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众安全感

公众安全感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公众安全感”的概念,认为它是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察机构执法质量、水平的评判标准。在我国,公众安全感的研究调查分析也得到了逐步重视。公众安全感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各级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全面认识社会转型期的负面效应,如犯罪问题的实际现状、公众生活质量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社会控制系统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公众安全感_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心理研究

(一)公众安全感

1.公众安全感的调查及其修正

公众安全感,指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反映了公众对犯罪的恐惧程度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程度。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公众安全感”(简称安全感)的概念,认为它是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察机构执法质量、水平的评判标准。在我国,公众安全感的研究调查分析也得到了逐步重视。1991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出版了《你感觉安全吗?》,该书对安全感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安全感的评估指标以及体系进行设计,具有安全感理论研究里程碑的意义,从此开启了全国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历史

我们说,安全感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评价社会治安状况、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安全感的概念以及其他基本理论的研究和理解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关注点。心理学把安全感理解为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点,犯罪学将其理解为是对犯罪的恐惧,而社会学则关注的是以集体焦虑和普遍的社会不安全感为标志的新的社会形态——风险社会。公众安全感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各级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全面认识社会转型期的负面效应,如犯罪问题的实际现状、公众生活质量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社会控制系统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公共安全感研究对于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在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发现并解决当前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公众安全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表明:尽管以往对安全感的讨论已经形成某些共识,但由于相关人员的学术背景及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尚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研究内容切入点与角度的不同,使得在测量方法上也存在迥异。因此,我国在对公共安全感调查研究二十余年的今天,应当强化研究某些问题并总结若干经验。首先,是对安全感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设计才能使其更科学地反映公众安全感。其次,是对安全感基本理论进行再思考,要从实践经验中完善理论精华。第三,安全感的测量和评价体系在各家学者的努力中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但并未有成熟、权威的体系实现大一统,所以仍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来不断创新完善。

2.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关键因素

构建一个健全的公共安全感测量体系,需要深入了解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关键因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安全感除了受到社会稳定性、社会治安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也受到生活环境因素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和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尤其受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个体对于安全的预期不同,个人对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对风险的容忍度也就不同,并且还会影响其对安全感的评价。从理论上来讲,其影响因素可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来划分。

主体因素是指有关感受人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生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身体状况等生理本能对安全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性的安全感稍强;随年龄的增长,安全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身体健康状况越良好,其安全感越强烈。

——心理要素,包括神经类型、个体直觉、情绪反应、承受能力、精神状况等对安全感的影响。如果公民的心理综合素质良好,那么他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反应就会更加理性,对待社会问题更加积极乐观,安全感更加强烈。

——个人境遇,包括受害历史、文化程度、职业、地位、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对安全感的影响。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社会经历和现实状态的影响,是否有过严重的受害历史,婚姻状况是否持续稳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如何,都决定了个人的自我定位和社会认知,其安全感的标准也随之产生巨大的个体性差异。

——自卫能力,包括防卫技能、防卫意识、自卫器械等对安全感的影响。一般而言,自卫能力与安全感呈正相关,自卫能力越强,安全感越强。但是,过分的防卫意识以及自卫器械的使用,从侧面反映出了个人的不安全感和追求自我保护的渴望。

客体因素是指由于社会环境、事件、犯罪及后果引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治安,可以分为违法犯罪、灾害事故、环境秩序、受害损失、危害程度、道德秩序等六个部分。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在整体社会环境中,天灾人祸危及人们的生存,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危机袭来,安全感自然降低。

——管理控制,是政府在执法态度、罪犯惩处、犯罪预防、警民关系、治安管制等方面的表现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政府是公权力,公正执法、预防犯罪和融洽的警民关系都是公共安全感的有力保障。

3.公众安全感的若干临界点设置

正是这样,我们应当对公众安全加以系统设置。应当确定这样一些方面:

——健全的生存保障系统:主要是考察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一般认为,社会保障只有覆盖到80%以上,才可以被认为是完整的。

——良性发展的经济支撑系统:主要是考察经济增长率及其增长质量。一般认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应当维持在7%以上。

——公正合理的社会分配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