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众活动的舞台

公众活动的舞台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当时的南洋大臣端方批准,这次慈善义卖活动于5月23日到25日在张园举行。
公众活动的舞台_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

三、公众活动的舞台

张园作为晚清民初上海面积最大的对外开放园林,不但因率先展示了众多新颖玩意而成为当时的时尚之源,而且还一度成为上海各界集会、演讲、展览最重要的公共场所,每逢遇到诸如疆土危机、女界集会、学生风潮、要人到访等重大事件发生,张园总有活动,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安垲第屋广厅宽,是民众集会的理想场所,而章太炎、吴稚晖、蔡元培、汪康年、马君武等社会各界名人,是经常登台演说的热心人物。据记载,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先生也在张园发表过关于地方自治的演说;另据当时文献,1900年7月26日,严复、容闳、唐才常等维新派人士集会,以挽救时局为名,召开“中国国会”,通过了不承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政府等决议。发生在上海的这第一次具有反对清政府性质的集会,也是在张园举行的(另一说是在愚园)。由于交通方便,又地处租界,清末民初举行这类社会公众活动,张园一般都是大家的首选之地。

一个外国人在张园内摆的照相摊

晚清上海,张园还举行过一次影响颇大的慈善义卖活动,时在1907年春。当时,中国江淮等地因水灾造成严重饥荒,急需救济。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各界纷纷举行活动,募集善款,救济难民,春柳社李叔同诸人在日本首演话剧《茶花女》这一名垂史册的举动,就是因此事而起。这年5月,由上海的一个外国宗教组织“圣保罗会”(Societ of St.Vincent de Paul)牵头发起,寓沪欧美各国官商夫人出面联络中国绅商夫人,决定举办一次万国赛珍斗宝大会,会期三天,陈设各种展览并有新颖游艺活动,还举行捐赠之物义卖,全部收入充作善款救济难民。经当时的南洋大臣端方批准,这次慈善义卖活动于5月23日到25日在张园举行。据新闻画社当时发行的一份《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记载,这次活动内容丰富,规模很大,“园中空地遍盖棚厂,周悬五色电灯,陈列万国精美玩器、顾绣、绸缎以及各种新奇美术出售,并由各国官商及贵绅夫人、清客串戏、弹琴、唱歌,演放各国新到电光影戏、焰火、日本柔术、戏法,兼设博物院埃及古物,洵为数千年来遍地球创见,亦通商六十载未有之盛举”。当时正在中国公学读书胡适也参观了这次盛会,并写了一首《游万国赛珍会感赋》,诗前有序,略云:“丁未四月,上海中外士商悯江北灾民之流离无归也,因创为万国赛珍会以助赈,得资甚多……聊志感喟,词之不文,非所计也。”全诗五百四十字,是这一时期胡适诗作中最长的一首诗。开头部分吟咏万国赛珍会的缘起:“灾黎千百万,区区复何补?救人全始终,热诚勿丧沮。乃有慈善家,创议惊庸俗。聚集希世珍,万国相角逐。”诗中段杂以氛围风光的描绘:“行行重行行,夕阳已西下。华灯十万盏,熠耀不知夜。尔时方三五,明月皎如银。微风拂鬟鬓,人影乱轻尘。”最后一段则显示了胡适的社会观和朴素人道主义的情怀:“智者助以力,富者助以财。人心苟如是,天灾何有哉!”[9]

关于这次慈善义卖活动,还有一件题外事颇值得一谈。圣保罗会在活动举办期间印制了类似邮票式样的签条出售,同时刻制了两枚戳记,均为“万国振济赛珍会”七字(其中一枚四周另有英文字样)。有学者认为,这两枚戳记是中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但也有人不予认可。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当时张园中是否设有邮局。据《清代邮戳志》一书记载,这两枚“纪念戳是作为门票销讫之用”,但究竟是由谁“销讫”的,书中却并未说明,而当时的报道也无一字提及,此事因而在邮学界成为悬案。最近笔者在仔细查看了1907年出版的《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后却有意外发现,在此图下方和“内外德律风”(电话)并用一屋的就是邮局,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邮政局寄处”五个大字,显然,此屋正是这次慈善义卖活动的“邮政通讯处”。由于此图是严格按照会场布置绘制的,故这个困扰大家时日很久的悬案应该可以宣布结案了:1907年5月使用的“万国振济赛珍会”戳就是我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张园也因此而得以共享这一荣誉。

小校场描绘张园的这幅年画还是比较写实的,像张园门前衣着光鲜的各式女子坐着马车、人力车人来车往,慕名游园的场景,在当年上海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曾被媒体纷纷报道,还有实景原照存世,好事者可以比照。年画上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髦儿戏在张园的演出。清末,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清一色由女孩演出的戏曲班社,演唱京剧和昆剧,俗称“髦儿戏”,演员称坤角,一时大为流行。“髦儿戏”之名据说就寓有时髦之意。“髦儿戏”始于同治年间,至光绪十年前后消沉,十余年后又复盛行,一时争奇斗胜,名班就有七、八家之多。当时海上名园俱延邀名班进园演出,张园内吴新宝主演的《天门扫雪》,桂芳主演的《三娘教子》等俱一时名角名戏,博得众多掌声。张园内的“海天胜处”楼是当时演出“髦儿戏”最负盛名的一处场所,小校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虽然描绘的是张园门前人来车往的热闹景象,但透过园栅栏,却能清晰地看到园内高挂着“毛(髦)儿戏”演出的水牌。民间画师的这一无意之笔,正传神地展示了当年髦儿戏在张园的上演盛况。此外,在这幅年画上看不到著名的“安垲第”建筑,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海上第一名园》约创作于1885—1893年之间,这正是上海小校场年画发展最繁荣的阶段。

【注释】

[1]见2009年4月23日《新民晚报》报道。

[2]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4月版。

[3]参见其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五日和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日之日记,载《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版。

[4]《忘山庐日记》。

[5]《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游张园十快说》。

[6]1888年10月26日《申报》。

[7]1891年10月11日《申报》。

[8]《忘山庐日记》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

[9]1908年8月17日《竞业旬报》2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