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的“那”姓

宁夏的“那”姓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的“那”姓作者:从慧那姓,由“叶赫那拉”氏而来,是满族大姓。宁夏的满族最早于“康熙十五年,八旗三千四百名,首次驻防宁夏”而定居,叶氏是当时八旗上三旗中的正白旗,祖籍辽宁省。一万多满族人从那时起定居宁夏,成为人口仅次于汉、回的少数民族。时光飞逝,那姓在宁夏定居的历史已近300年,人们已经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大姓家族繁衍的蛛丝马迹,但一个姓氏包含的家族兴衰确与民族发展、历史变革息息相关。
宁夏的“那”姓_发现宁夏

宁夏的“那”姓

作者:从慧

那姓,由“叶赫那拉”氏而来,是满族大姓。宁夏的满族最早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旗三千四百名,首次驻防宁夏”(引自《宁夏通史》,下同)而定居,叶氏是当时八旗上三旗中的正白旗,祖籍辽宁省。

不久前,我们有幸拜访了宁夏那姓家族里年龄、辈分最长者——那英俊老先生。年近耄耋的那老首先告诉我们他老伴是满族瓜尔佳氏(历史上,满族不容许与汉人通婚),家里还保持着许多满族人的传统。比如管水饺叫“煮饽饽”,比如十分注重教育。那姓家族后辈以行医、做教师的居多,也有少数经商。

称那老“先生”,正因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前清举人,私塾先生;大伯专门给皇上写奏折,写得一笔好字;两个伯父和一个叔叔都是中医大夫;他自己也教了一辈子书,曾任陶乐中学的副校长;那老的儿子也是书法学会的会员。他告诉我们,旗人不仅男子喜好武文弄墨,女子也都识文断字,很有教养。

“我爷爷是那家的老四,四个兄弟有的从文,有的从武,这是祖辈。现在家中有二百多口人,凡宁夏的那姓,总和我家沾些亲,本是同宗同族嘛。”那老对自己生在一个大家族感到很自豪,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晚清格格,也难怪老人身上融合了文人与贵族的气质。

满族人在银川的两次迁移

满族在银川的落户和繁衍曾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迁移。那姓族人也随之经历着离合聚散。

“雍正初年创建宁夏满营于府城东北五里(今银川市红花乡满春村)。”满营里居住的不仅有驻守边关的八旗官兵,还有工匠和大批随军家属。乾隆三年(1738年),宁夏发生特大地震,满营全部被毁。于是,清朝政府选址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桥东南的丰乐堡修建新满营,也就是今天银川新城的前身。乾隆五年(1740年)之后,旗人从城东迁到城西,一直聚居在新满营,长达170多年。一万多满族人从那时起定居宁夏,成为人口仅次于汉、回的少数民族。这也是历史上银川满族的第一次迁移。

第二次迁移便是1935年,宁夏修建第一座飞机场,马鸿逵下令强行拆了满城。满城里的旗人从此被七零八落地遣散到各处,自谋生路去了。拆满城时,那老7岁,已经能记住些事情了,他说,城里的旗兵连同家属全部被遣散到银川城四周偏远穷困的乡镇,他随父母举家迁到永宁县李俊镇,生活十分艰苦,其他的族人从此也都分散了。

母亲是皇族

199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端王载漪因受《辛丑条约》的牵连,被削职为民,充军新疆。他带着家眷到阿拉善旗躲了10年,慈禧死后,端王不敢继续躲在阿拉善旗,去新疆路经嘉峪关,此时恰好民国政变,他又在甘肃张掖住了10年。民国9年,端王携家眷回到北京,1920年再度被排挤出京,来到宁夏,故于府城。当时端王就住在民族南街。

满族的传统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端王每到一地都要请家庭教师,让子女学习。到宁夏后,由宁夏末任将军常连推荐,聘请满营吉瑟傅为教师,也就是那老的爷爷。那老回忆道:端王的二女儿爱新觉罗·罗墨林格格就是他的母亲,每日和表兄妹们在一处学习。后来,母亲就嫁给了家庭教师的儿子,这才有了父母的一段姻缘。

满城院子里的葡萄树

一座建筑繁华的城市顷刻之间灰飞烟灰,至今不过60多年,除了老辈们依稀的回忆,它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据那老讲,他家里曾经保留了许多老照片,除了族里的合影,还有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端王像等非常珍贵的照片,装了满满一木匣子,遗憾的是在文革时全都烧掉了。那老说,那些照片把家里的火炕烧得热热的,多可惜啊!

那老对满城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满城若保留到现在,是极珍贵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城墙是砖包的,旗兵营房全是砖瓦房,城楼、马道、瓮城门、门楼、角楼、铺房、炮台、水沟、民房应有尽有。他还找到一张满城的平面图给我们看,果真气派。

满城的那家有三间大院,同族的6位爷爷一同住着,是个大家族。孩子们照例学文习字,规矩礼数不少。

祭祖与骨灰

随着社会的变迁,那姓在与其他民族的通婚和交往中,年轻人的家族和民族观念逐渐淡化,而在老年人心中,还是有着保持家族传统和民族风俗的强烈愿望。

满城被拆后,那姓家族随之分散到永宁、北门、西门附近比较偏远的地方,平时很少能聚在一起,祭祖就成了族里人团聚的日子。祭祖一年一次,办得相当庄严盛大,家里五六十口人聚在燕子屯那兰昭家。族人按照长幼尊卑排好,面向东北磕头行礼。祭祖一般进行两天,这两天,孩子们就能吃上许多满族传统的食品。这种家族仪式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老还清楚地记得,祭祖时供奉在佛堂的祖宗板子,2米多长、1米多宽,用鲜艳的红布包着,上面刻着那姓祖宗的名号。

时光飞逝,那姓在宁夏定居的历史已近300年,人们已经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大姓家族繁衍的蛛丝马迹,但一个姓氏包含的家族兴衰确与民族发展、历史变革息息相关。据说,在建设银川糖厂时,满城城墙周围挖出了许多骨灰罐。令人奇怪的是,在满城四周,清朝政府给每户旗人都划了墓地,他们为什么还要火葬呢?原来,满族的祖辈们还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故里,百年以后落叶归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