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陶澍经世改革

陶澍经世改革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陶澍经世改革陶澍,安化小淹人,字子霖,号云汀。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亲赴海州推行票盐改革。陶澍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是坚决禁止鸦片进口;二是严禁纹银出洋;三是进行货币改革,自铸银币。结果,道光帝以“大变成法”为由,否定了陶澍的主张,扼杀了这一重大改革。1832年,陶澍回乡省亲,十余号官船满载箱笼进入洞庭湖。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统计,在陶澍生活的61年间中国涌现的577位历史名人中湖南有43位,占7.5%。
陶澍经世改革_乡土湖南

陶澍经世改革

陶澍(1778—1839),安化小淹人,字子霖,号云汀。其父陶必铨认为:“天下能苏万物者,莫如雨,因名之曰澍,而字以子霖,盖其有以泽苍生也。”[1]陶澍自幼聪慧,10岁时有油榨坊开业,他作联语:“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令乡人刮目相看。他曾随父至岳麓书院就读,深受书院经世致用学风、爱国主义传统影响,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曾说:“学者必先立志。志者,气之帅,事业文章皆从此出。尤以刻苦二字为入门着脚之方。”1800年,陶澍中举人,180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05年,父逝,陶澍丁忧在籍,主讲澧阳书院,作育人才。1808年,赴京任国史馆纂修,次年任四川乡试考官。随后十年间在许多部门任职,结交各方大员,为以后事业奠定了基础。1819年,任川东兵备道,“政声大著”,四川总督向道光帝奏称“陶澍治行,为四川第一,可大用”。[2]道光帝任其为山西省按察使,从此仕途畅达,青云直上。1821年任安徽布政使,1823年升任安徽巡抚,首次成为封疆大吏。1825年调任江苏巡抚。1830年升任两江总督,并兼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江苏巡抚和两淮盐政,在吏治、经济、财政、漕运、盐务、河工、水利、荒政、民生、治安、海防诸方面均有建树,是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有名的政治家、理财家,也是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在漕运、盐政、货币等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线,“国家大计,莫过于漕”,“是漕粮者,京师之命也”。清嘉、道年间,漕务弊病丛生,漕政衙门冗员充斥,漕吏假公济私,盘剥百姓,南漕北运屡屡受阻。1825年,初任江苏巡抚的陶澍,一方面大力革除漕政积弊,严禁浮收、加索,惩办刁徒劣监,优给船工补贴;一方面倡导改河运为海运。他奏陈海运之策,将苏、松、常、镇、太5府漕粮改为海运。并亲赴上海招募商船,访察线路,划定运价,号令严明。船商将粮米运至大沽,又将大豆运回上海,获利甚巨。海运的成功是当时震动朝野的大事。黄汝城认为海运是“东南数百世之惠,国家亿万载之利”。魏源称海运有“六便”“四利”,即“国便,民便,商便,官便,河便,漕便”,“利国,利民,利官,利商,为东南拯弊第一策”。[3]当时的河运派与海运派的争论,实质是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与新兴资本势力之争,陶澍却能突破阶级局限,支持海运,表现出超人的胆识,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

盐税是清财政主要来源,全国盐课以两淮为最。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亲赴海州推行票盐改革。针对两淮官商垄断“纲盐”、官盐价高、官盐滞销、盐课亏欠的积弊,他指出“非减价不能敌私,非轻本不能减价,非裁冗费不能轻本”,奏陈盐务章程十五条,“令行禁止,弊肃风清”。并推行票盐制,废除纲商对食盐的垄断,使盐业领域出现了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陶澍对两淮盐政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两淮盐场由“商疲、丁困、引积、课悬”的危困局面转变为“盐销、课裕、商利、民便”的兴盛形势。

陶澍也是中国主张铸造银币的第一人。清代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银块称量计值,以两、钱、分、毫为单位;铜钱则由政府设局铸造,每枚一文。两者的比价,一般为纹银一两抵钱千文。嘉、道年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深入,鸦片、洋钱进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纹银一两上涨至值钱一千六百文,严重影响清王朝的财政经济。陶澍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是坚决禁止鸦片进口;二是严禁纹银出洋;三是进行货币改革,自铸银币。由于银块必须过秤或用戥子来计算价值,手续烦琐,使用不便,分割不易。流入中国的洋钱却是铸币,大小、形状、重量一致,价格清楚,不必过秤和折算,便于保存和携带。陶澍“自铸银币”的主张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在中国建立以银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有利于抵制洋钱掠夺中国白银,维护货币自主,尤其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但货币制度是国家最根本的财政经济制度,是“祖宗成法”,只能“圣裁”,臣子不能“轻议”。结果,道光帝以“大变成法”为由,否定了陶澍的主张,扼杀了这一重大改革。[4]

陶澍为政清廉,生活俭朴。1832年,陶澍回乡省亲,十余号官船满载箱笼进入洞庭湖。有奸人获悉,奏请道光帝下旨查办。当船队行至临资口,钦差大臣赶来,唤陶澍听旨:“皇帝诏曰:查两江总督陶澍不正,贪蚀金银无数,现正将其财物向安化疏散,实属枉法。兹将其财物全部没收,停职查办,以儆效尤,钦此。”随即将他揪住,要摘去顶戴、朝服。陶澍大呼冤屈。钦差说:“十多号官船在此,人赃俱在,何冤屈可言?”陶澍申辩说:“船上所载全是砖瓦,并非金银,乞大人明察。”钦差不信,命人打开箱笼仔细查看,果然全是砖瓦,并无贵重之物。钦差惊问:“迢迢千里,为何装载砖瓦?”陶澍回答说,自己为官多年,且位至两江总督,平素两袖清风,毫无积蓄,如果太寒酸了,不好见家乡父老,因此想出这个办法,故作富有。道光获悉,龙颜大悦,对他信用有加。

陶澍在为官期间,注重教化,用人能尽其所长,培养和提携了一大批经世派人才。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统计,在陶澍生活的61年间中国涌现的577位历史名人中湖南有43位,占7.5%。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收录的714位清代名人中湖南有51位,占7.28%,名列全国第4位。这些湖南名人为嘉庆以前者仅3人,道光以后者48人。可见,湖南人才在道光年间开始激增,居各省前列,形成了影响全国的近代湖南人才群体,而在这当中陶澍功不可没。彭浚、何凌汉、聂铣敏、石承藻、魏源、贺长龄、贺熙龄、李星沅、左宗棠、严如煜、汤鹏、黄冕、邓显鹤、欧阳绍洛、胡万年等湘籍名宦和学者都曾受陶澍影响和提携,或受其资助、推荐,或受其刻书、作画,或相互书信来往、诗词唱和、交流学问。有学者曾指出:“嘉道以后,留心时事之士大夫,以湖南为最盛,政治学说亦倡导于湖南。而澍以学问为实行,尤为当时湖南政治之巨擘。”[5]因此,陶澍实为湖南近代经世派人才群体的领袖。

陶澍一生勤于政务,但手不释卷,“奏议下笔千言,无能代其笔者”,著述甚多,有《印心石屋诗集》、《印心石屋文集》、《蜀img49日记》、《奏议》、《陶渊明集辑注》等,并主修道光《安徽通志》和《洞庭湖志》,有《陶文毅公全集》传世。

【注释】

[1]陶必铨.二子名字说.资江陶氏七续族谱卷八.

[2]邱育泉修,何才焕纂.同治安化县志·陶澍.

[3]魏源.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411.329.

[4]陶用舒.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0:181-185.

[5]孟森.清史讲义下册.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6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