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多尔衮拥立婴主巧夺皇权

多尔衮拥立婴主巧夺皇权

时间:2022-03-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多尔衮拥立婴主巧夺皇权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崇德帝皇太极夜宿清宁宫,在东暖阁的南炕上突然逝世后,皇后哲哲命侍卫们守住宫门,不让任何人随意入内。第二天清晨,皇后哲哲命令崇德帝皇太极的贴身侍卫、大力士阿尔萨兰,快快去请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代善立刻传令礼部制定为皇上大葬的礼仪规矩制度。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生前没有立嗣,拥立新君成了宗室亲王们人人忧心的事情。拥立新君,她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多尔衮拥立婴主巧夺皇权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崇德帝皇太极夜宿清宁宫,在东暖阁的南炕上突然逝世后,皇后哲哲命侍卫们守住宫门,不让任何人随意入内。台上各宫的皇贵妃们接到皇后哲哲通知后,都匆匆忙忙起身,纷纷来到清宁宫,围在崇德帝皇太极的身边哀哀痛哭。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哇哇”地号啕大哭,被正在抽泣的哲哲皇后严厉呵斥后才止住了号哭。

第二天清晨,皇后哲哲命令崇德帝皇太极的贴身侍卫、大力士阿尔萨兰,快快去请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位亲王得知皇上驾崩的噩耗后,先后匆匆赶往皇宫,进入大清门,经过崇政殿边门,急步登上皇帝后宫屏楼凤凰楼台阶,穿过楼中门直奔清宁宫。他们抚着崇德帝皇太极已经半僵硬的龙体痛哭失声。皇后哲哲勉强压抑住心中的悲痛,呜咽着说:“请诸位亲王早作安排,筹办好皇帝的丧事。”

清太宗文皇帝谥宝、谥宝印文(www.guayunfan.com)三位亲王听到皇后的懿旨后,立刻停止了哭泣,共同商议办理皇上的丧事,确定由礼亲王代善全权负责皇上的丧礼事宜。代善立刻传令礼部制定为皇上大葬的礼仪规矩制度。凤凰楼上敲响了皇上殡天的丧钟,悠扬低沉的钟声,向盛京城中的官民报告了一代英雄、大清国皇帝皇太极殡天噩耗。接着在崇政殿、清宁宫、大清门分别举行了举哀服丧。一时间,盛京皇宫里挂上白色丧幡,大清国黄龙旗低悬,宫内王公、大臣、后妃、格格及宫女、太监、杂役全部穿戴丧服,女眷截去发辫。整个盛京皇宫里的气氛凝滞。

礼亲王代善指挥将崇德帝皇太极的遗体装殓之后,由十八个太监和八个亲王旗主护送,从清宁宫把梓宫抬到崇政殿安放,在此举哀三天。王公大臣由亲王带领,每日凌晨前去哭灵。一连七日。王公大臣家里,都持斋戒。十三日内,全国不得屠宰。一直到三七之后,方能脱去孝服。举朝上下顿时沉寂在悲痛之中。

然而,由于崇德帝去世前正踌躇满志,要夺取明朝天下,未曾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因此诸王公、大臣在深深地哀痛之后,必须迅速思考皇位由谁来继承的问题。

八月十三日深夜,皇宫内和皇宫外的各亲王府里,都是心灯常明,彻夜未眠。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生前没有立嗣,拥立新君成了宗室亲王们人人忧心的事情。此时亲王们虽个个脸上都带着泪痕,心里却都怀着鬼胎,每个人都在猜测、试探、估计,把各种力量加以分析,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出利己的新君。

皇后哲哲尽管悲痛,却不敢懈怠。拥立新君,她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年皇太极继位她还记忆犹新,如今又会发生什么大事呢?那些如狼似虎的皇帝宗室,那些太祖的儿侄亲王,会不会狼子“心觊觎皇位?从力量来看,皇太极庶妃所生长子豪格可以接替皇上掌管两黄旗和正蓝旗,睿亲王多尔衮拥有两白旗,这两个人都有可能争夺皇位。但是,不管哪方取胜,恐怕都隐藏着危机,大清的大好形势难免毁于自相争斗。这些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那些王爷们想过了吗?他们只知道争夺皇位,为个人的利益争来斗去,谁真正关心大清的利益呢?只有她,皇后哲哲最清楚先帝皇太极的理想抱负,她有责任实现崇德帝皇太极未竟的事业,她有义务运筹帷幄,制止宗室中的内讧争斗。

崇德帝皇太极的贴身侍卫阿尔萨兰进了清宁宫,走到皇后身边附耳说了几句,皇后脸色大变。她站起身,在地上走来走去。庄妃布木布泰关心地问:“什么事?”皇后咬牙切齿地说:“有人开始行动了。肃亲王豪格的八大臣聚集到肃亲王府,正在商量拥立肃亲王继承皇位的事。”庄妃点着头说:“是的,一定是这事。他们想赶在明天崇政殿议事之前形成统一意见,然后逼迫众王爷表态同意他继承皇位。我看,他们很可能会武装动员。”皇后点着头,说:“有这种可能,我们不能不防。”她又对阿尔萨兰说:“你去继续探听消息。”

