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败长平赵括断国运的故事

败长平赵括断国运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败长平赵括断国运在中国战争史上,长平之战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是战国后期决定六国形势的重大战役,还因为秦将白起惨绝人寰地坑杀赵国四十多万俘虏而引起很大争议。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秦、赵两国的平衡被打破了。兵败长平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做法不理解,他认为廉颇年老怯战,心中渐渐对老将军产生了不满。

败长平赵括断国运

在中国战争史上,长平之战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是战国后期决定六国形势的重大战役,还因为秦将白起惨绝人寰地坑杀赵国四十多万俘虏而引起很大争议。

这时的赵国国力已经非常强盛,有着令胡人闻风丧胆的骑兵,与秦军兵力的差距并不太大,甚至旗鼓相当,那么赵军为什么会败得如此惨烈?赵国百战百胜的大将廉颇这个时候虽已老迈,但依旧英勇无比,为什么没有起到作用?

说到底,赵国的战败还是因为君主不善用人,让毫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担任赵军的统帅,从而葬送了国家的前程。

赵括的兵败付出的是几十万活生生的生命,这个代价实在太惨烈了。

上党降赵

秦昭襄王虽然自恃强大,目空一切,但他在知人善任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魏人范雎因为避难来到秦国,秦昭襄王发现他是一个人才,就封他为应侯,还拜他为相。

范雎没有辜负秦昭襄王的期望,采用“远交而近攻”的策略,暂时与齐、楚等国修好,将主要力量用来打击近邻韩、魏,弱小的韩、魏领土不断被秦国侵吞,没有太多抵御的力量。

秦国势力在向韩、魏两国扩张的同时,便不得不与赵国相遇了。赵国自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和赵惠文王三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后,国力大振,一跃而成为东方最强的国家。秦国为了削弱赵国,曾在秦昭襄王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70年,大举进攻赵国,当时赵国的形势很紧张。而赵奢对胜利却充满信心,他率军驻守邯郸附近,先坚守不出,后急行军,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就这样,赵军如同神兵天降,打得秦军措手不及,狼狈归逃。

这次战役之后,秦国再不敢轻易与赵国交手。由此看来,赵奢的功劳确实很大。但是赵奢绝对不会想到,多年之后,赵国会惨败在他的儿子手中。

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秦、赵两国的平衡被打破了。赵孝成王的才能远不及他的父亲,一上任就任用了同样平庸的平原君赵胜为相。这是赵孝成王犯下的第一个大错误。此时廉颇虽仍健在,却并不受重用,而蔺相如身患重病,难理国政。总之,赵国开始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秦国的势力不断发展,终于在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争在秦、赵两国之间爆发,两强并立的局面被打破了。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秦国内有精明的范雎出谋划策,外有名将白起英明指挥,而赵王却一错再错,罢免廉颇,任用赵括,终于,这场大战以秦人大胜,赵人惨败而告终。这是秦国推进统一进程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从此,赵国永远失去了强国的地位,秦国一战定乾坤,国家的统一指日可待。

秦国与赵国之间大战的爆发是必然的,但是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非常偶然。这场战争的导火线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亲手点燃。

范雎任秦相以后,立即将进攻矛头指向韩这个当时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秦军压境让韩国君臣惊恐不安。韩桓惠王忙派阳城君入秦请和,并答应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并派冯亭走马上任,为上党郡守。

但是冯亭知道上党郡终非韩国所有,便想放手一搏,密谋一件引发秦、赵大战的事情,那就是带领上党向赵国投诚。赵孝成王非常兴奋,觉得这样的便宜怎么能不要,于是兴冲冲地召来平原君等几个人商议此事。

大臣赵豹对赵王说:“圣人特别忌讳无故之利,我觉得此利不可得。”

赵孝成王听后非常不愉快,不满地说:“上党人感怀赵国之义,才来投奔于我,怎么能说是无故呢?”

赵豹道:“秦国蚕食韩国之地,本以为可以坐收上党。现在韩国让上党入赵,是想嫁祸于赵国。秦国为攻韩不胜其劳,而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坐收其利,秦国如何肯善罢甘休?秦国强盛,虽然赵国并不惧它,但也不能随便与之交战,所以臣以为得这个郡并不是什么便宜事,一定会引来灾祸。”

赵王根本不听,犯下了继位后的第二个大错误。

赵孝成王又找来赵胜和赵禹商议此事。这两个人听了之后都很高兴地说:“赵国发百万之师,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池,现在不花费一丝气力,平白得到上党,这等好事岂能拱手相让?”

