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官当为民作主

做官当为民作主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做官当为民作主外地做官的隆德人和在隆德做官的外地人,廉洁奉公,为民作主者有齐礼、常星景、卢世、张文源等。齐礼上任后,及时稽查、破案,捕凶手抵罪。有一吏中年未婚,廉洁刚直,家遭三丧而无力葬埋,齐礼赠俸银20两助葬并为之娶妻。顺治十七年七月,常星景主持葺修隆德城墙,共历时9个月。张文源在任期间,屡断奇案。新郎曲体,双手捂下体,死于洞房门槛。掌灯验尸,确系尖物刺阴囊致死。
做官当为民作主_文化隆德

做官当为民作主

外地做官的隆德人和在隆德做官的外地人,廉洁奉公,为民作主者有齐礼、常星景、卢世、张文源等。

齐礼(1045~1460年) 字克敏,明陕西省隆德县里仁里人。高祖齐长汉,父齐庄,为陕州知州,敕赠奉训大夫。齐礼幼入邑庠,乡试不第。正统丁已年(1437年)荐乡贤授官。甲子(1444年)春二月,擢升隆庆州知州。不久,母丧丁艰。除服知河南陕州。景泰元年(1450年)边防多事,上谕凤阳太守总督边事,移檄齐礼为副。事平,调任贵州黎平府知府。因不服水土感疾而逝。生二男一女,孙男三人。长孙齐廷圭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甲进士。

齐礼在陕州任知州时,除弊宽政,教民作业,均赋役、修学堂,科登进士3人。设救济院,收养鳏寡孤独,亲奉衣食。修本州车路30余里,建州西太阳渡口。

前任知州即将卸任期间,州城外二十里铺弃无名尸一具。齐礼上任后,及时稽查、破案,捕凶手抵罪。有一吏中年未婚,廉洁刚直,家遭三丧而无力葬埋,齐礼赠俸银20两助葬并为之娶妻。调督边事时,陕州民众相送20里。督边期间,筹划便民,“民无转输之劳,迁无乏食之苦”[2]

齐礼勤于边事,两袖清风,死后,“唯橐书故衣而已”。其子扶柩归葬。进士承事郎刑部主事长安邢简为其撰写墓志铭文,进士承事郎刑部主事高凌刘杰为其丹篆墓碑圭额,进士承事郎都察院山西道监察御史咸宁李益为其书写碑文于碑石。

常星景 生卒不详,山西翼城县人。清顺治初举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秋任隆德县知县。康熙五年(1666年)升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迁吏部稽勋员外郎。常星景任隆德县知县期间,“舍残恤累,政美刑清”,“以扶危救敝为己任”[3]

隆德县城旧有文庙学宫,“然事出草创,因陋就简,略而弗备”。常星景“以造士为务”,以为“国家之气运,由于人才之盛衰,实由于学校之兴废”。希冀读书人“以圣贤易其心,不以圣贤易其貌,思以读书泽其性,不以读书泽其名”,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慨然捐资并劝捐各方,在县城北隅旧址主持修葺文庙学宫。“木朽易之,漆脱饰之,瓦缺补之,雕损更之,殿扉宫墙之未缔造者,创构之。”[4]十月竣工,其中建先师正殿5间,东西两厢12间,启圣祠3间,戟门3间,棂星门坊3间,名宦祠3间,乡先祠3间,明伦堂3间,儒学门3间。明伦堂东南隅建文昌宫,棂星门外建魁星阁,阁前建泮池一方。学宫围墙360丈。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常星景主持葺修隆德城墙,共历时9个月。“百堞于焉维新,崇墉飞楼亦以敞丽,且增筑重垣焉。”城周3里许,高3丈6尺,基宽3丈6尺,上宽1丈8尺,常星景题匾东门楼曰“六盘耸翠”,南门楼曰“美高屏峙”,北门楼曰“象凤环襟”。其费用“不敢糜公之饷,不敢劳民之力”,全系倡劝各方输资,民工市材。

康熙二年(1663年)常星景撰成《隆德县志》,共二卷。卷一分载沿革、山川、户口、田赋、物产、坛祠(公署附)、河渠(堡、墩、铺、古迹附)、风俗、官师。卷二载学校、人物、灾异。其自序曰:“邑何为而志?以纪山川,以划封洫,物采风尚,载肆载物极重哉。”“后之君子翻阅斯帙,山川封洫,粲然在目;物采风尚,约略可睹。”时人评康熙《隆德县志》“传之于祀,永垂观摩可也”。此志“质而且赡,整而且实,允足以炯垂法戒,藻饰国华。故志成而吏有法守,事有章程,户口赋役有征,文物食货有记,河渠之要,亦因有考。据此岂一方之所系哉”!常星景喜诗文,有《修城记》《重修文庙记》等文及《六盘山诗》《美高山诗》《灵湫诗》《莲花池诗》等数首载于民国本《隆德县志》。

