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黄杰将军简介资料_国民党黄杰将军的资料

黄杰将军简介资料_国民党黄杰将军的资料

时间:2022-01-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杰将军简介资料_国民党黄杰将军的资料黄杰,黄埔一期生,官至台湾“国防部部长”。北伐期间担负蒋介石警卫。中原大战期间,黄杰所率第二军表现出色,被称为国民党军中坚。黄杰飞黄腾达的转折点发生在济南事变期间。黄杰处事虽然精明,政治上却比较模糊,当时正值民族生存危亡之际,安内与攘外,孰轻孰重,是所有国民党将领必须考虑的大问题。然而中央军在黄杰这样的少壮军人带领下,战斗力大有提高。

黄杰将军简介资料_国民党黄杰将军的资料

黄杰,黄埔一期生,官至台湾“国防部部长”。北伐期间担负蒋介石警卫。中原大战期间,黄杰所率第二军表现出色,被称为国民党军中坚。长城抗战时,黄杰率兵出战,在南天门、古北口一线与日军抗衡,因作战有功,获青天白日勋章。后指挥远征军反攻缅北,打通史迪威公路。

“济南事变”发生,蒋介石开始逐步认识到黄杰的价值:绵里藏针,秀气内蕴,是块带兵的好料子。

烈日炎炎,正值午休时分,偌大的黄埔岛几乎看不见人影,就连飞鸟也敛起了翅膀藏在树阴下。军校校长蒋介石心血来潮,抹去满头的汗珠,穿戴整齐,在校园里巡视、了解情况。

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蒋介石的脸上挂着一层阴云,几处哨位的情况都不能让人满意,有无精打采者,有离开哨位躲在阴凉处者。气得他当场训道:

“似这样禁不起苦累,怎么上得了战场,怎么配当革命军人!”

直至走到学校大门前,他的眼睛才一亮,正在轮值的第三队学员黄杰就像一支标枪笔直地挺立在阳光下。

见到蒋介石走近,黄杰抖擞起精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有力而干净,眼神坚定而清澈。

蒋介石在心里赞许了一声,他是军人出身,知道个中辛苦,在这样火热毒辣的阳光下,硬挺挺地站几个时辰并非易事,那是需要毅力和体魄的,斯文如书生一般的黄杰却能做到这一点。

他的观察很仔细,注意到黄杰的军裤外侧有一片血渍渗了出来。蒋介石走上前去,拉过黄杰的手,摊开来一看,竟发现指缝间藏着一枚图钉。黄杰腼腆地解释:他担心在岗上中暑误事,所以头晕时就用图钉扎大腿,以保持清醒。

听了此言,蒋介石大为感动,这种精神,正是他要大力提倡的。

黄杰,湖南省长沙县人氏,1903年11月2日生于长沙县朗梨乡一个耕读之家。早年就读长沙岳云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平心而论,从黄杰进入黄埔始,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这个湖南伢子乍一看,并不显山露水,各科成绩也在中上游之间。蒋介石也曾召见过几次,对答之间,中规中矩,也没有特别出彩处。所以,蒋介石对黄杰曾有评语:朴实严谨,可以基层带兵。这段话虽无贬义,但也说明,在蒋介石心里,黄杰并无大将之才。

但是这一幕,却从此改变了蒋介石对黄杰的印象,他是个注重细节的人,认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黄杰的表现,说明了此人有韧劲,有责任,有毅力。假以磨炼,才堪大用。

黄埔军校毕业后,黄杰分在军校教导团任侦察排长,二次东征后已升至营长。北伐时期,他是被编在何应钦的东路军,在松口战役中负伤。伤愈归队,又参加了龙潭大战,到二期北伐时,已经是第二师第7团团长。由此可见,黄杰的仕途非常稳定,一步一个脚印。

黄杰飞黄腾达的转折点发生在济南事变期间。当年,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期北伐,主力沿津浦路北上。1928年5月1日,攻占济南。第二天,蒋介石也将总司令部设在了山东督办公署。

蒋介石现在很担心,他已经预感到危险在逼近。果然,为了阻碍南京政府统一中国,日军横刀勒马拦在了济南城前。大炮就架在城墙下,装甲车横冲直撞,战争的气味已经浓得刺鼻。

5月3日,日军进入了济南城,杀我同胞,绑我官员,没有他们不敢干的。蒋介石又惊又惧,他不能冒着与日军全面抗衡的危险,自忖还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唯有忍让一途。因此严令所属部队,不许向日本人还击一枪一弹。