赵孝成王终于找到了知音,马上派赵胜前往上党受地。赵胜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上党,将太守冯亭封为华阳君。冯亭非常悲痛,不肯见赵胜。他自认为有三罪,处于三不义之中:一是为国君守地,不能以死保全,致使国土归于他国;二是违背王命,擅自将土地给了赵国;三是自己被封官,等于出卖国土。冯亭的爱国之心固然可敬,但这一招实在是欠缺考虑。他认为自己使用了这个欺上瞒下的计谋,无颜接受封号,便回到韩国本土,对韩王谎称赵国听说韩国无力守上党,已发兵攻占了上党。韩王竟然信以为真。

韩王惧怕秦国的淫威,马上派人向秦报告赵国已发兵攻占了上党,秦昭襄王听后怒发冲冠,马上发兵攻赵。这个时候,大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笃,赵王便派老将廉颇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迎敌,以援上党。赵军初战失利,便筑壁垒坚守不出,想要拖垮秦军,待秦军疲惫不堪、士气下降之时,再出奇兵击之。

兵败长平

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做法不理解,他认为廉颇年老怯战,心中渐渐对老将军产生了不满。

秦相范雎见赵军坚壁不出,知其出自廉颇计谋。为破坏赵军的战略部署,范雎设出毒计一条。他收买了一批无赖之徒,在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廉颇年老好对付,而且马上就要投降了。流言传到赵王耳中,赵王本对廉颇不满,于是马上撤掉廉颇,任命只会纸上谈兵、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迎战秦军。

这是赵孝成王君主生涯中最大的一处败笔。赵括是大将军赵奢的儿子,此人自小热衷军事,但他对于军法,只知皮毛,不知权变,与其父有天壤之别。赵括曾与赵奢谈论兵法,赵奢并无一句称赞赵括的话。赵括母问其故,赵奢道:“用兵打仗是生死大事,不可有一丝轻视,而赵括谈起来却轻轻松松,好像容易得很,所以他只能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领兵作战。将来国家不任他为将则可,一旦用他为将,那么,败赵军的必定是他。”赵母听了,将此话铭记在心。

但是赵孝成王并不了解赵括,赵括临行前,赵括母亲对赵孝成王说:“赵括与赵奢不同,不能为将。赵奢为将时,谦恭礼让,没有私心,常亲捧饮食送人,他不贪图钱财,每次接受了大王和宗室贵族赏赐的财物,全部发散给军官士兵,自己毫不贪求,一旦接受出征的命令,便一心为国作战,不过问家事。赵括的品行无法和父亲相比,他既骄且贪,一旦做了将领,马上就高高在上,下级军官士兵谁还敢仰视他?他贪图钱财,大王赏赐的金帛财物,他全都拿来藏在家里,不肯分给别人,随时准备购买便宜的田宅土地,一点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个败军之将,望大王千万不要让他领兵作战。”

赵母对赵括的评价,说明赵括与部属关系疏远,贪图享乐,缺乏责任感等等,显然,这样的人是不能带兵打仗的。

但是赵孝成王哪里听得进去,他不耐烦地对赵母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

赵母见阻拦无效,又对赵王说:“如果大王一定要派他,我有一个要求,如果赵括吃了败仗,请不要株连于我。”

于是,赵括领兵20万到了长平,廉颇回邯郸去了。赵括上任后,根本没将秦军放在眼里。他急于建功立业,因此,一上任就改变了廉颇原有的坚守不出的战略部署,着手出击的准备。

秦国为了对付赵括,让久经沙场的白起代替王龁为主将,并下令军士严守此机密。白起是当时最著名的大将,三十多年来为秦国南征北战,战无不胜;而赵括乳臭未干,只会背几本兵书,毫无实际参战经验,根本就不是白起的对手。

