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监管之策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监管之策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家书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目前大部分地区农家书屋主要服务内容是无偿向农民借阅出版物,这体现了农家书屋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然而,由于只局限于提供公众服务,农家书屋并不能产生经营性收入。重庆沙坪坝农家书屋管理在探索使用一种“图书银行”模式。例如,村委会在书屋兴办之初可通过悬挂条幅、发放传单、广播的形式告知居民农家书屋的性质、功能、开放时间等。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监管之策_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农家书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目前大部分地区农家书屋主要服务内容是无偿向农民借阅出版物,这体现了农家书屋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然而,由于只局限于提供公众服务,农家书屋并不能产生经营性收入。因此,为了保证农家书屋的长远发展,探索适合其自身的经营发展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农家书屋发展的现状来看,把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结合起来是一条必经之路。

现在我国很多省份已经开始试行这种做法,在坚持农家书屋的公益服务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打破单一的政府投资,吸纳多种投资主体搞活农家书屋,增强后续发展能力,解决农家书屋的资金来源问题。

四川省的农家书屋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四川省规划的第一批试点书屋中,依托民营和个体的数量就占50%以上。集体经济或个体经济在经营农家书屋的时候,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无疑成为农家书屋发展的另一个强大的动力。要搞活农家书屋就必须打破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发展机制的道路,突破农家书屋纯公益性服务的发展道路。

(一)经营主体多元化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地社会经济情况的特点,灵活选择农家书屋经营主体。通过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创新管理模式。比如,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民较为富裕的,书屋管理员由村委会聘任人员担任的行政主导型模式。农业产业化结构基础较好,由蔬菜、花卉协会支撑的协会主导型模式;镇图书馆具体协调带动书屋管理型模式;村级共青团、妇联组织扶持管理的社团扶持管理型模式;农民自我管理的农民自主管理模式;乡村志愿者无偿管理的志愿者管理型模式。

还有一些地方,在书屋的服务群体上做了细分,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应形式的农家书屋。例如天津市为了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科技文化需求,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规划中提出了面向农村、农民的农家书屋、面向城镇居民的社区书屋、面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新市民书屋三种书屋模式。这种以受众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以产业化协会为主导的管理在一些农业经济并不发达的农业大省非常值得采用,把农家书屋变成加快地方农业经济产业化的桥头堡,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黄金屋”。在这种模式下,惠农政策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把建设农家书屋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资金投入的来源。能够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加速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发动机,书屋的功能不再局限为文化阅读的场所,而是农技综合服务站、农业产业化信息指导中心和职业化农民培训中心。在这里,农民朋友可以得到最及时的农业产业信息和准确的农技知识指导,并将诞生一大批职业化程度高的农民。

(二)整合农村公共资源

作为一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应属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农村人口众多的省份,建立一项新的服务体系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我们应当整合农村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际管理中的效率和水平,还能实现农村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要善于发掘农村现有公共管理体系的资源,如农村人口计生网络、农村基层党团组织等。在团组织基础较好的地方鼓励支持村级团组织参与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共青团组织参与农家书屋管理,有利于丰富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对于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益,活跃基层团的工作,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

以黑龙江省为例,在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地从团干部、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中选用有文化、有策划组织能力、具备相应业务知识、乐于奉献的人员担任书屋管理员,并以县乡为重点,分期分批地组织岗位培训。利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等农村共青团品牌工作项目,依托农家书屋阵地,举办读书征文、演讲、辅导讲座、科技培训,开展“读书示范户”“文明读书户”以及举办科普大集、科技大篷车等活动,使书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为依托,以农家书屋为基层点的公共图书借阅“一卡通”服务。坚持统一办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馆室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一处办证,多处借书,一处借书,多处还书”,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公共图书借阅服务。目前,全国很多省份在进行“一卡通”服务试点,通过“一卡通”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书屋的使用效率。重庆沙坪坝农家书屋管理在探索使用一种“图书银行”模式。“图书银行”模式是各书屋的书籍由区县图书馆统一编码,上架并计入区县图书馆的藏书量,所有权归图书馆,使用、保管权归社区、行政村。由图书馆定期按照经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图书馆、街镇、社区(村)议定的《图书轮换计划》组织各书屋之间图书流通,不断交换更新,从而使全区书屋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知晓度和使用率

要让农民真正走进农家书屋读书,首先要解决两件事。一是要提高知晓度,人人都知道农家书屋。二是要培养农民阅读兴趣,从而让农家书屋发挥效用。提高农家书屋在农民群众中的知晓度,就需要加强多种形式宣传,不断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更多的人了解农家书屋;要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就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1.提高农家书屋的知晓度

为了提升农家书屋知晓度,从村委会到县、市和省一级都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宣传,各级媒体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农家书屋宣传力度,在全省范围内扩大工程影响力。农家书屋也是一个产品,要打响品牌就需要做广告、做宣传。尤其是基层第一线的村委会街道社区,应当利用自身的群众基础,通过印发传单、发放告知信、悬挂条幅等方式让所在村、社区的居民知道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宣传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进行知晓度调查,根据反馈情况确定宣传形式、范围和内容。例如,村委会在书屋兴办之初可通过悬挂条幅、发放传单、广播的形式告知居民农家书屋的性质、功能、开放时间等。随着阅读人数的增加,则可以把较为积极的读者发展为联络员和宣传员,让他们成为二次传播的中心,辐射自己的周边人群,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广大农村群体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长期缺乏阅读习惯,造成我国农民长期不读书,不买书,很多农民以看电视、打牌为最主要的娱乐文化生活形式。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家书屋使用率。阅读习惯的缺乏是由文化水平低、硬件设施条件差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要想培养他们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积极引导大家先参与进来,后慢慢喜欢上阅读,最后成为农家书屋建设的主体。因此,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影响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农民阅读习惯养成,才可能真正使用农家书屋并从中获益,因此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要致力于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农家书屋保持生机和活力,更大程度地吸引农民来书屋,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农家书屋的功能局限在一个群众图书馆的层次上,要把它办成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

