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婴之母”林巧稚

“万婴之母”林巧稚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医、救死扶伤、减轻病人痛苦的梦想在年幼的林巧稚心里萌发。20岁的林巧稚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上海应考。林巧稚仅用10分钟时间就处理好了这起突发事件。在林巧稚的妥当照看下,中暑的女生终于苏醒,林巧稚却因此耽误了自己的考试。全部考试结束后,林巧稚满怀着惆怅回家了。不管怎样,协和医学院还是接纳了林巧稚,也接纳了她的梦想。在那个年代,20岁的林巧稚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

“万婴之母”林巧稚

为了践行救死扶伤的理想,她终身未嫁,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但她所从事的事业,让她在从医的60年中拥有了5万多个孩子,获得了“万婴之母”的美誉。每一个她亲手接生的婴儿,出生证上都有她郑重而秀丽的英文签名:“LinQiaozhi’s Baby”。

img30

林巧稚(1901—1983),福建思明人。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

img31

林巧稚(中)在厦门村郊

林巧稚出生于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归国华侨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英文教育和基督教熏陶。5岁时,母亲罹患宫颈癌去世,父亲因悲痛而病倒。学医、救死扶伤、减轻病人痛苦的梦想在年幼的林巧稚心里萌发。

1921年夏天,由美国教会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在中国招生。20岁的林巧稚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上海应考。夏日的上海酷热难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林巧稚却顾不上这些,因为她知道,只有全力以赴才可能进入这所梦寐以求的大学。然而,就在她最有把握的英语科目考试中,一个女生在考场上中暑晕倒了,监考老师因为是男的,不便施救而手足无措。见此情景,林巧稚果断地站出来,迅速地将中暑女生安置在通风阴凉处,随手解开她的领扣,喂她喝水,并让她吃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消暑仁丹……林巧稚仅用10分钟时间就处理好了这起突发事件。在林巧稚的妥当照看下,中暑的女生终于苏醒,林巧稚却因此耽误了自己的考试。

全部考试结束后,林巧稚满怀着惆怅回家了。一个月后,她颇感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或许她未答完的试卷已很优秀,或许她在处理突发病情时舍己忘我的精神、镇定从容的品质正是协和医学院所需要的。不管怎样,协和医学院还是接纳了林巧稚,也接纳了她的梦想。

协和医学院的医科要读8年。在那个年代,20岁的林巧稚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于是,家人和他开玩笑说:“医科一读就是8年,你将来还怎么嫁人啊!”林巧稚半真半假地回答道:“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不想,这一句戏言,竟成了她恪守一生的承诺!

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协和医学院留院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在她当年的聘书里这样写着:“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林巧稚选择了和自己的理想同行,一生恪守着这个承诺!

img32

林巧稚与婴儿

受聘留院后,林巧稚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医学方向,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或许更是为了救治千百万病难的母亲,她在工作中专心致志、刻苦勤奋。仅仅半年时间,林巧稚就凭着自己出色的表现,从一名助理住院医生被破格聘为总住院医生,走完了常人需要5年才能走完的路。她的这个经历,在协和医学院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成为总住院医生的几十年里,林巧稚以高尚的医德、勤勉的作风和极温柔的耐心,对待每一个病人。病房里总能看到她纤瘦忙碌的身影,听到她与病人交流时温柔的声音。即便是休息时候,如果病人有需要,她都会让值班护士立即通知她。她在自己卧室的床头准备了一部电话,以供护士和病人可以随时找到她。她说:“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但她并不孤独,看看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所起的名字:念林、爱林、敬林、仰林……我们就知道她赢得了多少人的景仰与祝福!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村庄、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医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医学资料;为了普及妇幼健康知识,她撰写了《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对改变中国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和家庭生活陋习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林巧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img33

1956年毛泽东与林巧稚握手

img34

林巧稚接生用的出诊箱

林巧稚常说:“我一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这些哭声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作为医生的自豪,也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快乐。”其实,聆听林巧稚一生的故事,我们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