庄妃以试探的口气向皇后建议说:“是否可以把礼亲王代善请过来,探探他的口风。我看礼亲王没有这种“心。他一贯和善,不想与人争锋。十九年前他自动礼让推举先帝登基,这一次他根本没有必要跳出来,在六十多岁的晚年破坏自己礼让的好名声。我想他在皇后面前不敢说他支持肃亲王。”

皇后默认地点头说:“是这样。礼亲王代善这人没有多大“心。如今上了年纪,心境更趋平和,他不会出来和年轻人剑拔弩张地拼死拼活。他明了这样代价太大了。”于是皇后吩咐侍卫:“备轿请礼亲王代善进宫!”为了不引人注意,皇后又吩咐不要备清宁宫的大轿,只备一乘没有名号的小轿,让侍卫不要走漏风声。吩咐完之后,皇后坐下来对庄妃说:“你赶快化装成宫女去见睿亲王多尔衮。虽然有你那木其姐姐吹枕头风,但是我总不放心。你亲自去摸摸情况,让多尔衮死心塌地支持我们,不能让他跳出来争。”

庄妃离开清宁宫,急忙换上宫女衣裳,带着贴身侍女苏嘛喇姑匆匆离开皇宫。庄妃心里很激动,她要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奋斗,成败在此一举。庄妃和苏嘛喇姑绕到睿亲王府的后门。门卫报告那木其王妃大福晋:“永福宫庄妃娘娘的宫女苏嘛喇姑来访。”那木其大王妃已经上了床,急忙又穿衣起来。门帘一挑,一位穿着宫女服装的细高挑女子走进来。那木其正要惊叫,庄妃忙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那木其微笑一下,吩咐侍女出去倒茶。侍女出去之后,那木其王妃急忙拉住庄妃娘娘的手让她坐下,问:“什么大事让你冒险深夜化装出宫?”庄妃娘娘说:“事情紧急。皇后得到密报,说两黄旗决心拥立肃亲王豪格为皇位继承人,两黄旗八大臣正在肃亲王府召开秘密会议,如若不行,准备武力相逼。”那木其瞪大眼睛说:“他们真胆大!睿王爷这几天忙着先帝的丧事,不大了解情况,他们倒先下手为强了!”庄妃娘娘马上接话说:“是啊,都要动手了。睿王爷有什么打算?”那木其摇摇头说:“他不和我讲这些。我把皇后前些时说的意思委婉地告诉他了,他只是‘喔’了一声,别的什么也不说。”

庄妃娘娘说:“我能不能见见睿亲王爷?”那木其有些为难,因为多尔衮正在和阿济格、多铎密谈,先前传出话来,任何人也不见。那木其支吾着:“睿王爷正忙着,你先坐一会儿。”庄妃沉思一下,站起身说:“时间紧急,时不我待。带我到睿王爷的书房,在那等他,我必须亲自去见他。”

那木其王妃带着庄妃娘娘刚走到书房门口,就见阿济格、多铎兄弟俩怒气冲冲走了出来,多铎边走还边回头大声说:“睿王爷你要再想想,机不可失啊!难道你这样胆小,怕他们不成?”多尔衮回话说:“你不要冲动,这不是儿戏,这关系我们大清国的前途命运,万一不慎,引起内乱,太祖和先帝艰难创立的大清国就会毁于我们手中,我们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多尔衮送走了阿济格、多铎,回过头,看见自己的大福晋那木其和一个宫女打扮的年轻女子站在一起,心中好生奇怪,便问:“夫人你来书房作甚?”那木其指指身旁宫女打扮的女人,说:“是她想见见睿王爷。”多尔衮看了一眼,突然“啊”了一声,急忙把庄妃娘娘让进书房,口里直谢罪说:“臣该死,竟没有认出是庄妃娘娘。”庄妃莞尔一笑,昂起桃面粉白、露出两个浅浅酒窝的脸,抬起黑亮的眼睛,嗔怪地说:“睿亲王要把握什么好机会啊?”多尔衮心里一惊,急忙分辩说:“没有什么,只是兄弟之间闲聊。”庄妃依然紧追不放,说:“是不是在谈论大事啊?”多尔衮说:“庄妃娘娘不要多心,臣弟间只是闲聊。”

庄妃呷了一口茶,加重语气说:“但愿只是闲聊。不过明日的崇政殿议事恐怕还要睿亲王多多费心。皇后娘娘让我来和睿亲王通通气。两黄旗正在肃亲王府开会,商量拥立肃亲王之事。不知睿亲王可有心自立?”多尔衮连连摆手说:“庄妃娘娘不可玩笑,臣弟蒙先帝和皇后多方关照,怎敢心生异念?臣弟出生入死百战不辞,一为报答先帝和皇后的厚用之恩,二为继承先祖父汗十三副遗甲起兵打天下的遗志。如今打入关内已成定局,臣弟自会从大局出发,力保大清国的安定团结。臣弟决不会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让我父汗和皇兄为之奋斗终生的大业毁于一旦。”