起初,白起命令大军装作兵败而逃,让赵军暂且得利,起到迷惑赵括的作用。八月,白起见赵括渐收失地,便提出与赵括决战。赵孝成王命赵括抓住时机,尽快击败白起。于是,赵括同意决战。白起在西,赵括在东。在白起西面五十里是很深很宽的沁水,在赵括东面十里是河床很宽但水很浅的丹水。两军南为太行、王屋,为秦军所占,北为太行山脉的几处关隘,分归秦赵。这块矩形战场坐落在上党盆地中。

白起早已想好了主意。他决定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诱骗赵括上钩。白起预先埋下两处伏兵,然后让骑兵挑战,赵括率众迎敌,几个回合后,秦军佯败逃走,赵括竟不知是计,率主力穷追不舍,一直深入到秦军营垒前。此时秦军两支伏兵齐发,一支二万五千人,断绝赵军退路,一支一万五千人,冲入赵军大部队中间,将赵军一冲为二。

赵括被秦军死死地围住了,前进不得,后退不得,孤立无援。赵军为求自卫,只好在原地筑营垒以待援军。其他各地的赵军奋力向赵括靠拢,秦国的军队拼命地阻击。

秦军为彻底断绝赵国粮食及援军的通道,将国内年满15岁的民众全部发往长平,赐国人每人晋爵一级,倾全国人力阻挡通道,使赵军的外援及粮食久不得至。整个河东战场的形势就是冲与堵,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秦军就会满盘皆输。

赵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粮食。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早已吃光,粮道又被切断。战马也都杀了,可以吃的东西都吃了。最后,赵括不得不下令以军中残、病、弱、老者为食。赵括曾派军中英勇果决之士刺白起,白起受伤。赵括见援军无望,只好率士兵反复拼死突围,但秦军的重围如铁桶一般,如何冲得过去?赵括在一次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一死,群龙无首,军队立即瓦解,四十多万赵军成为秦国的俘虏。赵国士兵经受过胡服骑射的训练,英勇善战,而且数目庞大,白起担心赵军虽然被迫投降,可是一旦作乱,无法控制。为了杜绝后患,他竟残忍地下令将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活埋,只将二百四十个年幼者放回赵国,以宣扬秦国的声威。长平一仗,赵国共计损失士卒四十五万,元气大伤。

白起的暴行,引起赵国国内一片切齿之声,更令其他诸侯国大为震惊。

苏代救赵

秦国终于从赵国手中夺走了上党。接着,秦军分出两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打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平定太原,白起则率主力坐守上党待命。看来,秦国打算乘胜灭掉赵国,因此拉开了灭赵的架势。

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赵国几乎不能保全,韩、赵两国见秦不罢兵,非常惊恐,派遣辩士苏代入秦,重金贿赂秦相范雎,并说服范雎使秦王与韩、赵罢兵修好。

苏代果然不辱使命,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任务。苏代知范雎、白起二人之间门户之见之深已非一日,白起为前相穰侯魏冉举荐任用,范雎毁穰侯,白起自然不满;范雎亦视白起为死对头,对白起的屡建战功,范雎又妒又恨。苏代巧妙地利用二人的微妙关系,打起了算盘。

苏代见到应侯范雎便问:“武安君白起打败了赵括,对吗?”

范雎道:“对,没错。”

苏代又说:“赵国灭亡后,秦国就是天下之王,白起自然会因灭赵之功封三公。武安君自事秦以来,战无不胜,先后为秦攻取了七十余城,功劳之大无人相比。如果现在让武安君再灭掉赵国,他的功劳就更大了。那时,他必被封为三公,您能够心甘情愿地位居其下吗?再者说,为秦国本身的利益着想,攻赵也得不偿失。如果灭掉赵国,赵人肯定纷纷逃入他国,对秦国又有多少好处?依我看,倒不如同意赵国的请和,不要再给白起增加功劳的机会。这样,您的地位就可以保住了。”

苏代的话让范雎想了很久,他最终决定按照苏代所言去做,保全自己。于是,范雎对秦昭襄王进言:“秦兵长期作战,困顿疲惫,久战恐怕不利,不如应了韩、赵割地求和的要求,暂时休整军队。”

秦昭襄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秦军罢兵回国。

赵国靠着苏代的游说,又仗楚、魏军队前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没有株连她。这时的赵国,已经元气大伤,国力急转直下,再无往日雄风。几十万的生命、六国中最强的赵国,就这样毁www.guayunfan.com在一个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人手里,秦国统一中原最大的障碍土崩瓦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