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彭阳县特色农业发展见闻
□记者 杨霏
夏日的彭阳,青山绿水,穿行在彭阳大地,映入眼帘的累累硕果,勾勒出了一幅特色农业美景图。
乘势赶超的热浪扑面而来,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村庄焕发新颜……
30年前,彭阳县仍处于传统农业中,粮食主导,牛耕刀割,观天识丰歉,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彭阳农业一片崭新气象,拖拉机助耕,节水灌溉,大棚崛起,园区承载,特色农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从以粮为主导到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作物,从重视解决群众的“吃饭”到重视解决群众的“花钱”,从农业基础建设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彭阳农业历经沧桑、历经风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草畜产业实现双赢
建县之初,彭阳县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推土机,他们坚持人修农田,坚持宽大平,从山顶到山下,一座山一面坡逐一治理。
随着国家扶持项目的实施,一台台拖拉机开进了山谷,坡地变梯田。近百万亩“三跑田”变为“三保田”,粮食产量翻了几番,农村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种粮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彭阳县委、政府把结构调整当作农民增收的关键,做好“稳粮、扩经、增草、强牧”四篇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草畜产业逐步做大的过程中,一批善抓机遇、信息灵通、市场观念较强和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草畜产业链条的延伸中脱颖而出。
2012年,古城镇任河村的肉牛养殖户杨存军投资150万元,建成山牛源牛肉科技养殖合作社,占地面积10亩。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饲养,肉牛毛光体壮,今年1月,他抢抓市场行情,及时出栏肉牛40头,赚了10万多元。
由于养牛投资大、市场变化快、农户顾虑多。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力求让全村养殖户多收益,杨存军积极争取县乡两级组织和农牧部门支持,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入园培训,常年聘请有经验的畜牧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让养殖户底气更足。全村发展5头以上养牛户106户、10头以上养牛户50户,肉牛饲养规模占全村饲养规模的67%。
对草畜产业发展而言,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方向。彭阳县以地膜玉米、辣椒、黄花菜、中药材和小秋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红河、茹河流域为核心的10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带,以新集、古城、王洼、交岔为核心的60万头(只)肉牛、肉羊产业带,以小岔、冯庄、罗洼为核心的百万亩紫花苜蓿产业带,以孟塬、草庙、白阳为核心的40万亩旱作节水农业产业带。
如今,种草养畜成为彭阳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截至去年年底,草庙乡紫花苜蓿留床面积突破10万亩,仅牧草一项每年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
彭阳辣椒让农民富起来
进入7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新集乡白河国家级拱棚蔬菜示范园区椒农的心情也像这炙热的天气一样变得火热起来。硕大的辣椒缀满枝头,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农民的脸上。
塑料大棚内,到处可见农民忙碌采摘辣椒的身影。在白河村长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忙着和农民经纪人马秀会交易,一袋袋辣椒过秤,装袋,抬上卡车,运往全国各地……
从过去满足于“小富即安,温饱即安”,“春夏种粮不种钱,秋冬种土不种田”的现状到如今辣椒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是彭阳县干部群众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产业选择是关键。通过多次探索,彭阳县选择耐旱经济作物——辣椒作为主打产业来抓,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借一棵小小辣椒,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积极奔小康。
示范基地带动一方发展。彭阳县建立了“彭阳辣椒”生产基地10万亩,建立了白河、红河、马洼等集中连片示范园区10个。引进了亨椒1号、红椒、朝天椒和美人椒等一系列品种,开始了以青椒为主向青椒、干椒、线椒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的引进、培训、推广,辣椒产业越做越大,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180亩,引进龙头企业8家、营销大户50多家,形成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西安、宝鸡、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网络和信息、技术交流互动机制,90%以上的辣椒实现了区外销售。
为了保护农户切身利益,降低产销风险,彭阳县还组建了20多家辣椒专业合作社,实行场地直销,减少中间环节,保护收购价格,将单兵作战的农户与种养能人、农业经纪人紧紧捆绑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经得起市场风雨的“集团大军”,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一项产业,一份希望,彭阳辣椒承载着众多农民致富的梦想。
“政府引导我们种辣椒,每棚产鲜椒5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4元的价格卖给合作社,除去成本,每亩地净赚7000多元,比种玉米划算得多。肉厚、体积大、品质好的辣椒根本不愁销路。”多年前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的白河村村民叶长会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今年彭阳县共定植辣椒8万亩,预计年产鲜椒20万吨,其中7月至10月日平均上市500吨,预计全年每栋大棚辣椒销售收入在7000元左右,总收入3亿元以上,成为西北地区的辣椒产区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评审,今年2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彭阳县为“中国辣椒之乡”。这标志着彭阳辣椒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张名片。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从昔日“养鸡为油盐,养牛为种田,户户都种粮”,到如今渐入佳境的特色农业为彭阳农民打开了致富大门,在广袤的原野上绘就了一幅丰收的新图景。我们相信,30年农业的铿锵脚步必将带来今后更大的飞跃。
(原载2013年7月24日《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