庄妃沉默了片刻,轻轻补充说:“先帝信任睿王爷,这一年多朝中诸事放心交予睿王爷打理。今后大清国的安稳还系于睿王爷一身,希望睿王爷三思而行。这是皇后娘娘让我转给睿王爷的几句心里话。”多尔衮听了庄妃娘娘的一席话,态度坚定地说:“请转告皇后娘娘,我多尔衮是先祖努尔哈赤的儿子,是先帝的亲兄弟,不管什么情况,我行事都要对得起大清国。我一定会报答皇后娘娘和庄妃娘娘这些年用心关照的恩德。”庄妃探知了多尔衮的想法,达到了深夜探访的目的后,没敢停留,起身告辞回宫。

礼亲王代善得知皇后娘娘深夜来请,匆匆起床更衣。十几年来,由于他识时务,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不再有“心,处处受到先帝皇太极的关心照顾。他已是一大把年纪,只图活得舒服、活得长久,已失去任何争斗念头。代善匆匆赶到清宁宫,皇后娘娘一见白发苍苍的礼亲王代善,眼泪就止不住簌簌往下掉。代善心软,见皇后娘娘一哭,眼睛也发热,他急忙安慰说:“皇后娘娘有什么难处,请只管与老王讲,老王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娘娘解决。”皇后呜咽着说:“你弟弟先帝一去,我这心里好像没有了主心骨,有事不知道该跟谁商量好。皇位空虚,诸王都难免心生异念,忘记大清江山得来不易。只有礼亲王是先祖大汗的长子,能够从大清国中大局出发,办事公道,为人正直,又淡泊权位,忠诚可靠。想请礼亲王过来商议一下目前的形势。”

皇后娘娘这一番话,代善听了大受感动,心想:“这也正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自诩的长处。没想到皇后娘娘这么知人,评价我如此准确。”他忙对皇后娘娘说:“皇后娘娘尽管说,老王一定尽力相帮。”

皇后娘娘便把肃亲王的动向讲了一遍,然后十分忧虑地说:“大清大业不能让自相争斗毁于一旦,还望礼亲王主持明天崇政殿议政的公道,平衡各方势力,避免势均力敌的势力互相争斗引起兵戎相见。”礼亲王代善深深点头,心里很有几分敬佩。她仅仅是一个蒙古女人,却能处处从大清利益出发。她自己没有儿子,不必为自己儿子谋什么,只是希望大清稳定团结、繁荣昌盛。礼亲王代善拈着几乎全白的胡须说:“从皇子里立新君,原本是合乎情理的,只是怕睿亲王和郑亲王有他念。”皇后忧虑地说:“郑亲王和睿亲王今年一直辅佐先帝处理朝事,他们都很能干,是皇上的左膀右臂。他们也都很忠心,只是与肃亲王一直不太和睦,肃亲王一直对先帝重用他二人耿耿于怀、心中不满。如果肃亲王继位,郑亲王和睿亲王他们会不会因为担心肃亲王的迫害,忧虑将来的前途铤而走险呢?”代善很同意皇后的分析,连连说:“有可能,有可能,皇后娘娘的分析很有道理。黄白两旗的一些大臣,一直是死对头,你死我活的。”皇后又接着说:“这正是我忧虑的。按理说,肃亲王豪格是先帝的长子,继位是合乎情理的。我只担心其他亲王不服肃亲王而酿成大祸。”

礼亲王代善拈着胡须,仔细揣摩着皇后的心思,小心试探着问:“依皇后之见,怎么处理好呢?”皇后掰着指头说:“继承皇位当然应该从皇子中挑选,这个大原则不能放弃。让我们看看皇帝的十几个儿子中哪个是最合适的人选。二阿哥、三阿哥早夭,四阿哥《布舒、五阿哥硕塞、六阿哥高塞、七阿哥常舒,这几个阿哥都是庶妃所生,礼亲王看是否合适?”代善摇着头说:“子以母贵,这是历代的习俗,也是我们满洲的习俗,历来没有传位给庶妃所生阿哥的规矩。”皇后说:“是的。可是礼亲王知道我没有儿子,东宫宸妃的八阿哥,当年皇上是准备立他为嗣的,但后来过早夭亡了。西宫麟趾宫大贵妃的阿哥博穆博果尔刚刚两岁,是不是太小了一点儿?”代善听后,完全明白了皇后的意图。他马上很爽快地说:“这样看来,只有永福宫庄妃的九阿哥福临比较合适。”皇后深情地说:“礼亲王也知道,我和先帝都很喜欢九阿哥福临,他聪明伶俐,从小就很爱学习,知书达理。立他是众人的心愿。想来黄旗的大臣也无话可说。”代善点头称是:“老王以为,两黄旗打出的口号一定是拥立皇子为帝,他们不大敢直接提出立肃亲王。只要立的是皇子,他们就无话可说。”最后皇后语重心长地说:“礼亲王德高望重,自己又无“心,说话是很有分量的。还望礼亲王在明日的议政会议上公道说话,不要让先帝看到自家骨肉争斗残杀。”说到这里,皇后的眼圈一红,眼泪又滴滴答答落下,声音呜咽。代善又陪着说了一些宽心话。

