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中对博物馆产业发展的探讨集中于研究博物馆旅游发展与社区、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其中也包含了博物馆作为地方公共领域的意义在内,从而将博物馆旅游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放大至文化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等诸多层面。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_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博物馆发展中普遍出现了与旅游业密切结合的趋势,与此同时,博物馆学研究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博物馆旅游研究开始兴起。国外的博物馆旅游研究无论在起步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等方面都领先于国内,并且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研究理论与文献著作,同时,国外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开发水平也是我国国内博物馆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在实践引导之下的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对于博物馆的功能转向和参观者的身份转变等现实问题十分关注,对于“博物馆旅游”和“博物馆旅游者”两个概念形成了许多思想深刻的观点。博物馆作为西方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代表,在全球化的旅游时代,其公共性得到了本质上的加强与体现,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行为活动赋予了博物馆更具包容性和广博性的功能特点,同时,旅游者或游客从博物馆观众中独立出来,成为需要专门研究的市场群体。

第二,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注重对博物馆旅游市场展开长期且细致的跟踪调查,通过对博物馆旅游需求、旅游心理和旅游行为等方面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博物馆游客在社会身份、参观行为和旅游感知等方面的变化,其中还比较多地运用了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主要以旅游产品开发和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为目的,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展示、藏品陈列、导游讲解和教育宣传等基本职能在旅游活动中的功能强化与价值提升。

第四,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中对博物馆产业发展的探讨集中于研究博物馆旅游发展与社区、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其中也包含了博物馆作为地方公共领域的意义在内,从而将博物馆旅游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放大至文化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等诸多层面。

2.1.1 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旅游者

博物馆作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重要代表,在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公共性使其成为公众交流与沟通、发表公共意见与言论的公开场所,今天的博物馆则成为以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文化机构。Richard(1998)认为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平等与和谐发展。[1]Steven(1999)从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博物馆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在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博物馆服务、博物馆设施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对于博物馆的功能转向,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Stephen(1999)所提出的博物馆正在由“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并且,对于那些传统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无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对于新兴的博物馆,由于在藏品方面缺少优势,因此,公共服务是未来发展的唯一”。[3]Awoniyi(2001)认为咖啡吧、剧场、音乐中心、纪念品商店等公共休闲空间对于现代博物馆是十分必需的,博物馆应当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商业集合体、一个多功能的殿堂、一个盛大华丽的宫殿,进而成为一个能够包容一切的场所”[4]。但是Jenny(1999)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出于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思考,博物馆可以进行具有商业活力的实践活动,但是手段不能轻易地变成目的,博物馆不应成为满足旅游、适应经济要求的时髦娱乐工具。[5]

Bruner(1993)认为人们在博物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空间、时间和文化意义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协商,这是博物馆能够与旅游产生联系的相似之处。[6]Mac Donald(1996)则提出,“今天,博物馆越来越表现出矛盾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博物馆虽然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特点,例如权威性、地方性、物质文化的代表、静态文化展示形式等,但是,博物馆也不断受到信息技术、人的流动和社会多样性的挑战,这些现象对现代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博物馆应当能够满足人们‘实用性’的需求”。[7]与此同时,博物馆观众的性质与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Davis(1990)认为博物馆有意识地吸引大众的行为,一方面是受到19世纪中叶“公众博物馆”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在生存压力之下所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应当成为能够与传统功能共同协调发展的附加使命,而博物馆则越来越像是一个文化、信息与娱乐中心了。[8]Weil(1997)在看待博物馆公众的角色变化时提出博物馆对公众实现了从控制到服务的重大转变,而公众(the public)则成为博物馆做出决定并提供服务的新的掌控力量。[9]Zahava(1999)提出了博物馆游客的三个维度,即“陌生人或他者、客人、顾客”,体现了博物馆游客性质的一个递进与发展的程度,当博物馆将游客看做是“顾客”的时候,其首要的责任就是了解并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实现他们的期望。[10]

