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黄巢的资料_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的故事

黄巢的资料_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的故事

时间:2022-03-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巢的家庭以贩盐为业。黄巢科举落榜黄巢个人在科场上的遭遇则直接促使他把反抗的念头变成了行动。王仙芝、黄巢举起的反抗大旗,代表了民心的向背。自举义旗以来,黄巢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与王仙芝左右摇摆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黄巢率领起义军再次威胁洛阳,准备攻取长安。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大明宫正殿含元殿举行开国大典,新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即皇帝位。

黄巢的资料_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的故事

黄巢(?-884),大约在唐朝宣宗帝初年(847年)出生在山东冤句(今山东菏泽)一个小商贩家庭,兄弟八人,他排行老二,人称二郎,兄弟性格不同,但都天性尚武,个个炼就一身本领,黄巢武功最好,人缘也好,为人豪爽仗义,乐于济人危困,周围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因此,黄巢结识了不少江湖好汉,有的成了莫逆之交。

黄巢的家庭以贩盐为业。在当时,商贩的社会地位很低,被称作“残商。”特别像黄家这种贩私盐的,不仅卑微,而且还常常受到官府的缉查搜捕,属“非法”经营。黄巢的父祖不愿自家门庭世代受人岐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黄巢身上,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科场登第,光宗耀祖,改换门庭。几年寒窗冷凳,博览书史,黄巢的文化功底日渐丰厚。读书习武之余,黄巢常常思考人生一世,总要干出点名堂,成就一番功业。最后,唐末年的社会黑暗,迫使他走上了武装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黄巢科举落榜

黄巢个人在科场上的遭遇则直接促使他把反抗的念头变成了行动。科举是在隋朝开始实行的一种设科考试而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打破了由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将政权向各阶层人士开放。从理论上讲,不管你是贵族,还是贫寒之士,只要勤读经史,通晓诗赋,报名报考,都有机会一举扬名。

唐朝也采用了科举制度,科举是唐人入仕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进士及第后任高官,登显位的机会是很大的,因此,下层人士竞相参加科考,以图改变命运。在当时腐败政治环境下,豪门大族,高官显宦,盘根错节、串通一气,凭借权势和强大的社会关系,插手科场,操纵选拔权。www.guayunfan.com

到了唐后期,随着朝政的腐败,科场更加弊端丛生,徇私舞弊的事例司空见贯。有时尚未考试,榜上名单早已内定;有时一榜下来,中榜者全是高官子弟。那些有才有能,但朝中无人作官,家中无积蓄财物的贫寒之士却经常困于科场,累举不第,永无出头之望,公平竞争的原则成为一纸空文。像黄巢这样既没门第,又没权势的贱商子弟,要中举实在是难上加难!科场失意,深深刺激了他,他饱尝了落拓失意的苦涩,但同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更深刻了,与劳苦大众的距离缩短了。现实粉碎了黄巢科举成名的梦幻,激愤之余,挥笔赋诗《不第后赋菊》,借菊言志,抒发了他要推翻腐朽的唐朝的抱负。

黄巢起义

公元875年初,王仙芝率三千饥民在河南省率先举起反抗大,黄巢与王仙芝一起贩过私盐,很了解王仙芝的为人,他的义举。也正合自己的心愿。这年六月黄巢与兄弟黄邺、黄思厚、黄秉、黄存、黄钦和外甥林言聚众数千响应王仙芝起义,两支队伍会在一起,共同立下誓言,要横扫天下,推翻唐王朝的黑暗统治。

王仙芝、黄巢举起的反抗大旗,代表了民心的向背。那一年,北方蝗灾,赤地千里,被饥荒和重敛压得喘不过来的人们,多者千余,小者数百,争先恐后地加人起义的队伍中去。破产的农民、小商贩、小手工业者,构成了起义军的主体,起义队伍迅速状大,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支有数万人参加的浩荡大军。

起义军转战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取得节节胜利。唐朝统治者一面武力镇压,一面使出高官诱降的手段,王仙芝有所动摇,黄巢不为所动,并怒斥王的投降行为,最后毅然与其分道扬镰。分兵后的起义部队,一支在黄巢带领下,转战于山东、河南等地,在他们熟悉的家乡一带活动;一支由王仙芝率领,继续在湖北一带作战。

黄、王分兵,无形中削弱了正在发展状大中的起义力量,易使敌人各个击破。878年,王仙芝兵败牺牲。一时天空乌云密布,大地血雨腥风。义军处境艰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效法王仙芝俯首归顺,求得朝庭垂怜赦免;还是解甲归田,半途而废;抑或是重整兵马,再振雄风。

黄巢起义的转折

何处何从?值此成败存亡的关键时刻,黄巢力挽狂澜,坚决站在斗争最前线,使这支队伍东山再起。自举义旗以来,黄巢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与王仙芝左右摇摆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而且谋略出众,赢得了义军战士的拥戴。

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又带领一批人马前来投奔,两支队伍合在一起,众望所归,大家异口同声地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废弃了僖宗年号“乾符”,建立了自己的年号“天霸”,又组织了临时政权机构。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唐末农民战争经过挫折失败后重新迎来了新的转机。

黄巢率领起义军再次威胁洛阳,准备攻取长安。由于唐朝集结重兵,黄巢改变战略,挥师南下,开始了历史上的著名的南征。义军渡过长江,攻入浙江,进入福建境内,旋即攻下岭南首府广州。黄巢领导的农民军,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实逸虚,巧妙地与官兵周旋,不攻坚,不死守,使官兵疲于奔命,首尾不得相顾。义军不仅摆脱了几年以来所遭受的围剿追击的被动局面,而且在战斗中不断壮大自己。

黄巢即皇帝位

公元879年10月,黄巢在广州发布檄文,宣告北伐开始。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取洛阳,攻破渔关,占领了长安。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大明宫正殿含元殿举行开国大典,新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即皇帝位。

但黄巢及其部将沉醉在胜利之中,放松了警惕,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各地藩镇与流亡朝庭合力围剿大齐政权,加上长安缺粮,部将朱温的叛变和沙陀族李克用的参战,使农民军遭受到巨大打击,被迫撤出长安。公元884年7月13日黄巢带领余部退到山东,在泰山狼虎谷拔剑自刻,壮烈牺牲。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坚持斗争达十年之久,起义烽火燃遍大半个中国,给唐王朝腐朽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战争之一,起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声势之壮,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属罕见,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后人评价

黄巢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尽管他也难摆脱时代与阶级的局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但他自始至终高举战旗,把斗争的锋芒对准腐败的朝庭,为农民战争立下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人民希望英雄不死,传说黄巢兵败后削发为僧,并赋一诗说:“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王明清《挥麝后录》卷王)这些传说和建造在各地的“黄巢庙”和“黄巢墓”,表达了人民对他深深的缅怀之情,黄巢作为唐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其英名永远载入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