这时,贴身侍卫阿尔萨兰又回来密报,说两黄旗大臣在肃王爷家歃血盟誓,决心誓死拥戴先帝皇子为帝,必要时以武力相逼。皇后又气又惊,连声说:“反了!反了!皇上尸骨未寒,他们就如此胆大妄为!”代善听了此事后也很生气,大声说:“皇后娘娘你放心!有老王我在,就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皇后十分感动地说:“明日的议政会和大清的命运全在礼亲王的手上,万望礼亲王鼎力相助!如果事成,庄妃和将来的新帝福临会没齿不忘礼亲王的大恩大德!”皇后说着下地要下跪,代善急忙扶住皇后,连声说:“皇后娘娘千万不要折杀老王!”皇后只好行个肃礼,表示谢意。

睿亲王府里,庄妃娘娘走了以后,睿亲王多尔衮心潮难平。他想起十八年前母亲被逼自尽殉父汗的情景,内心便涌上一股难以抑制的仇恨。现今,他又是朝中一位重臣,总管位于六部之首的吏部,朝中内务全面掌管,两个兄弟又都是拥有重兵的亲王,拥有两白旗的强大势力。他拈着胡须沉吟:“要不要自立呢?”他内心的热血有些沸腾,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止住脚步——自立是悖天理的,又自我否定。他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用手狠狠地擦着自己的额头,想让自己从混乱中清醒过来。他想,还是先不忙做决定,先出去摸摸情况,探探口风,见机行事的好。

他走出王府,来到内大臣启心郎索尼的府上。多尔衮径直走到正厅,注意到两廊下有许多戎装士兵走动,心中暗暗吃惊。后厅里索尼正紧急召见两黄旗大臣鳌拜、图赖、图尔格等人,商量部署参加明日议政会议的细节。听说多尔衮深夜来访,索尼不免心中惊慌,急忙走到前厅,抱拳向多尔衮问安,满脸勉强堆笑,忙问:“睿王爷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多尔衮坐下,也假笑着婉转地说:“索尼大臣深夜不寝,不知有何大事商量?”索尼尴尬地说:“皇上殡天,作为先帝旗下,我们两黄旗感念先帝的恩德,难以成眠,这是情理中事吧?”多尔衮笑了笑说:“先帝有你们这些贤孝臣子,真是大幸。不知明日议政时两黄旗准备如何表态?”

因为此时的大清皇权不同于皇太极继位时的部族汗位,它是以满族为主,吸收汉、蒙等封建贵族组成的封建皇权,所以不能用八王共议的旧制来推选皇位继承人。索尼等一批内大臣,既是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将,又是大清开国时的重臣。于是,索尼旗帜鲜明地发表逆言说:“按照明制,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明确表示不同意另选别人当皇帝,应选先帝的皇子继承皇位。多尔衮点点头,不好说什么。他明白,两黄旗要誓死捍卫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他心情沉重地走出索尼府,准备再到郑亲王府,探探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态度如何。

郑亲王不是努尔哈赤的后裔,是其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他虽然没有继位的可能和想法,但他拥有镶蓝旗,是先帝的右翼力量,因此他的意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肃亲王豪格已抢先派人对郑亲王济尔哈朗做了说服工作,说:“两黄旗大臣已决定立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为君,需要向郑王爷请教和商量一下。”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即表态说:“我意亦如此,但又认为这事你们还需要与睿王爷多尔衮商议。”只表了个模棱两可的态。

多尔衮见郑亲王府门口红灯高挂,从大门里走出几个人。多尔衮急忙闪身躲在暗处,只见郑亲王的侍卫送出的是何罗会、杨善两人。这两人是肃亲王豪格的心腹和幕僚,他们肯定是来说服、联络郑亲王的。多尔衮心里说:“来晚了!自己还去找他作甚?”于是,多尔衮勒转马头立刻回府。回到府邸,礼亲王代善正等候在书房。多尔衮一见礼亲王到来,忙满脸笑容迎上前行抱拳礼,心里说:“今儿个夜晚,确实是诸亲王的不眠之夜。”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暗地里急剧发展为公开的剑拔弩张。