2.1.2 博物馆旅游需求、旅游体验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学术界关注博物馆观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出现。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观众心理研究是阿瑟·梅尔顿(Arthur Melton)于1933年在美国所进行的调查,他注意到了在博物馆参观活动中广泛存在的观众心理需求的变化,并提出了“博物馆疲劳”这个概念,他形容这种感受是“脑袋像塞满棉絮一般昏沉,腿仿佛铅锤一般沉重,脚踝又酸又疼”[11]。综合来看,国外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观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主要形成两个分支:

一是通过对观众参观路线的考察与记录,为博物馆的陈列布展以及参观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并对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产生影响,代表研究有Loom is(1987)对于如何引导并促进博物馆游客参观目标的转变提出了许多实际措施[12];Bitgood(1988)提出了有效的博物馆展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评估展览成功的标准体系、展览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对于展览的信息收集与评估[13]。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本书不做过多赘述。

另一重要分支就是通过对博物馆观众需求、动机、记忆以及行为特点的调查所形成的对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具体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是Falk(1992)对于博物馆体验的专门论述,他根据游客的多样性和博物馆类型试图研究游客为什么去博物馆、去做什么、他们会记住些什么内容等问题。作者从游客的角度提出博物馆体验产生于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背景、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体验模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使最终的博物馆体验结果发生变化。[14]Mc Lean(1994)提出博物馆的旅游动机主要集中于充实自我、学习文化知识以及丰富个人生活等内容。[15]Kirchberg(1996)将博物馆的观众划分为游客和非游客两种类型,对于博物馆的社会经济、人口统计特征和地理特点会对游客和非游客所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16]Myr-iam和Johan(1996)以城市旅游发展的视角,采用游客访问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博物馆文化旅游动机,认为博物馆旅游者将参观博物馆学习知识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将其视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能够产生不可思议的相遇与相识。[17]Harrison(1997)则提出“博物馆旅游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离”的观点,旅游者希望博物馆能够真实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文化特点,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到该地区的社会生活气息,从而获得一种真实的旅游体验。[18]Booth(1998)以伦敦的科学博物馆为例,研究了博物馆游客的基本构成以及各游客群体对于博物馆信息提供内容与方式的需要差异。[19]Nowacki(2005)采用“SERVQUAL”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环境、展览、解说、纪念品等36项指标在内的博物馆旅游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对波兰国家博物馆的旅游需求展开调查,其结论是博物馆内的实物展品、空间环境和旅游服务对于提升博物馆的旅游满意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博物馆旅游体验的研究已经形成普遍一致的观点,即Rimm ington(2000)所提出的“游客的满意度是决定他们再次访问的关键因素”。[21]因此,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关注游客的感知。Prince(1990)指出,潜在游客对博物馆所提出的开发建议与改进措施对于促进博物馆的旅游客流量增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作用。[22]Fyall(2005)提出,针对旅游客源市场变化制订相对应的营销方案是博物馆旅游成功开发的关键,作者使用了英国里兹皇家军备博物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来加以说明,在该方案中旅游者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深思型”旅游者,博物馆应当为其提供具有探索价值和意义的产品;另一类是“聪慧型”旅游者,博物馆为其提供的产品应当具有令人满意的价格和价值,因此,博物馆需要同时满足游客的智力需求和情感需求。[23]

2.1.3 博物馆旅游功能开发

Lee和Sm ith(2001)认为博物馆是文化遗产旅游中潜力巨大的发展内容,并提出正是由于博物馆与旅游二者之间的共同特性使得遗产旅游开发成为可能,但是博物馆的传统功能和责任也对此形成了制约。[24]而M yriam和Johan(1996)也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角度,提出博物馆所展示的文化内容是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通过运用各种文化展示手段,博物馆能够成为营造高品质城市旅游环境的关键要素。[25]Schouten(1995)则认为,人们之所以对参观博物馆毫无兴趣,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博物馆与日常生活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二是对博物馆的展示环境没有好感,作者同时提出博物馆文化展示的改进措施,即更多地使用动态展示手段和形象;了解非专业人士的普通大众旅游者的游览需求;提高博物馆的参观游览质量;提高博物馆旅游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配套设施;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最终目的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提升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26]此外,Andrea(1995)、Richard(1997)、Myriam(1996)都以博物馆的旅游动机与行为模式为主题,就博物馆文化展示过程中会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如电子导游和解说系统、室内旅游环境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博物馆的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文化展示给予指导意见。[27]