济南城乱了套,因为日军的冲击,中国军队乱不成军,蒋介石也感到岌岌可危。在血腥的刺激下,日本兵已近乎于疯狂,说不定就能把他这个总司令部给端了。想到这里,他不禁一身冷汗,倘若他这个总司令也被日本兵绑了,那面子就丢大了。然而想全身而退已经不容易了,日本兵占领了济南的关口要隘,他的身边也缺乏有力保护。正在仓皇间,黄杰率领一队精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刚刚接到消息,立即赶来护驾。

因为撤得匆忙,除了几匹军马,几无任何代步工具,日军已接近总司令部,蒋介石慌得打马飞奔。这就苦了黄杰率领的卫队,只能是徒步在后面追赶。黄杰担心有闪失,命令部队咬牙跟上,不准掉队,一定要保证总司令的安全。

打马出了济南城,蒋介石才喘了口气,再回头看看自己的贴身卫士,早不见了踪影。倒是黄杰气喘吁吁跟在马后,其部下也是一个没落下。见蒋介石停下马,当即在周围布置好警戒线,真个是训练有素。

总司令部撤到了党家庄。这一夜,蒋介石辗转反侧,中宵起床,绕屋而思,却见窗外黄杰持枪而立,机警得像一只豹子。蒋介石也不由一阵感动。北方的春夜,风冷露重,黄杰虽然是他的学生,也挂着团长衔呢,却干着这站岗放哨的事,可见其一片忠心。

从此以后,黄杰从一大帮黄埔同学中脱颖而出,中原大战时已升至旅长,不久,又升任为第二师师长。要知道,第一、第二、第三师都是由黄埔的老底子组成,真正的子弟兵,以前都是由刘峙、顾祝同这些重量级人物担纲的。现在黄杰居然也染指了。在黄埔一期生中,除了胡宗南有这份优宠,黄杰已经是蒋介石最欣赏的二号人物了。

口拙而心巧,貌似忠厚,其实颇有心计;忌惮黄埔同窗徐向前,七里坪同门相煎。长城抗战,第二师表现有目共睹。

黄杰处事虽然精明,政治上却比较模糊,当时正值民族生存危亡之际,安内与攘外,孰轻孰重,是所有国民党将领必须考虑的大问题。但黄杰不为这个烦心,他只是听蒋校长的,所以,他打内战是员悍将,打日本兵也不含糊。

中原大战期间,黄杰任第二师旅长职,负责坚守陇海线,以保障津浦战场的攻势。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急欲突破蒋军防线,策应津浦战场。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

此战之惨烈让人不忍目睹。当时正值雨季,连日暴雨倾盆,战场已成泽国,双方官兵都在泥浆中厮杀,血水漂了几十里地。西北军一向顽强,以擅打恶仗著称。他们以为中央军还像过去一样,仗着蒋介石的宠爱,不改一贯的娇骄二气,是撑不住几个回合的。

然而中央军在黄杰这样的少壮军人带领下,战斗力大有提高。每逢作战,黄杰都将指挥所设在最前方,和士兵一起吃大锅饭,一起滚泥地。主将如此,三军用命。西北军使出全身解数,终不能越雷池半步,蒋介石也因此称誉第二师为“国军中坚”。

不仅如此,第二师还腾出手来向西北军发动反击。黄杰向师长顾祝同献计道:西北军长期过着苦日子,都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如果以声色酒肉相引诱,怕是立马斗志全无,就好像当年张良一支箫可以吹散项羽八千子弟兵。

顾祝同将黄杰之计告知蒋介石,蒋连连赞道:“此乃攻心之计,对付西北军最管用了。”于是陇海战场变成了欢乐场,夜夜笙歌。蒋军前沿阵地挂起了大幅标语:欢迎西北军兄弟同乐。在真刀真枪面前从不含糊的西北军在这“银弹”、“肉弹”面前土崩瓦解。

中原大战硝烟刚熄,黄杰又参加了“围剿”鄂豫皖苏区的行动,他的对手竟是他在黄埔军校的同窗徐向前。徐向前在黄埔时的表现与黄杰类似,不显山不露水。黄杰最怵的就是这类人,以为像自己一样有城府。其实徐向前年轻时性格本来就内向,而不是像黄杰那样刻意装出来的。

此战,徐向前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张国焘乱指挥,徐向前不能按照以往正确的战略战术,只能与蒋军硬碰硬,将主战场放在了七里坪,集中了鄂豫皖苏区最精锐的红军,要与对手一决高下。

