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文化旅游带动渝东北三峡旅游产业转型的三项建议

以文化旅游带动渝东北三峡旅游产业转型的三项建议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以文化旅游带动渝东北三峡旅游产业转型的建议为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更好地发掘和凸显“重庆非去不可”的内涵,更好推动我市旅游“三大战略”的实施,更好提高重庆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内在品质,建议进一步整合渝东北三峡独有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新型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渝东北旅游产业的转型。
文化旅游带动渝东北三峡旅游产业转型的三项建议_决策咨询报告精选

渝东北三峡地区有世界上最为瑰丽雄奇的自然景观,更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血脉,巴文化、巫文化在此交融,“三国文化”和“诗文化”更是其中璀璨的精品。随着经济发展,旅游正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民对旅游的需求和审美层次也正不断提高。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旅游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行政学院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整合渝东北三峡文化资源,集中打造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目的地,巧用“文化红利”,将该区独有的文化优势融入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特有的“绿色低碳”效应,提升渝东北地区“生态涵养”建设的水平。

一、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存在的三个问题

1.文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不旺

在渝东北三峡沿岸的自然奇观景点上大兴土木,可能弄巧成拙。因此,大力推进“邮轮经济”是建设渝东北三峡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选择。同时也应认识到:首先,由于三峡蓄水淹没了重庆境内原有部分景点,未淹没的景点也正出现老化现象;三峡成库以后,三峡大坝旅游区已成为长江三峡旅游新的“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内外游客到重庆三峡旅游的热情。其次,传统的游船旅游方式缩短了游客上岸的时间,游客难以对隐匿于自然景观背后的人文内涵有深刻的切身体验。

2.文化旅游的特色产品供给不足

首先,三峡自然新景观形成后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整体包装与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使得三峡成库后重庆三峡文化旅游的主题和特色不鲜明,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和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其次,沿江区县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各自为政,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所谓“亮点”,实则是同质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反而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甚至感到审美疲劳,这使得在三峡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上,“公地悲剧”现象越来越突出。

3.文化旅游载体的品质不高

渝东北高山草甸中蕴涵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传统的“巫人”盐、药、歌舞文化以及后来的“三国文化”和“诗文化”都能够在此找到溯源和踪迹。目前,沿江各区县正推进乡村游,但主要以农家乐休闲旅馆等大众化的形式为主,这不适应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精神需求,使游客在“物质化”休闲娱乐的同时不仅难以体悟三峡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更难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的熏陶。

二、以文化旅游带动渝东北三峡旅游产业转型的建议

为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更好地发掘和凸显“重庆非去不可”的内涵,更好推动我市旅游“三大战略”的实施,更好提高重庆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内在品质,建议进一步整合渝东北三峡独有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新型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渝东北旅游产业的转型。

1.整合渝东北三峡文化资源,聚合“三国文化”和“诗文化”中的正能量

建议尽早结束渝东北沿江区县对三峡文化资源低水平、同质化利用的竞争格局,从市级层面对该区域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准确定位:一是建议重点宣传和包装“三国文化”和“诗文化”,使游客能够在旅游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华儒文化忠、义、孝、悌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并在对“诗”的切身感悟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素养,积聚正能量。二是建立三峡文化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建议采取跨区域、跨部门和跨所有制的整合方式,使渝东北三峡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全面建设统一的文化旅游规划、运行、管理机制和平台,使文化旅游经营增值收益能够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元利益主体中得到公平、合理地分配。

2.打造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齐聚渝东北最为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建议率先将这片区域打造为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示范区”:一是围绕“瞿塘峡·白帝城”这一精品旅游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主题文化内涵挖掘,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快文化旅游载体建设。加快形成以三峡文化民俗风情体验、科考探险及三峡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业态。三是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与扶贫、生态保护的结合,通过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宅基地整理及复垦等,重点打造一批重庆三峡特色民俗文化小镇、三峡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三峡文化旅游主题论坛等,提高文化旅游集约化、生态化和专业化水平,加速助推渝东北地区“生态涵养区”建设的进程。

3.加强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的配套制度建设,打造重庆文化旅游精品

一是建议在重点整合和规范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渝东北三峡文化旅游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建设。二是重点在国家层面争取在渝东北建设“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向中央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对渝东北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旅游项目的投入。三是在借鉴湖北省三峡文化旅游经验的基础上,在市级层面进一步理顺与湖北省进行文化旅游合作的工作思路和机制。总之,以建设渝东北三峡旅游示范区为样板,为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不断增添鲜活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重庆非去不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执笔人:陈 霄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周学馨 谢 菊 王正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