对更多依赖于“人和”(人类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投入),这表明长期以来粮食主产省对农业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出现表4对应指标优势不明显的状况。

(三)效率优势分析

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有多种,其中单位时间内(通常选一年)每个劳动力的农产品生产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表5是2004年各粮食主产省每个劳动力在一年内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产省在相应产品上每一劳动力生产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别。差距越大,则表明该省在生产这种农产品上越具有效率优势。

表5 2004年各地区每一农业劳动力主要农产品生产量

img20

续表

img21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表中每个产品所在列只保留了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数据,以方便观察各省的效率优势所在。

对此,有关专家进一步用效率优势指数(某省某种作物的人均生产量与全国同种作物的平均生产量之比)对各省种植业主要作物的效率优势作了进一步的量化分析。根据其计算结果,可以得到10个粮食主产省的效率优势指数在全国的位次(见表6)。

表6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主要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在全国的排序

img22

资料来源:根据杜青林主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8~119整理得到。

注:表中数据作了精确度为0.1的近似取值。排序只选了主产省排在前10位的情况,“-”表示排在10位外;同时,相同值以同样位次对待。

把排在前10位的效率优势指数求和,7种作物中每个省平均有3.4种作物的效率指数排在全国的前10位。虽然与规模优势指数相比稍有逊色,但仍可看出将粮食主产区作为一个整体时,在效率方面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