当时崇德帝皇太极的众兄弟中,亲王、郡王共有七人,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阿达礼。代善的资历最老、地位也高,而且手中乃握有两红旗的实力。他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仍具影响力,他的支持或反对尚能左右事态的发展。郑亲王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又靠皇太极的恩赐做了旗主,虽然他不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的向背却对各派系有着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按当时的实力,争夺皇位的有两股势力。

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时年三十四岁,年富力强,又颇有战功。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黄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高,天聪六年(1632)就已经晋升和硕贝勒,崇德元年晋封为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崇德帝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实力,又把原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归到豪格手里,形成以两黄旗和正蓝旗为核心的皇权势力,合三旗的势力远远强于其他对手。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可以说,豪格是当时竞争皇位势力最大的一个代表人。

睿亲王多尔衮则是另一个代表人物。他是先帝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比豪格小三岁,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在处理军国大事方面被公认为宗室中的最强者。他与其两位勇猛善战的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同掌两白旗,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镶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多尔衮一派,与此同时,两白旗的上层人物也积极策划,想拥立多尔为皇位继承人。武英郡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胞兄弟,他们就曾“跪劝睿亲王,当即大位”,并说:“尔不继位,莫非是害怕两黄旗大臣吗?”多尔衮的舅舅阿布泰和固山额真阿山也说:“两黄旗大臣愿意立皇子继位的不过就几个人,我们在两黄旗里的亲戚都说愿拥你继大位啊!”这就更加使其如虎添翼,成为另一个强有力的皇位竞争者。

以黄、白旗为首的双方,都在为争夺皇位而加紧活动,时局日趋紧张。于是,就在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五天,崇德八年(1643)八月十五日,便在崇政殿内上演了一场决定大清国前途命运的皇权争夺惊骇大战。

这一天,太阳刚刚升起,经历了不眠之夜的亲王们神色疲惫,但是却个个精神抖擞,因为新君将通过他们的议政产生,而且也许就在他们之中,所以人人心怀希望,个个都揣着一个秘密——既希望自己幸运地登上宝座,又担心政敌成为幸运儿。每个人的心情都既复杂而又紧张。肃亲王豪格到得最早,他站在崇政殿的丹墀之下,等待着其他七个议政王大臣的到来。睿亲王多尔衮缓步登上崇政殿台基,与前来的其他亲王打着招呼。肃亲王豪格见多尔衮前来,他微笑着带着明显的得意迎上去,向多尔衮行抱拳礼问安。睿亲王多尔衮也笑着回礼,随即进了崇政殿,在先帝梓宫前跪下上香。在伏地下跪时,他向殿后望去,发现殿后站着全副武装的皇宫侍卫和两黄旗精锐护军。两黄旗精兵在鳌拜、索尼的带领下,已经进入皇宫在崇政殿后埋伏起来,早已把崇政殿包围起来。多尔衮心里奇怪:谁布置的?只有皇帝能够调动皇宫侍卫和八旗精锐入宫。现在皇帝没了,那是谁调动的呢?“皇后!”他突然明白过来,“只有皇后!没有别人!”

能干的皇后!肃亲王豪格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两黄旗只能打着誓死保卫皇子继位的旗号,却不敢提出誓死保卫豪格!皇后利用两黄旗誓立皇子的空子,调动侍卫和两黄旗精兵进宫,恰恰是一举两得,既保证皇子继位,又预防其他亲王拥权自立。至于那皇子是谁,礼亲王深夜来访已有所暗示。

多尔衮心情复杂,既高兴又失望——这样看来,自己继位的代价非常巨大,几乎没有可能。他不敢冒生命危险。他有些失望。但是豪格的希望也没有了,这又叫他有些高兴。拥戴一个六岁幼童当皇帝,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傀儡小皇帝一定要靠摄政王辅政,那摄政王舍我其谁?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报答皇后娘娘和那个庄妃娘娘的恩情呢?这不是一举数得吗?多尔衮想着,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

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其他诸王也先后到来。诸王先后拜了先帝的梓宫,然后按照座序坐了下来。突然,两黄旗大臣索尼、图赖、鳌拜等大臣也闯入崇政殿,要求参加议政。鳌拜手握剑柄,索尼手执长戈,气势汹汹地立于台阶之下,等着上殿。

礼亲王代善犹豫着还没有说话,肃亲王豪格马上请他们上殿。多尔衮想了一下,也点头——他想看看他们想干什么。多尔衮指着殿尾处说:“就在尾处坐下!”鳌拜、索尼致谢,在大殿末尾手执剑戈、身躯直挺挺地坐了下来,等待讨论皇位继承人会议的开始。

礼亲王代善开始主持会议,他斟酌着字眼,语气低缓平和地说:“先帝生病这一年,凡议政都由睿亲王主持,但是这一次,他把主持会议的位置让给了我,我提议首先跪拜先帝,然后议政。”众亲王、大臣随即向先帝梓宫行三跪拜礼。

