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洋机工回国抗日

南洋机工回国抗日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嘉庚先生接到宋子良的函件后,认为此事事关抗日大业,义不容辞,立即召开南洋总会专门会议。会议决定在各地华侨报纸上发布通告,公开招募机工回国服务。此时,南洋机工已有1000多人壮烈牺牲,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3200多名南洋机工,每个人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赤子功勋_南洋机工训练所旧址_寻访昆明抗战旧址

十九、赤子功勋——南洋机工训练所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封锁中国沿海,抗战所需各种国际援助物资运输受阻。云南各民族同胞组成的20万民工队伍,用大锤、火药炮杆、十字镐等十分简陋的工具,从1937年11月18日开始,仅用了287天,于1938年8月底修通了由昆明经楚雄、下关、保山、芒市、畹町、瑞丽到缅甸腊戍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创造了公路史上的奇迹。

滇缅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是汽车,而驾驶汽车需要司机。1938年冬,昆华师范学校校舍成为为滇缅公路培训司机的西南运输处的司机训练所。昆华师范学校位于潘家湾,就是后来的昆明师范学校和昆明师专,当时建成不久,占地80亩左右,建筑新颖宏伟。

西南运输处是战时中国政府管理运输的主要机构,直辖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个准军事组织,各运输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加入这个团队的,必须进行专门训练。因此,这个司机训练所不仅仅是一般的驾驶学校,更是对驾驶员进行政治教育、半军事化训练,使驾驶员适应敌机轰炸下滇缅公路运输需要的特殊单位。

西南运输处司机训练所在昆华师范校舍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迁往四川的叙永县,但这一年中,在这里接受培训的各类人员就达万人左右。其中,3000多名“南洋机工”在这里度过了归国参加抗战的最初时光,为走上岗位进行了必要准备。“机工”是华侨对汽车司机和修车技术人员的统称。“南洋机工”就是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等地的汽车司机和修车技术人员。滇缅公路建成后,国际援助的大批军事物资运输量很大,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及修理工,而那时国内汽车驾驶员及修理工十分缺乏。紧急之时,西南运输处处长宋子良致函新加坡“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请求他在南洋代为招募华侨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技工参加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

陈嘉庚先生接到宋子良的函件后,认为此事事关抗日大业,义不容辞,立即召开南洋总会专门会议。会议决定在各地华侨报纸上发布通告,公开招募机工回国服务。通告发出后,立即得到渴望回国参加抗战的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报名应征形成热潮,报名人数超过5000名之多。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先后由南侨总会招募的南洋机工共3192人,加上其他自发回国被编入西南运输公司的南洋机工,总人数超过3260人,总称为“南洋华侨抗日回国服务团”。

在通告发表10天后,1939年2月28日,号称“八十先锋”的第一批80名南洋机工踏上了回国抗日的征程。陈嘉庚说:“国难当头,华侨机工放弃了海外的职业,愿回国服务,不但利益减少,工作亦较辛苦。然以青年有志具此牺牲精神,足为全马来亚之模范。”

img32

训练所旧址——昆明师范学校

每一批抵达昆明的南洋机工,第一站就是进入位于潘家湾昆华师范学校的西南运输处司机训练所,接受为时两个月的训练。其他人员随后也分七批出发,先后到这个训练所受训。

在这里,他们脱下了五颜六色宽松的各式服装,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每天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晚出操,按时起床睡觉,一切统一指令。睡的是用稻草铺就的地铺,洗漱是井水,吃的没有了咖喱,喝的没有了可可、咖啡……对于缺乏集体生活习惯,过惯了南洋松散生活的侨工,还未上滇缅路,就感到了紧张和艰苦。

军事训练除了例行的队列、行军、体能训练外,主要课程是防空演习。如何识别敌机、如何伪装车辆、如何夜间行车、如何躲避敌机轰击等,都是学习的内容。云南南洋机工联谊会会长王亚六先生回忆道:“遇敌机轰炸卧倒时胸部不能紧贴地面,否则就会因爆炸导致的地面强烈震动震坏心脏——这个知识就是在训练所学到的。”当然,山地行车以及防治疟疾等也在培训内容之列。

经过两个多月的军训,南洋机工专门编为第11、12、13、14四个运输大队,稍后又以海外华侨捐献的300辆汽车组建了“华侨先锋运输”第1、2两个大队,分别以昆明、下关、保山、龙陵、遮放、畹町为基地投入运输工作。

1940年6月20日,法国政府封闭滇越铁路之后,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助物资的唯一出海通道。历史赋予南侨机工的重要使命,就是增强“输血管”的运行能力。他们一方面由缅甸运进大量抗战急需的车辆设备、汽油、武器弹药、通信器材等军需物资,提高抗日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又把桐油、滇锡、钨砂等物资运输出口,支付购买军需物资的贷款,维护中国的国际信誉,继续取得国际援助。

蜿蜒起伏于滇西群山中的滇缅公路翻越横断山脉、怒山、高黎贡山等南北走向的群山,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湍急的江河险滩。山脉起伏落差极大,路面狭窄,往往公路一边是峭壁悬崖,一边是万丈深渊。而且大部分道路为土路,晴天灰尘蔽日,雨天泥陷路滑,稍不留意便会发生事故,车毁人亡。

当时滇缅公路上,一片繁忙景象,共有17个汽车大队,约3000辆各种型号的运输卡车日以继夜来回穿梭。南洋机工车队的6个运输队,拥有1100余辆进口的“道奇”、“雪佛兰”、“捷姆”卡车,占了全部运输卡车的三分之一,是滇缅公路运输的骨干车队。

南洋机工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们披肝沥胆、流血牺牲、英勇奋斗,勇闯“道路艰险”、“瘴疟疫病”、“日军轰炸”、“生活困难”四大险关的生死考验,出生入死,克服重重困难,抢运了数十万吨军需战略物资,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造了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2年5月4日,敌军进攻至怒江边,中国工兵毅然炸毁连接两岸的惠通桥,阻止敌军前进,滇缅公路运输随之中断。由于惠通桥突然炸断,南洋机工被分为两部分,留在怒江以西的200多名人员艰难脱险,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到印度工作,留在怒江以东的则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后分别加入军队和民用运输单位,帮助抢运撤退物资、抢修汽车,还建成了汽车修理厂,继续为抗战服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南洋机工已有1000多人壮烈牺牲,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还有1000多名南洋机工因为选择继续报效祖国,留在了国内,只有1144名重返故乡。

img33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南洋华侨机工”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肩负特殊使命、影响较深远的运输团队。3200多名南洋机工,每个人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为了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的特殊功绩,表彰和弘扬华侨的爱国精神,1989年7月7日,雄伟庄严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在昆明西山落成,碑座上刻着四个精美的大字:赤子功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