同门相煎,互相手下都不留情,双方将士都有一个共识,这是他们平生经历的最悲壮、最激烈的一役。这从彼此的伤亡数字即可窥斑见豹。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第二师的官兵伤亡达到了两千多人。

黄杰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上,首先利用其火力强的优势,命令全师所有山炮、迫击炮一齐向红军阵地展开轰击,汉口的飞机也赶来助战。一时间,红军被压迫在战壕中没有办法,被迫撤过倒水河迎战。

过了倒水河,就轮到红军发挥了,倒水河虽然水深不过齐腰,宽不过百米,但却起了迟滞对手攻击速度的作用,再加上没有地形地物的掩护,过河的蒋军都成了红军的活靶子。

这一幕黄杰在望远镜中看得分明,冷笑一声,拉出了机枪队,充当渡河先锋,由于红军枪支性能差,射程不够,一时又被蒋军所压制。

眼看着蒋军大队蜂拥过了倒水河,红军阵中突然一阵呐喊,大队红军冲出,主动出击,待够着射程内,排枪齐鸣,蒋军未及登岸,已是成片倒下,于是纷纷后退。

黄杰的攻击虽然受到了挫折,但红军在滩头设立的阵地也尽现在其眼前。于是蒋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炮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排炮的轰鸣中,红军根本立不住脚,只能再一次向纵深退却。www.guayunfan.com

徐向前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战局的发展,黄杰的这一套打法他非常熟悉,都是黄埔课堂上教过的,不是取法于德国,就是取法于日本。红军一时处于下风,非战之罪,而是实力上的欠缺,武器上的落后。

徐向前决定要换个打法,发挥红军近战的优势,用以抵消蒋军火力上的优势。

于是红军主动地放蒋军攻上阵地,然后一跃而起,冲进敌阵,进行白刃战。要知道,拼刺刀是红军的基本功课,是长项,对付蒋军一向管用。

最初,黄杰挺高兴,以为拿下了阵地,但打着打着,发现了不对劲,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阵法了,只是一场混战,完全是一种充满着原始味道的厮杀。而他的部队,在这种纯粹的厮杀中,原有的火力优势则变得毫无用武之地,反而完全处于了劣势。黄杰不由地暗暗佩服徐向前的高明之处。敌弱我强尚且如此,如果调一个位置,他怕在徐向前面前走不了三个回合。

在红军的大刀片子和刺刀的铿锵声中,蒋军胆寒了,由此而产生的溃退竟扯动了整个阵脚,红军乘势追击,竟杀到了黄杰的指挥所前。

黄杰果然有韧劲,他在咬牙苦撑,哪怕他的司令部一度被红军占领,连电话机也被抢了,都不曾打过退堂鼓,重新组织兵力,形成与红军的对峙。

然而当红军鸣金收兵时,黄杰却不敢乘势追击,还打算撤出战场,他担心中了徐向前的“拖刀计”。从在黄埔时起,他就认为徐向前不好琢磨,这种心理一直延续到现在。

黄杰多虑了,其实红军也伤亡惨重,损失兵力不在两千以下,徐向前纵然有心击败黄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才决定连夜撤兵。

这件事对黄杰刺激很大,认为自己缺乏“最后之坚忍”,才让他人坐收全功。

从鄂豫皖战场撤下不久,黄杰又参加了长城抗战,从内战转到御侮战场。第二师全体官兵士气为之一振,保家卫国才是军人价值的真正体现。

第二师被编入了由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组成的华北第八军团,与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刘戡的第八十三师并肩战斗,都是一色的中央军嫡系。

作为军中主力,第二师赶到南天门时,战略要地古北口已经丢了,于是就地结阵,形成与日军的对峙。而作为先锋的二十五师由于在和日军对古北口的争夺中损失惨重,因此作战的任务基本上落在了第二师和第八十三师身上。

在布置阵地时,黄杰犯了个错误,他认为左翼险要制高点八道楼子地势陡峻,攀登不易,故仅派一连士兵守卫。谁知日军乘夜色掩护,偷袭而成。一夜之间,利害相易。

所以,南天门一战打得实在艰苦,日军得地势之利,复以陆、空军联合作战,步兵群一波接一波掀来,曾几度冲上阵地,与守军在工事中肉搏。

自打与徐向前交手吃了亏,黄杰在练兵时就多了一项内容,对肉搏战尤其重视。其实,打肉搏,打近战并不全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勇气。现在与日军对垒,根本不要动员,战士们都是红着眼睛往上冲的。黄杰所部的一位叫做王政的黄埔七期生如此道:“国难日亟,非热血无以救亡,虽物资远逊敌人,负此大好头颅,终能抵抗也。”

