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第一次化解长沙之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第一次化解长沙之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化解长沙之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按说左宗棠多次考场失利之后,应该便无意于功名才选择回到乡野之间教书务农的。等张亮基赶到长沙之时,长沙正遭受太平军的猛烈围攻。张亮基一时无策,又想起胡林翼说左宗棠是天下奇才,只有他才能解得了这次长沙之围,于是又一次修书一封,派专人“备礼走请”,再次诚邀左宗棠出山辅助。从此,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左宗棠便成为这次长沙解围事件的中心人物。

第一次化解长沙之围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按说左宗棠多次考场失利之后,应该便无意于功名才选择回到乡野之间教书务农的。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怀才不用待何年?天才总是“无处藏身”的,他的光芒即便还没有全然散发出去,却也早已才气远扬,博得官场一干人众倾慕久仰。

恰逢时世动荡,即便左宗棠真有心要做那湘上农人、山野匹夫,恐怕那一干求贤若渴且急等着军事奇才前去搭救的官场人物也由不得他了。又虽然早在此前几年,他也曾几番拒绝了清朝大员邀他做幕宾的机会。比如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邀之,左宗棠便以教陶桄读书、无意官场功名为由相拒。后来天地会风云骤起,“反清复明”一时闹得人心惶惶,受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的李星沅亦诚邀左宗棠“参戎机”,也被其以醉心农事而拒。再到后来,湖广总督程矞采受胡林翼的推荐邀其入幕为宾,却被其以程矞采诚意不足而再次打消了出山的念头。

可见,从左宗棠的三番五次拒邀不肯出山入幕为宾的理由来看,其实他并非真的满足于“湘上农人”的山野闲趣,而是想学诸葛孔明,在等待一个最佳的出山之机。而此时的左宗棠,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并且拖家带口,家境窘困。那么他究竟在等待一个怎样的时机,又要等到何时呢?

时势造英雄,每一次的历史动乱,都是奇才辈出的时候。三国的诸葛孔明如是,刘备如是,曹操亦如是(虽为枭雄)。而这一次,就是他左宗棠无疑。弃科考于不顾,数年如一日教书务农,只不过是他在草庐之中养精蓄锐,待有朝一日风雷变动便伺机而出,布衣摇身一变,幕府师爷相称,仕途戎马从此展开。(www.guayunfan.com)他终于等来了这个静候已久的良机。错过了建功立业的而立之期,他知道,决不能再让不惑之年埋没在农事铁锄之中。人生只有一次,前半生饱读诗书,不就等着有朝一日经世致用吗?太平军进军湖南,正是他名扬朝廷之时。因为在当时,湖南甚至国内,再也没有谁能比得上这自称“今亮”的举人更加满腹才华,尤其是满腹的地理和军事才略。

不过他很沉得住气,一如之前多次拒绝入幕府一样,他并没有马上就答应了张亮基的邀请。而那时候,湖南正遭遇太平天国的猛烈攻击。也早在两年前,左宗棠就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近年来清朝必有一场经久的大动乱,因此举家迁入山野秘处——东山白水洞避难。

这次依然是左宗棠的挚友胡林翼把他推荐给了张亮基。鉴于湖南此时的水深火热,朝廷命令张亮基火速赶往湖南就任巡抚一职,负责为长沙督战解围。而就在赶往湖南的途中,张亮基接到胡林翼的推荐信,便马上写信给左宗棠,表示其求贤若渴,想请他到常德会面,不料依然遭拒。遭拒后的张亮基仍坚持写信派专人送往白水洞。等张亮基赶到长沙之时,长沙正遭受太平军的猛烈围攻。张亮基一时无策,又想起胡林翼说左宗棠是天下奇才,只有他才能解得了这次长沙之围,于是又一次修书一封,派专人“备礼走请”,再次诚邀左宗棠出山辅助。这期间,胡林翼也不断给张亮基说好话,督促左宗棠不要再犹豫不决。加上林则徐此前亦说张亮基是个爽直精干之才,更见其多次修书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左宗棠也感到长沙之围已不可再隔岸观火,这才终于下定决心答应出山相助。

清咸丰二年(1852),这一年正是左宗棠不惑之期,也是太平天国举事起义的第二年。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多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此间的国运大势。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去世。而在他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太平军便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正式起义。洪秀全率众在广西境内同清军对战,此间历时一年半。此后,经过蓑衣渡之战,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终于冲出广西,迅速进入湖南,连克道州、郴州等重镇,并于咸丰二年七月进攻长沙。一时之间,朝廷大为震惊,连番改任多省巡抚,想借此安定内线。又基于原湖广总督程裔采和广西钦差大臣赛尚阿相互推诿责任,致使不能解长沙之困,于是朝廷方才改命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督其立马赶往长沙解围。