跪拜毕,礼亲王代善又接着说:“先帝不幸殡天,我们大家无不悲痛,但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今日议政,全为确定新君人选。请诸位王爷自请发言。”话音刚落,索尼和鳌拜率先执剑站出来大声说:“我们两黄旗一致拥护选先帝的皇长子豪格肃亲王为新君!”多尔衮用手重拍一下大腿,严厉呵斥:“放肆!诸王尚未说话,何来尔等说话的地方?”并令他们暂时退下。

索尼和鳌拜抢先发言被喝退后,武英郡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互相看了一眼,一起站出来说:“我们两白旗推举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没有说话,脸上毫无表情。其他王爷都沉着脸,一言不发。这时脾气急躁的豫亲王多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又腾地站了起来说:“先帝在世时最信任你,你应该继皇帝位。”多尔衮见两黄旗大臣气势汹汹的样子,遂犹豫不决,没有立即答应。面对两股政治势力两种不同的声音,大殿里一片寂静,众人相互目视,表情凝重。这可急坏了性情鲁莽的豫亲王多铎,他又急不可耐地继续说:“如果你们不应允,那就立我当皇帝!我的名字已列入太祖的遗诏之中。”话音未落,睿亲王多尔衮用双眼瞪了豫亲王多铎一下,然后颇持异议地反驳说:“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是太祖提到的,不只是有你的名字。”多尔衮此话显然是一箭双雕,既表明不同意豫亲王多铎,也不同意肃亲王豪格继承皇位。多铎遭到哥哥多尔衮的反对后,又不好当场争辩,很无奈地又提出了另一位人选,说:“若不立我,当立礼亲王代善。他德高望重,年纪最大!”

一直没说话的礼亲王代善见多铎点到了自己头上,连连摇头,急忙开口说:“睿亲王如果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不然的话豪格是先帝之长子,当继承大统。再不然的话,另选先帝之皇子,未尝不可。至于我,年老体衰,力难胜任。”代善的话看似提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意见,实际上是不同意他们三个人当皇帝,而侧重点出另选先帝之子。

肃亲王豪格也缺乏稳重,他见自己继承皇位不能被大家顺利通过,心中大为不悦,便气冲冲地自语:“这般吞吞吐吐,何时才能决定下来?”他霍地站了起来,说:“我是先帝之长子,当然应该在首选之中,但是大家吞吞吐吐不明确表态,看来我福小德薄,哪能担当此任?”说罢便欲拂袖而去,想以退席相威胁。

礼亲王代善慢腾腾地起立,伸出双臂,作出急切挽留的样子,说:“肃亲王留步!肃亲王留步!”可是肃亲王豪格已经走出座位。鳌拜、索尼等见主子离席,拔剑而起,纷纷离座上前,气势汹汹地面对多尔衮和代善,眼睛瞪得铜铃一般,恶狠狠地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先帝,衣于先帝,先帝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如若不立皇帝之子,那我们宁可跟从先帝死于地下!”

代善面对两黄旗拔剑列队而咄咄逼人的局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连忙托词说:“我虽是先帝之兄,但久不理朝政,老不预知,怎能参与此次立议呢?我还是退出的好。”说罢急忙起身准备离去。多尔衮不满地瞪了礼亲王代善一眼,代善只好又坐了下来。顿时,崇政殿一片死一样的沉静。

此时,殿中诸王只剩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阿达礼与两黄旗的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大臣。豫亲王多铎默无一言,武英郡王阿济格亦不敢吭声,好像一场血腥的拼杀就要发生!

面对两黄旗的武力相逼,聪睿绝顶的睿亲王多尔衮迅速地思考对策。他慢慢地站了起来,抬起阴郁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在场的王爷,威严地说:“既然两黄旗大臣感念先皇的恩德,愿意以死相从,我们诸王都是先祖先帝的亲骨肉,作为子孙兄弟,我们感谢你们对先帝的忠义之情,自然不便阻拦,只得听任你们以死相从,但是我们在座的不管哪一个,都比你们更感念先祖先帝的恩德!”说到这里,他用锐利的目光逼视着索尼、鳌拜。两人脸一红,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坐了下去。

多尔衮收回目光,继续说:“既然你们希望立皇子为新君,理当立皇长子肃亲王。可是肃亲王生性谦虚,他自己已经退出,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只好在先帝的其他皇子中另选合适人选。”说到这里,多尔衮故意把话停了下来,把锐利的目光投向索尼、鳌拜,问:“索尼、鳌拜两大臣有没有意见?”这两位原以为,豪格一退席,他们接着以武力相逼,就可以迫使诸王就范,没想到睿亲王有这一着。索尼和鳌拜脸涨得通红,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多尔衮冷笑了一下,收回目光,又说:“请大家议论一下,看除了肃亲王豪格以外,哪个皇子合适?”大殿上又陷入一片沉寂。诸王都在心中计算着皇子。多尔衮用冷静、滞钝、浑厚的声音又说:“不过,我们满洲有着子以母贵的规矩,庶妃的皇子暂且不用考虑。”

多尔衮见形势发生了变化,就用平和的语气又发言说:“台上五宫之中只有三宫有子。而关雎宫宸妃娘娘所生的八阿哥早已夭亡。麟趾宫大贵妃生的十一阿哥博穆博果尔今年两岁,永福宫庄妃的九阿哥今年六岁,诸王以为哪个合适?”郑亲王济尔哈朗随口说:“两岁不到,如何行登基大礼?难道还要大贵妃抱着不成?”众人点头。多尔衮急忙接口说:“郑亲王言之有理。那么只有永福宫庄妃娘娘生的九阿哥福临最为合适。我们就选福临如何?”