易水悲风,哀军必勇,将士用命,第二师官兵在南天门以伤亡官兵3104人的代价阻挡了敌人整整8天,其表现有目共睹。

蒋介石对黄杰也愈趋器重。

1935年,黄杰调任税警总团中将总团长。说起税警总团,故事多多,它原来归属财政部。说起来可笑,当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也想过过带兵的瘾,1930年特地从欧美进口了一批武器,挑选精干,成立了这支部队。宋子文欧化得厉害,他当然看不上黄埔军校出来的土包子,带兵官都是由美国军事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担纲,比如王赓、孙立人等等。

宋子文财大气粗,税警总团的待遇装备在全国一流,就连黄埔嫡系也自愧不如。所有武器都是从德国和捷克进口的,排级军官就穿上黄呢军服了。

蒋介石看着不顺眼了,别看宋子文是他大舅子,但也不能让他抓军队。所以他打定主意要改造税警团。于是派去了黄杰,担任中将总团长。

黄杰在黄埔系内并不热衷于拉帮结派,但挖起别派别系的墙脚并不陌生。在税警总团,他是一心想把第4团团长孙立人挤走,使税警总团成为清一色的黄埔天下。但是孙立人的来头也很硬,宋子文宁愿和蒋介石撕破脸也要力挺这员勇将。再说孙立人的第4团训练成绩在税警总团无人可及,也没有理由硬撤。于是双方勉为合作,但矛盾却由此产生,并一直延续到国民党撤离大陆后。

有黄杰任税警总团长,蒋介石也放心了许多,不再予以钳制。税警总团也开始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很快人数就达两万人,几乎就是一个集团军的规模。

在税警总团,黄杰展开手脚,开始了大练精兵的行动,他以总团为家,夜以继日地训练部队。在他的严格治理下,税警总团如同磐石一般,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等各方面都与旧中国新、老军阀的军队截然不同,这支精锐部队不是国防军强似国防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税警总团走上了淞沪战场,负责镇守刘家宅一带阵地。甫一交手,日军就发现遇到了劲敌,对方不像其他中国军队,多逞血气之勇,那仗打得有板有眼,攻防有序。特别是神枪手多,日军一个冲锋下来,不仅未能得手,还得丢下几十具尸体。

闻鼙鼓而思良将,黄杰一切唯才是举,抛开了门户之见,火线提拔,任孙立人为第二支队司令。同时命令,全军投入战斗,凡伤员者,只要能卧地射击,一概留在战场,继续战斗。

在黄杰的指挥下,在整个淞沪战役期间,税警总团被公认为最出色的作战单位之一。

阵地失守,堂堂国军中将,也尝铁窗滋味;知耻而后勇,松山血战,终洗耻辱。

因为税警总团的出色表现,上海抗战后,税警总团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隶属第八军,黄杰担任第八军军长,并调到第五战区,划归李宗仁节制指挥。

1938年5月,原在豫北的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突然从濮阳一线强渡黄河,攻陷鲁西,企图占领兰封,随后直取开封、郑州,与沿平汉线南下的日军会攻武汉。“得中原者得天下”,日军大本营在讨论这次作战意义时一致认为:“只要控制中原,实际上即能支配中国。”

中国方面也知道此战的重要性,蒋介石亲赴郑州指挥,调集精兵,发动兰封战役。因为土肥原师团的冒进,已经陷入中方军队的包围之中。

黄杰的第八军负责镇守归德,以防驻徐州之日军十六师团增援。蒋介石信得过黄杰的韧劲,认为他才最适宜守归德。

黄杰对蒋介石调他赴豫东参战感到高兴,他自信第八军到豫东后可以打个胜仗,然后他就能由军长升任军团长。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胡宗南于数月前升了第十七军团军团长,让他既眼红又充满希望,因为按照惯例,黄埔一期生升官胡宗南领先,第二就应该轮到他黄杰了。在去归德途中,他已经开始要别人向他推荐好的幕僚人才了。

与此同时,日军为解土肥原师团之围,也调派十六师团日夜兼程,杀奔归德而来。黄杰的第八军抵达归德后归汤恩伯指挥。没过几天,其在驻守归德外围阵地砀山的第一〇二师就遭到日军十六师团的围攻。

欲取归德,先取砀山。日军一上来就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排炮齐轰,一〇二师顿时陷入火海之中。于是连连向黄杰告急。

