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新世纪的青年无不渴望成才,那么新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呢?开发创造力在青年成才的道路上何等重要!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人数比率为417%。这些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开发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但还有大量的潜能有待作深度开发。因此,有志于成才的青年,在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中,需要作出的努力是变“三不三缺”为“四有”:第一,要有好奇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意义决不亚于能够提出问题。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新世纪的青年无不渴望成才,那么新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呢?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而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创新,知识经济的优势资源也在于创新。在人才的培育中,如果说“学会生存”是产生在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年代,“学会学习”是产生在后工业社会即工业高度发达的年代,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的今天则应当是“学会创造”。为此,江泽民同志在我国迎接知识经济到来中特别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人追求成才,当然不能不体察知识经济的这种人才需求。

据人才学的研究,人才大致有四种类型:一为“一字型人才”,其特征是知识面比较宽,但缺乏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钻研与创新;二为“I字型人才”,其特征是对某一专业的知识钻研较深,但知识面狭窄,难于综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开拓和创新;三为“T字型人才”,其特征是不仅知识面较宽,而且对某一专业有较深入的钻研,但不能冒尖,不善于创新;四为“十字型人才”,其特征是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专业有较深的钻研,而且敢于出头,敢于冒尖,有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哪类人才呢?不言而喻是第四类,“十字型人才”就是知识经济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国已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益尖锐地表现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没有大批创新型人才,没有快速的技术创新,没有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就难以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受阻。可见,造就创新型人才何等必要!开发创造力在青年成才的道路上何等重要!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以全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以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简而言之,创造力即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普通人与杰出人才之间并无天渊之异,区别在于有没有开发和开发的程度。为此,当今世界各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都日益重视青少年的创造力开发。美国建有“创造教育基金会”,在大学开《创造学》或《创造性开发》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要接受三种以上发明创造教育。大学、大公司和军政部门还开设创造性训练课。日本引进西方创造学成果,建立了发明学会,开办“星期日发明学校”,并把开发青少年创造力视为“通向21世纪的桥梁”。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展创造教育,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与人交往等能力。他们经常告诫青少年:“日本不担心资源缺乏,只怕缺少智慧和创造力”。俄罗斯在全国80多个城市建立100多所创造发明学校,学员考试合格就可获得发明工程师称号。

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开发的现状如何?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团中央和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近年来已两次联合开展了《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其中有三项测定指标:一是探究能力。“你是否喜欢甚至习惯寻找事物的起因,好探究为什么?”二是想象能力。“你是否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三是收集信息能力。“你是否可以从众多的信息源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1999年的调查结果,对上述三项持肯定态度者分别为6513%、7218%和7315%。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人数比率为417%。2001年的调查则表明,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又有明显提高,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比率已升至1110%。然而从2001年的调查中也发现,青少年的创造力开发还存在“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和信息饱和”四个主要障碍。比如,有4416%的被调查者“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有3811%的被调查者认同“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否定“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常常表示怀疑”。这些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开发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但还有大量的潜能有待作深度开发。

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多项调查发现,青少年创造力开发中有一个亟待改善的“三不三缺”现象,即不敢或不会提问,缺乏好奇心;不敢或不会反问,缺乏求异思维;不敢或不善于挑战权威,缺乏敢为天下先精神。这些都是压抑创造性培养的障碍因素。因此,有志于成才的青年,在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中,需要作出的努力是变“三不三缺”为“四有”:

第一,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思想根基,是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的原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更需要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感知和诧异,敢于提出问题,要克服见怪不怪的思维僵化,要防止好奇心因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第二,要有想像力。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动力,富于想象和长于联想,是突破常规提出新设想的必要条件。新中国首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一贯提倡:“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也需要幻想”。他常常列举瓦特、爱迪生等一些大发明家的事例告诉青少年,幻想孕育着伟大的发明创造。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往往是想像力活跃的表现,不应轻易否定和扼制。要想成才,就要注意克服想像力休眠的思维惰性。了解比尔·盖茨的人都知道,盖茨从小就是科幻迷,具有一个超常人想像力的“科幻型头脑”。盖茨有句名言:“想象就是生活。”我国要造就盖茨式人才,就得有千千万万具备“科幻型头脑”的新人类。

第三,要有探疑精神。探疑,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导。有疑问,好探究,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求真求实不懈怠,才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要克服“一切原本如此”的无疑思维。

第四,要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还只是创新的起始,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当是提出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动手解决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意义决不亚于能够提出问题。一个新问题或是一项新设想,如果没有将其付之实践并获得成功的操作能力,坐而论道,其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或胎死腹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