一直以来农村也开展过各种文化活动,如送书下乡、送文化大篷车、万卷书社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都办成了形式活动,效果不是很明显。现有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县级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很多省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屋阅读电视讲演大赛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来书屋阅读、交流,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这类自上而下的规模较大的活动往往容易由于追求成绩而流于形式或者脱离群众。因此,农家书屋在组织开展活动方面应该更注重利用基层现有资源把各种形式容纳进来,以农家书屋为平台,与各个文化单位沟通协作,利用相关的文化设施及人员力量,配合相关文化部门的活动规划,共同开展一些相关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例如,村委会联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故事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到农家书屋看书。邀请当地技术员做相关科技知识的专题讲座,激发农民阅读农业科技图书的兴趣。

总之,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农民认可农家书屋,关注农家书屋并愿意到农家书屋来,从而调动农民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农家书屋办成农村文化娱乐的中心。

(四)保障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及时更新

农家书屋的长久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群众的支持,这对于书屋的书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版单位在配送图书之前应在不同的村庄开展群众需求的调查活动,充分把握村民的需求,编制配送适合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图书。考虑到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在编制有关“三农”方面的书籍时应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以充分调动村民的阅读热情,让农民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从而喜欢上读书,喜欢上书屋,积极加入到书屋的建设中来。相对于图书,期刊报纸的及时性、多样性和易懂性更能引起村民的阅读兴趣,所以既要增加报刊的种类又要及时更新,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使村民能够及时读到最新的报纸杂志。此外,对于日渐增多的音像制品,也应该有相当的数量,这样村民更容易接受相关农业科技知识。

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但对于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同样重要,特别面对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增加他们的读书机会,提升农村孩子的文化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农家书屋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农家书屋中适合儿童和中小学生的书籍、报刊、CD也应当占一定的比例。每个书屋的文献资源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略显不足,但各有特色,所以邻近村庄的书屋可以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图书互借既实现了图书的流动更新又整合了资源,弥补各自书屋的不足。县图书馆也应支持、帮助农家书屋的发展,可以将本馆不上架或者多余的图书予以捐赠。

(五)提高管理员的素质,改善书屋服务

书屋管理员的素质对于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由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管理员的书屋,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还可以向市、县图书馆寻求帮助,培训内容可以参照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撰的管理员培训教材,使管理员掌握基本的图书分类、上架、登记、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地区,管理员还应掌握基本的光盘放映和计算机技术等。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应尽可能地聘任专职的书屋管理员,提高书屋管理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此外,可以将青年志愿者引入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来,由他们帮助管理书屋,可以为书屋带去更多创新的理念,使书屋更具有活力。多数书屋之所以显得冷清,是由于书屋的服务过于单一,而且比较被动。要搞活书屋就要丰富书屋的内容,改善书屋的服务,可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激发群众的阅读热情。比如定期放映关于农业科技或农民生活的音像制品,以视频的方式扩大书屋的影响力;邀请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将书中晦涩难懂的科技知识转换成农民群众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应改变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了解不同村民的需求,向他们推荐有关养殖、农作物生产或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图书资料,引导他们从书中寻得帮助。同时还可以积极宣传有关法律和交通方面的图书报刊,促进法律常识和交通知识的普及,真正发挥书屋利民惠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

(六)加强书屋自身的“造血”功能

农家书屋是国家耗巨资兴建的一项利民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目前书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农家书屋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农家书屋可借鉴县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制定一些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如对图书进行统一编目,办理借书卡,制订《农家书屋读者文明公约》等书屋管理制度,从而为书屋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农家书屋要实现长效的发展,就要有新的资源不断注入。图书的不断更新不能单单依靠出版单位的援助,而应在坚持政府主导、支持书屋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租书、代售书等活动筹集资金。同时可以通过扩大书屋影响力,从企业、社会各界人士那里获得帮助,从而主动订购自身需要的图书报刊,充实书屋的文献资源,改善书屋设备。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理念,为书屋发展注入新的元素,扩展书屋的服务对象与发挥作用的平台,将书屋的发展与当地的学校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改善农村的文化市场,使农家书屋的发展不再是单行道。

(七)规范管理制度,拓展服务功能

管理落后是农家书屋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当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创造一个使农家书屋有效运作的软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来统一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二是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如图书编目、检索、借阅管理等业务知识,使他们对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相应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要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固定书屋的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水平。调查中,我们对书屋具体开放时间进行统计发现,近一半的村民乐于晚上去书屋读书。白天农民要干活,晚上可去书屋读书,这对于解决农民晚上生活单调有重大意义。四是要提倡优质服务,要自觉接受农民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管理人员选配问题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用驻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为农家书屋主要负责者或直接担任书屋管理员,并采取相关激励措施,让管理人员想管、愿管、管好。

(八)建立社会捐助平台

鼓励社会捐助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使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可以借鉴国内农家书屋成功的先例,如让企业单位增订报刊送到农村;要求企事业单位每年要捐赠农家书屋图书300~500册;政府举办公益活动,把农家书屋的购书经费作为专项推出,为农家书屋筹措购书款等。社会捐助将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