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搭建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的平台

搭建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的平台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承认并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农民工融入城镇是涉及我国约20%劳动人口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搭建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的平台_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

5.4.2 “候鸟”变市民:搭建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的平台

农民市民化需要的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需要的是我们给予制度的关怀与弥补。只有在制度的阳光普照下,农民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城市的繁荣与稳定才能有可靠的保证。也只有城市的繁荣与稳定,生态城市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在“候鸟”变市民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新生代农民身工上。

第一,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搭建一个公平就业的平台。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应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摆在公共服务的突出位置,强化促进就业的职能,保证就业服务的均等化。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依靠非正规就业渠道就业,难以进入有组织的就业市场接受正规教育与培训,也很少有享受公共服务与待遇的机会,就业风险较大。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承认并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

第二,要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落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城乡统筹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乡公民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必备素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其中成功者顺利融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失败者一部分回到农村成为新农民,一部分成为城市流民。新生代农民工从一个熟悉的农村社会进入一个陌生的城镇社会有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改变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再社会化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顺利,就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角色转换失败。

第四,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分期分批融入城镇形成一个良好环境。1亿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同时融入城镇,必须分期分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即在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权益保障制度、资源分配制度等方面使他们获得公平的对待,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因此,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方案,设计一个可考量的融入城镇的社会指标体系,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并有若干年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有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等等。

第五,政府政策与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协调进行。政府的立场、态度与政策可以鼓励农民迁入城镇,但不可能政府一声令下,农民就蜂拥入城,因为农民要全面比较、衡量自己的进城收益与成本。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也将随着其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分期分批融入城镇。农民工融入城镇是一项系统工程,落户是他们融入城镇的一个标志。目前,一些城镇对优秀农民工出台了优惠的户籍政策,采取“积分制”方式,吸引了许多的优秀农民工前往城镇务工落户,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农民工融入城镇是涉及我国约20%劳动人口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待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平等就业、维护权益、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健康教育等制度方面,营造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良好环境,从而实现他们融入城镇的梦想。[24]

【注释】

[1]来源于中国环保网,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2008.10.30。

[2]徐玲、肖双喜:《保障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权益的重要举措——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

[3]江业文:《试析新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载《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李强:《农民工与社会分层》,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王美琴:《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与户籍制度改革》,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刘传江:《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人口研究》,载《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

[7]王美琴:《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与户籍制度改革》,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8]李立文、余冲:《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载《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

[9]课题组:《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36期。

[10]《山西农民工就业调查:拖欠工资问题依然存在》,山西省总工会网,http://www.sxgh.org.cn/particular.aspx?id=5849&parentID=18。

[11]劳动保障部课题组:《关于农民工情况的研究报告之三: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2005.08.02,http://gdmz.lm.gov.cn/%5Cnew%5Cnews%5C200508113.htm。

[12]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之四: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人口信息网,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7488。

[13]王劲松、徐嘉:《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2期。

[14]汤小滨:《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载《当代财经》,2008年第12期。

[15]王晓萍:《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一点认识》,载《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7期。

[16]王美琴:《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与户籍制度改革》,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7]郭虹:《从“农民工”到“市民”——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城市人口发展规划》,2007.01.30,.http://www.zhinong.cn/data/detail.php?id= 6012。

[18]吴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3期。

[19]程洁:《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载《现代商业》,2010年第2期。

[20]汤小滨:《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载《当代财经》,2008年第12期。

[21]李春根、徐光耀:《城市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社会保障优先序研究》,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2]汤小滨:《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载《当代财经》,2008年第12期。

[23]郑捷:《民工荒:荒在哪里路在何方》,来源于腾讯财经网:http://finance.qq.com/a/20100323/002335.htm。

[24]谢建社等:《“民工荒”∶根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难》,来源于腾讯财经网:http://finance.qq.com/a/20100323/002335.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