对于以文化展示为核心的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开发,还形成了其他不同视角的重要研究。Silberberg(1995)提出一个评估博物馆旅游文化展示的要素体系,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产品的感知度、知晓度、服务态度、可持续性、产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参观的便利性、社区的支持与参与、管理能力与效果,作者还提出博物馆的旅游文化展示必须实现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合作或组合,包括同类文化产品之间的组合、不同文化产品之间的组合以及博物馆文化产品同其他类型产品的组合。[28]Prentice(2001)以英国艾丁博格市为例,探讨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的博物馆旅游的一般性本质,作者认为虽然博物馆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功能,但是对于游客而言,并不希望其参观游览行为是一种严肃而刻板的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希望能够在轻松的游览过程中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价值,因此,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开发不应该成为一种学问和知识的堆砌,形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真实性”特点的文化参观与体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29]

2.1.4 博物馆文化产业——旅游与社区和城市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与其整体旅游研究状况相一致,注重从市场调查数据中得出分析结论,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此外,还重在对具体个案展开长期的观察研究,从而掌握细微的市场变化特点。因此是在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中,对博物馆与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多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例如,Beatriz(2000)以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通过对旅游者数量和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的统计,分析了二者会对博物馆旅游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30]Ted(1995)对于博物馆所能够形成的外部关联性进行了分类研究,主要包括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旅游吸引物之间,博物馆与零售商、交通部门、政府和学术机构等非文化领域对象之间所建立的不同层面的合作关系,并提出博物馆通过不断建立、维系并优化这些相互关系,能够应对其他旅游休闲娱乐产品所形成的挑战,因此,博物馆应当采取的有效发展策略。[31]

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也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常见的是将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开发的一部分进行探讨。由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因此,“博物馆旅游通常不是独立的,而是同遗产旅游或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等结合在一起,纳入更为广泛的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体系中,纳入整个地区服务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心城市的综合性博物馆通常同社区文化紧密结合,成为社区的中心”[32],这也成为发达国家博物馆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欧美博物馆界的权威人士曾做出如下预测:300年前教堂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博物馆将是社区的中心,[33]可见,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博物馆的参与。Bassett(1993)提出,随着遗产体验活动的复苏,政策的制定者们开始关注博物馆,并将其视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发展博物馆作为城市复兴策略中的重要一环。[34]Steven(1999)也提出博物馆文化教育的使命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旅游促销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5]

2.1.5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专著与学位论文概述

2.1.5.1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代表性专著与论文集

关于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相关专著、论文集见表2-1。

表2-1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相关专著、论文集概况

续表

综上所述,博物馆旅游研究是国外博物馆研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方向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着眼于博物馆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逐步构建起现代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基本体系和未来计划,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旅游的性质、特点与发展走势。例如,Runyard(1993)深刻探讨了旅游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对于参与博物馆旅游开发的不同组织机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发展模型[36];Singh(2003)确定了博物馆“既是旅游者与当地文化发生互动关系的场所,也是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文化遗产的空间形态”;[37]Shaw(2004)将博物馆视为重要的旅游空间,探讨了空间的产品消费、体验消费和空间结构等问题。[38]

另一方面,与国外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相适应,涌现出众多以博物馆营销管理为主题的专著和论文集,对博物馆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旅游经济主体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例如,M cLean(1996)从博物馆产品和博物馆游客的角度提出了成功吸引游客的营销手段,并将其视为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39]Brent(2003)、Lang(2006)都从博物馆的旅游教育功能入手探讨了博物馆如何开发大众旅游市场和提高公众影响力的具体措施;[40]Ruth(2007)提出关注博物馆的旅游功能转向需要重新理解博物馆游客的身份并制订博物馆营销计划;[41]Richard(2007)介绍了最新的博物馆旅游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游客导向的博物馆发展战略管理、大众游客体验的管理、博物馆免费开放管理等内容。[42]

2.1.5.2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部分学位论文

关于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部分学位论文见表2-2。

表2-2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部分学位论文概况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