因为这一缘故,才有了在贵州任命的胡林翼极力推荐、张亮基多次诚邀、左宗棠最终答应出山辅助一事。结束了长年农耕教书的岁月,于咸丰二年八月二十五日(1852年10月8日)晚,左宗棠来到长沙北城墙下,顺着梯子爬上城墙,进入长沙成为张亮基的师爷。从此,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左宗棠便成为这次长沙解围事件的中心人物。不单是长沙境内,连湖南,甚至朝廷上下,从此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军事奇才左宗棠。而且,他一如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有过和林则徐促膝长谈“草庐论剑”,运筹帷幄于沙场之外的美谈,更有过受张亮基多次“书顾草庐”的经历。此番种种,不管是前言后话,此时都暂且搁置,我们先来看看左宗棠进入长沙之后是如何解了受困之围的。

虽然被邀请来解长沙之围,做了巡抚军师,但其实左宗棠并没有获得实权,他不能调兵遣将,也不能沙场驰骋。他所能做的和所需要做的,就是日夜观察、揣摩和分析敌情,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所得,结合守军的利弊,给张亮基提供建议和指导。幸好张亮基很是信任左宗棠,往往对他言听计从。左宗棠也不负众望,一来到府衙便展开工作,运用他的沉着冷静和超群的观察力、分析能力,为张亮基进言献策。

而此时,太平军早已围城月余,并在九月中下旬开始了最为猛烈的全方位围攻。对此,左宗棠日夜侦察,并手绘稿图,指出双方在地势、攻略、兵力等各方面的布局和优劣,由此经过推算分析,他向张亮基提出了最主要的一条建议。

左宗棠认为,太平军面对着城墙,背面是水路,而清军的援兵掐断了他们在东北方向的退路,太平军这般作战无疑是把自己逐渐逼入了绝境之中。就如处在一个葫芦口,相较之下,只有西面方向是太平军的生命线和唯一进退之路。所以,左宗棠建议巧布一队军马守候在西边,给到时候溃败西窜的敌军来个突袭,让其受到重创,真正溃不成军。自然,长沙之围也就自此瓦解。

左宗棠的分析让在场的官兵将士都大为敬服。而只有张亮基知道,这是一条多么狠的招,他想让进攻长沙的太平军困死于此。但是……果然不出张亮基所虑,援助的清军哪里是精兵悍将呀,全是贪生畏死的乌合之众。多路兵马都畏惧不敢前来援助,这让张亮基又犯愁了。此时,左宗棠又提议,调徐广缙的部将提督福兴疾出河西,扼住龙回潭。龙回潭为太平军西进和获得湘江西岸晚稻的唯一路线,扼住龙回潭,即扼住其生命线,把太平军逼回老巢,清军由此可一举歼灭。但福兴却按兵不动,张亮基也无可奈何,只好亲自动身前往龙回潭扼住敌军。

但此时太平军正加强爆破攻城之势,张亮基和左宗棠等人出不去,唯有拼力死守。十月十九日(11月30日)深夜,因为80多天的攻克未果,洪秀全大军受损,又值寒冬即来不宜久留,遂撤军西进,冲出湖南,往湖北方向去。长沙之围,自此总算告一段落。只是可惜,徐广缙的军队在敌军撤退11天之后才敢前来支援。

不过,左宗棠在这次长沙解围一事中突出的军事才能,却令清军和朝廷大为敬服和赏识。对此,左宗棠自己也颇为得意,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便提到,徐广缙太过老实,不敢冒险,不是一个好的将才,这言下便有自诩良将之意。

虽然这一次长沙之围的破解总体上来讲是靠死守,但左宗棠的谋略和临危不惊的泰然却也给了守军很大的精神鼓舞。因此,左宗棠在这次长沙之战中,着实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这在一个仅充军事顾问身份的师爷来说,是如此难能可贵了。清政府为此嘉奖左宗棠为知县用,并加同知衔。

第一次出山,便显露了一把好身手,还得到了官衔。这一切看来,似乎仕进之道已有了清晰的眉目,该值得好好庆祝一番。不过,在左宗棠看来,这一切,目前还论之尚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