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科目时气人书

应科目时气人书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科目时气人书韩 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考功崔虞部书》:且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宾。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一气直注而下,而其文愈曲。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此篇以“穷”字为骨。

应科目时气人书

韩 愈

【题解】

《韩昌黎文集校注·上考功崔虞部书》:且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问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一日之间,九变其说。凡进士之应此选者,三十有二人;其所不言者,数人而已,而愈在焉。及执事既上名之后,三人之中,其二人者,固所传闻矣。华实兼者也,果竟得之,而又升焉。其一人者,则莫之闻矣;实与华违,行与时乖,果竟退之。

月、日,愈再拜。一云“应博学宏词前进士韩愈谨再拜上书舍人阁下”。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焚。○天池,谓南海也。《庄子》:“南冥者,天池也。”滨,水际。濆,水涯。曰有怪物焉,怪物,龙之别名。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汇,类也。○总领一句。下一连六转。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得水,一转。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顿宕。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img129宾。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img130,小獭也。○不及水,二转。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顿宕。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俛同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气骨矫矫,明明托物自喻。○不肯乞怜,三转。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有力者不知,四转。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仰首鸣号,五转。句句抱前,句句刺心。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作三叠,总结。六转。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一篇皆是譬喻,只一句归结自己,甚妙。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某月某日,愈再拜。

在大海的旁侧,长江的边上,传说有一个怪物,它不是平常的水族所能相比的。如果它得到了水,就能兴风作雨,在天空中上上下下一点也不困难。如果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在极小的地方活动了。并没有高大的山,辽阔的路和非常危险的地方成为它的阻碍,可是它处在水枯的困窘境地,不能自己找到水,被小小的水獭所嘲笑,也许十有八九吧。假如有一个有力量的人,怜惜它的穷困处境,就送它到水里去,只要动一动手、抬一抬脚罢了。可是这个怪物,依恃它比一般的水族特殊,还说:“就是在沙泥中烂死,我也情愿把它当作高兴的事。至于低下头,耷拉着耳朵,摇着尾巴去向人家乞求怜惜的做法,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因此有力量的人遇到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有看到一样。它是死还是活,自然是不能够料到了。

如今,又有一位有力量的人在它前面,姑且抬起头来向他呼喊一声吧,哪里晓得有力量的人不哀怜它的穷困,忘记了一动手一抬脚的辛苦就可以送它到清水中去呢?有力量的人同情它,是命运;有力量的人不同情它,是命运;明晓得这都由命运决定,却还要向他呼救,这也是命运。

今天,我的确同这个怪物有些相像,因此不顾自己粗疏愚笨的过错,说了这些话。希望阁下也能够怜悯我,考虑我的处境。

【末评】

此贞元九年宏词试也。无端突起譬喻,不必有其事,不必有其理,却作无数曲折,无数峰峦,奇极,妙极。

【汇评】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亦无头,亦无尾,竟斗然写一怪物。一气直注而下,而其文愈曲。细分之,中间却果有无数曲折,而其势愈直。此真奇笔怪墨也。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即此亦可谓怪于文矣。老苏《木假山记》灵变颇似。

谢有煇《古文赏音》:公诸所上书,虽不免降心以求人,而自命总不凡。

林云铭《韩文起》:一篇譬喻到底,末只点出自己一句,人以为布局之奇,而不知《应科目时与人书》分明衒玉求售,与钻营嘱托相去几何?不得不自占地步。若不借喻,恐涉夸诩。况篇中所谓“摇尾乞怜”,骂尽前此应举之徒,营求卑屈,如狗之依人;所谓“熟视无睹”,骂尽前此主试诸公,黑白混淆,如盲之辨色矣,岂不以轻薄取罪乎!按:公应科目,四举而后成进士,卞和之璞,被刖数献,其心甚苦,且恐落笔必有许多干碍,故出于此,非以譬喻见奇也。

唐介轩《古文翼》:突起奇峰,无数层折,却以一语收转。笔端飘忽,有尺幅千寻之势。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读书录》:其意态诙诡瑰玮,盖本诸《滑稽传》。干泽文字,如是乃为轩昂,他篇皆不能自振。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此篇以“穷”字为骨。朱良玉云:公以龙自比,笔亦如神龙在天,夭矫不测。寸幅烟云,擅沧海之大观,奇绝!老绝!按:晚村有句云:“平生最爱韩夫子,宰相三书不忍看。”窃以如是之才学品地,而屡上书求人,其不满人者,此也。

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文公处德、宪之朝,其时任用奸谀,崇信异学,故尝作《龙说》以见志。诚以龙者,居四灵之末,得全《乾》之体。苟不当其位,而无云以相之,亦终无以神其灵。是以引龙喻君,即引云喻臣,以见龙之不可无云也。然龙不可无云,而龙不能自得云,必先有同声同气之相求,而后云得以从其龙焉。然则三上宰相书,非公之欲从龙而出于不得已者乎。此篇以龙自喻,而以得水属之韦舍人,亦以龙之不灵于云,皆由己之见困于水,故其望之之心为独殷,而与书之所由亟亟也。《评解》录晚村句,殆未即公之心而一谅之耳。观后此征税、佛骨两谏,皆坐贬退,有龙德而无龙遇,岂非命哉?固不得漫以上书干进而或少之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