眼看着形势危急,黄杰只得向汤恩伯求援。哪知汤恩伯给他一个电报,搞得黄杰哭笑不得,“砀山不可失,砀山不必守”,就是说到时候你退了,你不能怪我汤恩伯,我没叫你退,砀山不可失啊,他又说砀山不必守,就是说你再守也守不住,最后都战死了,也是于事无补。

在日军十六师团疯狂进攻中,一〇二师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从砀山撤到归德,除伤残官兵外不足两千人,已失去战斗力。砀山失守后,日军十六师团于2日后,进入归德以南的柳林集附近,与早已窜至归德以东的师团配属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对归德外围阵地发动猛烈攻势。

中国士兵在阻击增援土肥原师团的日军,遗憾的是黄杰却丢了归德,输掉了这场战役。

第八军军部设在归德城西的一所中学内,此时站在军事地图前的黄杰面色灰黄。由于归德与郑州、亳州之间的所有有线通讯已被切断,两日来,黄杰通过无线电联络蒋介石请求指示,一直未能叫通,此时薛岳所部,正在加紧围攻土肥原师团,无派兵增援的希望。面对日军十六师团的围攻,黄杰的第八军孤立无援。为了免除全军覆没的危险,黄杰被迫撤出了归德。

由于负责打援的黄杰丢了归德,让日军十六师团冲了过来。眼看着就要腹背受敌,于是一声鼓噪,中央军纷纷而散,兰封战役就此画上了失败的句号。

平心而论,这非黄杰作战不力。因为单凭第八军的力量抗衡日军一个精锐师团,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既然15个精锐师整整打了九天都吃不下伤亡累累的土肥原师团,就应该理解黄杰丢归德的客观原因了。

然而蒋介石却把脸沉了下来,事后追究责任,认为黄杰丢归德是导致兰封会战失败的重大原因,不仅撤职查办,还要上军事法庭。

想不到挂着中将军衔,深受蒋介石宠爱的黄杰竟关进了深牢大狱。这让许多人都不解,蒋介石护短是出了名的,为什么这次却不念旧情。

有人说这是何应钦在报复,原因是他的侄儿何绍周在淞沪之战中被黄杰火线撤职,而且还捅到蒋介石那里,让他很丢人。打狗还得看主人面,黄杰平日里受自己恩惠不少,怎么如此翻脸无情。所以,他坚持要追究兰封会战的责任。

其实,只要蒋介石一心想保黄杰,何应钦的意见完全可以不理会。没想到桂系大将白崇禧也借题发挥,说蒋介石处事不公,偏袒黄埔生。像这样大的一场失败,也不追究责任人,从此军法何在?

各方夹攻下,蒋介石只能委屈黄杰一回了。

到底是同根相连,黄杰入狱,让一大帮黄埔同学看不下去了。黄杰平日里人缘又好,如陈诚、胡宗南、汤恩伯这些重量级的人物都为他说情。要知道,陈、胡、汤号称“军中三鼎甲”,平日里互相争雄斗狠,互挖墙脚,但他们对黄杰,却都是称兄道弟,亲热得很。

蒋介石对黄杰本来就很宠爱,如今将他送到监狱也是不得已,因此一直找机会放黄杰一马,让他戴罪立功。

1944年发生的滇西战役尤其是松山血战,终于为黄杰一洗前耻。

从监狱出来后,蒋介石并没有让黄杰直接带兵,而任其为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很多人都认为,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将黄杰这样久经沙场的将领闲置是个绝大的浪费,太可惜了。蒋介石对此无动于衷,他只淡淡地道一句:“黄杰若是只虎,总会出笼的。”

现在,他终于将笼门打开。

别看黄杰被冷落了好几年,但一出山,就看出蒋介石对他的器重,在第六军军长位置上转了一下,就接宋希濂遗缺升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负责滇西反攻作战事宜。

滇西作战是在缅北战役基础上形成的。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了策应缅北方面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强渡怒江,分别由第二十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攻占腾冲与龙陵。

面对着作战地图,黄杰眉头紧锁,要想破龙陵,先要啃松山这块硬骨头。日军第五十六联队的工兵八个月苦干,把整个松山建得如铜墙铁壁。大小堡垒如星罗棋布,均用碗口粗的树干盖上数层,再覆以一米以上的泥土,中间还铺盖着厚钢板。碉堡群之间配有各种重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网。另外,在这一要塞阵地中还设有粮食库、弹药库、被服库、材料库,以及一个小型发电站,粮弹储备均在半年以上,守军兵力多达三千余人。所以,日军狂言:中国军队不阵亡十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中国方面由第八军担任主攻任务。

