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说中国的“两河文明”

说中国的“两河文明”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其中长江文明的文化地位迅速提升,尤为引人瞩目。专家们的论述更是让人们从文化和历史的深处,透视了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品位和形态。总之,长江文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我们重新审视长江这一中华文明的摇篮。
说中国的“两河文明”_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8.说中国的“两河文明”

——序《长江文化论集》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古代的四大文明都是由大江大河孕育而生。在中国,黄河被称为母亲河。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发现的增多,关于中华文明发祥的研究,成果迭出,不断改写中国文化史和文明史。比如黑龙江流域文明、珠江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三江源文明等,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发祥地。其中长江文明的文化地位迅速提升,尤为引人瞩目。在长江文明,人们发现了中华文明的三座里程碑。一是1975年至1980年在距金沙江不远的云南禄丰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它与此前发现的云南元谋(金沙江南岸)猿人、长江北岸的安徽和县猿人、湖北长阳猿人等一起,雄辩而有力地昭示:长江流域是人类起源、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二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以干栏式建筑、稻作文化和陶、骨、木、象牙等原始艺术精品展露出我国南方文明的英姿,彪炳世界。三是1980年至1989年发掘的三星堆文化,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遗址,是南方青铜器文化的突出代表。嗣后几千年间,沿长江两岸,又形成享誉古今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大放光彩。也就是说,在人类起源、中国文明花开南北、中华文化群雄并起这样三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长江流域文明无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怪乎,有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也应该统称为两河(长江、黄河)文明。

许多年前,著名作家张承志发表了他的著名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把北方的大江大河的魅力宣泄殆尽,使人神往不已。今天回望一下这部影响广泛的小说,毋宁说它的艺术魅力更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大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川之美。以河流来观中国,这是何等独到的角度。可惜张承志只写了北方的河,视野未及长江和南中国,这几年来,在黄河文化研究的影响下,长江流域文明或长江文化也在长江水利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等举世瞩目的壮举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和话语。长江流域的古建筑、遗址、遗迹、自然景观等被整合在一个统一的视域里,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和艺术风格,让人对长江的伟大刮目相看。长江与黄河在文化上相提并论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把他们的目光从长江之尾一路溯源而上放眼整个长江流域,决定举办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展览展演和专家论坛。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意和创新。张家港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这许多年来一直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有这样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开放的胸襟,张家港人将永不言败。假如说,张家港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是以其自我完善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和可模仿的标本的话,那么,立足长江,放眼长江文明,展现长江文化的五彩斑斓,推进长江文明的伟大复兴,就是张家港人在以新的境界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贡献一己之力。这是否标志着张家港市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张家港人有志于在长江流域文明上做出新的文化篇章。未来的张家港将浓缩一部长江文明史,成为长江流域11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窗口,在促进长江生态、经济、社会、城乡、文化统筹和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次长江流域11个省市自治区民族民间文艺展览展演和专家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这次展览展演和专家论坛在发掘和展现长江流域文明上又有新的气象。过去人们一般更多地关注长江文明中的自然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考古发现、历史遗址等),而此次侧重于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过去为人忽略但却同样是长江流域人民的伟大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展示,把它们放在同等的文化地位进行宣扬,这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流域文明的内涵和内容。专家们的论述更是让人们从文化和历史的深处,透视了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品位和形态。我认为,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长江流域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具有三个伟大的历史特征:一是具有多民族性,11个省市自治区,从雄伟的青藏高原而下,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长江两岸居住着藏、白、彝、纳西、土家、汉、回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使长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最典型的结构形态;二是具有原生性、原始性、源头性,长江流域文化保存着丰富的原生态民间文化,是长江文明的活化石,有些文化形态非常古老而独特,有些文化形态具有极强的传播力,穿透历史时空,横贯中华大地;三是具有长江生态的地理地貌特性,像川江号子、长江传说、民间节庆、民间信仰、风俗民情,无不具有文化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感天动地,惊鬼泣神。

总之,长江文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我们重新审视长江这一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本集子中所收长江流域诸专家的论述,是这种重新审视的一批重要成果,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有所启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是本次展示展演和专家论坛的联合主办单位,谨借此机会向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社会各界表示谢意,向关心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和弘扬的各地民协组织、民间文化专家和张家港人民表示诚挚的敬意!

是为序。

2005年10月

(《长江文化论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