大殿上又是一片沉寂。礼亲王代善说:“我同意。”郑亲王也说:“我没有意见。”其他诸王也都纷纷表示同意这一意见。

多尔衮用眼睛扫视着诸王,缓缓而坚定地说:“既然大家都表示同意,我们就决定下来,表明诸王一致同意推举九阿哥福临为新皇帝。不过其年岁尚幼,不能马上亲政,掌管八旗军兵事务。先帝在世时,都是郑亲王和我分坐左右,因此我提议,皇子福临继皇位后,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左右辅政。等到福临长大后,当即归政。众王以为如何?”

崇政殿再一次陷入沉寂。诸王都在思考着这个提议。礼亲王代善首先带头劈劈啪啪拍起巴掌,其他王爷也随之以掌声表示同意和庆贺。先前笼罩在崇政殿上的刀光剑影消失了。多尔衮说:“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提议,还有劳礼亲王代善马上召集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宣布此事,准备新皇的登基大典!”

伏身殿后的侍卫急忙回清宁宫报喜。皇后与庄妃紧紧抱在一起——她们终于成功了。庄妃流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说:“皇后娘娘,您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福临儿今天登大极,全靠您一手安排和扶持。”皇后用手绢擦去她脸上的泪水,慈爱地说:“不要说这些,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我们大清的利益。先祖先宗开创这番事业不容易,我们虽然是女流,但是同样有责任扶助我们的丈夫、儿子把先祖先宗创下的大清国搞好,让大清国能够替代腐败的明朝一统天下。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历来被看作异族。异族同样可以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做出样子来证明,我们异族一样可以治理好国家。”

就这样,经过两黄旗大臣和白旗三王的激烈斗争,最终双方都作了让步和妥协,达成了共倡“立皇子为君”的主张,一致同意“立先帝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新君。因他年龄小,由八固山额真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左右辅政,后宫由皇太后扶政,待幼君年长之后,当即归政”。立次年为顺治元年。

关于两位叔王辅政的问题。为什么不是肃亲王豪格而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来辅理国政呢?原因比较清楚。首先,郑亲王济尔哈朗见多识广,在二十多年金国、大清国的征战中功勋显赫,曾受太宗先皇帝厚爱,他代表了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利益。又因为肃亲王豪格已表示退出,先帝长兄礼亲王代善早年就表示“老不预政”,皇帝他都不愿当,更何况辅政王,所以第一辅政王非郑亲王济尔哈朗莫属了。其次,睿亲王多尔衮是先帝最器重的亲王,他出任辅政王,是代表两白旗。再次,对于满朝文武来说,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两位叔王共同出任左右辅政王,并不完全出乎诸王、大臣的意料,因为崇德帝皇太极在世时最信任、最重用的兄弟就是这两个人。崇德八年(1643)八月,贝勒阿巴泰征明凯旋,皇太极命诸王、大臣出迎及文武群臣上表称贺阿巴泰征明大捷时,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排在诸王和群臣之前的第一、第二位置。因此,由这二人做辅政王,也是最顺理成章的事。而对睿亲王多尔衮来说,郑亲王济尔哈朗比较容易对付,而他又曾是支持豪格的,拉他上来,两黄旗的人必定没话说,容易获得多数人的赞同和通过,这个方案也是平衡两派系势力的最佳方案,而且今后实权还得落在自己手里。

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大清国满朝诸王、贝勒、大臣,齐聚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婴主福临举行登基大典。这天一大早,后宫就忙碌起来,清宁宫皇后、麟趾宫大妃、衍庆宫淑妃都聚在庄妃娘娘的永福宫内,忙着为小皇帝梳洗更衣。看见福临穿上特制的皇帝朝服后威武英俊的样子,几天来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后妃们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天气很冷,小皇帝被乳媪侍奉出宫,一直等候在宫外的侍从们连忙迎上来,一个侍从手捧一件貂裘披风,请幼帝披上,谁知小皇帝福临看了一眼,却拒绝穿裘。当侍从推来御辇,福临举步上辇时,乳媪像往常一样,怕他坐不稳,欲上辇同坐,护侍幼君。不料,小皇帝福临却不许她坐,直言相告:“奶娘,今天此辇不是你能坐的,你回吧,不必跟朕。”然后,独自乘辇在众侍从的簇拥下出东掖门,到了大政殿。诸王、贝勒、大臣已齐聚在殿前跪迎。小皇帝下了龙辇,跨步登上御殿,被侍从扶上金龙宝座。望着殿内外的文武百官,小皇帝不觉有点儿慌乱。他回头问身后的侍从:“诸位伯父、叔父、兄长朝贺给朕行礼,朕是应该起身答礼,还是坐受其拜呢?”侍从回答说:“你现在是皇帝,不应该答礼。”福临小皇帝又端坐在宝座上,准备接受众臣的朝拜。