不是冤家不碰头,这第八军军长正是当年在淞沪战场被火线撤职的何绍周。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刚刚下了道死命令,必须限时攻下松山,否则自军长以下,一律军法从事。

一股凉气从何绍周心中升起,这卫立煌一向就对黄埔生有成见,再加上和他结下梁子的黄杰,一旦作战不利,连个理由都不需要找,立马就可以公报私仇,将他置于死地。

“妈个巴子,将军不离阵上亡,组织敢死队,老子和你们一起冲松山,省得被人整死。”何绍周冲动了起来。

恰在此时,黄杰赶到了前线,喝下何绍周:“胡闹!你是军长,不是敢死队员。”

何绍周眼冒火星:“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也为你们省一颗子弹。”

黄杰知道何绍周的心病所在,他叹了口气:“卫长官的话也只是为激励士气,绍周兄今天的表现我看到了,如果松山不能按时打下,我和你一起领罪。但这敢死队长,还是由别人干吧。”

一席话让何绍周前嫌尽释,相比黄杰,他就显得太没气量了。他拍拍黄杰的肩膀道:“兄弟过去对黄兄有得罪的地方,等打下松山,定当赔罪。”

何绍周拼命了,他把指挥部安在了第一线。第八军拼命了,师长下到了团里,团长下到了营里,营长挥着手枪顶着敢死队。黄杰曾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松山之战的惨烈:“在松山,没有一棵树上没钻有子弹,没有一片树叶没有弹孔。第八军在这里长眠着六千勇士,终于踏上了松山的山头。”

其实,在攻打松山的过程中,黄杰也不是一味用强,以将士的生命作豪赌。就在第八军作连续进攻的同时,他率领参谋班子来到第一线。眼望着雨雾缭绕之松山,也不禁心头震撼,松山之难克,不仅因为日军在此建有牢固阵地,而且地形地物也实在不利于攻方。

那密不透风的丛林迟滞了进攻者的锋芒,使得日军可以很从容地进行反击。据亲历者回忆,只要看到百米外的丛林有人影晃动,就直接以炮火进行覆盖,中国士兵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黄杰的眉头紧锁,福兮祸所伏,这茂密的丛林难不成成了日军的护身符?他思索着,如何能化不利为有利。

一个出奇制胜的主意在他心中开始酝酿:

改地面强攻为地下偷袭,给松山开膛破肚,挖一条地道直通鬼子的主阵地,然后以炸药彻底毁之。

当计划最初提出时,遭到了许多高级将领的冷漠,因为这工作量太巨大,况且技术上也有困难,施工方向稍有偏差就前功尽弃。

但黄杰做事一向扎实,并没有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就在部队向松山发动一轮又一轮冲锋时,他已经将工兵营调到前线夜以继日地开工了。

第八军的工兵营正是税警总团的老底子,因为有财政部作后台,财大气粗,从国外进口了一些先进的工程器械,另外也收罗了一些建筑、设计、架桥开道的工程人才。所以这支部队在全军都是很有名气的,比如当时还属先进的定向爆破技术,第八军的工兵部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在松山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黄杰亲自调拨下,工兵营施工顺利,地道向松山的纵深延伸,尽管日军也有察觉,但是无可奈何,中方军队在地面上发动着不间歇的冲锋已经让他们只有招架之功,焉有余力进行反扑。

眼看着离松山主峰咫尺之遥,何绍周被黄杰叫了下来。地道已经完工,松山肚子里埋下了5吨TNT,只听一阵巨响,整个松山弥漫在烟尘之中。随着烟雾消散,第八军的官兵发动了最猛烈的一轮冲锋,军旗终于插上了松山日军的主阵地。战后,曾有人认为,黄杰的这一决定,不知减少了多少年轻生命的牺牲。

庆功宴上,何绍周专门找黄杰敬酒,他竖起大拇指:“能和黄兄共事是个福分啊。兄弟以前年轻气盛不懂事,现在才理解。若国军将领都有黄兄这样的气量,战斗力可增加一倍。”

心存厚道,一手抚平哭陵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海上苏武”心怀故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有相当一部分编余军官。这些人多是职业军人,除了打仗,别无一技之长。让他们离开军队,就等于鱼离了水,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而时任参谋总长的陈诚处事苛刻,对此毫不同情。致使这些人生活无着,陷入了窘境之中。因此在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此处走不通,去找毛泽东;

此处无人要,延安去报到。

鉴于编余军官的复杂性,蒋介石成立了一个中央干部训练团负责收容一些将佐级的高级军官。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黄埔出身,平日里眼高于顶,哪里能放下身架去做平常事,再说也没单位敢接受这帮大爷呀。因此在训练班一待就是半年,竟然分配不出去。如此,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计问题,其中有一位集团军中将的夫人因忍受不了贫困,竟然跳了南京的燕子矶。

于是就有了“哭陵案”,四百多编余军官齐集中山陵,向国父诉说委屈。

此事对国内国际影响甚大,蒋介石特别气愤,因为这次闹事的主角竟然是他的黄埔生,对军队影响太大了。

只有黄杰还保持着冷静,他奉劝蒋介石,这些人都是党国有功之臣,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如果处罚太重,难免让人感到兔死狐悲,感到寒心,今后还有谁甘愿为党国卖命?