卢世img128字岱芝,生卒不详,湖南长沙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莅任隆德知县。时逢天旱,土地龟裂。卢世感念夏禹疏河,尽力沟洫,周人治野,分道径途。凡关心民生者,无不兴修水利。于是和督带精选右旗魏椒屏勘察城西水势,筑坝修渠。月余,竣工,定名“惠民渠”,长15里,可灌沙塘、联财农田200余亩。

光绪十九年(1893年),卢世堃又建“峰台书院”。离任后,百姓感念其开渠办学诸功惠,于该书院为其建立生祠,名曰“卢公祠”。

张文源(1869~1941年) 字会廷,清末民初甘肃隆德沙塘页河村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举,癸卯科进士,授四川彰明县知县。

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张文源莅任彰明,悉心民情民事,治理河患,发展农桑。彰明地僻民穷,是年,天大旱,山内缺水,稻子栽种不及往年一半,农民流离失所。他数次请于大府,免征租赋;设立赈局,劝捐放赈,并帮助乡民修堰垦荒。一家无力者,数家联营。彰明县以农为主,不事蚕桑。他首设蚕局,将署中历收月费拨归蚕局,建立养蚕传习所、试验场,推广植桑养蚕。县治城北频河,河床屡遭冲涮,数十年修堤费用不可数计,而成效甚微。他亲度水势,于河流中游马家沱筑堤坝数里,先杀水势,改水东向,然后于城北造堤,水患始灭。

张文源在任期间,屡断奇案。

宣统二年(1910年)初夕,县西30里徐家庄报案,说本村徐生员之子娶亲,新娘以锥刺新郎阴囊致死人命,乞请查验。时值天阴欲雨,仵作不齐,夫轿不备,或劝明天出衙。张文源驰马至庄,见徐家残宴未撤,花烛尚明。新郎曲体,双手捂下体,死于洞房门槛。他软语询问新娘,新娘回答:“我与徐家素无冤仇,何须杀夫守寡!即便杀人,也应更深夜静,何必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见新娘悲而不惊,方寸不乱,语言由衷,心里称奇。掌灯验尸,确系尖物刺阴囊致死。后尻粪便狼藉,其余处干干净净,唯门口污血一滩。循血点寻至院外竹林,一新笋旁有新屙粪便一堆。张文源凝视良久,又蹲于其处比试,新笋恰刺阴囊。即判言:“杀新郎者为新笋而非新娘。”原来竹笋突长,恰恰刺于正在大便的新郎阴囊部位,新郎负痛身倒,笋刺更深,挣扎至新房门口而死。张文源回衙时,大雨如注。自语道:“为官者,切不可贪逸图舒,延误大事。我若天明出衙,雨洗血迹,不知谁将含冤乌盆之下!”

宣统二年(1910年)秋,有吴氏状告16岁小女失踪。言数日前其女领黑犬翻西山串亲戚,杳无音讯。张文源先差衙役寻找黑犬,见犬在吴老爷父亲新茔前爬卧,低鸣不去,他怀疑霸道的吴老爷杀女陪葬;继而又想,杀女必在家中,家犬爬卧墓前,必与修墓人有关。他冒着丢官杀头的危险执意启墓寻尸,女尸在棺下埋藏。讯问修墓人,真相大白:修墓人见女子姣好,奸污后致死,埋于墓圹中。张文源要对渔肉乡里的吴老爷治不查之罪,吴老爷以愿罚巨金并赡养吴氏得免,修墓4人被判辟刑。

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外国商人高价收购牛皮,乡民之牛多在夜间被窃剥皮。百姓联名上告,张文源掷状纸于地说:“本官上祀神灵,下牧群民,审理命案,应接不暇,那有功夫管牛。”夜间却改装领捕快兵勇潜藏等候,捕捉盗牛团伙数十人,并供出盗首窝主,一一拘捕,罚以巨款,赔偿损失。偷牛剥皮之事不再发生。

张文源任彰明知县三载,断案种种,著有《彰明政要》一册。

宣统三年(1911年)冬,张文源补授四川内江知县,住成都候缺,参加“川汉保路会”,反对向外国出售铁路主权,民国2年(1913年)返里。

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张文源联合甘肃知名人士张伟、刘尔炒、段鼎臣等发表声明,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民国7年(1918年),以甘肃省代表出席国民大选。民国11年(1922年)受刘尔炒聘请参加编纂《甘肃通志》。民国12年(1923年)任甘肃庆阳、天水厘金总办,平凉第一科科长。民国17年(1928年),张文源任甘肃静宁自治区区长。莅任期间,提倡女子解放,组织天足会,创办静宁第一所女子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