在赞礼官的主持下,登基大典开始了。小皇帝福临端坐殿上,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首礼。接着是颁布新皇帝登基大赦的诏书。诏书;:

“我太祖武皇帝受天命开基创业,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太宗文皇帝继承祖业,盛德深仁,深谋远略,顺乎天意,对不服者以武功征服,对归顺者以文德怀柔,开拓疆土,兴大基业,使国势日益强盛。在位十七年,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仙逝。现今诸位伯父、叔父、兄长及文武群臣都认为国家不可没有主事之人,王位不可长期空虚,认为我是父皇的儿子,应该继承皇位。于是于八月二十六日即皇帝位,定明年为顺治元年。我年龄还小,还要依赖诸位伯父、叔父、兄长、大臣们共同扶助治理。为贺登基,特行大赦,所有应该大赦各款,开列如下院谋犯朝廷、逃亡叛道,蛊毒厌魄,盗窃祭天器皿及御用物品,子孙杀祖父母、父母,贩卖兄弟,妻妾状告丈夫,内乱杀人,聚党劫财等大恶,一向在不赦之列,今天全都赦除;其余一切死罪,像囚禁在狱的陷匿逃人、偷盗及没有赎还的贪赃之罪等等也全都赦免。如果还有拿大赦前的事情来告状的,就将犯罪者的罪名加给他。对逃走或遗失的奴仆,如经原来的主人确认,窝藏或收留者将人还给原主,亦免罪不问;彼此相互借贷的,准许照原协议赏还。以上向中外布告,使人们都知道。”

宣读诏书时,大政殿里一片寂静,只有宣诏官洪亮而有节奏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小皇帝也不免正襟危坐,一副严肃的表情。

顺治帝画像

诏书宣读完毕,内外诸王、贝勒、文武大臣再行三拜九叩大礼,登基仪式宣告结束。从此,六龄童福临当上了大清国第二位皇帝。

登基大典结束退朝时,小皇帝站起身来,坚持让二伯父代善先行,直看到代善出宫而去,小皇帝才吩咐备辇回宫。诸王、贝勒及文武大臣们又是一番跪送。在回宫的路上,小皇帝诡秘地对侍从说:“你知道朕上殿前为什么不穿你捧给朕的貂裘披风吗?那貂裘要是黄色里子朕就穿了,因为是红色里子,所以朕才不穿呢!”原来,大清服饰制度规定,皇帝的服饰必须是黄色或杏黄色。小福临知道自己是大清国皇帝了,不能再像一般孩童穿那些披红挂绿的衣服了,在正式场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风度、仪表。

当天八旗王公大臣还共立誓书,宣称务必同心拥戴新君,效忠幼主。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阿达礼及贝勒、贝子等,共十九位王公昭告天地,誓称要遵守先帝定制,敬事幼主,不得徇私庇奸,私结党羽,挟仇害人,兄弟谗构,否则,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八旗大臣数十人也盟誓要竭力事君,不谄事本主,不悖乱结党,否则,天地谴之,即加显戮。郑、睿二辅政王特立誓辞,宣称如不秉公辅政,妄自尊大,漠视兄弟,不从众议,每事私行,则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

这次的皇位嬗递,虽然曾呈现出一场凶杀恶斗的场景,但由于皇后的缜密筹划,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与诸大臣的智慧善处,审时度势,以冷静和机智的头脑,比较稳妥地解决了大清国开国元帝皇太极逝世后皇位的继统问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一场内部火并和内乱,并在崇德帝皇太极死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大清王朝最高权力的过渡,解决了皇太极之后大清政权的稳定问题。这在当时明朝政权没落,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在西安建国,清王朝刚刚获得四次深入明朝内地征伐胜利,并取得松锦大战全胜等重要历史紧要关头,是极为重要的。它为清朝下一步集中精力西进伐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褔临继位之初,多罗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进奏睿亲王多尔衮,请他废掉幼年皇帝,自立为帝。后密奏不胫而走,多尔衮当众宣布阿达礼二人谋逆,下令将两人立即处死。从此以后,多尔衮便名望、实力双收。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名望和实力,恩威并施,说服了第一辅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议定罢免诸王、贝勒共管六部事务的旧制,权归辅臣。接着,软弱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又自行退出权力之争,特颁一道上谕:命此后一应事宜均先禀睿亲王多尔衮。这样摄政王多尔衮实际上成了代皇帝,是权倾朝“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