一席话让蒋介石如梦初醒,他甚至不禁恼怒起陈诚,处理问题总是不顾后果,尽给他惹乱子。

黄杰挺身站了出来,愿意收拾这一局面。见黄杰如此表态,陈诚也有所感激,面前的这个烂摊子,让他也感到了棘手,黄杰主动抢过这吃力不讨好的事,要让他省去多少骂声。

在黄杰的负责下,对这些编余军官重新制定了政策,不仅解决了他们眼前的生活困难,对其日后出路也作出了安排,最后是皆大欢喜,将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哭陵事件的妥善处理,让黄杰在国民党将领中赢得一片赞扬之声,都说他心肠好,为人厚道。渐渐地,人们反而忘记了他善战的一面,都以为他是一位和事老。就连蒋介石似乎也淡忘了黄杰的领兵才能,黄杰也有幸在第三次国内战争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和共产党在战场上分高下,否则将不会有他日后的风光。直到在大陆败局已定,蒋介石才想起了黄杰,因为程潜和陈明仁在湖南倒戈,他决定派黄杰为湖南省主席与湖南绥靖总司令和第一兵团司令。其目的,并非想与共产党再决雌雄,因为当时国民党的战略中心已经转到了台湾,只是想将留在华中的有生力量安全撤回,带出大陆。

这件事做起来谈何容易,多年后,黄杰自承当时感觉是万分惶恐。他说:“就目前军事政治各方面的态势来说,可以形容为百孔齐穿,千疮百孔。在这样危疑震撼的状况下,去接受如此艰巨的任务,内心感到万分惶恐。”

1949年8月起,白崇禧辖下华中战区部队第一、第三、第十、第十一、第十七,五个兵团总计30万人开始南窜,高级将领中分为两派意见,或是进入云南、广西,凭借西南天然地形继续作战,或是直接进入海南岛。最终,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

但是,逃往海南岛的计划最终还是落空,此刻的解放军主力行军迅速,先头部队早已赶到国民党军前方,第三、第十、第十一兵团不但转往海南岛未果,绝大部分尚未达到钦州之前即遭解放军合击包围,全军覆没。最后剩下黄杰统帅的第一兵团在东、北、南三个方向的包围下,孤军西进。他想依照原定计划进入云南,但驻守云南的卢汉倒戈,入滇之路又告中断。此时,他连续接到白崇禧与陈诚的两封电报。

白指示:“为适应当前情况,各部队应力求避战,保存实力,轻装分散,机动出击,化整为零,各自选择适当地区,以安全为第一。”陈则指示:“贵部行动目标,未知白长官有无计划与指示,弟以贵部如出北海防城,照目前敌情,恐于事实上难以达到,不如并力西进,重行入安南,保有根据地,然后相机行事,留越转台,皆可自卫,未知兄意如何。”

接到这两项指示,黄杰立刻召集属下军官举行会议,为了保存华中部队中这仅存的力量,会中一致决定“假道入越,转运回台”。经过洽商,法方同意黄杰部借道海防转回台湾,中方分为500人一组,在指定地点将武器交付封存,由法方护送至码头,所经路线由法军负责一切安全,并提供粮食补给,中国军队则由军官带队,保证军纪严明。协议既成,黄杰遂下令各军向中越边境爱店集结,准备入境越南。命令刚刚下达,解放军已经尾随而至,全力截击。第十四军第六十三师当即被歼,第九十七军副军长郭文灿被俘。时间紧迫,已无法协调各部行动。黄杰只好下令紧急入境越南,惶惶如漏网之鱼。

就在进入异国土地的一瞬间,黄杰的脚步犹豫起来,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感受说:

“只要向前走五分钟,便离开了大陆最后一寸土,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分外亲切,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泛起在我的心头。我是军人,军人的天职是寸土必争,如今在艰苦的斗争场合中败下阵来,有什么理由把责任诿卸?因此我的心境,惭愧,又悲愤,更有无尽的迷惘与痛苦。我糅杂这些复杂的感伤,一步步地向峙马屯的关卡走去。当我不时回头远望爱店那边的丛林与青山时,我坚定地告诉随从人员:我们一定要再打回来!”

