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散落而含蓄的回族建筑

散落而含蓄的回族建筑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阿拉伯、中亚伊斯兰建筑没有一块立面没有不是精雕细琢的,但现代回族建筑有大面积未经装饰的立面。目前的情况是,关于回族建筑这块,它的整体规划设计基本处于没有人管理的状态。银川有无必要建一个标志性的回族建筑关于这个问题,自治区民委的专业人士提出他个人的看法。
散落而含蓄的回族建筑_发现宁夏

2.散落而含蓄的回族建筑

作者:杨咏

大多时候,人们首先愿意从字面上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所以,当外地人提起或者来到银川,他们便顺理成章地想到这个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的内陆城市,在形态与气息上的民族特征。

人们的回答透着遗憾

虽然有36万回族群众居住在银川,但不论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大多都不会掩饰他们对银川城市建筑“回乡特色”的看法,他们会说:“不明显。”

我们没有必要为这句“不明显”据理力争。从银川市的整体城市建设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银川确实更像一个正在加速建设的现代化都市。从河东机场走进银川,人们感受至深的应该是银川笔直通畅的景观式公路,是干净整洁的现代化休闲广场。而市内具有回乡风情的公共设施也仅有新月广场上的那座雕塑和东南西北中那几座隐没在现代化楼群中的清真寺,其他大多是作为点缀元素散布在银川的大街小巷。

一位日本游客说:“我要找南关清真寺,好不容易才找到。”

一位浙江游客说:“银川为什么不建一个大家一起礼拜的大清真寺呢?”

一位陕西朋友问:“陕西钟鼓楼有一条回民街,银川有没有?”

自治区民委的一位专业人士也这样说,银川的回乡风情建筑确实没有吴忠个性鲜明,作为一个回族聚居自治区的首府,银川的表达是不够的。

人们也许都在期待银川能有一座标志性的回乡风情建筑,它能让银川作为“回族之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载体

但是我们又听到了另一种观点,尽管它不是大多数人的声音,但也自有它独特的理解:银川是一个含蓄的西北内陆城市,虽然这两年发展快了起来,但无论现代化建筑还是城市的整体规模,都没有显得像东部、沿海城市那么张扬。许多人觉得银川的回乡风情气息不浓郁,在于他以一个现代人的心理来看银川。其实一个外地人,或者一个还不了解自己的银川人在某个清真寺附近观察一两天,他就会发现这个城市内在的一些规律和特征,这些特征是清晰的、强烈的,它所要求的,只是需静下心来打量和观察。

img73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展现了城市的特征

回族建筑的三个要素

那么,作为回乡形象最有力的载体——回族建筑到底有些什么特色呢?自治区民委一位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了回族建筑的概念:回族建筑是吸收了阿拉伯、中东、中亚建筑特色和中国古典建筑,以及简洁的现代流行元素的现代建筑,它是三个元素的紧密结合。

阿拉伯、中东、中亚建筑风格元素:尖拱、圆包、绿色、新月标志、抽象花纹。如银川各清真寺。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宫殿的大量顶、飞檐、斗拱、卷棚、省提。如银川永宁纳家户清真寺、银川中寺。

简洁的现代流行元素:使用现代材料钢筋水泥、瓷砖,建筑式样简洁明快,不讲究细部的雕琢。如银川南关清真寺、西环清真寺。古代阿拉伯、中亚伊斯兰建筑没有一块立面没有不是精雕细琢的,但现代回族建筑有大面积未经装饰的立面。

据这位专业人士讲,银川提出回族建筑特色不明显这个问题已经十几年了,随意列举一个城市,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有回民一条街,街内有医院、居民区、学校、市场,皆为伊斯兰风格,夜晚彩灯亮起,异常美丽。银川相对来说,这种公共建筑少,而且也不成规模。现仅有南关清真寺附近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聚居区,但整体布局显得零乱而无规划。

银川回乡建筑特征为什么不明显

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从明代开始,银川的回民就散居在人们穿梭往来的各个城关附近,以从事商业为生,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这一历史固有的居住特征。回民居住在哪儿,哪里就会建起清真寺。当时这些清真寺多在城关以外,但随着银川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不断增大,这些原本在城关以外的清真寺都渐渐变成了市内建筑,这些清真寺尽管地处黄金地段,但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外地人在银川难以找见清真寺的缘故了。

另一个原因,银川市现今人口中回族人口的比例约为25%,大大小于宁夏南部山区等一些市县的回族人口比例。加之,近几年银川市外来人口增多,回族的人口比例处在慢慢下降的趋势之中。所以,了解银川这一状况的人们,会告诉他们远方的朋友,银川事实上是一座移民城市。

虽然银川回乡建筑特征不明显有它的历史原因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但作为一个回族聚居自治区的首府,全区从上到下有一个一致的声音,认为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思考和有效的行动。

有人曾抱怨过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在这项工作上下下工夫。对此,有关人士回答说:我们也为此感到遗憾。目前的情况是,关于回族建筑这块,它的整体规划设计基本处于没有人管理的状态。按照程序步骤,城市建设的最早构想应出自于土地规划部门,他们可以进行指导性的建设,在宏观上把握银川城市建设里的各个元素。这个问题的出现由来已久,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期城市建设推行时,城市的文化元素没有被考虑进去,这不是银川一个城市的问题,全国都是如此,打城市文化品牌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举动。历史原因造成了现状,我们只能在现状上尽可能一点点地改善。比如说南关清真寺对面,曾经开有一个桑拿房,后经多方交涉,现在改为家居装饰商城,它的建筑风格为了与清真寺相配合,融入了一些伊斯兰的风格。

银川有无必要建一个标志性的回族建筑

关于这个问题,自治区民委的专业人士提出他个人的看法。

最能代表回族的民族建筑当然是清真寺了,回族群众建清真寺多出于方便他们礼拜的需要,这些清真寺多在聚居地附近。而特别在城市里辟出一地修建清真寺,不符合回族群众这一自发自然的宗教需要。再者,当这个清真寺被建起之后,每天需要维持的基本的电费、水费、清扫费,如果周围回族群众少,这些开支是无力维持的。而建清真寺的经费历来都是由群众自发捐助的,政府一般不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政府投资建设一个豪华的清真寺,每天上寺的人少,那么这个清真寺最终必会成为一个博物馆似的建筑,且又会因为这个清真寺缺少历史的积淀而无法吸引游客。他的考虑是,若在银川回族建筑风格上做文章,还需先从实用的角度入手比较好,比如在民居上下一些工夫。现今清真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时建设时回族群众大多都考虑到了清真寺的使用寿命。比如说,在公共设施、小区建设、市场、民居里加入一些回族特色。比如新月广场上的汤瓶雕塑及该广场的命名,自治区政府大楼廊檐上的拱形图案等等。但总的来说,操作上会有一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其一,城市化进程太快,城市空间越来越拥挤,商业利益总是大于其他利益;其二,回族群众居住不集中,极为分散,无法像吴忠市一样,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地,尤其一些在机关工作、有固定职业的回族群众,他们最先考虑的,还是上班、上学、就医这些实际的饮食起居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