当然,黄杰的临别留言,只是个梦呓。进入了越南境内不久,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即通过广播,谴责在越南的法军不应同意国民党军入境,并且要求法方负起所有的责任。法方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冒犯新中国政府。所以黄杰的日子也不好过,法方派专机将他接到河内,软禁在一座洋楼里。法方软禁黄杰及限制国民党徒手官兵的行动,是一项向新中国示好的动作。被迫待在楼里的黄杰满怀惆怅。只能以填词聊解胸中悲苦。

初来异域,顿觉离奇。寄宿入空庭院,似侯门,深锁重闱。蛛挂壁,堆尘满几,阴雨霏霏。了知,南北与东西。逐客今何似?底事教人迷。镇日里,重衾独拥,驹光过隙,抽针自补衣。回想当年匹马,纵横河洛,时势岂全非?……为道干戈犹未已,只恐误归期。关山迢递夜何其。思量泪暗滋。

至于黄杰的部下,则被集中在蒙阳与来姆法朗两个区域。此时正逢越北雨季,阴雨连绵,半月不开,三万多人包括士兵和眷属,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挤在这狭小的地方,艰苦异常。一周过后,黄杰获得法方同意前往探视官兵,当他踏入脏乱的营区时,一些人竟哭成一团。法方再将黄杰等高级军官移至宫门软禁,朝朝暮暮,望穿双眼,万千愁绪,涌上心来:

无际天边月,风开岭上梅。悄无人处独低徊。冷落清光和露湿阶苔。忽又伤离别,频闻腊鼓催。泪先樽酒入孤杯。多少新愁都向醉中来。

虽然处境困难,但黄杰对蒋介石的忠诚一如既往,那时越南属法国殖民地,当局也很垂涎这支武装,希望黄杰能成为法国殖民者的打手。黄杰摇摇头,说他这一生既然跟随了蒋校长,也不准备改换门庭了。中国历史上有个叫苏武的,被羁押在异族,放羊放了十几年,但始终心向中原。他黄杰也打算学学,做个“海上苏武”。

闻听此言,蒋介石好生感动,经过交涉,三年后,黄杰终于踏上了台湾岛。当时蒋介石正痛定思痛,检讨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队伍不纯。他现在甚至连自己一手培养的黄埔系也不相信了。但黄杰是个例外,他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忠心耿耿。

于是黄杰的仕途一帆风顺,1953年被任命为台北卫戍司令,晋升二级陆军上将,风头之健,就连胡宗南、汤恩伯之流也望尘莫及。

黄杰与蒋经国的关系也很好,当时蒋经国已露出接班的端倪,开始插手军队,只是苦于在军中缺乏基础,于是引进特务机制,利用政工人员对军事长官进行监督,这就引起了时任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不满。

孙立人当时可是台湾军界的支柱性人物,因为他曾有留美的经历,所以美国人支持他,甚至外界有所传说,美国人打算以孙立人来取代蒋氏政权。因为蒋介石当局在美国人眼里实在是太腐败,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像孙立人那样意气风发。

孙立人是否有贰臣之心这是历史之谜,但他对蒋经国绝对是没有好感的。

于是蒋经国转而拉黄杰,其实也不用拉,黄杰对蒋经国是天生的亲近,他把对蒋介石的忠诚也延续到了蒋经国身上。

黄杰对孙立人也看不惯,特别是那种欧式派头让他反感。据说,有时开军事会议,两人竟相对无语,甚至连招呼也懒得打。

所以后来发生“孙立人兵变案”,黄杰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看着孙立人倒台的。这为他的仕途扫清了障碍,孙立人留下的陆军总司令空缺,顺水推舟,非黄杰莫属。

大概黄杰也认为自己在孙立人这件事上做得有些不光彩,所以当他后来听说孙立人一家生活窘迫的境遇后,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向蒋介石打了一个报告,请求给予孙立人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能让蒋介石通过,他还事先关照宋美龄和宋子文,可见用心良苦。政治上、官场上的斗争是残酷的,黄杰显然人性尚在,温情尚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整个台湾岛,从没有人会为难黄杰。

黄杰在台湾一直过得很滋润,最终还挂上了一级上将的肩章,先后担任过台湾省主席和“国防部部长”等要职。1995年1月,黄杰病逝于台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